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兰英  蒋柠  刘默 《中国标准化》2013,(12):109-112
少数民族服饰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研究是少数民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内蒙古地区蒙古族服饰标准化研究项目,探讨少数民族服饰标准化研究的基本内涵与特最,阐述标准化在促进少数民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以及目前在文化领域推行标准化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家飞 《包装工程》2019,40(22):253-259
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如何在保护它的基础上进行活态化传承和创造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以此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方法阐述非物质文化的成因、历史、分布与类型,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探索现代设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点,归纳其中的关键因素。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策略,包含3种较合适的途径,即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工业化及标准化、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化和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牌化。跨界是当前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融媒体可以激活非遗的影响力,体验可以促进非遗的聚集效应,使非遗IP创造出跨界的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3.
张姝  张子璇 《包装工程》2022,43(16):347-354
目的 探究传统文化遗产在新文创理念下传承和发展的新方法,寻求传统文化价值与文化产业价值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激发文化产业新活力,塑造我国具有影响力的传统文化符号,进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方法 从新文创理念的视角出发,分析目前以传统文化遗产为内容的IP建设发展现状,结合生态系统理论,参考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构建在现代文化产业中传统文化遗产IP生态链模型。结合以唐卡艺术为主题的设计实践验证传统文化遗产IP生态链模型,并完成设计应用。结论 在新文创理念下,构建传统文化遗产IP生态链,对我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打造、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和传承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潘程晨  汤新星 《湖南包装》2020,(1):40-43,64
雕花蜜饯属于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背后所蕴含的独特苗侗文化视觉符号而驰名中外。文章在分析雕花蜜饯在文创领域研究价值的基础上,提出雕花蜜饯文创产品开发策略和设计路径,旨在唤起人们创新传承与发展雕花蜜饯的意识,同时为中国其他手工技艺类非遗文化的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人工智能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创新设计,已成为当下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应用交叉学科领域的知识和人工智能中的深度学习等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设计进行研究。人工智能可以更加精准地诠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内容,表达信息理念,更加形象化、细节化、视觉化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目的。方法从人工智能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四个方面,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传播的路径研究。结论以景泰蓝制作工艺的数字创新设计为例,提出人工智能应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创新设计中的设计细则,丰富了传统设计的方法,更好地调动了参与者的主动性和热情,带给观者更好的观赏体验,为中国数字文化遗产及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我国中小学校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内容涵盖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了解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的研究领域,分析目前非遗设计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热点,并根据当前研究热点探讨其发展趋势。方法 数据源为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非遗设计相关文献,使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将文献的年份产出分布、研究机构与高产作者、研究热点演变及未来趋势、参考文献高被引情况等进行科学知识图谱绘制,最终以可视化分析形式梳理研究脉络。结论 结果表明,非遗设计在文献产出方面基本呈上升趋势,但2022年有下降的发展趋势,文献产出的峰值产生于2021年,反映了该领域已于2021年到达了研究阶段的成熟期。研究热点着重于非遗设计教育、非遗设计应用、非遗跨学科设计方法;未来研究发展趋势为互联网+、数字化发展及文化传承可持续;然而目前的研究仍存在研究合作较少、高产量作者数量较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This paper is an analysis of how cultural heritage values are handled in documentation related to early phase evaluations of major public investment projects in Norway. This study was instigated by an apparent lack in the conside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values in such documentation. We conducted a case study document analysis to see how cultural heritage issues are addressed in the early phases of projects. Methodologically, the paper analyses the use of vocabulary related to cultural heritage values in the documentation. There is uniform documentation available from these project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ultural heritage values are mentioned but seldom substantially discussed in the documents. Cultural heritage values tend to be discussed using non-specific language. There is an emphasis on legislation regarding cultural heritage and how the legislation can be a problem. Today’s discuss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values appears to be lacking and in need of a strengthened framework. The methodology applied in 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a structured search method for the unstructured discuss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ssues in these extensive documents.  相似文献   

9.
