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对26个湖南省特级、一级和二级工夫红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对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等重要品质成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判别分析,并构建其等级典型判别函数模型。结果表明:在特级红茶中,关键品质成分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黄素含量最多,一级红茶次之,二级红茶最少。在不同等级的湖南红茶中,游离氨基酸、茶氨酸、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而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含量具有显著(P<0.05)性差异。建立的典型判别模型对不同等级湖南红茶的分类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其自身验证法的准确率达100%,交互验证法的准确率达84.62%。通过对湖南不同等级工夫红茶的品质化学特征的分析及典型判别模型的构建,本研究为湖南红茶的等级划分提供了一种合理的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工夫红茶中10种内含物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洪林  童华荣 《食品科学》2016,37(8):97-101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工夫红茶中咖啡碱、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黄素、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10 种内含物成分含量的方法。通过色谱条件优化,确定出工夫红茶中10 种内含物成分含量测定的最佳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Whatman Partisphere C18液相色谱柱(4.6 mm×125 mm,5 μm)、柱温32 ℃、流动相为0.035%三氟乙酸-5%乙腈溶液和0.025%三氟乙酸-50%乙腈溶液、流速1 mL/min、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05 nm。在此条件下,上述10 种内含物成分得到很好的分离和测定。各种内含物的线性范围为0.05~500 μg/mL,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在0.999 8以上,精密度检测相对标准偏差为0.72%~3.32%(n=5),重复性检测相对标准偏差为1.87%~4.43%(n=5),回收率在94.73%~102.38%之间。该方法简单、快捷、准确、重复性好,可应用于工夫红茶中10 种内含物质的同时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3.
以古茶树鲜叶为原料制备功夫红茶,采用感官评价、电子舌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探究不同发酵方式(变温发酵、恒温发酵和常温发酵)对功夫红茶感官品质、滋味、理化成分、汤色成分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和滋味活性值(TAV)分析不同发酵方式所制红茶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以变温发酵(30℃1 h+25℃2 h)制得红茶感官品质最优,具有滋味甜醇回甘、香气甜香带花香、汤色红亮、较好的甜味、鲜味感官特征。不同发酵方式制得红茶在滋味成分含量方面差异较大,变温发酵茶样中18种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其他红茶样。TAV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没食子儿茶素(GC)、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脯氨酸、茶黄素(TFs)、谷氨酸、茶氨酸、组氨酸和咖啡碱是红茶滋味品质的重要贡献化合物,其中TFs、谷氨酸、ECG、品质指数[(10TFs+TRs)/TB]和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是变温发酵茶样品质较优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浙江红茶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关系。方法以龙井43和迎霜春梢一芽二叶为原料,采用不同萎凋工艺处理的红茶,通过主要化学成分测定和感官品质鉴定,结合通径分析,探究红茶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的关系。结果茶多酚及其衍生物之间与红茶感官品质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表现相对较弱;茶多酚(X_1)、游离氨基酸(X_2)、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theaflavin-3,3′-digallate,TFDG,X_4)、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X_7)、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X_8)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X_9)与感官品质呈负相关,茶黄素(theaflavin,TF1,X__3)、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heaflavin-3-gallate,TF-3-G,X_5)和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heaflavin-3′-gallate,TF-3'-G,X_6)与感官品质呈正相关,X_1、X__3、X__4、X__5和X__7通过X_6间接作用的通径系数均在1.3以上,远远高于其他间接作用的通径系数。结论影响浙江龙井43和迎霜所制的春季红茶品质的最主要成分是茶黄素单体TF-3'-G。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茶树品种对夏茶制作红茶品质的影响,从汤色、香气、滋味3个方面着手,借助色差计、分光光度计、氨基酸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仪,分析15个茶树品种的夏茶制得工夫红茶的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结果表明:所制工夫红茶的汤色以橙红为主,滋味以醇为主,香气品质差异较大,其中乌龙茶具有甜香与花香。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对汤色与滋味影响均较大,其含量越高,汤色得分越高。金牡丹和金萱红茶中香叶醇含量较高,它和橙花醇与香气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红茶制作过程中,金萱、金牡丹、铁观音和菊花春中儿茶素变化较大,而茶黄素生成较多,这与生物酶活性和儿茶素含量有关。萎凋阶段,中茶108、金萱和金牡丹氨基酸含量大幅增加,在红茶中大量保留。结合感官与成分分析可确定:由金萱和金牡丹夏茶制得工夫红茶的汤色、滋味和香气均较好。多数品种的夏茶可加工工夫红茶,其中尤以乌龙茶更佳,可优先作为夏茶工夫红茶的开发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红茶汁液态发酵过程中生成的泡沫组成,对通气发酵过程的泡沫进行分离,采用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茶多酚、氨基酸和茶皂素、儿茶素、茶黄素等非挥发性化合物,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分布。结果表明:红茶汁匀浆和通气过程产生的泡沫中茶皂素、茶多酚、咖啡碱、部分儿茶素和茶黄素的质量浓度较隔离泡沫的茶汁中高,挥发物总量和癸醛、柠檬醛、芳樟醇、香叶醇和β-紫罗兰酮5 种呈甜花香化合物,己醛、1-辛烯-3-醇、苯乙醛、水杨酸甲酯和(E)-2-己烯醛5 种呈青气化合物也有提高,这表明产生的泡沫会带走较多的品质成分。为保留品质成分,向红茶汁发酵液中添加消泡剂防止泡沫形成,发现体积分数0.2%的消泡剂可有效控制泡沫形成,对茶多酚、氨基酸的质量浓度无显著影响,对发酵进程无不利影响,而且可促进茶汁中挥发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树龄来源的英红九号红茶的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茶黄素等主要品质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干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除可溶性糖含量新树红茶稍高于老树红茶外,其他品质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类、水浸出物、儿茶素总量和茶黄素总量都是老树红茶显著高于新树红茶。审评结果表明,老树红茶在茶叶外形、香气、汤色、滋味等方面均优于新树红茶,与品质成分的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8.
