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食品真实性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是食品安全战略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提出了在综合监管科学范畴的监管模式下,通过监督管理科学化、技术化和规范化并结合真实性识别技术的研究,对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的技术鉴别;通过供应链脆弱性评估和多种技术甄别手段的研究,建立典型高值动植物食品的同位素、基因、多态性识别及整体检测等技术和食品供应链特性的脆弱性平台体系,从而解决食品真实性中多样性差异、循因手段匮缺、行为确定难等问题,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随着各项鉴别技术的发展和真伪鉴别监管平台的建立,食品欺诈和真实性问题必将得到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脆弱性评价是全球变化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已成为一门综合时空尺度、强调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耦合作用的独立学科。本文综述了常见的脆弱性评价方法和权重计算方法,总结了脆弱性评价在食品欺诈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正>食品欺诈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受利益驱使,一些不法企业或个人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从而进行食品掺假和欺诈行为。近年来,食品掺假事件屡有发生,例如欧洲发生的马肉风波、花生酱受污染事件、橄榄油添加其他廉价油被"稀释"以及香槟酒里掺加劣质酒等。我国也不例外,地沟油事件、鸭肉冒充羊肉以及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等,都是令消费者谈"食"色变的重大食品掺假事件。食品欺诈的定义及类型为应对食品欺诈,企业和消费者首  相似文献   

4.
在整个网络安全领域中,计算机网络安全脆弱性评估是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在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脆弱性评估的研究工作中,存在很多严重的缺陷和不足,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脆弱性进行评估的技术还不够健全,这就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脆弱性评估技术。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脆弱性评估技术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欺诈数据库, 补充国际上已建立的经济利益驱动型掺假(economically motivated adulteration, EMA)数据库空白。方法 搜集2001~2019年发生的食品欺诈行为, 初步建立具有中国国情的食品欺诈数据库。对数据库中信息完备的454条欺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媒体报道数据占食品欺诈信息总数的71.6%; 食用农产品、酒类、乳制品、肉制品等11类产品是欺诈事件发生较多的食品类别; 产品欺诈(72.2%)高居食品欺诈类型的首位; 2001~2019年食品欺诈事件数量呈现出先上升后降低, 再上升再降低的“M”状趋势; 目前食品欺诈检测技术主要以理化分析技术为主, 针对的食品类别还有限; 食品欺诈信息以中国为主(89.0%), 涉及到世界各个地区。结论 食品欺诈是广泛存在的全球性问题, 本研究建立的食品欺诈数据库为预防食品安全风险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乳业企业的应用为例,从食品供应链视角出发,通过对供应链核心企业、节点企业以及利益相关者的食品安全诚信风险识别,系统分析了每个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造成的后果,在此基础上,运用风险矩阵分析法对食品供应链企业安全诚信风险因素等级进行评估和分级。利用此表识别和评估2008-2014年国内知名乳业企业安全诚信的200个食品安全事件。结果显示:加工环节中使用非食品原辅材料是最为关键的风险因素,其次是加工环节中非法滥用添加剂和采购环节中企业为降低成本,采购不合格食品或原料辅料等,评估结果可为我国乳业企业进一步实施安全诚信风险控制提供依据。同时,论文的研究对国内其它食品企业有效地采取食品安全诚信风险防范措施以及制定合理的诚信奖惩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食品生产厂家与日俱增,新老食品生产企业使出浑身解术争夺市场,其中有许多名优新特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也有一些食品生产厂家投机取巧、玩弄手法,欺诈消费者。近期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下面将一些食品厂家欺诈手法公布于众。 在主料上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主要原料是食品中的关键,对食品质量、感观、口味起决定性作用。一些不法厂家采取用甲地原料冒充乙地原料。如: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近期查处的“安宁红太阳食品厂”,系隐匿在安宁荒山绿化区一小山角下的简陋生产场所,所用山…  相似文献   

8.
关于食品欺诈的国内外比较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晓纯  李笑曼  张冰妍 《食品科学》2015,36(15):221-227
2013年初发生的“马肉风波”震惊欧洲各国的同时,也使食品的“真实性”和“安全性”问题再次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中国目前正处于食品安全与食品欺诈事件时有发生的混乱局面,食品欺诈事件又大多是“安全性”问题,尤其是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问题,加大了食品安全的治理难度。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发生的食品安全以及食品欺诈事件,在比较国内外食品欺诈事件性质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对发达国家应对食品欺诈事件的策略分析,以及重典法治的历史经验,提出了5 点思考与建议。期望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第三方力量,继续保持严打违法添加的高压态势,加大对食品欺诈行为的惩罚力度,使我国食品欺诈的“安全性”问题尽快得到改善,从而降低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脆弱性评估技术在蜂蜜掺假问题上的应用。方法:借鉴国际上脆弱性评估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国蜂产品供应链的实际情况,从机会、驱动力及控制措施三个方面构建蜂蜜产品的脆弱性评估模型,并采用熵权法对层次分析法进行修正确权,避免了单一确权方法的局限性。结果:经济驱动力的脆弱度最高,其中,蜂蜜产业的经济健康状况是影响蜂蜜掺假的主要原因。结论:该方法为脆弱性评估技术在食品和农产品掺假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在生产有机化工原料时,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为了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在进行有机化工原料的生产时,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在生产车间的原有生产状况上进行创新,才能满足化工原料食品的生产安全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化工原料的生产状况,并提出了食品安全措施。食品原料可以保障食品的安全,同时也是生产食品的原理考,因此可以通过对食品原料的把控来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进行食品原料的安全生产可以保障我国食品消费者的基本权  相似文献   

