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感知及购买行为影响因素;方法 以成都消费者为研究对象, 通过构建风险认知感知模型, 研究不同不同人口统计特征、认知程度和参与程度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风险感知因素,并探寻转基因风险感知因素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 不同人口统计特征对风险感知因子的影响不同。认知程度与功能风险的影响呈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信息渠道获取数量越多,越不认为转基因食品具有健康风险和功能风险。关注程度和担心程度越高,对风险感知因子的影响越显著。风险感知因子对购买意愿都有呈现的显著负相关,即风险感知因子越强,越不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费者网红食品质量安全购买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及风险规避行为。方法以河南郑州消费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风险认知感知模型,探讨不同社会心理因素和不同人口特征对消费者网红食品质量安全购买风险认知的影响,并探寻不同人口特征下的消费者风险规避行为选择。结果在社会心理因素中,除产品吸引外,其他因素对消费者网红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认知的影响呈现为正向影响(P=0.000<0.050);在人口特征中,教育程度和收入对网红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认知的影响显著(P=0.000和0.003<0.0500),且正向影响,其余影响因素不显著(P>0.050);性别、年龄、收入和教育程度对消费者在信息搜索阶段进行风险规避存在显著影响;户口则对消费者各阶段风险规避行为影响不显著。结论网红食品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购买风险,需加大对网红食品的监督检测,加强平台对网红食品个人或企业安全信息的筛查力度,同时培育网红食品品牌。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任何技术、任何东西都有风险,只不过就是人们如何来看待,并尽量规避其中的风险。到目前为止,转基因食品已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其安全性,在肯定其安全的同时必须明白,消费者对其风险的认知才是影响其在我国商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过程中,通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围绕着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感知现状、影响风险感知的因素及风险感知与购买意愿的关系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感知可以分为健康、时间、功能、经济以及社会心理维度;(2)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感知受月收入、受教育程度和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3)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感知,降低了购买意愿,其中健康维度与购买意愿的关系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了解广州市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及对风险来源关注,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对广州市600名消费者进行匿名调查,数据用SPSS 15.0进行分析。结果 消费者对16类食品中的谷类、豆类、新鲜蔬菜水果类,禽、畜、蛋类等10类食品判断倾向于安全,对食用油脂、乳及乳制品等5类食品判断倾向于不安全。影响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因素包括:政府部门发布的消息、新闻媒体的报道、品牌及厂家、标签及认证标志、食品外观、自己的购买经验、亲友推荐及消费者性别(F=19.026,P=0.000)、文化程度(F=17.000,P=0.000)、知识背景有无(F=19.416,P=0.00)、家庭人均月收入(F=11.143,P=0.00);消费者对非法添加物、食品腐败变质、动物疾病等8种食品安全风险来源关注。不同文化程度(F=6.327,P=0.000)、知识背景(F=10.432,P=0.001)、家庭人均月收入(F=16.876,P=0.000)消费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与实际情况间存在偏差,政府、媒体应及时客观地向消费者公布食品安全质量检测结果,加强食品安全宣教,正确引导消费者。  相似文献   

5.
刘瑞新  吴林海 《食品与机械》2015,31(4):243-247,265
在构建影响消费者搜寻食品安全信息行为的因素体系基础上,运用模糊集理论与实验决策案例分析方法,分析17个影响消费者搜寻食品安全信息行为因素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并识别出其中消费者受教育程度、食品安全风险感知水平、对健康关注程度、对食品质量安全关注程度、产品知识、食品品牌和食品有无质量安全认证为关键影响因素。根据研究结论相应地提出食品生产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产品品牌建设和质量安全管理,进一步推进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浙江省网络食品消费者进行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探讨消费者风险感知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因子分析、路径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食品购买卷入程度和食品安全知识间接正向影响风险感知能力,信任程度直接正向影响风险感知能力;结论:对监管的建议是加强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强化食品企业的责任意识、引导媒体正确报道,对网络消费者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宣传食品安全知识,以此提升消费者的信任程度,提升消费者风险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影响消费者搜寻食品安全信息行为的因素体系基础上,运用模糊集理论与实验决策案例分析方法,分析17个影响消费者搜寻食品安全信息行为因素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并识别出其中消费者受教育程度、食品安全风险感知水平、对健康关注程度、对食品质量安全关注程度、产品知识、食品品牌和食品有无质量安全认证为关键影响因素。根据研究结论相应地提出食品生产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产品品牌建设和质量安全管理,进一步推进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消费者对进口食品安全的风险认知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均值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消费者对进口食品安全的风险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 消费者对进口食品安全的具象风险认知与国家检验检疫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食用油作为生活必需品,与国民营养健康休戚相关。研究消费者对食用油安全风险认知以及消费者对食品的信任因素具有借鉴意义。根据南京地区食用油安全风险调查数据,提出重塑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强化消费者自身食品安全意识,健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公众参与式监督机制,规避食品安全舆论传播风险,敦促新闻媒体食品安全宣传监督作用,以此完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建设,规避食品安全风险以促进食品安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民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对于食品分析也更加关注。目前,食品分析与发展受到食品安全、质量以及食品营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食品分析与现状的发展态势并不理想。尤其是当前,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认知还停留在落后阶段,比如消费者缺乏食品营养卫生知识,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强等因素都直接或者间接导致我国出现食品安全事故,而食品分析技术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深入了解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策略开展本研究。方法 采用海纳网络舆情监测系统V2.0,对2011年-2020年消费者食品添加剂的网络舆情大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清理,之后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结果 2011年-2020年消费者关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有所变动,但食品添加剂的用量一直备受关注;消费者最关注的事件类型是违规添加或滥用添加剂;消费者对食品生产企业信心一直不足,但对市场监管职能日渐清晰,期待值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水平随宣传科普工作的加强而提高,但自媒体对公众认知的影响日益加大且其认知存在偏差,容易误导消费者。