马婷婷 《包装工程》2022,43(6):313-321
目的 山西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更高层次的消费结构与多样化的需求模式是我国文化创新方面急需解决的难题。方法 通过剖析山西非遗文化文创产品处境,进一步阐述山西省对非遗文化创意产业中所实行的产品创新设计方法,通过服务设计的要素和过程进行设计。以建立kano模型,了解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和产品功能带给用户的体验感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运用SWOT分析法,明确服务设计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也有利于带动创新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深化改革山西的非遗文化产业,更加有助于推动山西的非遗产品走向更远的市场。结论 对“山西故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层面的支持,在服务设计视角下对山西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分析当前研究的热点与未来趋势。方法 以Webof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领域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可视化,从文献发表数量、学科分布、作者与机构合作、国家与地区分布、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六个方面,以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可视化结果及文献主题进行分析与综述。结果 国内外对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的研究总量较少,但总体研究数量呈增长趋势;受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影响较大,研究多在计算机学科中展开;核心作者与机构之间合作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中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开展了较多研究且影响力较高,研究影响力与学者所在国家的文化遗产丰富程度密切相关;研究热点上,深度学习、知识图谱是该领域内较为热门的应用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处理、信息组织与虚拟修复是较为热门的研究范畴;研究趋势上,文化遗产与人工智能技术将会进一步紧密结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结论研究梳理了文化遗产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现状,探索了未来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新方向,在...  相似文献   

11.
李青长 《包装工程》2023,44(18):337-340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进一步发挥技术的作用,提升非遗文化传承的效率。方法 针对非遗传承中的问题与困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加以突破,重视对非遗内容的精心打造,以更强的互动性和体验性来充分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精髓,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意义不容小觑,但是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还应该以用户体验和用户接受度为标准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2.
王涛  徐梦珠 《包装工程》2020,41(18):349-354
目的 探究设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转化中的应用策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性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方法 首先,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化的价值,剖析设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互相促进的关系,分析设计在非遗商业转化应用中的可行性,并在明确设计在非遗商业化中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非遗设计存在的问题。然后从非遗产品设计、非遗品牌视觉形象设计、非遗可视化设计和非遗景区服务设计四个方面入手,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设计在非遗商业化中的应用策略。结论 设计在非遗商业转化中的产品设计、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可视化设计和景区服务设计中的应用需要保证特色,保持与时俱进。设计是非遗实现商业转化的重要手段,将设计融入到非遗商业转化中不仅促进了非遗的传承发展,而且为现代设计赋予了精神内涵,达到了共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化发展思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基于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化现状的分析,剖析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章立  赵文轩  邱钰  许文广 《包装工程》2021,42(22):20-25
目的 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沉浸式的虚拟空间中需要解决交互模式单一及信息传播量小的问题.随着近年来感知交互技术的突破,VR中自然交互的模式有了更多新的可能性.着重探讨了基于眼动追踪与手部动作追踪的自然交互方式在建筑文化遗产传播课题中的应用,并以此总结其在交互设计中的设计策略.方法 将HTCVive Pro的眼动及手部动作追踪模块应用于文物建筑金莲桥及御碑亭的虚拟交互展示中,分析了自然交互中多种形态的信息传播特征,优化了交互中的用户体验,通过实例验证了自然交互的设计策略.结论 在沉浸式的虚拟交互情境中应用以眼动及手部动作追踪为主的自然交互方式,对建筑遗产的空间结构信息、历史文化信息的传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任英丽  常虹  谷岩帅 《包装工程》2022,43(6):150-156