探究白茶的代谢物特征及其形成的加工学原理,以福云六号和黄旦茶树品种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按照白茶、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加工方法制成相应茶类。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测定鲜叶样品和不同茶类中全部代谢物丰度,并对代谢物进行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2个品种制成的不同茶类之间代谢差异物共筛选出152个和148个,其中33个茶叶中主要物质得到鉴定,这些物质属于儿茶素及其衍生物类、花青素类、水解单宁类、黄酮醇或黄酮糖苷类、酚酸类和茶黄素类。主成分分析表明白茶在第1主成分上介于乌龙茶和红茶之间,在第2主成分上区别于其他茶类。载荷图显示黄酮醇或黄酮糖苷类物质、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衍生物是白茶区别于其他茶类的特征代谢产物。从物质丰度上看,白茶中大部分黄酮醇或黄酮糖苷类物质显著高于其他茶类;儿茶素和花青素显著低于绿茶并接近红茶,特别是非酯型儿茶素;茶黄素和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高于绿茶,但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和茶黄素-3,3’-没食子酸酯与绿茶相比无显著差异;儿茶素衍生物8-C-抗坏血酸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显著高于其他茶类。  相似文献   

9.
祁门红茶是全发酵茶,鲜叶中儿茶素和芳香类物质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显著变化。以祁门红茶加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样品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儿茶素、茶黄素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香气物质,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香气组分变化,寻找它们在加工中代谢规律。结果表明:儿茶素类在加工过程中一直在降解,烘干叶中儿茶素含量仅为鲜叶8.72%。茶黄素代谢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茶黄素总量在揉捻叶中比鲜叶增加了2369.91%,烘干叶比揉捻叶减少了66.44%。茶叶中检测到63种香气组分,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苯乙醇、香叶醇、苯乙醛、苯甲酸、香叶酸和水杨酸甲酯是祁红干茶中主要成分,占香气总量的69.69%,对祁红香气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结果对于掌握儿茶素和芳香物质在加工中代谢规律,控制红茶加工过程,提高产品质量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骏眉工艺加工的红茶化学成分特点和抗氧化活性,方法 搜集了不同产区和嫩度的骏眉工艺红茶样,以及全国各产茶区的对照红茶产品,分析了茶叶中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和聚酯型儿茶素成分的含量及其总抗氧化活性。结果 骏眉工艺红茶具有较高的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聚酯型儿茶素A(theasinensins A, TSA)含量,19个骏眉工艺红茶的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TSA含量的均值分别为15.67%、4.50%、0.75%和0.38%,高于24个对照红茶的10.95%、1.75%、0.59%和0.21%。骏眉工艺红茶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19个骏眉工艺红茶的抗氧化活性均值比24个对照红茶均值高57.0%。结论 本研究为探索骏眉工艺红茶化学成分特点及后续的产品品质提升提供了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祁门红茶为原料,优化了红茶多酚提取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p H对红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得到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50(g/m L),p H4。在此工艺下,提取两次后红茶多酚提取率为(214.23±6.29)mg/g。采用UPLC-DAD鉴定祁门红茶的多酚组成,结果表明,祁门红茶多酚的主要成分为没食子酸、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黄素、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和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  相似文献   

12.
<正>据日本"共同社"消息,日本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出红茶原料-高纯度多酚"茶黄素",可抑制流感和蛀牙。绿茶等中含有的多酚"儿茶素",以抗菌效果和抗氧化效果闻名。据称,红茶中的茶黄素抑制流感病毒的效果是儿茶素的约15倍;阻止变形链球菌繁殖的效果是儿茶素的约2倍,对维持口腔环境的必要细菌没有影  相似文献   

13.
