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尖斌  梁超 《广东化工》2013,(22):61-61,53
以氯乙酸乙酯为原科与亚磷酸三乙酯经Arbuzov反应合成中间体2-(二乙氧基磷酰基)-乙酸乙酯,再与2-溴丙烷反应制备得到2-(二乙氧基磷酰基)-3-甲基丁酸乙酯.两步总收率79.1%.  相似文献   

2.
以4-氯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首先与丙醛缩合后,由溴化钠进行氯原子交换制得溴化物,再与硫脲成环,碳酸二叔丁酯保护氨基,最后乙酯水解制得(Z)-2-(2-叔丁氧羰氨基噻唑-4-基)-2-戊烯酸目标产物,收率达到76%,纯度达到98%。该方法简单易行,收率高,纯度好,是-条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新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3.
7-氯-2-氧代庚酸乙酯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氯-2-氧代庚酸乙酯是合成西司他丁的中间体。以二氯乙酸为起始原料,酯化制成2,2-二乙氧基乙酸乙酯,收率55·6%,2,2-二乙氧基乙酸乙酯与1,3-丙二硫醇成环生成1,3-二噻烷-2-羧酸乙酯,收率72·4%;1,3-二噻烷-2-羧酸乙酯再与1-溴-5-氯戊烷烷基化反应后经氧化到7-氯-2-氧代庚酸乙酯,收率80%。本路线简化了2,2-二乙氧基乙酸乙酯的合成工艺,用1-溴-5-氯戊烷代替1,5-二溴戊烷,减少了双烷基化副反应,使收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无水氯化铝为催化剂,氯苯和氯乙酰氯为原料,氯化铝与氯乙酰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1,在45℃条件下反应3-4h,生成2-氯-1-(4-氯苯基)乙酮,产率可达87%;然后再以2-氯-1-(4-氯苯基)乙酮和1,2,4-三唑为原料,用摩尔数为1,2,4-三氮唑3%的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45℃下反应4~5h,可得到68%的4’-氯-2-(1H-1,2,4-三唑-1-基)苯乙酮。  相似文献   

5.
以无水氯化铝为催化剂,氯苯和氯乙酰氯为原料,氯化铝与氯乙酰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1,在45℃条件下反应3-4h,生成2-氯-1-(4-氯苯基)乙酮,产率可达87%;然后再以2-氯-1-(4-氯苯基)乙酮和1,2,4-三唑为原料,用摩尔数为1,2,4-三氮唑3%的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45℃下反应4~5h,可得到68%的4’-氯-2-(1H-1,2,4-三唑-1-基)苯乙酮。  相似文献   

6.
李有桂 《精细化工》2011,28(9):933-936
以3-氨基吡啶为原料,经取代、重氮化得到2,3-二氯吡啶,再与水合肼经亲电取代制得3-氯-2-肼基吡啶。所得产品无需提纯可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所得产物与马来酸二乙酯在氮气保护条件下,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反应得到有机中间体2-(3-氯-2-吡啶基)-5-氧代-3-吡唑烷甲酸乙酯,反应总产率为48.0%。所得产物经IR、1HNMR确定其结构。并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所得适宜工艺条件(以3-氯-2-肼基吡啶228.57 mmol计):在无水无氧反应体系中,回流状态下滴加马来酸二乙酯速度为10 s/滴时,回流反应1 h,产率为80.1%。  相似文献   

7.
d,l-2-乙酰氨基-3-(3'-吲哚)丙酸的制备和拆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经选择性水解制备d,l-2-乙酰氨基-3-(3'-吲哚)丙酸,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70~80℃,反应时间为6h,物料3-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2.5,产率可达到84.4% 研究了利用对硝基苯基-2-氨基-1,3-丙二醇为拆分剂对d,l-2-乙酰氨基-3-(3'-吲哚)丙酸进行拆分,d-2-乙酰氨基-3-(3'-吲哚)丙酸的拆分纯度为98%。  相似文献   

8.
以戊腈为原料,经加成、取代得到脒(2),再与乙二醛缩合、脱一分子水得到眯唑啉酮化合物(3),最后经氯代、氧化后得到2-正丁基-4-氯-5-甲酰基咪唑,收章40.5%。该工艺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合成路线短,易于工业化生产等特点,是-条新的2-正丁基-4-氯-5-甲酰基咪唑(1)合成路线。  相似文献   

9.
以4-(2-溴乙酰基)-α,α-二甲基苯乙酸乙酯(2)为起始原料,先在酸性还原体系中还原,得到亚甲基还原产物(3)再与2-(哌啶-4-烷基)-1H-苯并咪唑(4)在有机碱的作用下进行缩合,然后在无水条件下使用氢化钠拔氢后与氯代乙基乙基醚(6)缩合得到(7),最后,将酯基水解得到2-[4-[2-[4-[1-(2-乙氧基)苯并咪唑-2-基]哌啶-1-基]乙基]苯基]-2-甲基丙酸(比拉斯汀,1)。  相似文献   