目的 研究非遗文化APP交互界面设计。方法 首先采用文献研究及竞品分析法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文化APP样本,归纳出视觉呈现、功能属性、交互体验3个维度,以此确定非遗APP中的关键设计要素及要素水平,然后通过正交实验法确定18项设计组合方案,并依据用户需求偏好进行量化打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并得出设计要素及各项要素水平的效用值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确立非遗文化APP的界面设计原则,最后以蔚县青砂博物馆APP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 针对非遗类APP的问题和用户偏好度,设计出用户满意度最高的非遗文化APP交互界面。结论 联合分析法作为一种针对多因素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能够使设计师更好地了解用户对非遗文化APP交互界面的偏好,提升用户体验感,提高用户黏度,从而达到传播非遗文化的目的,为类似APP界面设计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故事会的文创产品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伟  郑洁 《包装工程》2019,40(10):119-124
目的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故事会的活态保护及传承,提出文创产品开发策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借鉴和样本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法、深度访谈法以及文献法,从长乐故事会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结合现有的代表性文化符号及元素,围绕建立以文化资源为根本的文创产品价值链,营造文创产品开发的法律保护环境、设计研发,塑造文创产品的品牌形象以及依托博物馆载体,拓展文创产品的市场空间4个方面提出对长乐故事会文创产品新的开发策略。结论文创产品能够提供信息和娱乐,是传递思想、符号和生活方式的商品和服务,其开发有利于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现代人文化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进而产生群体认同、影响文化消费行为,使其得以在当代文化环境中接续流传、活态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7.
刘彪  顾邦军  郑琳  万华明 《包装工程》2021,42(22):47-53
目的 探索文化遗产类功能游戏的设计体系与文化传播策略,为目前文化遗产在功能游戏中的传承提供新的设计思路和实践参考.方法 基于文化遗产数字化与文化遗产类功能游戏发展分析,提出文化遗产类功能游戏的设计体系,并以姑苏文化功能游戏设计为例进行实践验证.结论 文化遗产类功能游戏在用户体验与文化传播方面具有独特之处,需要对其进行系统性设计.首先要明确游戏的主要目的功能,然后进行文化遗产元素的提炼与游戏内符号系统的转化.在设计方法上,应找寻最佳平衡点,进行多元化融合设计,主要采取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并基于情境创设的综合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梳理当今文化遗产数字化进程,归纳总结数字化流程体系并分析可视化案例,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可视化思路与建议,探索未来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发展方向。方法 从文化遗产数字化的角度出发,收集、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当今数字化科技手段梳理数字化流程体系,并对国内文化遗产可视化案例进行收集、分析、总结,并进行了可视分析。结论 明确数字化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意义,得出当前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状况与数字化的流程体系,从文化遗产可视化呈现的数据信息、目标用户、分类、图表等多个方面归纳总结规律,针对不同的文化遗产主体选用合适的可视化呈现形式能够帮助公众快速了解不同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内容,并对文化遗产数字化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原民国首都水厂办公楼旧址展陈改造,存在空间狭窄、手段滞后、信息过载、缺乏体验等问题。基于此,新设计在尊重历史、服务用户、可持续创新的宗旨理念下,从展览环境空间的设计迭代、史料叙事、场所再生三个方面探讨建筑工业遗产的改造策略。旨在高效率活化当代建筑文化遗产,服务当下存量更新的时代需求,并为同类项目的实施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烁  范含雪  江梦婷 《包装工程》2023,44(16):315-329
目的 对国内外基于增强现实在文化遗产的研究脉络、方向和热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分析当前的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方向。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以及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的相关资料和期刊内容等作为研究素材,结合常规的文献研究法以及CiteSpace技术,针对研究领域、研究脉络、研究热点等展开梳理和对比。结果 得出了国内外增强现实在文化遗产方面的发展趋势。结论 国内外基于增强现实在文化遗产研究发展历程皆分3个阶段,国外为“起步-缓升-攀升”,而国内为“起步-攀升-缓升”;国外对增强现实的重视程度较高,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的融合等方面,将技术与人性化领域结合为其研究的新趋势;国内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较高,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对文化遗产与人性化方面的研究上,在增强现实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保护、传承与传播为其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