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章引入“记忆之场”理论,结合城市历史公园公共场域属性,探索建构了基于记忆之场识别、建构的历史公园保护更新方法。该方法旨在建立公园客观遗产要素、历史信息与主体历史经验的连接,将场域、场所、场景作为人本主体读取和存贮集体记忆的空间媒介,以实在、功能、象征为记忆之场的构成要素,以经验、价值、意义为三元要素的经验结果,从空间尺度、时间阶段、存在状态等多重维度开展识别与解构。在此基础上,文章以重庆市枇杷山公园为证例,通过对公园不同时期历史场域、场所、场景的识别解析,提出相应记忆之场要素的修复、活化和呈现策略,以促进公众对公园“记忆之场”的动态经验和建构,创新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践逻辑与行动理论。  相似文献   

2.
文章引入“记忆之场”理论,结合城市历史公园公共场域属性,探索建构了基于记忆之场识别、建构的历史公园保护更新方法。该方法旨在建立公园客观遗产要素、历史信息与主体历史经验的连接,将场域、场所、场景作为人本主体读取和存贮集体记忆的空间媒介,以实在、功能、象征为记忆之场的构成要素,以经验、价值、意义为三元要素的经验结果,从空间尺度、时间阶段、存在状态等多重维度开展识别与解构。在此基础上,文章以重庆市枇杷山公园为证例,通过对公园不同时期历史场域、场所、场景的识别解析,提出相应记忆之场要素的修复、活化和呈现策略,以促进公众对公园“记忆之场”的动态经验和建构,创新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实践逻辑与行动理论。  相似文献   

3.
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工业遗产作为城市工业化探索历程的记忆载体,代表着各个历史阶段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不同时期城市的发展特征,因此对于工业遗产的保护以及再利用改造长期以来都是国内外建筑与规划学界乃至社会各阶层广泛关注的话题。对比国内国外的工业遗址改造与利用情况,尽管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步伐落后国外同行接近40年,但近几年来发展极其迅速,在全国各大城市旋起一股工业遗产改造热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3)
长期以来,现代文明与传统技艺似乎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人们作为历史的存在者,处于某个视域之中。通过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工业遗产群落,了解空间文化语义的观念性场域生成,工业遗产中的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历史因素在城市空间与时间存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该文以工业遗产建筑群落的空间文化性语义作为整体认知构架,主要集中于对工业遗产建筑构造的整体性认知,并将其作为工业文明承载的文化场域的完整性物理留存;同时,探寻物理性空间之外的文化性空间含义,并以空间文化涉及的相关理论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工业遗产建筑群落案例。由此可知,工业遗产建筑群落形成了全新空间文化性语义的试验场,也形成了全新的美学特征,探讨其在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观念性场域生成价值维度的转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艺复兴以来,古遗址美学的发现与发展为工业遗址价值识别奠定了美学基础。随着传统工业逐渐退到历史的幕后,工业遗址凭借其崇高美特征被人们发现其文化价值内涵,并由此诞生了“工业考古学”。工业遗址逐步由工业纪念物发展到工业遗产,从单纯的审美载体转变为地区乃至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遗址具有再开发利用的巨大潜质,景观化则是其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重要手段。工业遗址景观化的实践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1)“如画式”处理采石场的工业改造开端时期;2)大地艺术拓展并运用纪念碑视角的工业纪念物时期;3)“博物馆化”风潮下景观设计受限的工业遗产提出时期;4)风景园林主导的整体保护与分层活化的工业景观时期。最后,针对价值理念之传播、法律机制之建立和活态可持续之发展几个方面,对工业遗址景观化发展提出了建议与展望。通过可持续、有机且综合的风景园林手段,将见证工业遗址作为遗产的可变价值。  相似文献   

