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丰  罗少锋  蒋宁  黄炳豪 《包装工程》2017,38(3):197-200
目的推进军用物资组套集装化,提升军用物资的应急快速发付能力,缩短任务部队的物资需求响应时间。方法着眼现代战争中的物资保障需求,分析军用物资组套集装的意义,结合实际,按照内部、中部、外部包装3个层次开展组套集装工作,从物资组套集装方案、器具和包装基础标准3个方面避免组套集装的随意性。结果提出了"内部包装多样化、中间包装组合化、外部包装集装化"的军用物资组套集装基本模式构想,明确了做好军用物资组套集装工作的关键环节。结论军用物资组套集装对增强我军储备物资防护能力、提升战时应急保障能力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姜大为  林婉妮  刘小平 《包装工程》2022,43(21):252-259
目的 探索我军不同物资的托盘单元集装方法,提高军用物资的托盘单元化水平,为集装化保障打好基础。方法 结合部队后勤保障需求与现状,从物资托盘单元集装的作用意义入手,对军用物资托盘单元集装流程以及堆码与加固方式进行研究。结果 对物资托盘集装流程进行了规范,并提出托盘选型要求,形成了箱类、盒类、袋类、桶类、瓶类、罐类、管类等不同物资包装形式的托盘单元集装方法,为军用物资实现托盘化提供了参考。结论 研究形成的集装方法有效解决了我军物资存储、运输、装卸搬运、分发配送等环节集装化水平低的问题,提高了物资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性,提升了机械化作业水平,对推动物资“托盘一贯化”作业模式发展意义重大,因此,需要对军用物资的托盘单元集装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加强军用物资集装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方庚  石晓燕 《包装工程》2013,34(9):127-130
物资集装化是提高军事物流作业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分析我军物资集装化现状的基础上,从总体规划、集装器具管理模式、集装器具和装卸搬运设备发展和集装物资信息化 4 个方面,提出并分析了加强我军军用物资集装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基于Cape Pack的军用物资单元包装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探讨了现代后勤对军用物资单元包装的要求,介绍了Cape Pack包装决策支持软件的主要功能,提出了基于该软件对军用物资单元包装优化的设计方案,最后通过案例演示了优化设计过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为军用物资单元包装优化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军军用物资包装及包装标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首先阐述了包装在军用物资保障中的重要作用,而后分析了目前军用物资包装及包装标准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我军军用物资包装和包装标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包装在军用物资保障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良春 《包装工程》2000,21(4):41-43
分析了现代局部战争对军用物资保障的需求,详细阐述了包装在军用物资储存保障、运输保障、搬运保障和分发保障中的有产作用,提出了军用包装工作是经济高效搞好军用物资保障的一项有铲措施。  相似文献   