11.
食品卫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国产葡萄酒的关注度逐渐提高.葡萄酒卫生不仅影响产品质量,也关系到葡萄酒形象和品牌崛起.葡萄酒卫生涉及原料生产、加工,产品贮运、销售整个过程,涵盖为保证葡萄酒安全性、有益性和完好性而采取的全部措施.葡萄酒的质量安全风险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葡萄原料安全,二是葡萄酒酿造加工过程安全.在葡萄酒生产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其质量的主动精确控制,需要利用HACCP原理,通过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技术,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此外,葡萄酒生产企业在具体实践时,还应加强卫生方面的组织管理,如设立食品安全小组,重视生产环境的清洗和消毒,保证员工的健康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培训指导.结合我国现行标准和生产实践,从葡萄酒质量安全风险、葡萄酒质量安全管理原则(危害鉴别原则、企业实施原则、清洗和消毒原则)两方面,详细阐述了葡萄酒的卫生和安全管理,以期为葡萄酒及果酒企业的规范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review the current legislation and rules in Brazil that involve quality assurance of animal products during food service reception. Published federal legislation and technical regulations were verified to present a broad general approach to raw material reception. Food service determinations included specifications of the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suppliers, verifying the transport system, reception area requirements, and inspecting raw material. For product approval, the packaging, labeling, and temperature should be evaluated. However, periodic microbiological, physicochemical, and sensory support assessment analyses are not required for receiving animal products. For the safety of the raw material,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largest impacts came from the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the food sector provider because of the challenges of food service and a lack of requirements to use more complex evaluation methods during the reception of raw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预制菜市场的兴起,复合调味料在食品工业、餐饮业、家庭烹饪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市场规模发展迅速,出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然而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也越发突显出来,不仅危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预制菜产业的发展。该研究从复合调味料的原料、生产工艺、包装材料、贮藏和销售等方面介绍复合调味料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并建议生产企业应加强供应链的管理、建立灵活高效的HACCP体系和创新发展生产工艺及技术,监管部门需完善添加剂的使用规范、开展复合调味料的安全性评估和组织从业人员的培训,以保障我国复合调味料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预制菜产业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4.
食物过敏已成为各国日益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时,随着各国在过敏原立法逐步加强,过敏原问题对保健食品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的影响越来越严重。食物过敏原的管理和控制问题急需解决,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重视并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过敏原风险管理,在保护消费者的同时,也能保障企业法规的合理性和经济利益。多数保健食品企业的特点是产品种类多,涉及的过敏原物料多,故过敏原风险控制的难度较大。本文从建立过敏原数据库、过敏原控制体系、具体各加工环节的过敏原控制、产品过敏原标识、追溯和召回体系等各方面阐述了保健食品企业过敏原风险管理的方法和要求,对其他保健食品企业建立过敏原风险控制体系,应对出口需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广西食品生产企业实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理论假设及问卷调查,以广西区内101家食品生产企业为实例,主要从生产企业的内部影响因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企业对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认知、企业对追溯体系建立过程中外部环境等4个方向进行调研,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建立Logistic模型。结果企业参与实施追溯体系的意愿较高,影响企业建设追溯体系的主要因素是企业是否获得质量认证、生产者对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信息关注度、可追溯产品的预期价格、消费者是否可以追溯到质量问题主体。结论在广西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需要结合多方力量,运用阿里经营模式,多手段、多渠道地去推进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接触材料质量安全间接影响食品安全,对食品接触材料产品的质量安全也越来越受关注,本文通过对食品接触材料的质量问题和监管控制方面问题进行阐述分析,通过对常见的食品接触材料的类型和易发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确定对食品接触材料监管的关键环节,以及对检验监管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对食品接触材料的关键点控制提出检验监管的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完善各项监管措施,以便能够更好的提高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综述作为国有食品企业,既要不断加强企业法制建设,不断提高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权、依法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的能力,努力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质量安全管理能力。还要大力开展诚信自律教育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努力提高职工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水平,充分认识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不仅是消费者对食品最为关注的话题,也是国家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快捷、外卖、方便食品等已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各种食品添加剂检验、农兽药残留、食品内物质及包装检验、食品生产规范性检验操作、过期食品的回收再加工等问题层出不穷,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传统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已不能有效解决当前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可以使生产企业在早期阶段识别潜在的危害并及时进行调控,避免对消费者的健康和社会福利造成伤害和损失。该体系是食品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方法,备受国际食品业认可和青睐。但当前相关食品法规及注册规范并未对中小型食品企业应用HACCP体系做出强制性规定,大部分企业受制于企业成本、人才培训和管理等影响,主动应用HACCP体系意愿不强。本文通过总结HACCP在我国食品企业的发展和应用,促进HACCP在食品企业的应用,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9.
预制菜是将可食用原料经预加工制成的半成品或成品产品,具有一定的保质期,近年来该行业快速发展。该研究对预制菜的定义、分类、发展现状、技术难点、市场规模及主要企业进行了综述,并对预制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目前的主要产业大省包括广东、山东、福建、江苏、河南等。预制菜技术难点主要有食品安全、感官品质、营养品质与保健功能、原材料质量控制及溯源体系、速冻及解冻技术、包装材料与技术、智能装备成套设备等方面。标准化、细分市场和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输送,将成为预制菜行业的发展方向。该综述可为预制菜领域科研攻关的方向、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