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城市地下空间属于城市空间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为了拓展城市空间以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以国内10个城市(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的地下空间开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和表征城市地下空间需求的人口密度及表征地下空间开发能力的地均GDP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强度预测模型,揭示了不同条件下影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强度的决定性因素。本研究有助于不同城市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地下空间开发强度和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相似文献   

2.
地下公共空间发展受许多因素影响 ,本文选择与地下公共空间相关度较高并易于量化的因素进行研究 ,从国家、城市、地区三个不同的范围 ,分析了地下公共空间开发时机、开发量等地下公共空间发展指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社会零售总额、交通量、容积率、气候等城市活动指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俞泳  卢济威 《地下空间》1998,18(5):299-302
地下公共空间发展受许多因素影响,本文选择与地下公共空间相关度较高并易于量化的因素进行研究,人国家、城市、地区三个不同的范围,分析了地下公共空间开发时机、开发量等地下公共空间发展指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社会零售总额、交通量、容积率、气候等城市活动指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外10个城市的典型区域的地下空间开发作为研究案例,分析了地下空间开发和表征城市化的因素地均GDP的相关性,重点对比分析了不同研究区域的地下空间开发的各种功能的配比。基于之前两个方面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将地下空间的开发可以分为3个阶段,并分析了在不同的地下空间开发阶段,地下空间的交通、停车、商业和市政4种主要功能开发利用的规模和配比。重点分析了地下动态交通功能的趋势,对比分析了目前中国城市和国外城市地下交通发展的现状。其研究有助于不同城市在不同时期的地下空间开发时,决定优先开发的功能及合理的功能配比。  相似文献   

5.
基于日本城市过去46年城市综合管廊开发、城市发展数据,揭示了日本城市综合管廊开发量与城市人口密度、人均GDP、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地价指数之间的内涵关系,得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开发量与城市人口密度之间存在较强负相关性;城市综合管廊开发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与城市综合管廊开发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地价指数与城市综合管廊开发量之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性。从本质上说明了城市发展对于城市综合管廊开发的驱动作用,进一步利用城市综合管廊与城市发展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到城市综合管廊开发量与城市发展指标之间的量化模型,该模型预测结果可以作为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开发决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经成为解决城市空间资源约束问题的重要方式。人口作为城市空间的需求表征,其分布密度是影响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因素。为探究地下空间与人口分布的关系,本文以南京市雨花台区地下空间为例,利用人口热力图动态数据,通过ArcGIS的空间分析和SPSS的相关性分析方法,考察地下空间与人口分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下空间形态分布和开发强度都与人口分布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揭示了地下空间利用的时间弹性,论证了人口分布密度对地下空间开发强度的正向预测能力,为雨花台区地下空间规划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地下空间资源审视合理、有序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是沈阳解决城市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中心城区集中承载着城市现代服务职能,土地开发强度高、人口密度大,地面交通拥堵、市政容量瓶颈、空间容量饱和、开敞空间不足等城市问题日渐突出,迫切需要地下空间予以疏导和解决。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下空间作为城市三维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心城区职能升级、空间拓展、运转效率提升、基础设施保障、环境品质改善的重要载体。通过统筹布  相似文献   

8.
赫磊  戴慎志  王岱霞 《城市规划》2018,(3):30-40,58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的需求预测是城市规划与地下空间利用中的难点和热点。本文在上海城市地下空间2006年和2008年两次普查数据的基础上,应用Stata、SPSS、Arc GIS等工具,以空间回归模型为经典模型进行地下空间规模需求预测的实证研究,发现:上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受到经济社会宏观发展指标的影响,与人口密度、人均GDP显著正相关,与房地产价格不相关;上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在中心城区与外围郊区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上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处于"快速提升"阶段,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上海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规律,深刻把握预测城市地下空间需求规模的模型方法,为上海市及其他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提供理论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类型多样、复杂,对其进行细致地梳理和分类,是开展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基础。研究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类别和类型的地下空间开发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组合分析研究,分析不同地下空间分类的组合模式,探索各类型地下空间的分层立体空间布局基本模式,指导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  相似文献   

