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臭氧、次氯酸钠和高锰酸钾三种氧化剂,探讨了在不同投加量(C)及作用时间(T)条件下,氧化剂对藻类的抑制效果与特性。结果表明,当水中初始藻细胞密度为2×109个/m3时,臭氧在0.1和0.3 mg/L·min投加量下作用30 min或在0.6 mg/L·min投加量下作用15 min或在1 mg/L·min投加量下作用5 min,能够基本灭活藻细胞;次氯酸钠在3 mg/L投加量下作用5 min或0.2~1 mg/L投加量下作用15 min,灭活藻细胞;高锰酸钾在3 mg/L投加量下作用5 min或0.2~1 mg/L投加量下作用30 min,藻细胞基本灭活。当臭氧投加量低于0.6 mg/L·min、次氯酸钠和高锰酸钾投加量低于1 mg/L时,延长氧化时间对藻类的去除效果明显。以CT值作为氧化剂灭活能力评判指标,对氧化剂灭活藻类的研究表明臭氧、次氯酸钠、高锰酸钾的CT值分别大于2.5 mg·min/L·min、2.4 mg·min/L、2.7 mg·min/L时,可灭活水中藻类物质。  相似文献   

2.
分别研究了次氯酸钠、高锰酸钾、双氧水预氧化强化混凝工艺的除锰效果,优选次氯酸钠为预氧化剂,考察pH、氧化剂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预氧化时间对除锰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除锰效果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pH>氧化剂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预氧化时间;在9.12的pH,次氯酸钠1.3 mg/L,混凝剂70 mg/L条件...  相似文献   

3.
采用次氯酸钠对城市污水厂二级生物处理出水进行消毒试验,从氨氮浓度、pH、消毒时间、水温这4个方面,分析其对次氯酸钠消毒效果的影响。当氨氮浓度≤0.2 mg/L时,次氯酸钠最佳投加量为15 mg/L;氨氮浓度为0.2~0.4 mg/L时,次氯酸钠最佳投加量为8 mg/L;氨氮浓度约0.6 mg/L时,次氯酸钠最佳投加量为6 mg/L;氨氮浓度为0.8~1.2 mg/L时,次氯酸钠最佳投加量为5 mg/L。当pH值为5. 0~6.0时,10 mg/L的次氯酸钠投加量即可使出水达标,若pH值为8.0~9.0时,必须加大次氯酸钠的投加量至15 mg/L。冬季气温较低时,尾水消毒要考虑延长消毒接触时间。夏季水温较高,可以相应减少加氯量。一般消毒接触时间为15~30 min时消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氧化氯灭活再生水中的4龄摇蚊幼虫,分别探讨了二氧化氯投加量、pH、接触时间、虫体密度及共存有机物等对灭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投加量为52 mg/L、接触60 min时可达到100%的灭活率。二氧化氯的灭活效果受接触时间的影响较大,受pH影响较小。虫体密度对灭活效果影响较小,在实际应用中可将水中虫体先浓缩富集后再进行集中灭活处理。  相似文献   

