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尿素热解技术是直接快速加热雾化后的尿素溶液使其分解,得到氨气作为脱硝系统的还原剂。尿素热解系统操作简单可靠,维护工作量小,跟踪机组负荷能力强,响应时间短,无氨泄漏隐患,能很好地满足了SCR系统的要求。文中介绍了尿素热解制氨技术在国华锦能600MW机组上的首次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颗粒尿素为原料生产的柴油车尾气处理液,在气温低的地区使用易出现沉淀物问题,通过对尿素生产工艺的研究和试验分析得知,沉淀物产生的原因为尿素生产蒸发造粒时产生的副产物缩二脲等所造成,当颗粒尿素中的副产物含量偏高时,遇低温就会析出,且该析出反应不可逆;通过进一步试验确定,当固体尿素为原料生产柴油车尾气处理液选用的颗粒尿素原料缩二脲≤0.80%时,是生产尾气处理液产品不出现析出物的关键性指标.目前,该指标已为大多数以颗粒尿素生产柴油车尾气处理液的生产厂家所选用采纳.  相似文献   

3.
某电厂尿素水解制氨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试运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对尿素水解制氨系统的工艺设计、影响因素和应用效果进行了描述;对锅炉SCR系统稀释风加热方式的工艺选择、炉侧精准喷氨的设计方案的选择进行了分析.脱硝性能检测结果证明,尿素水解制氨可在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系统中广泛应用,替代脱硝氨站,消除燃煤电厂重大危...  相似文献   

4.
磷石膏固相球磨制备尿素石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固相球磨制备的方法,以磷石膏和尿素为原料制备尿素石膏.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各工艺条件时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再进行正交设计,优化了磷石膏固相球磨制备尿素石膏的工艺参数;并通过XRD对产物进行了物相分析.研究表明,磷石膏固相球磨制备尿素石膏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40 min,球料比为6∶1,转速为...  相似文献   

5.
吴春来 《采矿技术》2016,16(2):94-96
江西德兴铜矿矿体含硫较高,由于乳化炸药直接与炮孔(矿岩粉)接触,容易产生化学放热反应,在高硫区引发自燃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向乳化炸药中添加一定量的尿素,成为防自燃乳化炸药。但是,在乳化炸药水相生产制作中,由于添加尿素,水相生产工艺参数析晶点、pH值会随时间延长而发生变化,严重影响炸药质量,导致乳化炸药地面测试爆速急剧下降。通过试验与生产工艺改进相结合,消除了尿素对乳化炸药水相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采用尿素包合法处理脂肪酸提高其捕收性能的可行性,以江苏某P2O5含量为16.08%的磷矿石为试验矿样,采用不同包合条件获得的脂肪酸进行浮选试验。结果表明:以混合脂肪酸用量为50 g、剂尿比(乙醇体积与尿素质量之比)为3 m L/g、尿脂比(尿素与脂肪酸的质量比)为1.5、包合次数为2次条件下获得的脂肪酸为捕收剂,以碳酸钠为调整剂、硅酸钠为抑制剂对试样进行1次浮选,可获得P2O5品位为18.13%、回收率为92.17%的磷精矿,与未进行包合处理的脂肪酸的浮选结果相比,精矿P2O5品位提高了0.29个百分点、回收率提高了15.92个百分点,说明包合处理可使脂肪酸的捕收能力大幅增强。Materials Studio(MS)软件分析表明:饱和脂肪酸能被尿素包合,不饱和脂肪酸不能被尿素包合,因而通过尿素包合法可以实现不同饱和度脂肪酸的分离。而不饱和度越高的脂肪酸,低温浮选性能越好,因此可以通过尿素包合法提纯不饱和脂肪酸,进而提高脂肪酸的捕收性能。  相似文献   

7.
改性工业废渣在长效氮肥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改性工业废渣 (粉煤灰、磷石膏等 )与普通碳铵及尿素 ,在特制外加剂作用下 ,通过一定工艺制成长效碳铵和长效尿素。研究表明其肥效释放缓慢 ,符合作物生长对氮的需求平衡 ,大大减少了氮肥损失。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长效碳铵使作物的增产率为 (% ) :玉米 7~ 12 ,水稻 10~ 15;长效尿素使作物的增产率为 (% ) :玉米 4 .8~ 7,水稻 7.7  相似文献   