10.
城市空间与居民生活碳排放之间存在紧密关系,已有文献较多通过密度、开发强度等指标探讨城市空间对碳排放的影响,但有关城市空间集聚性与居民生活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并不充分,空间集聚的城市是否低碳仍存在争议。基于全国110个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样本数据,通过城市形态结构、各类用地分布和社会经济要素3个层面12项指标表征城市空间的集聚特征,并对这些变量如何影响人均、地均碳排放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建设用地理查德森指数、网格分维数等形态结构集聚性指标与居民生活碳排放强度显著正相关;居住用地莫兰指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莫兰指数等用地分布集聚性指标与居民生活碳排放强度亦显著正相关;人口密度、住宅容积率等要素集聚性指标与居民生活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因此,向心聚集、向内填充的城市形态结构及居住、商业等单类用地性质在空间上的集聚分布不利于城市低碳化发展,疏解过度密集的城市中心、强化绿色开敞空间的丰富度,适度加强人口、住宅、产业等社会经济要素在空间中的高效集聚,具有显著的城市减碳控碳效应。  相似文献   

11.
12.
翟良山 《城市规划》1991,15(4):26-28,25
在预测和评价城市道路用地时,一般惯用“道路用地面积率”和“人均城市道路用地”两个指标,其在反映城市道路用地能否符合交通要求方面有一定局限性。本文介绍了一种比较简单的城市道路用地预测模型,采用城市规划年限时的城市人口密度、居民出行方式和车速等指标因素,以适合具体城市的交通特点和需求。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speed and trend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by applying a non-linear model with panel data from 41 big countries with a population of over ten millions. It fi nd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resents a less fl uctuating S-shaped curve which refl ects the variation in urbanization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large countries. Calculated in line with the 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 of 2009, China's rapid urbanization started when the GDP per capita reached 1,339 US dollars and the urbanization level was 22.92%, though lower than the world average by 5.16 percentage points. China's rapid urbanization ends when the GDP per capita reaches 12,088 US dollars and the urbanization level amounts to 50.69%, with the percentage lower than the world average by 16.32 percentage points. And China's urbanization will be completed when the GDP per capita climbs to 28,306 US dollars and the urbanization level reaches 61.55%, 12.32 percentage points lower than the world average then. Nevertheless, the unique background of China, including its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l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nd authoritarian political system, will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urbanization trend. Particularly, as China's socio-economic reform deepens, China's urbanization level will reach a new height.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41个人口规模在1000万以上大国的面版非线性模型,对世界及中国城镇化的速度和趋势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也呈现S型的曲线变化,但曲线更为平滑,体现了与世界大国城镇化进程的差异。以2009年购买力平价美元计算,中国人均1339美元、城镇化率22.92%是快速城镇化的起点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16个百分点;中国人均12088美元、城镇化率50.69%是快速城镇化的结束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6.32个百分点;中国人均28306美元、城镇化水平达到61.55%时,基本完成城镇化进程,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2.32个百分点。但由于中国特殊的经济发展进程、土地制度安排和威权政治体制,会对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产生深刻影响。特别是深化经济社会的改革,会使城镇化的峰值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周婕  罗巧灵  魏伟 《规划师》2005,21(7):90-94
利用人均GDP与城市化率之间的高度相关性,探讨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的方法,具体过程是:现状分析、GDP总量预测、市域人口规模预测、城市化率预测、市区人口规模预测,以获得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16.
丁文静  朱喜钢 《城市规划》2006,30(10):36-42
中国正有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这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在给城市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将使其遭遇新的挑战。通过回顾、比较国外城市在此阶段的发展经验和教训,揭示出人均GDP3000美元时期城市化进程、城市和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城市问题等方面的一般特征。结合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现状,从城市化推进、城市和区域空间组织、城市问题的应对等角度,对人均GDP3000美元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Following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rapid urbanization have incurred many pronounced problems to many Chinese cities. Since 2000, key areas in many Chinese cities, drawing on valuable urban development experience from America and European countries, flock to conduct master planning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UUS) development. The compiling practice is conducive to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ce and alleviation of increasing human-land conflicts. Through se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master planning UUS in Qingdao, this paper first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UU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China, and then analyzes the planning methods and general thoughts of overall underground space layout. In general, the paper presents some current advanced research findings in the master planning of UUS development in China.  相似文献   

18.
合理规划城市地下空间是确保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城市地下空间正在走向“智慧化”,但针对城市地下空间智慧规划的研究还较少。文献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地下空间智慧规划领域起步晚、发展慢,亟需进一步研究。笔者总结了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内容,将城市地下空间智慧规划所需的技术分为基础技术和智慧规划技术。基础技术包括辅助规划系统架构、数据管理、建模仿真、资源评价、规模预测、协同规划技术,智慧规划技术包括动态模拟、智能交互、CIM平台技术,分别梳理了各类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该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