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酸价、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性为评定指标,采用烘箱加速氧化(Schaal)法和氧化稳定性测定(Rancimat)法,研究五倍子单宁对食用植物油(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的抗氧化作用,并与维生素E和茶多酚2种天然抗氧化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五倍子单宁、维生素E、茶多酚对大豆油、菜籽油、棕榈油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作用;3种天然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由强到弱为五倍子单宁>茶多酚>维生素E;五倍子单宁在食用植物油中具有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
即食客家咸菜中油脂氧化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食客家咸菜中的油脂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氧化,为延缓其氧化,研究市售油脂以及抗氧化剂对其感官品质的影响。采用Schaal烘箱试验法,以过氧化值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市售6种油脂中,玉米油自氧化程度较低,贮藏期最长,且调味后风味最佳;TBHQ、BHT及BHA等3种抗氧化剂分别对玉米油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作用,以VC为增效剂的复合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优于单一抗氧化剂,其最优组合为TBHQ 0.055g/kg,BHT 0.074g/kg,BHA 0.018g/kg,VC0.075g/kg。  相似文献   

3.
油菜籽是我国最重要油料作物之一,冷榨脱皮菜籽油是绿色、无污染食用油脂产品。该研究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法,以TBHQ、PG、VE为抗氧化剂、V_C为增效剂,及过氧化值为试验指标,研究光线、温度等对冷榨脱皮菜籽油抗氧化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光线、温度对冷榨脱皮菜籽油氧化过程均有影响,且温度影响显著;TBHQ对冷榨脱皮菜籽油具有良好抗氧化效果,V_C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而PG和VE则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谷维素对3种食用植物油的抗氧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米糠油皂脚中提取纯化谷维素,按不同比例添加到大豆油、菜籽油和油茶籽油中,分别采用Schaal烘箱法和油脂氧化分析仪对3种植物油氧化稳定性进行测定,同时考察在植物油氧化过程中,谷维素对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并与常见的油脂抗氧化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油脂中分别添加0.1%和0.5%谷维素均对大豆油、菜籽油和油茶籽油的氧化诱导期具有延长作用,其中对油茶籽油的作用最显著;在Schaal烘箱实验中,谷维素能够有效延缓大豆油和油茶籽油过氧化值的升高,并且对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有抑制作用,但对菜籽油的抗氧化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研究天然抗氧化剂五倍子单宁和石榴皮多酚对常见食用油脂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采用Schaal烘箱法,测定食用油脂的过氧化值POV(peroxide value)、酸价AV(acid value)和碘价IV(iodine value),研究石榴皮多酚、五倍子单宁、茶多酚和特丁基对苯二酚(butylhydroquinone,TBHQ)对常用食用油如猪油、豆油、菜籽油、芝麻油的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天然抗氧化剂五倍子单宁和石榴皮多酚对食用油脂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五倍子单宁、石榴皮多酚可以作为油脂的天然抗氧化剂应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汉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及货架期预测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通过烘箱储存试验,以过氧化值(POV)为参考指标,研究了汉麻籽油在63、50、37、30、25、20℃下的氧化稳定性。采用油脂氧化酸败仪(Rancimat)法比较了汉麻籽油与其他油的氧化稳定性,以及抗氧化剂对汉麻籽油的抗氧化效果。烘箱试验表明,温度越高,氧化反应的活化能(Ea)越小,汉麻籽油氧化越快。汉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要远低于菜籽油和棕榈油,将汉麻籽油与菜籽油调和可增强其氧化稳定性。TBHQ的抗氧化效果优于其他抗氧化剂,柠檬酸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添加200 mg/kg TBHQ和100 mg/kg柠檬酸可将汉麻籽油在100℃的诱导期(Oxidative stability indices,OSI)延长3.2倍。汉麻籽油的诱导期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递减趋势,利用外推法预测其货架寿命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7.
《粮食与油脂》2019,(12):25-29
通过Schaal烘箱实验,以过氧化值(PV)、茴香胺值(ρ-AnV)、全氧化值及脂肪酸组成为指标研究2种天然酚类抗氧化剂咖啡酸和阿魏酸及合成抗氧化剂TBHQ对牡丹籽油氧化稳定性影响,并建立牡丹籽油氧化动力学模型,以Rancimat法预测其货架期。研究表明:0.02%咖啡酸和0.02%阿魏酸对牡丹籽油都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与不添加抗氧化剂相比货架期延长2.65、2.55倍,但较TBHQ仍有提升空间,几种抗氧化剂能力大小为TBHQ咖啡酸阿魏酸。咖啡酸、阿魏酸能够有效延缓牡丹籽油中α-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分解,提高牡丹籽油氧化稳定性和产品质量,能够作为高效、安全的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油脂工业。  相似文献   

