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综合管廊在软土地质的老城区建设中常常遇到原有管线搬迁量大、周边老建筑保护困难、管廊结构的工后沉降量大等问题,为此采用了预制地下连续墙技术[1]。介绍了预制地下连续墙在管廊应用中的施工技术及实施效果,证明其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2]。  相似文献   

2.
基坑开挖会不可避免的与既有的城市综合管廊相毗邻,而基坑开挖会对管廊的变形产生影响,严重时使得管廊产生差异性沉降甚至倾斜,对管廊的防渗极其不利。以汉中市汉宁路中段已建地下综合管廊为背景,采用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管廊一侧基坑开挖时开挖深度、基坑位置、基坑开挖支护情况等因素对管廊的变形影响进行数值模拟,以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管廊底部横截面倾斜限制值为安全控制指标,得到各因素对管廊差异性沉降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并且对基坑施工设计及邻近综合管廊的防护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的思维思考、规划、建设和运营。通过对国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运营的比较分析,根据当前政策导向,结合试点城市建设经验,提出要顺利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运营,必须从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正确处理公共性与市场性、保障缺失与立法执行、即时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管廊建设与应用、管廊的运营与管理等五大关系,从而打通政府部门、管廊建设与运营企业、管廊使用单位各主体间的利益牵绊,形成统一的认知与合力,共同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运营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对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综合管廊一次性投资较高,巨额建设成本难以收回,故如何通过合理定价收回成本是综合管廊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分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的特点,阐述国内外普遍流行的公共物品定价方法,并根据综合管廊建设费用与运营费用划分,运用两部定价法原理建立模型,得到较合理的定价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比较了统一定价模式与两部定价模式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获取利益的大小,计算结果表明,两部定价模型适合综合管廊管理运营定价。  相似文献   

5.
全国首个规范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的地方性法规《珠海经济特区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条例》于2月1日起施行.这对于全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性作用.2015年,全国地下管廊建设如火如荼,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和各级政府相继发文鼓励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并共同确定了在苏州、哈尔滨、厦门、沈阳等10个城市开展试点.面对全国大面积的地下管廊建设,国家和各级政府财政压力陡然上升,亟需引进民间资本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由此而来的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模式将助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然而,面对全国大面积的综合管廊建设,势必会对综合管廊的运营管理提出挑战,因此着眼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健康发展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以PPP融资模式的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与管理做出分析,为地下管廊的运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在于前期需要巨大的建设投资和后期需要较高的运营成本。在分析PPP模式相关理论和地下综合管廊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PPP融资模式,即基于URM(使用者付费模式)的建设期补偿模式和运营期补偿模式,予以解决前期投资需求问题。继而选取了运营期补偿模式作为研究基础,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作为理论支撑,设计了一种激励相容的入廊定价机制,予以解决运营收费问题。该机制的实现,不但可以维护管线单位和消费大众的利益,还可以在满足投资方利润的基础上激励投资方真实申报成本,降低管廊运营成本,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7.
朱雪花  刘保东 《低温建筑技术》2021,43(2):124-126,130
随着城市地下管廊不断建设,管廊运维的安全防控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安全信息和运营状况众多,给安全防控平台提出了更高要求。文中以广西南宁地下综合管廊安全防控平台研究项目为例,从智能化角度,详述了地下综合管廊安全防控平台的总体设计、运营机制、分类与接口设计,展现了管廊安全防控的功能实现,为今后其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具有运营高效、维护方便、安全可靠的特点,虽然初期建设成本较高,但一旦建成即可一劳永逸,是解决“马路拉链顽疾”的根本之策,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综合功能的关键举措.正因如此,国家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并颁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全国启动了首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设立了财政专项支持资金,国开行、农发行也提供了与棚户区改造同等的贷款支持政策,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等.  相似文献   