5.
磁絮凝去除工业废水中铜离子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磁絮凝对工业废水中重金属铜离子进行试验研究,讨论了聚合硫酸铁(PFS)投加量、静沉时间、温度、pH值、磁粉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FS投加量为100mg/L,pH值为8.0,静沉时间为20min,磁粉投加量为400mg/L时对含铜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铜离子去除率超过了97%,出水铜离子的质量浓度低于...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氯和液氯联合消毒城市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二氧化氯和液氯两种消毒剂联合用于城市污水的消毒试验,对两种消毒剂的投加配比、与污水接触时间以及ClO2和Cl2的残余量对存活的粪大肠菌群数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和液氯按2∶1的比例联合用于城市污水消毒时,效果良好,二氧化氯投加量3mg/L,液氯投加量1.5mg/L,经30min接触时间,大肠菌灭活率达99.9%。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国内多数油田开展了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三元复合驱采油废水中残留了大量的聚丙烯酰胺、表面活性剂和碱,油田污水处理常采用混凝处理,由于采出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聚合物,导致采出水的粘度增加,油、水、泥的分离难度增大,常规混凝效果不好,为此需要采取措施强化混凝。本实验采用静态烧杯试验得出,在最佳实验条件:聚合硫酸铁投量为2 500 mg/L、温度为45℃、pH值为6、快速搅拌(200 r/min)2 min后慢速搅拌(80 r/min)5 min、沉淀时间30 min后,水样含油量去除率达64%左右。通过混凝前投加氧化剂强化混凝实验得出:高锰酸钾投量在0.5 mg/L时,除油率提高8%。双氧水投量在5 mmol/L时,除油率提高17%。芬顿试剂中双氧水投量为5 mmol/L,二价铁离子投量在1.5 mmol/L时,除油率提高25%,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微波诱导H2O2降解甲基橙的效果。主要考察了甲基橙初始浓度、溶液p H值、双氧水的投加量、微波辐射时间等因素对甲基橙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基橙浓度为5mg/L,p H值为4,0.132mol/L的双氧水12m L,微波辐射时间为13min时,甲基橙的降解率可达100%。实验还发现微波或双氧水单独作用于甲基橙溶液,基本没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某水库冰封期低温高藻水嗅味去除,同时降低消毒副产物生成势,比较了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次氯酸钠和臭氧四种预氧化剂在单独预氧化和预氧化混凝两个过程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预氧化混凝过程优于单独预氧化处理;综合考量浊度、UV254、嗅味感官评价、三卤甲烷生成势和卤乙酸生成势五项指标,臭氧有更好的控制效果,最佳投加量为1.0 mg/L;过氧化氢最佳投加量为2.0 mg/L,高锰酸钾最佳投加量在0.5 mg/L,次氯酸钠最佳投加量在1.0 mg/L。  相似文献   

10.
次氯酸钠预氧化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静态试验,分别研究了氧化时间、水温、氧化剂投加量等因素对次氯酸钠预氧化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水水质pH值为7.8~8.2,浊度为6.0~18.0NTU,CODMn的质量浓度为4.2~6.7mg/L,UV254值为0.094~0.141,水温为6.0~15.0℃时,次氯酸钠投加量12.5mg/L,经20min氧化后,CODMn去除率达到25%左右,再经过混凝沉淀后,CODMn去除率达60%左右。  相似文献   

11.
以南方某净水厂臭氧活性炭工艺段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次氯酸钠对微生物的灭活效果以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当次氯酸钠投加量为12~20 mg/L,反应60 min时,可使菌落总数降至低于20 CFU/mL,此时总大肠菌群未检出,反应后余氯达到0.51 mg/L以上,消毒副产物总量不超过1,可确保饮用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2.
《应用化工》2022,(12):3249-3254
模拟西北农村微污染水源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高锰酸钾、臭氧单独作用以及在确定其最佳工况条件下按照不同的氧化顺序将两者联用,探究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分析去除机理。结果表明,高锰酸钾的最佳工况:投加8 mg/L,搅拌速率100 r/min,搅拌时间30 min,中性偏碱;臭氧的最佳工况:投加量为3.5 mg/L,接触时间30 min,中性。两种预氧化剂单独作用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0%,40%左右;臭氧+高锰酸钾、高锰酸钾+臭氧去除率分别为67%,40%。说明臭氧+高锰酸钾联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预氧化手段。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臭氧、二氧化氯和液氯灭活低龄期摇蚊幼虫的对比试验,对影响臭氧灭活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臭氧-活性炭工艺去除水中摇蚊幼虫的可行性.研究表明:与其他两种化学氧化剂相比,臭氧对滤后水中的低龄期摇蚊幼虫具有更显著的灭活作用,臭氧投加量1.0 mg•L-1,接触25 min可以达到100%的灭活率;增加臭氧反应器水深有利于提高灭活率,在水质中性条件,CODMn对灭活效果影响较大.动态试验中,臭氧投加量1.0 mg•L-1,接触11 min,臭氧对滤后水中的低龄期摇蚊幼虫可以达到100%灭活率;投加量0.8 mg•L-1,臭氧-活性炭工艺的协同作用可以完全去除水中生物活性减低的摇蚊幼虫.  相似文献   

