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黄世强  彭慧 《材料导报》1997,11(5):52-54
详细介绍了聚硅氧烷/丙烯酸酯混乳液,共聚乳液及复合乳液。阐述了各种乳液的制备方法,对各种乳液的性能及应用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高性能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合成聚丙烯酸酯乳液过程中利用有机硅氧烷(KH-570)对其进行了改性,得到了硅丙乳液。研究了软硬单体配比、有机硅单体种类与用量、有机硅单体(KH-570)加入方式等对冬成硅丙乳液性能的影响,找出了合成种子乳液与硅丙乳液的最佳工艺参数,合成的硅丙乳液的耐候性、耐水性等性能更加优良,可广泛应用于内外墙涂料中。  相似文献   

3.
细乳液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聚硅氧烷复合乳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硅氧烷为助稳定剂,采用细孔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聚硅氧烷复合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类型、聚硅氧烷用量、孔液固含量和甲基丙烯酸用量对细乳液聚合动力学和所得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聚硅氧烷用量为丙烯酸酯单体质量的3.33%~10.0%时,可获得稳定的聚合过程,所得复合乳液的数均粒径在73nm~77nm之间,乳胶膜吸水率低至4.54%~6.75%。透射电镜照片表明,复合乳胶粒内部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相分离。  相似文献   

4.
聚醚、氨基改性有机硅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乳液聚合合成聚醚、氨基改性有机硅乳液,讨论了乳化剂、催化剂、改性剂用量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乳液聚合的影响;采用水相和逆相乳化法制得有机硅微乳液,并讨论了乳液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乳液法合成氨基聚硅氧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采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与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乳液共聚制得了氨基聚硅氧烷乳液.考察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在碱性条件下的温度、pH值、反应时间以及乳化剂复配和用量、偶联剂用量等影响单体转化率、乳液稳定性及聚合物分子量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乳化剂总用量为15%~25%,反应温度在75~85℃,反应pH值为11~13,反应时间为6~8h的条件下,可以得到稳定的有机硅聚合物乳液.  相似文献   

6.
利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在酸性条件下开环反应合成端羟基聚硅氧烷,改变封端剂的种类获得不同端官能团的聚硅氧烷。将其与苯乙烯、丙烯酸酯单体进行自由基乳液共聚反应,制备了含硅苯丙乳液。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动态光散射仪、接触角测量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乳液组成、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考察不同类型及用量的聚硅氧烷对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对乳液进行抑菌测试。结果表明,用聚硅氧烷改性的苯丙乳液粒径分布均一、疏水性提高、表面自由能降低、热稳定性提高,并且具有一定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7.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有机硅氧烷改性的丙烯酸酯乳液,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有机硅氧烷乳液及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粒子形态、胶膜表面组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步合成方法可制备稳定的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在复合乳液中有机硅氧烷链段主要分布在粒子表面;在有机硅氧烷乳液中引入不饱和双键,则由于舍乙烯基的有机硅分子在第二阶段聚合过程中与丙烯酸酯分子发生接枝共聚.导致有机硅氧烷链段在表面富集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实验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通过实验制备出有机硅含量(质量分数)为0~15%的硅丙乳液,并选取有机硅含量为8%和15%的硅丙乳液样品与纯丙乳液共同进行表征,分别检测在不同硅含量下乳液的接触角、吸水率和耐酸性并记录结果。最终得出了有机硅含量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聚硅氧烷-醋酸乙烯酯共聚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功能性聚硅氧烷 (PMS)、醋酸乙烯酯 (VAc)及羟甲基丙烯酰胺 (NMA)进行乳液聚合 ,得到了PMS -VAc共聚乳液胶粘剂。讨论了PMS用量对聚合反应转化率、乳液流变性、冻融稳定性及耐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共聚物乳液具有良好的粘接强度、耐低温性能和耐水性  相似文献   