7.
适应现代战场环境特点的军用物资包装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了现代战场环境的特点及其对军用物资包装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军用物资包装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军用物资包装是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军用物资的保护、储存、运输、供应和保障等一系列环节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几年来,在中国包协的领导下,在其它兄弟委员会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军广大包装工作者在军用物资包装工作中,努力工作,辛勤耕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军用物资包装正在向着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集装单元化包装的作用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刘振华  刘小平  申晓辰 《包装工程》2014,35(17):131-134
目的研究集装单元化包装在缩短物资准备时间、提高保障分发速度、有效防护内装物资、减少费用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重要地位、作用及对策措施,为开展集装化包装提供相关保障措施。方法阐述集装单元化包装的开展方式,包括统一托盘、集装箱等集装器具标准,统一包装尺寸系列规格、包装用材质等要求,统一包装物资配套数量,建立包装基数标准,统一储存、运输、装卸搬运设施装备要求等。结论实现物资集装单元化包装应制定顶层设计方案,研制组合集装器具等新型集装形式,建立托盘及集装箱回收利用机制,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苏扬  王博  刘雷 《包装工程》2016,37(3):63-65,88
目的研究滑托板在军需物资集装包装储运的应用。方法综合考虑当前军需物资集装包装的硬件设施和技术手段,研究纸质滑托板的材料、尺寸、设计,以满足防潮、耐用、高效需求。结果对滑托板在军需物资集装包装储运的性能要求和应用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结论能够满足军需物资储运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军用包装机械建设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军用包装机械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方法从军用物资长期完好储备、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储存管理、应急快速保障能力及野战生存防护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军用包装机械建设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军用包装机械应用发展中存在的自发建设为主、专业特征明显、技术指标不一和作业效率较低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做好系统规划工作、统型工作、科研创新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建设发展对策。结果军用包装机械的应用发展比较缓慢,应着眼解决当前军用物资包装机械应用发展存在的问题。结论应从加强规划管理、统一机械型号和促进科研创新等方面加以改进,促进军用包装机械建设应用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军民融合式航材包装机制体制问题。方法通过分析研究建立军民融合式航材包装机制的必要性、关注的问题,提出军民融合式航材包装机制体制建设的构想。结果建立军民融合包装机制可以充分利用军民包装资源,改进包装技术和方法,提高包装质量。结论军民融合式保障是我军的发展趋势,,也是适应未来战争的必然选择,,认真研究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建设的规律,,逐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军民融合式航材包装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实现快速响应、可靠高效的装备(器材)和物资保障,提高军事物流整体质量,对军品包装供应商进行科学管理。方法 构建军品包装供应商的筛选模型,确立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一种集历史、现状和未来为一体的新的综合评价方法,并进行算例验证。结果 通过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军品包装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和遴选,解决了军品包装产品筹措和采购环节由于供应商引起的不确定性问题,使军品包装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结论 建立军品包装供应商选择和评价体系,是加强供应商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代军事物流的重要内容,对推动军品包装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军品包装发展方式,推动军品包装高质量快速发展。方法 通过分析军品包装现状和需求,提出促进军品包装建设与发展的思路和建议。结果 军品包装在国防工业中的地位相对于军事装备而言处于弱势,无论是在业务拓展、资金投入,还是在技术创新等诸多方面均不同程度地落后于装备发展。为扭转军品包装发展滞后的局面,认清军品包装特殊地位及功能要求,探索了军品包装结合式发展的路子,为提升军品包装水平提供了支撑。结论 军品包装技术、包装材料军地通用性强,开展军品包装结合式发展,将会有效提升军品包装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蜂窝纸板在空投包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蜂窝纸板在空投包装中的应用,构建军品绿色包装。方法通过研究蜂窝纸板的性能,并与瓦楞纸板进行比较,来分析蜂窝纸板在空投包装领域的应用效果及前景。结果蜂窝纸板密度小、抗弯刚度大、平压强度高、侧压强度高、缓冲性能好,是低碳可再生的绿色包装材料,可应用于空投平台、无伞空投物资、特殊包装等方面。结论蜂窝纸板可作为空投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军用光电器材封存包装特点和应急保障需求,研制了军用光电器材制充氮封存包装一体化设备。介绍了制氮原理、工艺流程以及设备组成、功能特点等。大量的实践应用表明:设备运行可靠、性能优越,可现场对军用光电器材实施制充氮封存包装,实现军用光电器材的长效封存与快速启封。  相似文献   

17.
董华  王铁岭  王玉林 《包装工程》2006,27(6):134-135
为提高现代战争中弹药的包装战术性能,将高强度密封拉链、金属集装箱单元模块、气相封存缓蚀技术和新型工程塑料相结合,探索这种新型弹药复合模块化包装,以保障战时为作战单位保质保量的进行弹药供应和补给.  相似文献   

18.
The management of a military supply chain (SC) involves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packaging, warehousing, repair, maintenance and transportation of army supplies.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the integrated demand-responsive scheduling of maintenance and transportation operations within the SC. We consider a modular representation of a SC, in which the maintenance and transportation operations constitute the corresponding modules. An efficient integration of these operations is carried out by an additional controlling (commanding) module. We describe and analyse the optimisation problems arising in each module.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 is that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controlling module permit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ntire SC. Computational experiments prove the valid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suggested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