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实验室将沈铁、北环等公路段的5种废旧道路沥青混合料,采用工业苯作溶剂抽提回收出约占沥青混合料2.06%~2.79%的旧沥青,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及组成选择适宜的润滑油精制过程中产生的废油作复合再生剂,与所回收旧沥青性质类似的新沥青一起,调配出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质量标准(GB 50092—96)要求的AH90和AH70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该方法简单、易操作,预计可以节约50%以上的铺路沥青。  相似文献   

2.
知识园地     
《石油沥青》2004,18(4)
1沥青混合料术语1.1石油沥青 由石油经蒸馏、吹氧、调和等工艺加工得到的,主要为可溶于二硫化碳的碳氢化合物的半固体粘稠状物质。1.2道路石油沥青 符合沥青路面使用技术标准的沥青结合料。1.3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符合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重交通量道路使用,并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道路石油沥青,简称重交通道路沥青。  相似文献   

3.
兰炼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路用性能的室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健 《石油沥青》1995,9(1):11-16
进行了系统的室内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兰炼四种标号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的常规技术指标均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而且兰炼90号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优于进口新加坡美孚90号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4.
杨书显 《石油沥青》2006,20(1):30-33
针对洛阳分公司生产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降低蜡含量、提高针入度比的措施和方法,通过脱油沥青和拔头重油浆调合,可以生产合格的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相似文献   

5.
危建波 《石油沥青》2006,20(5):47-52
介绍了中石化广州分公司溶剂脱沥青生产工艺概况,分析了影响溶剂脱沥青装置生产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的主要因素是:原料性质、两器(抽提器、沉降器)的温度、溶剂比、调和比、溶剂组成。通过采取源头控制原料性质、控制合适两器温度、改变生产溶剂比、严格控制调和比、保持合格溶剂成分等对策后,能够改善或提高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废沥青路面旧料再生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文志 《石油工程建设》2006,32(3):23-25,80
文章简述了国内外废沥青路面旧料再生技术的概况及应用前景,详细介绍了废沥青路面旧料再生技术,包括废旧料的回收、再生沥青旧料的制备、再生剂的制配与选用、再生剂用量的确定、石油沥青配合比的确定、再生沥青混合料搅拌工艺及摊铺碾压等。利用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后筑路,不仅可以使废弃的旧沥青、砂石料重新得到利用,节省大量建设资金和矿山、石油等资源,而且可以减轻因旧沥青混合料废弃造成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7.
应对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新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代表性的国产和进口沥青性质分析,考察国产和进口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瞢通道路石油沥青对交通部新修订《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规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绝大部分重交沥青产品在针入度指数(PI)指标不能满足新修订规范中A、B级沥青的技术要求,大部分重交沥青产品TFOT后针入度比指标不能满足交通部《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规范中A、B级沥青的技术要求,部分重交沥青产品在60℃粘度和TFOT后10℃延度指标不能满足规范中的技术要求。部分普通道路沥青在15℃延度、TFOT后针入度比和TFOT后15℃延度指标上不能满足规范中C级沥青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沥青产品的质量和加强环保,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沥青车间采用新工艺生产新型AH-70、AH-90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探讨了添加剂法生产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AH-70、AH-90的工艺过程,并对生产过程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奥里乳化油制取重交通道路沥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内对脱水后的奥里乳化油及奥里乳化油与孤岛减压渣油调合,采用减压蒸馏工艺,制取重交通道路沥青并评价了制取的重交通道路沥青性质。实验表明:奥里乳化油与孤岛减压渣油调合,在一定的减压蒸馏工艺条件下,制取的沥青不仅符合GB/T15180-94重交通道路沥青质量要求,也符合交通部“八五”攻关建议重交通道路沥青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石油沥青薄膜烘箱试验是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和道路石油沥青的重要检测项目之一,此标准的修订,对促进国产沥青产品质量以及与国际标准接轨都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对《石油沥青薄膜烘箱试验法》修订目的和意义,修订依据,修订内容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废旧沥青再生剂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废旧沥青再生机理的分析 ,以炼油厂的废料为原料开发出废旧沥青用复合再生剂。讨论了复合再生剂自身的抗老化性能 ,并考察了复合再生剂在老化过程中化学组成的变化及其再生效果。结果表明 ,开发的复合再生剂自身抗老化性能较传统的轻油型再生剂好  相似文献   

