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代砖砌无梁殿是中国特有的建筑遗产类型,也是明清皇家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因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与结构构造而具有重要的艺术、历史和科学价值。本文介绍了明代砖砌无梁殿的源起与发展,以灵谷寺无梁殿、永祚寺无梁殿、开元寺无梁殿和隆昌寺无梁殿这四座典型明代砖砌无梁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时域典型明代砖砌无梁殿的建筑形制与构造特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明代砖砌无梁殿造型简约质朴、庄重雄伟,具有明显的宋代建筑风格,随着年代演进,无梁殿屋顶趋于陡峭,拱券由圆变尖,建筑风格更加精美,复合拱结构科学稳定;明代后期无梁殿建筑具有典型的明清官式木构建筑特征,研究结论可对该类型建筑遗产的加固修缮及其仿古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明代砖砌无梁殿是中国特有的建筑遗产类型,也是明清皇家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因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与结构构造而具有重要的艺术、历史和科学价值。本文介绍了明代砖砌无梁殿的源起与发展,以灵谷寺无梁殿、永祚寺无梁殿、开元寺无梁殿和隆昌寺无梁殿这四座典型明代砖砌无梁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时域典型明代砖砌无梁殿的建筑形制与构造特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明代砖砌无梁殿造型简约质朴、庄重雄伟,具有明显的宋代建筑风格,随着年代演进,无梁殿屋顶趋于陡峭,拱券由圆变尖,建筑风格更加精美,复合拱结构科学稳定;明代后期无梁殿建筑具有典型的明清官式木构建筑特征,研究结论可对该类型建筑遗产的加固修缮及其仿古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南京灵谷寺无梁殿始建于明朝初期,是现今无梁殿建筑遗存中较早的实例。灵谷寺无梁殿近代改建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祭堂,屋顶拱券已重新翻修,但基址与格局中仍有丰富的明初建造信息。文章结合史料研究、实地测绘,探析明初灵谷寺无梁殿形制特点,分析砖石拱券砌筑技术特征,开展对灵谷寺无梁殿的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砖在明代建筑上开始大量使用,出现了不施木构梁架纯粹用砖砌筑的建筑,俗称为无梁殿。本文以明代无梁殿——峰峰玉皇阁为例,探讨明代无梁殿叠涩做法和形制特征。明代的砖砌无梁殿根据内部空间结构分为拱券型和叠涩型,峰峰玉皇阁为叠涩构造,是北方地区少见的此种形式的实例,其形式和构造特征体现了当时北方中原地区叠涩建筑的营造特点。通过实地调研和测绘以及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利用数字技术对该建筑的结构、构造、形式及比例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其建筑形制特征。期望为研究明代北方无梁殿建筑形制特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现代建筑对传统建筑的形式延续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自西周以来,"院落式"布置的"木结构"合院式建筑,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主流形式。但因为木结构建筑需要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和大量木材,而且易于遭雷击、火灾而损毁,所以,寻找能够代替木材的,耐火、成本低廉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形式,成为历代匠师的历史使命。无梁殿,就是在这一历史使命驱使下出现的。顾名思义,无梁殿就是完全没有木构梁架的宫殿建筑。它常常是以砖、石砌筑、发券,为拱券结构,非常坚固。也有人称其为独立式窑洞。因为不需要木材,砖、石材料可以就地取材,所以成本低廉,而且有很强的耐火性能。山西现存较古老的无梁殿,是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年)的太原清徐县马峪乡东马峪村北的"香岩寺"建筑群。因殿内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无量殿"。其主体建筑为石构无梁殿三座,分别为地藏殿、释迦殿、观音殿。这些建筑都是坐北朝南,分东、中、西依次排开,都是用抹角石梁逐层砌成穹窿藻井(图1),不用木构  相似文献   

6.
明代砖砌无梁殿是中国特有的建筑遗产类型,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修缮该类型建筑遗产,以明代砖砌无梁殿的典型代表—苏州开元寺无梁殿为例,对该殿进行精确测绘,并对其空间布局、形制构造和结构体系进行分析;采用无损检测方法获得砖砌体的材料特性,基于有限元软件建模并计算该建筑遗产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开元寺无梁殿的外观形式基本符合明代官式建筑大木作的形制特征;在静荷载作用下一层楼梯间顶部、各拱窗下槛墙和各拱顶的拉应力已超过砖砌体材料抗拉强度,与现状残损较为吻合。研究结论可为该类型建筑遗产的加固修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太庙东面的南池子大街,有一个特殊的院落,那就是明清时期存放皇家史册和重要资料的皇史。""的意思是"古代专门用于存放书籍的房子","皇史"就是皇家专用的档案馆。 皇史也称"表章库",建于明嘉靖十三年 (1534年 ),清嘉庆十二年 (1807年 )重修。主要建筑包括大门、正殿、东西配殿和御碑亭,四周有高大的红墙。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正殿。作为重要的档案存室,既需能防火防水,又得要防蛀防霉,因此,整座大殿皆为砖石仿木结构的宫殿式建筑,顶部及殿脊等处饰琉璃瓦,墙身为灰色磨砖,梁柱斗拱皆为石材。正面开有 5个券门,设两层门扇,外层为实木大门,内层为朱红隔扇门。殿内东西长 40多米,南北宽 10余米,屋顶为拱券式,没有梁、柱,因此,又称"无梁殿"。东西墙上设有两面对开的窗子,以使空气对流。殿内有高 1.2米的汉白玉须弥座,上面雕刻着精美的海水、游龙图案,石座上安放着 152个鎏金雕龙的铜皮樟木柜,用以存放皇室档案。此柜及此殿就是所谓的"金匮石室"。殿门外有月台,四周环绕着汉白玉栏杆。此殿"金匮"内曾存放过明代的"实录"、"宝训"及清代"玉牒"等皇家档案,还有《永乐大典》副本及《大清会典》、《朔汉方略》内阁副本等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8.
拱券在门洞、无梁殿、桥涵、地宫等建筑及构筑物中应用十分普遍。一般筒拱,按照一定的券形曲线支搭券胎,以楔形券砖或券石砌成。近年发现清代北方官式建筑拱券的券形曲线存在着一个普遍规律,即:拱券矢高(F)与拱券半弦长(R)比值为1.1;圆心偏离对称轴的偏心矩(a)为0.105倍半弦长(R)的双心圆,这是清代北方官式建筑拱券结构最通用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9.
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在远离明朝都城数干公里的四川泸县,诞生了一座气势恢宏的龙桥——龙脑桥,该桥于四川泸县大田乡龙华村的九曲河上。平桥,东西走向,长54米,宽1.9米,高5.3米,14墩、13孔。布局奇特,雄伟壮观。在建筑技术上具有较高的价值,是我国古代桥梁罕见之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的古代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我们的祖先把木材的性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木材的寿命不像砖石那样恒久,更有不耐火的致命缺点,人们虽然发明了许许多多的保护方法,仍然不能让历史上绝大多数经典建筑流传下来。砖石的防火性能无疑优于木材。因此砖石结构的古建筑就有着独特的防火功能。最有代表性的砖石结构的殿宇是无梁殿,通常是券顶形的,就像是一个放大了的窑洞,属于全部以砖  相似文献   