8.
松籽油的抗氧化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松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很高,但易氧化,难保藏。影响油脂氧化的因素很多,主要为温度、光线。本文以过氧化值(POV)作为油脂稳定性的评价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没食子酸丙酯(PG)及复合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抗氧化剂比单一抗氧化剂单独使用时对松籽油有更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性能依次为TBHQ 柠檬酸>TBHQ>PG 柠檬酸>PG。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相色谱-脂肪酸甲脂法对牡丹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为91.73%,其中油酸含量为22.83%,亚油酸含量为26.69%,亚麻酸含量为42.21%。通过加速氧化的方法对不同抗氧化剂对牡丹籽油的抗氧化保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用的抗氧化剂显著抑制牡丹籽油中亚麻酸的氧化速度,抑制牡丹籽油过氧化值的效果顺序为TBHQV_E茶多酚,抑制油脂茴香胺值的效果顺序为V_ETBHQ茶多酚,抑制脂肪酸败值的效果顺序为TBHQ茶多酚V_E。由于茶多酚、V_E为天然抗氧化剂,且抗氧化效果与TBHQ相比相差不大,因此,选用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V_E代替传统的抗氧化剂TBHQ,在牡丹籽油的长期储存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Schaal烘箱法结合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仪研究在不同添加量(50、100、150 mg/kg)下,3种天然抗氧化剂α-生育酚、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对菜籽油储藏过程中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国家允许添加量范围内,添加150 mg/kgα-生育酚的菜籽油货架期最长,储藏稳定性最好,色泽最为接近空白油样;α-生育酚在菜籽油中比较稳定,能更有效地延缓菜籽油氧化酸败,其效果优于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11.
采用Schaal烘箱法与Rancimat法,以过氧化值(POV)及氧化诱导时间为指标,研究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与迷迭香提取物对亚麻荠籽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两种抗氧化剂对加速氧化前后亚麻荠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在预测亚麻荠籽油货架期方面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亚麻荠籽油氧化稳定性较差,TBHQ与迷迭香提取物可有效延长亚麻荠籽油的贮藏时间,其中0.02% TBHQ与0.04%迷迭香提取物配合使用效果最佳,20℃下预期贮藏时间延长至608 d以上。加速氧化后亚麻荠籽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减少约59.8%,饱和脂肪酸(SFA)与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分别增多约101.9%与71.8%,添加不同抗氧化剂后亚麻荠籽油脂肪酸组成与烘箱法预测的货架期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Rancimat法与Schaal烘箱法预测货架期存在较大差异,Schaal烘箱法预测亚麻荠籽油货架期具有更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以过氧化值(POV)作为油脂氧化程度的评价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天然抗氧化剂脂溶性茶多酚(LTP)在火麻仁油中的抗氧化作用,并比较LTP与合成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在火麻仁油中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LTP在火麻仁油中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且抗氧化效果与添加量有关,最适添加量为100 mg/kg。在相同添加浓度(100 mg/kg)条件下,经7 d 60℃强化氧化后,LTP、TBHQ及BHT对火麻仁油过氧化值抑制率分别为50.9%,75.7%和11.2%。  相似文献   

13.
不同抗氧化剂协同效应对花生油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氧化值(POV)作为油脂稳定性的评价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TBHQ、BHA、BHT及复合抗氧化剂对花生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优于单一抗氧化剂的,柠檬酸对抗氧化剂有协同增效作用,花生油中添加0.015%TBHQ、0.005%BHT和0.01%柠檬酸抗氧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2,4,5-三羟基苯丁酮的油脂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油脂过氧化值(POV)为指标,研究THBP的抗氧化活性。采用Schaal烘箱法,以相同浓度的TBHQ和BHT作对照,对THBP、BHT和TBHQ三者的抗氧化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THBP对植物油花生油和动物油猪油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单独使用THBP的最佳使用浓度为0.02%;添加了不同浓度的THBP油样,很好地减缓了油脂的氧化,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且效果随着THBP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其抗氧化活性介于TBHQ和BHT之间。  相似文献   