8.
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适量尿素与蒙脱石混磨后可以进入蒙脱石层间结构中,从而得出蒙脱石可作为尿素载体应用于农作物施肥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葡萄糖尿素胶粘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硫酸镍等六种金属离子催化剂与硝酸铵等三种铵盐的不同组合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筛选出硫酸镍和硝酸铵作为合成葡萄糖尿素树脂的催化剂.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合成葡萄糖尿素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树脂的固化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00 ℃,反应体系pH=5,催化剂用量为0.10 g,葡萄糖与尿素的摩尔比为1.30,反应时间4 h.胶粘剂的最佳固化条件是:固化温度120 ℃,固化时间1.5 h,固化剂用量为树脂量的5%.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氯化胆碱-尿素低共熔溶剂DES的公斤级放大制备规律。考察了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最终产品DES理化性质的影响,分别测定了合成过程中DES折光率、电导率和粘度等性质指标的变化,并通过FT-IR红外光谱分析了DES产品可能的化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在氯化胆碱与尿素的比例为1∶1时,不能生成DES;氯化胆碱与尿素比例为1∶1.5和1∶2时,均可生成DES;在比例为1∶2的条件下,60℃时不能生成DES,70、80和90℃时均可生成DES,且生成DES的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当DES折光率达到0.6时,其性质趋于稳定,可认为形成了结构稳定的DES。此外还发现,原料和产品中的水含量对DES产品的理化性质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研究澄清了文献报道的DES理化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为工业化放大生产氯化胆碱-尿素DES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夏安  邓跃全  董发勤  杨瑞  许春凤 《非金属矿》2011,34(4):35-37,40
以磷石膏和氮肥为主要原料,制备磷石膏基缓释尿素和磷石膏基缓释碳铵.首先研究了磷石膏、黄壤和沙土3种介质对常规氮肥中氮素的缓控效果,然后制备出磷石膏基缓释氮肥,并与常规氮肥对比分析了磷石膏基缓释氮肥的养分释放特征,最后探讨了缓释机理.研究表明,黄壤对氮的控释较好,沙土其次,磷石膏较差;而磷石膏缓释氮肥养分释放缓慢,肥效周...  相似文献   

12.
曹晨明  冯志强 《煤炭学报》2009,34(4):482-486
研究了脲醛树脂的反应机理以及甲醛释放的途径,通过聚乙烯醇(PVA)改性脲研制的醛树脂加固材料具有黏度低、可注性强、强度高的特性,用于微细颗粒状及粉末状的极破碎松软煤岩体加固时,可注入细小颗粒及粉状破碎煤岩体内,能显著提高破碎体的完整性和强度,加固效果显著.通过现场试验验证,该加固材料应用于煤矿井下可有效控制井下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唐儒煜 《铀矿冶》2020,(2):133-137
在硝酸溶解铀氧化物制备硝酸铀酰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尾气,可能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介绍了铀氧化物溶解尾气的产生机制及危害,研究了酸性尿素溶液吸收氮氧化物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工业生产操作和工艺参数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苯酚、尿素、多聚甲醛为原料,添加增韧剂聚乙烯醇(PVA)和腰果壳油制备酚尿醛(PUF)树脂,并对树脂进行发泡试验,制得PUF泡沫,用于采空区沿空留巷的漏风治理。对比分析增韧剂聚乙烯醇(PVA)和腰果壳油对PUF泡沫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烯醇(PVA)和腰果壳油作为增韧剂能显著增强PUF泡沫的韧性,当把两种增韧剂复配(比例为PVA∶腰果壳油=1∶1)使用且用量为2.5%时,泡沫的粉化率降低22%,密度和压缩强度分别提高到0.11g/cm3和15kPa,微观结构下泡沫的泡孔最为致密完整。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煤矿井下化学注浆的施工条件,研究了可用于地面预注浆的改性脲醛树脂浆液各组分对浆液凝胶时间的影响及浆液的性能,结果表明温度对凝胶时间影响最大,浆液实际注入的体积偏差对凝胶时间影响最小,草酸用量在0.3%~0.6%时浆液的凝胶时间易于调节控制;改性脲醛树脂浆液黏度低,凝胶时间在10~60 min可以调节控制,可用于煤矿孔隙性地层等地面预注浆。在山东新汶矿业集团赵官煤矿副井孔隙性火成岩注入浆液120 m3,经井筒掘进测量,涌水量几乎为0,注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静态坩埚燃烧法探索新型煤粉助燃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坩埚燃烧失重法对数十种试剂分别作为煤粉助燃剂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MnO2等多种传统助燃剂对煤粉燃烧的催化效果不及尿素、柠檬酸、偏钒酸铵等若干种文献中尚未研究和报道的新物质,因而认为这些物质具备作为高炉喷吹煤粉用新型助燃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浮选柱充填方式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延锋  张敏  刘炯天 《煤炭学报》2008,33(4):431-434
分析了最常用的填料充填与筛板充填两种方式对浮选环境的作用,并指出:筛板充填整合了浮选柱内的流态和矿化环境,具有稳定气泡、提高浮选和矿化效率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柱体灰分梯度由充填前的1.62%/m提高到6.80%/m;填料充填可“清洗”泡沫层,降低精煤灰分,稳定泡沫层.提出了在浮选柱中下部采用筛板充填和精选泡沫区采用填料充填的混合充填方式,使浮选柱内真正形成符合矿物分选过程非线性变化的两种分选环境.通过充填方式的优化,提出了筛板充填和蜂窝管充填的混合充填方式.模拟结果表明:蜂窝管的强制性抑制使浮选柱内第2筛板高度处流体的径向分散完全消失,轴向速度已经基本平稳,实现了在较短距离内流体从紊流迅速过渡到“塞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