6.
记忆三则     
记忆与景观密切相关,命题既宏大而又可细致入微,从景观到场所,从历史到记忆。文章以回忆的方式显影作为记忆个体的设计师的情感与场地记忆关联的三则设计学途径。一则以“他者的游历”为题回忆了作为记忆个体首次在场辰山西矿坑,却游离于矿坑的历史记忆之外,通过设计直觉直接产生矿坑花园核心创作动机和过程;二则以“关联者的静默”为题,回顾了在典型的文化遗产地北京协和医学院一号礼堂景观改造中,面对极为富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存和极其短促的创作与建造周期下,将设计视为在场的古槐群旁白的角色控制路径。三则以“遗产化者的矜持”为题,在首钢最具工业原真性的金安桥片区,通过设计将历史对象遗产化和价值化的历程。文章提出设计者的作用应是中枢性的,即建立未来(需求)和历史(场地)的关联,运用自身的情感、记忆、联想与想象,使之成为记忆之场。  相似文献   

7.
中东铁路这段历史过后遗留下来大量的铁路遗产,它们不仅承载了东北历史文明,还承载了工业文化。文章旨在从我国东北地区对于铁路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现状条件上,了解开发铁路工业遗产的价值,进而阐述了文化创意产业对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工业转型升级,城市中的老旧工业区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城市发展需求,工业区被迫关停或搬迁后留存的工业遗迹承载了工业记忆,记录了城市发展历程,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部分。近些年,工业遗产的保护问题受到多方重视,保护方式也多种多样,工业遗址公园是后工业区改造和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要路径。文章从城市修补的视角出发,结合案例,从功能修补、交通修补、空间修补三方面梳理总结工业遗址公园的发展策略,为工业遗址公园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工业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蔡凌豪 《风景园林》2018,25(3):15-24
通过梳理大学校园历史发展脉络,认为校园开放空间是个体记忆和集体记忆的物质载体。通过记忆机制存在的校园开放空间对构建师生身份认知,塑造场所精神、延续历史文脉、构建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校园的开放空间营造可分为"场所营造"和"特征营造"两大内容,分别对应校园的物质和精神层面。在分析校园记忆特征的基础上,认为校园记忆具有可建构性,从而提出校园记忆的开放空间建构的5对基本要素—"事件"与"叙事","身体"与"运动","交流"与"知识","场域"与"景物","纪念物"与"符号"。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从现场踏勘、基地历史研究到遗产价值分析,从遗产详细调查、准确评判到公众参与、找准定位,最后生成规划理念、科学规划的城市工业遗产复兴规划设计探索过程。通过连续、循序渐进式的工作步骤,以实现在厘清现状、通晓历史发展脉络、认识遗产价值的基础上,从市民需求角度发展,为城市营造一处工业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谐共存的城市工业遗址公园。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工业考古学的理念与方法,梳理了以工业遗产为主体的"三线建设"的文化线路、建成环境遗产、工业遗产、建筑景观等核心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相关建设过程、工艺流程、生产技能等文化表现形式及口传记忆、集体形制和时代精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建构工业考古学视角的三线建设遗产研究路线,引入以价值为中心的遗产认知与保护方法并进行全面综合性研究。通过考古学和类型学等方法建立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与空间形态的关联,宏观和建筑景观类型与动态变迁,形制与设计思想的探索与转变,以期丰富工业遗产的时空类型。  相似文献   