10.
AMPS稳定的有机硅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体系,合成了由表面活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AMPS)稳定的硅丙无皂乳液.考察了表面活性单体用量、反应温度、以及有机硅加入顺序等对乳液聚合和乳液性能的影响.当有机硅先加时由于生成大量凝胶反应无法顺利进行;有机硅后加可以得到稳定的硅丙乳液.采用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有机硅氧烷与丙烯酸酯发生了共聚反应.有机硅的加入使共聚物的耐水性、耐热性提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体后滴加的方法,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进行改性,通过乳液共聚合成了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对合成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红外光谱,DSC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有机硅含量对共聚产物力学性能,吸水率的影响,证实了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比纯丙烯酸酯具有更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  相似文献   

12.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官能团有机硅功能单体对丙烯酸酯乳液改性研究主要包括物理共混和化学共聚法,本文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PHMS/BA复合乳液的耐电解质稳定性,耐酸碱稳定性,离心稳定性以及耐热耐寒性。结果表明,该乳液对Cl^-和SO4^2-的临界凝聚浓度(CCC)分别为0.327mol/L和0.200mol/L,优于阴,阳离子型聚硅氧烷乳液,特别是耐SO4^2-性;对酸,碱的CCC值介于阴,阳离子型乳液之间;乳液的平均粒度随酸,碱及电解质浓度甚微。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近年来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不同树脂、有机硅、有机氟及纳米二氧化硅对核壳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方法,并展望了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细乳液法种子乳液聚合合成高性能硅丙乳液。探讨了软硬单体的比值、有机硅的选择及用量、阴非离子乳化剂的最佳比、最佳反应温度、最佳引发剂的量,制备出一种耐水性好、耐沾污能力强、稳定性好、粒径小且分布密集的高性能硅丙乳液。  相似文献   

16.
《网络聚合物材料通讯》2005,4(1):32-32,F003
紫外光固化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其表面性能,用于处理纺织品的聚硅氧烷乳液混合物,用作高效液相色谱(HCLP)固定相的以聚硅氧烷包封的硅胶的制备及特性,直链氨基酸改性的聚硅氧烷盐的生产及用途,聚硅氧烷/液晶复合膜的制备及其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乙烯基硅氧烷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苯乙烯 -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反应后期 ,加入少量乙烯基硅氧烷 ,制得改性苯丙乳液 ,通过红外光谱初步确定了聚合物结构。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有机硅加入方式、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进程、乳液稳定性及涂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不断开发与应用,具有优异耐热性能的丙烯酸酯乳液必将成为今后材料领域发展与研究的热点之一。介绍了采用有机硅、有机氟、纳米材料、苯乙烯、交联单体等对丙烯酸酯乳液进行改性以提高丙烯酸酯乳液热稳定性能的理论依据及发展现状,并对耐热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金洋华  甘孟瑜  揭芳芳 《材料导报》2007,21(Z2):276-278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LD-10为成核单体,NQ-71为交联剂,SDS、SDBS、OP-10为乳化剂,采用种子乳液半连续法合成聚有机硅/丙烯酸酯核壳结构复合乳液.首次将核壳乳液合成与超分子化学的概念结合,讨论了乳化剂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浓度对聚有机硅/丙烯酸酯核壳乳液性能及复合粒子的粒径分布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核壳型硅丙乳液的合成中引入超分子化学概念,对乳化剂的选择民、复配及质量浓度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为核壳乳液的合成提出了新的思考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发明涉及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弹性乳液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用有机硅对丙烯酸酯大分子进行改性,提高了丙烯酸涂料的耐水性、附着性、抗污性和抗龟裂等性能。该乳液所用单体组成为以单体总质量计4%~15%质量的有机硅单体,以单体总质量计1%~5%质量的烯属不饱和酸单体和以单体总质量计80%~95%质量的烯属丙烯酸系单体。本发明制备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弹性乳液不但具有有机硅树脂的优良特性,而且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