对舒茶早夏季鲜叶晒青、摇青处理后,采用祁门红茶加工工艺,对加工得到的毛茶进行感官审评及儿茶素、香气成分分析,探讨了做青工艺对祁门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做青加工而成的祁门红茶香气、滋味品质得到明显的改善。与未做青加工的红茶相比,轻做青能够显著降低夏季红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儿茶素总量、茶红素(TR_S)和茶黄素(TF_S)的含量(p0.05),提高了夏季红茶滋味鲜爽度;轻做青工艺能够显著降低红茶醇类香气含量(p0.05),显著提高醛类、酯类、酸类和酮类香气的含量(p0.05),干茶带有花香。轻做青更有利于香气、滋味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依据形成红茶优良品质的理化变化原理,借助现代科学仪器无损检测手段判断小叶种红茶发酵程度。方法在小叶种红茶发酵过程中,对发酵叶色差及不同发酵程度茶样的儿茶素、茶黄素等成分进行跟踪检测。结果发酵叶色差"L,a,b"值逐步上升或下降,其值在180~240 min均有"稳态"的存在,结合不同发酵程度茶样感官审评结果,得出"稳态"即是小叶种红茶发酵的最佳品质状态,尤以210 min最佳。儿茶素含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茶黄素含量呈现的先增长再下降的变化趋势,茶红素与茶黄素比值的变化情况,均与发酵叶色外观差值存在显著性相关。结论采用统计方法分析色差值与审评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小叶种红茶发酵适度的判别指标,提出适度发酵相关判别式ΔL≤0.10,Δa≤0.16,Δb≤0.16和品质的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三个不同等级红茶的抗氧化活性强弱及关键差异成分,该研究检测分析了红茶样品抗氧化活性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红茶抗氧化活性随红茶等级的升高呈现出递增趋势,其中特级红茶和二级红茶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此外,这五款不同品类红茶间抗氧化活性强弱水平也参差不齐,存在较大差异。检测成分发现,红茶样品内的咖啡碱、多酚、儿茶素、非酯型儿茶素、没食子酸、茶黄素含量随红茶等级升高逐渐增加;而多酚和酯型儿茶素含量变化则与品类间红茶活性变化一致;相关性分析发现红茶的抗氧化活性与多酚、儿茶素、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没食子酸、茶黄素等成分含量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其中多酚含量与4种抗氧化活性指标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T-AOC值和DPPH值相关系数均达到0.9以上。综上可知,红茶的等级会对其抗氧化活性造成影响,多酚及其衍生物是决定红茶等级和抗氧化活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正>据日本"共同社"消息,日本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出红茶原料——高纯度多酚"茶黄素",可抑制流感和蛀牙。绿茶等中含有的多酚"儿茶素",以抗菌效果和抗氧化效果闻名。据称,红茶中的茶黄素抑制流感病毒的效果是儿茶素的约15倍;  相似文献   

17.
茶黄素是红茶发酵过程中儿茶素类组分氧化聚合的产物,是红茶品质优劣的标志性成分之一。茶黄素具有独特的苯骈卓酚酮结构和更多的酚羟基团,具有多种功能活性,在抑菌性能方面有时优于儿茶素和其他多酚类成分。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茶黄素抑菌活性领域的研究进展,从抑菌谱系(细菌、真菌、病毒)、作用机制、应用范畴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和分析总结,发现茶黄素作为天然来源的广谱抑菌剂,在与人类相关的多种致病菌干预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从天然抑菌剂终端价值开发角度对其可能应用途径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茶叶次生代谢产物应用技术研究深入开展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发酵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氧是影响发酵的关键因素,解析氧对红茶品质及内含成分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一芽二叶的‘龙井43’品种为原料,进行低氧发酵(5%),自然发酵(21%)和富氧发酵(36%)处理,通过感官审评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PLC-MS)分析了氧浓度对红茶感官品质、非挥发性代谢物和挥发性代谢物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了红茶富氧发酵工艺。结果表明:相比自然发酵,富氧发酵可以显著改善红茶滋味和香气品质(P<0.05);富氧发酵中关键滋味化合物儿茶素及没食子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茶黄素总量及单体含量显著增加(P<0.05),游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不同氧浓度发酵中共25种挥发性化合物存在显著差异,包括12种醛类,2种酮类,3种醇类,3种烯类,5种酯类,大部分差异化合物含量随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速溶滇红茶制品中茶黄素含量。方法 样品提取后,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分离, 以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流速为1 mL/min, 柱温30℃, 检测波长为280 nm, 外标法定量。结果 4种茶黄素单体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5, 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1~1.6 μg/g和3.7~5.5 μg/g, 加标回收率为95.08%~104.50%, 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1%。结论 本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精密度及稳定性, 适用于检测速溶滇红茶制品中茶黄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以黄金茶工夫红茶为研究对象,量化评价茶汤甜味强度,检测主要滋味物质含量,并分析两者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的黄金茶工夫红茶甜味强度差异明显;糖类甜味物质中麦芽糖含量最高,氨基酸类甜味物质中丝氨酸含量最高;甜味物质(包括单糖、双糖和甜味氨基酸)和茶氨酸含量均与甜味强度呈正相关,且糖总量与甜味强度呈显著(P<0.05)正相关(r=0.781);儿茶素、咖啡碱、没食子酸、茶黄素、茶红素含量与甜味强度呈负相关,且儿茶素总量、茶黄素含量与甜味强度呈显著(P<0.05)负相关(r=-0.811和-0.781),添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能降低糖类甜度。鉴于甜味是工夫红茶的分属滋味之一,甜味量化及相关性分析将为工夫红茶品质评判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