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建立了超临界机组及其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编制了机组变工况特性计算软件,研究了一次调频对超临界机组汽轮机动态热力特性影响的规律。采用集总参数和分布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机组的动态数学模型,对不同运行工况下机组的静态和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机组不同运行工况下负荷扰动及调节系统参数对机组流量、调节级后压力和温度、再热器后温度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负荷扰动的增大,无论机组定压运行还是滑压运行,各物理量动态过程中的百分比超调量不变,机组高、中压各级温度的变化可以忽略。机组滑压运行时,在维持锅炉出口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流量压力环节时间常数和功率流量环节时间常数的增加,高压调节级后的温度变化约1.5℃,再热器后温度变化约0.2℃。因此,一次调频对超临界机组不同运行工况下热力参数动态特性的影响非常小,不会影响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结合模糊控制和滑模控制的优点,在对变桨距风电机组建模基础上,设计模糊滑模控制器对变桨距系统桨距角进行控制,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特性。  相似文献   

3.
散热器经常处于变化的工作条件中,研究散热器的动态特性有助于改善间接空冷系统的安全和经济运行,而散热器的结构参数会影响其动态特性。根据能量守恒建立了散热器空气、管壁和循环水的热平衡偏微分方程,采用改进欧拉法对偏微分方程组进行求解。以迎面风速阶跃变化为典型工况,研究了换热面积、换热系数和工质体积对散热器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如下:当空气侧换热面积增加时,散热器换热量增大,两个稳态之间的空气出口温度差值不变,循环水出口温度差值增加,空气侧响应时间增加,循环水侧响应时间不变。当循环水侧换热面积增加时,散热器换热量增大,两个稳态之间的空气和循环水出口温度差值不变,空气侧和循环水侧的响应时间也不变。换热系数变化时,散热器动态过程的变化规律与换热面积变化时类似。空气侧工质体积变化对散热器动态特性没有影响。循环水侧工质体积增大会使得动态响应时间变长。  相似文献   