12.
以辽河AH-90高升工地沥青为补充沥青,选用LKJ-Ⅱ型废旧沥青再生剂,对道路废旧沥青混合料进行再生,分析测定了再生沥青的理化性质及抗老化性质。结果表明,再生剂/补充沥青/废旧沥青优选适宜配比为9:10:100(质量比),所制备再生沥青的主要理化性质符合JTG F 40—2004标准要求;再生沥青于163℃薄膜烘箱中,经5 h老化后质量损失率为0.62%。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改变胶粉、低密度聚乙烯(LDPE)及SBS三种改性剂的比例设计了7个配方制备废橡塑改性沥青,并对废橡塑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得出结论如下:合理调配胶粉、LDPE及SBS三种改性剂的比例可以制得高温、低温及储存稳定性良好的废橡塑改性沥青;掺加复合改性剂的的废橡塑沥青混合料,其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高温稳定性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以克拉玛依90号沥青作为基质沥青、废橡胶粉和水滑石(LDHs)作为改性剂,制备了LDHs/废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在废橡胶粉加入量不变的条件下,考察LDHs加入量对复合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抗紫外老化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橡胶粉加入量(w)为15%时,随着LDHs的加入,复合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升高,针入度和延度有所下降,两种改性剂相互结合,使复合改性沥青的物理性能得到改善,并且满足国家聚合物改性沥青标准的要求,考虑到改性剂成本,选取LDHs加入量(w)为3%~4%;LDHs的加入使复合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增量减小,残留针入度比和延度保留率上升,表明LDHs可明显提高复合改性沥青的抗紫外老化性能;LDHs的加入可使复合改性沥青复数模量和车辙因子增加,相位角下降,说明LDHs可提高复合改性沥青的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由结构导向集总新方法构建的延迟焦化动力学模型计算了渣油掺炼废道路沥青的共焦化效果。结果表明,废道路沥青能够作为延迟焦化掺炼原料。小试试验表明,在470 ℃,0.15 MPa,零循环比条件下,80%渣油和20%废道路沥青共焦化比80%渣油焦化气体收率增加2.3百分点,液体收率提高2.91百分点,焦炭收率增加14.79百分点。通过焦化产物性质对比和经济性估算证实,废道路沥青作为延迟焦化掺炼原料是其再利用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鉴于塑料、橡胶改性沥青在国内外成功应用,对新型废旧塑胶复合改性沥青进行性能研究。通过沥青常规试验、DSR试验、BBR试验以及微观观测试验,对其感温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存储稳定性、抗老化性能等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塑胶复合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满足PG88-28要求,感温性能优于常用的SBS改性沥青,存储稳定性、抗老化性能与其相差不大;通过微观观测试验发现,改性剂与沥青体相互构成立体网状链接结构,是复合改性沥青稳定存在、高低温性能等优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配方均匀设计方法,制定试验方案,对FCC油浆与丙脱沥青调合生产重交通道路沥青进行试验研究。建立了调合组分与调合沥青物性的数学模型,定量地反映了调合组分对沥青物性的影响。配方均匀设计方法减少了试验次数,准确的预报了产品沥青的调合比例,可用于指导调合重交通道路沥青的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8.
影响沥青性质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健安 《石油沥青》1999,13(1):16-21
当沥青中组成基本上为一相时,沥青的平均分子量,峰值分子量、分散度对沥青性质产生的影响是主要的。沥青由于其组成上的差异,沥青的温度稳定性也不相同。沥青中蜡的含量,蜡的性质也影响沥青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addition of waste polyethylene on asphalt binder and asphalt concrete mixture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Four asphalt concrete mixtures (each mixture containing different percentages of shredded polyethylene material) were prepared and tested as per Indian specifications. Shredded polyethylene and hot asphalt binder were added to heated aggregate (in same sequence) until all aggregates were coated. The loose mixtures were compacted and tested for its mechanical and volumetric properties. Furthermore, compacted specimens were aged for short- and long-term conditions. The extracted binder from the aged and control mixtures was tested for its rheological properties using a dynamic shear rheometer. Mixtures containing shredded polyethylene showed improvement with respect to the Marshall strength, flow, and volumetric properties. The properties of recovered asphalt binder indicated that the addition of polyethylene improved complex modulus values and decreased phase angle values over range of frequencies.  相似文献   

20.
The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30# hard grade asphalt by blending softening point hard deoil asphalt with several soft component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erties and proportions of blending soft components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roperties of 30# asphalt. Chunfeng 70# asphalt and Maoming deoil asphalt were more suitable as blending soft components and their blended asphalt met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GB/T 15180-2010 when the proportion of hard deoil asphalt were 6–12% and 8–16%, respectively. PG grad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ynamic modulus of 30# asphalts at high temperat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antirutting ability was also improved notably, while the bending resistant ability at low temperature was slightly inferior to the high-grade asphalt. The results of mix performance tests showed that 30# hard grade asphalt had excellent anti–high-temperature deformation ability and preferable water stability compared with high-grade aspha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