14.
臭氧在水中的最佳投量和肠菌灭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臭氧在水中的投加方法与方式,并研究了臭氧的最佳投配量及对大肠菌的灭活效果;对臭氧浓度、投加量、接触时间、水深度与吸收率之间的关系作了必要的分析。根据臭氧吸收率和细菌灭活率诸因素确定了满足一般性细菌灭活的基本参数,认为在臭氧浓度为10—12mg/l、接触时间5分钟、投加量0.5—1.0mg/l三参数下,臭氧吸收率和细菌灭活率能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5.
模拟水生产流程,研究不同氧化剂预氧化对北江原水消毒副产物(DBPs)前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高锰酸钾投加量为1.5 mg/L时,COD_(Mn)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最高可达51.38%;投加高锰酸钾、二氧化氯可以提高UV_(254)说的去除率;采用次氯酸钠作为预氧化剂,氯与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直接反应生成DBPs;氧化剂二氧化氯可以有效去除三氯乙醛前体物,且随着投加量的增加,三氯甲烷去除率也随之增加;当高锰酸钾投加量达到1.5 mg/L时,三卤甲烷(THMs)总量达到最低,此时三氯甲烷及THMs去除率达到30%以上。从水质安全考虑,建议以北江原水为水源的水厂采用高锰酸钾或二氧化氯替代预氯化工艺。  相似文献   

16.
采用Na_2S 沉淀与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电镀废水中的Cu~(2+)与COD,并研究了各工艺条件对电镀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Na_2S 沉淀工艺的最佳条件为:Na_2S 的投加量100mg/L,初始pH值7.5,反应时间15min。混凝沉淀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混凝pH值7.5,混凝剂PAC的投加量8.0mg/L,助凝剂PAM的投加量8.0mg/L,混凝时间6min,沉降时间60min。在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下,出水中Cu~(2+)的质量浓度为0.43mg/L,COD的质量浓度为41.27mg/L,能够达到电镀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郑蓉  梅明 《净水技术》2010,29(2):42-44,48
研究了化学氧化法处理黄姜皂素废水生化处理出水的脱色效果,考察氧化剂种类、投加量、pH值及接触氧化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时处理后出水色度指标均可达到国家行业标准,且最佳条件下次氯酸钠较双氧水具有更好的脱色效果,次氯酸钠处理成本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刘智峰 《杭州化工》2013,43(2):18-19,23
选用硫酸铝与次氯酸钠联合作用处理焦化废水,考察了投加量配比、pH值和温度三个因素对焦化废水中COD和NH3-N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最佳条件是:硫酸铝投加量为20 g/L,次氯酸钠投加量为90 mg/L,pH值为8,温度为30~40℃,此时色度和浊度明显减弱,COD的去除率可达到59.52%,NH3-N去除率可达到41.27%。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不溶性接枝羧基淀粉(简称ISC)去除废水中Cu2+和Zn2+。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铜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14 mg/L,ISC投加量为1.4 g/L,pH值为10,反应时间为20 min时,去除铜离子的效果为最佳;对于锌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ISC投加量为1.7 g/L,pH值为10,反应时间为20 min时,去除锌离子的效果为最佳。用ISC处理实际电镀废水,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天然硅藻土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运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了硅藻土投加量、废水pH值和搅拌时间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其对地表水氨氮(0.277 mg/L)的处理中,当硅藻土投加量为40 mg/L、pH值为7、搅拌时间为25 min时,处理效果最佳,氨氮去除率可达64.5%;在其对咸阳印染废水氨氮(13.4 mg/L)的处理中,当硅藻土投加量为800 mg/L、 pH值为8、搅拌时间为25 min时,处理效果最佳,氨氮去除率可达45.3%;在其对福建印染废水氨氮(26.76 mg/L)的处理中,当硅藻土投加量为2 500 mg/L、 pH值为7、搅拌时间为35 min时,处理效果最佳,氨氮去除率达到51.6%。硅藻土适用于低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