12.
《华中建筑》2021,39(9)
筒仓类工业遗产因其自身特殊的外形、结构与空间属性,承载着工业时代独特的集体记忆,是工业遗产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该文引入叙事视角,阐释了筒仓类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叙事意义及常见叙事形式,结合国内外案例的分析总结,从"叙事功能重构"、"叙事场景营造"、"叙事情节构建"的叙事组织层面探讨了筒仓类工业遗产再利用策略。旨在揭示叙事视角下筒仓类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核心内容,并提出其再利用过程中叙事性构建的方法与途径,进而对国内工业遗产再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晓冬  刘鑫 《建筑与文化》2021,(11):159-160
随着城市变化突飞猛进,许多城市的记忆面临消失、断层的困境,文化同质性严重,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作为城市里历史记忆的见证者和工业与人类文明的连接者,工业遗产的改造成为了城市历史文脉能否顺利延续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关注城市记忆为出发点,整合城市中工业记忆要素,以纽约高线公园的改造为例,探索工业遗产更新与城市记忆的契合方式,提出基于城市记忆延续的工业遗产更新策略,有利于挖掘城市存量空间,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对解决城市更新和城市记忆延续的矛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晓冬  刘鑫 《建筑与文化》2021,(11):159-160
随着城市变化突飞猛进,许多城市的记忆面临消失、断层的困境,文化同质性严重,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作为城市里历史记忆的见证者和工业与人类文明的连接者,工业遗产的改造成为了城市历史文脉能否顺利延续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关注城市记忆为出发点,整合城市中工业记忆要素,以纽约高线公园的改造为例,探索工业遗产更新与城市记忆的契合方式,提出基于城市记忆延续的工业遗产更新策略,有利于挖掘城市存量空间,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对解决城市更新和城市记忆延续的矛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晓冬  刘鑫 《建筑与文化》2021,(11):159-160
随着城市变化突飞猛进,许多城市的记忆面临消失、断层的困境,文化同质性严重,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作为城市里历史记忆的见证者和工业与人类文明的连接者,工业遗产的改造成为了城市历史文脉能否顺利延续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关注城市记忆为出发点,整合城市中工业记忆要素,以纽约高线公园的改造为例,探索工业遗产更新与城市记忆的契合方式,提出基于城市记忆延续的工业遗产更新策略,有利于挖掘城市存量空间,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对解决城市更新和城市记忆延续的矛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家棚铁路在武汉铁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并遗留下较为丰富的铁路遗址。近年来,武汉废弃铁路善后陷入困局。随着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规划地铁5、7、8号线在徐家棚站交汇,将带来徐家棚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大变革。保留的较为完整的铁路遗址面临着存与废的抉择。该文结合国内工业遗产改造经验,从点、线、面三种不同的空间模式,对徐家棚铁路遗产更新进行探讨。构建片区遗产空间、线性遗产空间、节点遗产空间,使历史要素在新的城市空间中以整体的方式延续。  相似文献   

17.
在中东铁路吉林段工业遗址建筑群保护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中东铁路吉林段在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的问题进行总结,因未认清线性遗产特殊性而导致的吉林段工业遗产保护中存在个体保护的片面性、区域划分的不明确性以及线性遗产的不连贯性等问题。以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为背景,从角度遗产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建筑风格的一致性、城镇形态的多样性、线性遗产的动态演变性入手,分析中东铁路吉林段的线性文化特征。提出科学有针对性的保护与利用策略,推进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8.
王晶  汪丽君 《工业建筑》2014,(12):48-52
以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先进理论和思想启发实践,通过对吉林四平市中东铁路遗产片区的铁路遗存条件和铁路历史文脉归纳剖析,在分析其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条件、城市功能、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探讨铁路遗产片区的保护与利用模式与设计实践,形成有机再生。  相似文献   

19.
刘涵  邱冰  张帆 《华中建筑》2020,(5):119-124
南京安全区遗址保护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忽视,面临着被遗忘的困境。以集体记忆为观察视角,通过文献资料梳理、现场踏勘、问卷调查等途径对南京安全区避难所遗址保存与保护现状展开调查,揭示了公众对于南京安全区的集体记忆真实情况:公众对南京安全区的记忆及认知程度低;南京安全区内的纪念传统尚未建立;公众对遗址保护的认知缺失。该文分析了南京安全区遗址保护与利用面临的现实问题:南京安全区遗址记忆沙化。问题的根源在于南京安全区遗址的保护停留在文物保护的阶段,未进入南京大屠杀集体记忆建构的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20.
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种群,别人都称呼他们为“记忆储藏师”。他们的工作是为有需求的人们记录他们的记忆,并当成“记忆遗产”保存在“记忆银行”。记忆储藏师根据合约,将记忆遗产进行处理.就好像人们的遗产按照遗嘱分配一样。记忆储藏师,日后将记忆遗产交托到继承人手上,继承人接受记忆遗产。这些.对继承人意义的探索,进而探索出记忆对人、对城市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