结论 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情况是进行风险交流的基础。结合研究结果,本文就市场和社会监管措施、网络媒体引导策略、风险交流策略等三方面分别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消费者的乳制品品牌认知、支付意愿及购买行为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研究结论表明,多数学者认为,消费者个人偏好、广告宣传、产品形象、口碑等因素主要影响消费者的乳制品品牌选择;企业社会责任和产品信任度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个人消费习惯、获取信息的渠道及可靠程度、受教育程度、价格、收入水平、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认知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对安全事件的了解程度、对待风险的态度和对信息主体的信任程度等显著地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调查佛山市消费者对市场食品安全现状认知情况,了解消费者对市场食品安全现状的担忧程度并探究相关原因,为政府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佛山五区内的700名消费者进行调查,用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所得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市场食品安全现状认知与政府公布数据有一定差距,对食品安全仍然比较担忧;消费者对目前的食品安全信息主要来源不够信任;消费者最希望获取分辨安全与非安全食品的信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主要来源于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故意违法行为的普遍、长期存在。因此,政府部门应满足消费者对信息来源和信息内容需求,确保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同时要加强优质食品企业的识别度。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市草莓农药残留超标风险事件为案例,采用问卷调研和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风险事件中消费者的风险认知和消费意愿。研究表明:消费者对草莓乙草胺残留超标报道的认知程度高,消费意愿显著降低;消费者对后续农药残留超标被否定的报道认知程度低,消费意愿恢复缓慢。消费者的个体特征、消费偏好、风险信息认知程度对事件初期消费意愿的降低和事件后期消费意愿的恢复都有显著影响。针对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的发布、交流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食品消费者风险认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食品消费者风险认知的研究,有助于解决食品安全事件引起的食品企业的危机,促进食品企业和产业的发展。笔者在辽宁进行了400份问卷调查,并用SPSS17和Lisrel分别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探索了食品消费者风险认知的结构维度。结果发现,食品消费者风险认知包含体验风险、心理风险、健康风险、实际功能风险、财务风险、服务风险和时间风险7个维度,其中,体验风险是首次提出,并被证实是消费者在购买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传播方式的选择倾向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全国7个地区消费者进行调查,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传播方式的选择有待多样化;性别、婚姻、居住地、年龄、学历等消费者个体因素及其食品安全关注度、食品安全信息信任度、对认证产品的认知、咨询主动性、维权意识、政府信息留意等因素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息获取渠道均有显著性影响,但具体的传播渠道间的显著影响因素存在区别。结论不同的传播渠道要考虑不同的受众,政府发布的信息需要通过多渠道进行传播,并且科学家、食品领域专家、媒体需紧密合作,以促进食品安全信息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广西食品销售者参与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构建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理论假设及问卷调查,以广西区内120家食品销售单位为实例,主要从内部影响因素、购销行为、对食品安全状况的认知、对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认知和外部环境影响等5个方向进行调研,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建立Logistic模型。结果显著影响销售者参与追溯体系的因素有:性别(P=0.039)、采购索要采购凭证(P=0.087)、销售提供购销凭证(P=0.080)、对市场上食品安全状况的判断(P=0.090)、对食品追溯体系的了解程度(P=0.058)、对责任的认知(P=0.029)和政府补贴(P=0.054)等。结论在广西目前的食品销售状态下,需要从责任回溯和风险规避的角度加大对食品追溯体系的知识宣传,政府部门应降低补贴条件门槛、简化申请程序,全面增强销售者对食品追溯体系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信任与信心。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人们对食品安全存在着很多误区,而这些误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态度,如何"利用"误区来打开经营局面,是商家面临的极大问题。在一次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调查中,大多数消费者都认为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是最危险、最容易致癌的,而专家们则认为吸烟和部分普通食品更危险。之所以造成这种认识的悬殊,是因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而这些误区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态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现状,为我国转基因食品监管及科普宣传提供数据支撑及政策建议。方法:采用配额抽样法,对我国23个省市的318个县/区的9 800名消费者随机进行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水平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利用SPSS 19.0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9 719份有效问卷中,了解转基因食品的有3 075人(31.7%)、认为对转基因食品一般了解的有3 168人(32.6%)、认为不了解转基因食品的有3 476人(35.7%);认为食用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有3 954人(40.7%)、不清楚是否安全的有3 488人(35.9%)、认为食用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有2 277人(23.5%)。当问及消费者是否会购买转基因食品时,18.6%表示会购买、34.9%表示不会购买转基因食品、而有46.4%的消费者表示不确定。通过卡方检验得出,户籍和文化程度都是影响转基因食品认知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我国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水平总体偏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对转基因食品的科普宣传力度,特别是在农村的转基因食品科普宣传;同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与监管体制,保障公众食品安全,促进转基因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OLS估计探究各因素对大学生转基因食品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的影响,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将个体特征相似的样本匹配,研究风险交流对大学生转基因食品认知和接受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转基因进行风险交流的大学生比未进行风险交流的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高15.4%。此外,生物知识学习情况对大学生转基因食品认知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转基因食品认知程度对接受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据此结果,本文提出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风险交流模式、在大学期间设置相关课程普及转基因知识和持续进行风险交流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