9.
建设综合管廊是城市市政管网建设与管理的战略性转型升级,能够有效地解决市政管线反复开挖造成的城市马路拉链顽疾,极大方便市政管线的日常检修和维护,提升市政管线的抗灾害能力,使市政管线的运行效率和运行安全性更加有保障,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本文系统介绍综合管廊的定义、建设的效益与发展历程;剖析政府全权出资、政府与管线单位联合出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三种综合管廊投资建设模式;分析综合管廊运营期间的使用费构成、收费定价影响因素、收费机制;对比国内外综合管廊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分析目前我国在综合管廊建设及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与建议,希望对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长期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地下综合管廊智能互联运营监控系统的需求,构建智能互联监控系统架构,包括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通信系统和智慧管廊综合监控平台四个子系统,为综合管廊智能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於陈磊 《今日消防》2022,7(2):69-71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一种相对密闭的地下构筑物。廊体内很容易沉积大量的热空气和有害气体,发生火灾事故的概率较高。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其产生的危害与损失也难以估量。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必须要进行防火分区的设计。文章重点针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防火分区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旨在提升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特点,系统分析了 BIM 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线入廊,以及后期运维等阶段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全寿命周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发现,利用 BIM 技术可以提高综合管廊协同设计效率,降低管道设计误差,优化施工方案,确定最佳施工工序及管线入廊方案,提高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节约管廊运营维护成本,有效提高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核心区新建综合管廊面临诸多困难,其中,管廊地面出口如何处理与周边建筑的关系,以及对这些出口的景观处理尤为突出。以上海徐汇滨江地下综合管廊为例,进行综合管廊与地下空间共建的探索研究。探索有效运营管理方式,提高综合管廊及地下空间运营管理水平,更大范围实现资源共享,是解决城市核心区新建综合管廊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综合管廊监控系统中,廊体结构检测关系到综合管廊正常运行,同时也关系到进入管廊作业人员的安全。在滇中新区管廊沉降检测系统中,采用的是静力水准仪检测装置实现对管廊沉降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对城市管线的建设、运行、维护及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平潭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为例,针对地下综合管廊传统施工技术存在的施工周期长、施工环境污染等缺点,提出采用刚柔复合防渗漏可回收支护技术及预制叠合装配式技术,实现了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环境污染及节约资源的绿色建造理念。同时,基于BIM及物联网技术,通过地下综合管廊监控系统建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数据平台,精准控制及管理,显著减少了人为操作误差,实现物物相连、信息共享和交换功能,解决了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生命周期全阶段数据链断链及管理低效的问题,降低了维护管理成本,实现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能化、信息化的智慧运维。  相似文献   

16.
政策     
正发改委、住建部印发《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近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印发《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5〕2754号)。意见明确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各入廊管线单位应向管廊建设运营单位支付管廊有偿使用费用,各地应按照既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又有利于调动管线单位入廊积极性的要求,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制度。有偿使用费包括入廊费  相似文献   

17.
刘旭  郭秀娟 《北方建筑》2021,6(1):53-56
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将城市的电力、给排水、天然气、制冷管道等各种可以满足城市日常生活需求的市政管道进行地下集中设置,是城市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为城市的正常健康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其运营中,管廊内火灾负荷载大,火灾发生原因多,偶然性大,传播速度快.如果地下管廊发生火灾,在如此狭长的通道内,扑救十分困难,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因此对地下综合管廊中存在的火灾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它可以有效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以穿越西安f7地裂缝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找出了地下综合管廊在地裂缝带地基不均匀沉降下的受力特征及变形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地裂缝作用下,中段管廊(跨地裂缝)变形最为严重,管廊接头处沉降量发生突变,为薄弱区域;管廊底板混凝土以受压为主,而顶板以受拉为主,当沉降量在地裂缝处超过250 mm时,管廊顶板所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造成管廊顶板出现横向裂缝。  相似文献   

19.
以连云港徐圩新区地下综合管廊一期工程为例,介绍了在该管廊工程在规划选址和工程设计过程中的一些思路,包括人员疏散通道功能及设计内容、管廊运营调度中心选址与功能的考虑。论文所述可以为地下综合管廊在选址、管廊功能、具体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综合管廊是现阶段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我国即将进入城市综合管廊大规模养护时期,但现有管廊养护方法以维持管廊正常运营环境为目的,缺乏对管廊结构检查、监测及维修的重视,不能较好地满足城市综合管廊长期运营下对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运营城市综合管廊的长期性能劣化规律和国内城市综合管廊养护方法现状,探讨城市综合管廊养护体系的需求和构建思路,提出了一套包含检查、维修、监测和管理的管廊结构养护体系。该体系采用更为完备系统的管养手段,能有效提高管养工作效率,节约养护资金和延长管廊结构寿命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