11.
北海九龙壁     
我国现存有四座九龙壁,一座在山西大同市,一座在江苏无锡市,一座在北京北海公园,一座在故宫皇极门西。其中最精美绝伦的,当数北海九龙壁。 北海九龙壁位于北海公园北岸天王殿西。它建于清代乾隆年间,长25.86米,高6.65米,厚1.42米。顶部为庑殿式,底座为  相似文献   

12.
一 明清以降,砖石结构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砖石拱券在各类拱门、无梁殿或窑洞、桥涵、陵墓地宫等建筑物中应用十分广泛,尤其以筒拱最为普遍,即在两道平行的承重墙即所谓“平水墙”上,按照一定的券形曲线,支搭券胎,以楔形的券砖或券石砌成。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由于消防设施落后,人们在发生火灾时,往往束手无策,只有任其自起自灭,致使房屋财产转瞬之间化为灰烬。据史册记载,明代紫禁城内曾发生过几次大火灾,宏伟建筑、珍贵文物毁于一旦,损失惨重。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四月一次火灾,将建造才一年后的銮宝殿奉天等三大殿化为焦土,直至二十年后的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才重新建成。嘉清三十六年夏(公元1557年),奉天(太和)、谨身(保和)、华盖(中和)三殿又一次发生火灾,并延烧到奉天门.左右顺门和舞门外左右廊,皇帝坐朝只好改在文华殿,后为复建筹措经费,除下令…  相似文献   

14.
显通寺铜殿在山西五台山显通寺内,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该殿并列三间,中殿外观二层,实为单层,殿内供一尊铜铸大佛和万尊小佛。武当山铜殿坐落于湖北武当山海拔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顸端,为明永乐四十四年(1416年)建。全殿高5.54米、宽44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无数精美绝伦的古代建筑,也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消防科技遗产。 古代建筑,大多以木结构为主体(当然也有少数例外,如南京明孝陵的无梁殿,整个殿宇没有一根木头),防火设计当是第一要务。古代的工匠们是怎样匠心独运,使得这些“传世之作”留传至今的呢? 近年来,笔者由于工作之便,考察了一些皖南古民居,在欣赏那些鬼斧神工的建筑造型美之余,也留意到那些高超的防火设计,以及那种种恬淡祥和、含而不露的设计风格和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混凝土砌块(砖)混色系统,已可对8~10种颜色混凝土进行混色,德国莱凯斯(Rekers)公司某种程度上是该项技术的“引领者”。本文介绍七年前的一款六色混色系统,对我国混凝土砌块(砖)生产企业、专业设备供应商,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惠远钟鼓楼     
<正>伊犁的惠远钟鼓楼在伊犁将军府,建于公元1893年,是一座纯汉式建筑。钟鼓楼位于惠远城的中心十字街上,平面呈方形,长宽各6米,建在一个大砖台之上。砖台长与宽各12米,高4.5米,台子南北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无梁殿的发展背景及相关理论的阐述,对宝华山隆昌寺无梁殿做了具体的研究,从建筑的周围环境入手,对建筑的形制和结构做出分析,从屋顶结构、墙壁造型以及门窗构件等角度,对建筑的装饰艺术做出评价,从而提出保护策略和思路,以及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促进无梁殿建筑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朱向东  薛磊 《山西建筑》2007,33(35):1-2
对科学、技术、价值几个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结合木构架结构体系、“无梁殿”建筑等对历史建筑遗产科学技术价值的具体表现进行了介绍,以促进并推动我国建筑事业的前进与发展,同时对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具有启发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火烧峨眉     
四川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名山之一,也是驰名中外的旅游地。据史料记载,峨眉山发生过六十次火灾,其中记载较为详细要数1970年永明华藏寺发生的次大火。永明华藏寺建于明万历年寺名是明神宗皇帝朱翊钧所题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该寺位于海拔3100米的高度,依而建,共有3座佛殿。后殿,即人称作金顶正殿,坐落在最高处其他两座殿高出20米;中殿,是雄宝殿;下殿是韦驮殿和西方三殿。这些房屋少数是砖木结构数是木结构。1970年,有关部门竟自行决在“金顶”上建立电视转播台。们在永明华藏寺的正殿上,用板、油毡等易燃材料建成简易的视发射机机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