4.
调节阀特性非线性补偿对动态特性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节阀特性非线性将影响机组的稳定运行,必须通过非线性补偿,使机组的静态特性线性化。液压调节系统通过凸轮转角与阀门升程特性的调整实现线性化,数字电液调节系统通过非线性补偿函数实现系统特性的线性化。通过计算机仿真,对不同补偿方式时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油动机滑阀没有限幅时,两种系统的补偿环节对动态特性没有影响;当油动机滑阀具有限幅时,数字电液调节系统补偿特性对系统的动态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必须限制补偿环节的斜率或者负荷扰动的幅值。为调节系统补偿环节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调节阀特性非线性补偿方式对动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调节阀的升程流量特性基本上是非线性的,为了实现机组静态特性的线性化,必须对阀门的非线性特性进行补偿。本文通过计算机仿真,对不同补偿方式时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输入信号补偿时,若油动机滑阀没有限幅,补偿环节对动态特性则没有影响;若油动机滑阀具有限幅,补偿特性环节放大倍数或扰动增加时系统不稳定。采用反馈补偿时,无论油动机滑阀是否限幅,补偿环节放大倍数有一个保证系统稳定的范围,超出此范围时系统不稳定。所做工作为调节系统补偿环节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300MW火电机组自然循环锅炉模型的建立及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TAR-90模块化建模仿真支撑系统建立了300MW火电机组自然循环锅炉模型,并应用于湛江发电厂300MW火电机组全仿真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自然循环锅炉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可以用于对运行人员的培训,并可以用于优化锅炉的设计和预测变工况时锅炉的主要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锅炉风烟系统的流体网络动态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2种流体网络建模方法--节点压力法和网络法,并通过实例比较了2种方法的静态计算结果和动态响应过程,结果表明:网络法模型计算精度高,收敛速度快,可以快速响应压力的变化.在详细分析超临界锅炉风烟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流动阻力的数学模型,采用模块化的建模思想编制了风烟系统的仿真算法,并在仿真平台Simpanel上对其静态和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分析表明:所建立的风烟系统仿真模型具有良好的静态精度和动态响应特性,能够满足仿真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2种流体网络建模方法,即节点压力法和网络法,并通过实例比较了2种方法的静态计算结果和动态响应过程,结果表明:网络法模型计算精度高,收敛速度快,可以快速响应压力的变化.在详细分析超临界锅炉风烟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流动阻力的数学模型,采用模块化的建模思想编制了风烟系统的仿真算法,并在仿真平台Simpanel上对其静态和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分析表明:所建立的风烟系统仿真模型具有良好的静态精度和动态响应特性,能够满足仿真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研究,介绍了不同类型、不同压缩状态的变刚度气门弹簧组的固有特性变化规律,及其对配气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为配所系统动态理论分析和变刚度气门弹簧的选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橡胶减振器在轴系扭振系统中的减振原理及其基本特性参数的测定方法。通过交替加载的静态特性试验,自由衰减振动试验以及动态阻尼特性试验,可以测定橡胶减振器的自振频率,动态刚度、静态刚度,动静比及动态阻尼系数比等基本特性参数,为柴油机扭振计算和橡胶减振器的设计和使用提供了必要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1.
关于动态投资回收年限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讨论投资回收年限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动态解的三个特性;动态解和静态解的关系;动态解存在的条件及其经济内涵。根据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证明静态解小于动态解,当折算利率趋近于零时,动态解退化为静态解。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水槽实验研究了直叶片在静态以及动态效应下的水动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态分析情况下,在来流加、减速过程中,直叶片的升、阻力系数的变化趋势相同;在动态分析情况下,当来流速度一定,电机转速不同时,直叶片的升、阻力系数在不同转速下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当电机转速一定,来流速度不同时,来流速度对叶片水动力性能的影响具有一致性;与静态分析相比,翼型的动态失速角大于静态失速角,失速延迟现象较为明显。实验结果可为直叶片动态失速现象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平轴潮流能发电机组的变桨距系统进行研究.利用理论力学及叶素动量理论对桨叶在机组工作时的受力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变桨载荷的理论计算方法.根据潮流能机组轮毂体积小、变桨载荷及凋桨范围大等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电液比例技术的齿轮齿条式变桨距执行机构.该机构结构紧凑、油路新颖、驱动力矩及调桨角度大.在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数字仿真对系统的控制特性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PID控制算法的变桨距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能够满足机组功率控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该文建立了锅炉蒸发系统热力过程动、静态特性的一体化模型。利用该一体化计算模型既可进行锅炉蒸发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又能够完成锅炉蒸发系统的静态校核计算,同时还可以确定出锅炉蒸发受热面中热力参数的动态、静态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调速系统静态特性的通用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中可考虑调速系统的各组成机构静态特性变化对整个系统静态特性的影响。在具有旋转阻尼调速系统的静态特性数学模型中,可分别考虑各种因素对调速系统静态特性的影响。可利用该模型对调速系统的静态特性进行仿真研究、模拟静态试验和分析工程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周海军  王巍  于洋  魏国亮 《汽轮机技术》2007,49(6):450-451,425
通过对某新型船用燃气轮机机组仿真系统的原理分析,总结其设计思想。结合现有的仿真技术,提出该系统的运行规律。通过对该系统的静态特性及动态特性的分析,为该系统的试验及性能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将静态粗粉分离器改造成动态粗粉分离器,采用Fluent软件模拟动态粗粉分离器内部气体流场变化和颗粒运动轨迹,研究分析调节动叶轮转速、静叶转角、入口风速对动态粗粉分离器的出粉细度,分离效率,循环倍率,系统阻力等分离特性的影响变化。结果表明:在入口风速17 m/s~19 m/s,动叶轮转速70 r/min,静叶角度45°时,动态粗粉分离器各项运行指标均较理想,动态粗粉分离器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模拟结果能为实际工程应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在现场试验中,动态粗粉分离器各项运行特性也均优于静态粗粉分离器。  相似文献   

18.
柴油机电喷系统中高速电磁铁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设计的高速电磁铁特性实验台架上,对柴油机电喷系统中采用的M490F平板型推/拉式高速电磁铁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总结了电磁铁性能与其结构、使用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覆冰对风力机专用翼型气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商用CFD软件和S-A湍流模型,对风力机常用的NREL S809翼型在不同覆冰形态、覆冰厚度下的静态流场和动态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Re=1×106时各种覆冰情况下该翼型的气动性能,并研究了不同的覆冰形态对风力机翼型静态、动态失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吸力面生长的覆冰形态会造成覆冰层后的分离涡,随着攻角的增加分离涡向后缘生长,造成升力系数的较大下降,阻力系数增加;沿弦向生长的覆冰对尾缘分离涡的生成影响较小;在动态失速情况下,翼型周围流场比较复杂,覆冰形态对翼型升力系统的影响规律也较复杂;从静态流场特性分析,覆冰破坏了翼型的流线从而直接影响了翼型的气动性能;从动态流场特性分析,覆冰改变了翼型动态升力系数曲线的斜率从而影响到风力机的气动弹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中间再热抽汽式汽轮机DEH控制系统的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DEH控制系统的中间再热抽汽式汽轮机热电负荷的自整性进行了分析,对不同控制模式下系统的负荷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DEH控制系统中PID调节器积分控制作用的存在,能够消除热电荷之间的相互静态干扰。新汽压力扰动时,调节级压力控制回路具有较好的瞬态响应特性;而负荷扰动时,功率控制回路具有较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因此,应根据机组的扰动情况选择控制回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