10.
以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经亚硝化、还原、乙酰化、缩合、水解、脱羧反应制得3-(2-氧代-1,2-二氢喹啉-4-基)丙氨酸,总收率为41.5%,含量为98.7%.合成工艺简单易操作,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以氯乙氧基乙醇和和强碱(如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的稀水溶液为主要原料合成1,4-二氧六环的方法。对物料配比、加料方式、碱液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与产物收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产品纯度达99.0%,收率80%以上(以氯乙氧基乙醇为基准计算)。  相似文献   

12.
张青龙  金宁人  杨健  张清义  张建庭 《化工进展》2014,33(3):744-748,757
以4,5-二硝基邻苯二胺和2-羟基对苯二甲酸单甲酯为起始原料,设计并成功采用一锅法合成出2-羟 基-4-(5,6-二硝基-1H-苯并[2,3-d]咪唑-2-基)苯甲酸甲酯(MHDIB)。以50 mL二乙二醇二甲醚为溶剂,1.5 g的2-羟基对苯二甲酸单甲酯和2.5 g SOCl2在80 ℃反应2 h制2-羟基-4-氯羰基苯甲酸甲酯。室温下快速向反应体系中加入1.56 g 4,5-二硝基邻苯二胺,并于85 ℃反应1 h后加入3.52 g 多聚磷酸,回流反应1 h后水析出粗产品,经乙醇重结晶得到纯度为93.67%的黄色针状产物,产率为17.82%。产物经IR、MS、1H NMR的准确定性和表征,作为AB型新单体的前体可应用于羟基改性PBI纤维即聚2-羟基-1,4-亚苯基-2,6-苯并[2,3-d:5',6'-d']二咪唑(H-PBI)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3.
薛科创  张维萍 《应用化工》2014,(10):1856-1859
以航空煤油为溶剂,合成了四羧基酞菁锌配合物,将其键合在MCM-41上,以模拟电池为研究对象,测定了MCM-41-NH-PcZn对Li/SOCl2催化活性。结果表明,MCM-41-NH-PcZn使放电电压从空白的3.018 V提高到3.126 V,放电时间从空白的643 s增加到803 s,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第一代抗组胺药盐酸羟嗪及其重要中间体2-(2-氯乙氧基)乙醇和母环1-[(4-氯苯基)苯甲基]-哌嗪的各种合成路线,并对各路线进行了评述,选出了一条适合工业化的路线:由1-[(4-氯苯基)苯甲基]-哌嗪与2-(2-氯乙氧基)乙醇缩合,酸化,制得盐酸羟嗪.  相似文献   

15.
王玉环 《河北化工》2009,32(6):14-15
研究了头孢他啶侧链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头孢他啶侧链酸。讨论了不同溶剂、碱的用量、不同温度对反应收率的影响,优选出较佳的反应条件:头孢他啶侧链酸乙酯35.6g,氢氧化钠6.4g,反应溶剂V(甲醇)/V(水)=2:1,共500mL,于45-50℃反应8h,收率为86%。  相似文献   

16.
丁方园 《山西化工》2011,31(3):39-42
运用广义梯度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CO2在La2O3(011)表面的吸附和活化,计算了CO2吸附的吸附能和Mulliken电荷数.结果表明,CO2在La2O3(011)表面吸附形成6种平衡构型,分别为CO2-η1、CO2-η2、CO2-...  相似文献   

17.
李志刚 《河南化工》2011,(15):47-48
以2-腈基-5-溴吡啶、三异丙基硼酸酯和正丁基锂为原料,用改良的Li—Br交换反应制备2-腈基-5-吡啶硼酸的方法,收率75%。其频那醇酯也方便地以2-腈基-5-吡啶硼酸和频那醇在甲苯中通过共沸脱水制备,收率81%。  相似文献   

18.
采用乙醛酸法合成DL-对羟基苯甘氨酸,再用氯化亚砜法将DL-对羟基苯甘氨酸酯化后与L-(+)-酒石酸成盐,甲醇做溶剂,水杨醛作消旋剂,利用不对称转化法制得D-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酒石酸盐,经水解,中和得到D-对羟基苯甘氨酸。考察了酯化条件及消旋剂的用量,并对水解条件进行了优化。拆分总收率为70.7%,光学纯度99.8%。同时,采用1H NMR对化合物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建立以气相色谱法测定反应终产物氯代二甘醇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一缩二乙二醇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要原料,以二丁基氧化锡为催化剂,酯交换合成一缩二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考察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一缩二乙二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及阻聚剂用量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的反应条件: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一缩二乙二醇的摩尔比为3.5:1,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催化剂二丁基氧化锡及阻聚剂氮氧自由基的加入量分别为一缩二乙二醇质量的3%及0.1%。在此工艺条件下收率可达到9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