15.
以过氧化值(POV)和丙二醛(MDA)值为指标,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法,研究了茶多酚棕榈酸酯、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V_(E)、β-胡萝卜素4种脂溶性抗氧化剂对牡丹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最优混料设计法优化牡丹籽油的抗氧化剂配方。然后,通过Oxitest油脂氧化分析仪测定了添加复合抗氧化剂牡丹籽油的氧化诱导期。结果表明:添加量均为0.02%时,几种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大小为阳性对照(TBHQ)>茶多酚棕榈酸酯>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V_(E)>β-胡萝卜素,通过最优混料设计法得到3组较佳的抗氧化剂配方,可以显著降低牡丹籽油的POV和MDA值;两个复合抗氧化剂组的氧化诱导期大于TBHQ组,分别为0.012%茶多酚棕榈酸酯+0.005%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003%V_(E)、0.013%茶多酚棕榈酸酯+0.003%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003%V_(E)+0.001%β-胡萝卜素。复合抗氧化剂能显著提高牡丹籽油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刘梁  张煜  方晓璞  孟佳  刘建 《中国油脂》2023,48(2):55-57+97
为了对核桃油抗氧化剂的选择提供参考,在核桃油中分别添加复配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茶多酚、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采用Schaal烘箱法加速油脂氧化,以过氧化值、酸值、甾醇含量、维生素E含量为考察对象,研究不同抗氧化剂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及预测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若以过氧化值达到植物油国家标准中的限量值(过氧化值≤0.25 g/100 g)为评价指标,添加复配抗氧化剂、TBHQ、茶多酚、维生素E的核桃油和空白核桃油的预测货架期分别为656、336、320、304 d和160 d,在预测的货架期内,5种核桃油的酸值均在国标要求范围内,甾醇的平均损失率不超过5.0%,维生素E的平均损失率不超过28%。几种抗氧化剂在核桃油中抗氧化效果强弱顺序为复配抗氧化剂>TBHQ>茶多酚>维生素E。  相似文献   

17.
以过氧化值为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复合龙眼核抗氧化剂对花生油的抗氧化效果。选择龙眼核提取物为主抗氧化剂,复合龙眼核抗氧化剂配方为0.05%龙眼核提取物+0.01%VC+0.005%CA+0.005%TBHQ。此配方抗氧化效果接近于TBHQ。  相似文献   

18.
旨在为酶法和化学法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AP)在植物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并为家庭储存植物油的方法提供建议,以酸值和过氧化值为指标,模拟家庭储存条件,分别考察低温(20 ℃)避光、常温(25 ℃)曝光、高温(60 ℃)避光,满瓶或半瓶等条件下两种L-AP对菜籽油的抗氧化效果,并与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维生素E(VE)和脂溶性茶多酚等抗氧化剂进行比较,采用Rancimat法测定添加不同抗氧化剂的菜籽油、大豆油、棕榈油和亚麻籽油的氧化诱导时间。结果表明:酶法L-AP和化学法L-AP对植物油的抗氧化作用相似,且抗氧化能力与脂溶性茶多酚相当,强于VE。植物油在低温(20 ℃)避光、满瓶条件下储存,其酸值、过氧化值随时间变化最小。综上,酶法L-AP和化学法L-AP均可有效延缓植物油氧化,推荐消费者优先选用添加有符合国标的抗氧化剂的小包装植物油产品,并储存于低温避光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9.
采用响应面法研究开发一种复配抗氧化剂配方,以提高玉米油的抗氧化作用。通过Schaal烘箱加速氧化法,以玉米油过氧化值(POV)为响应值,建立了维生素E、茶多酚、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对玉米油过氧化值影响的方程模型。确定3种抗氧化剂的最佳配方参数,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复配抗氧化剂最优配方为维生素E添加量0.125 2%,茶多酚添加量为0.034 5%,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为0.016 1%,此时过氧化值响应值为4.299mmol/kg,对玉米油的抗氧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法夫酵母虾青素对油脂贮存稳定性的影响,以自制的法夫酵母虾青素为抗氧化剂,以过氧化值(POV)和酸值(AV)为考察指标,通过与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等常用油脂抗氧化剂进行比较,研究其抗氧化活性。Schaal加速氧化实验结果表明,法夫酵母虾青素具有抗油脂氧化的作用,尤其对茶油的作用效果明显,抗氧化能力略高于TBHQ,明显高于BHA和BHT,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当添加量达到0.015%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法夫酵母虾青素是天然抗氧化剂,具有作为高品质茶油抗氧化剂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