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将锅炉高温受热面管局部交叉运用到锅炉高温受热面热偏差改造中,用局部交叉的方法解决锅炉运行中高温受热面同屏热偏差较大的问题,通过对机组运行状态的分析,计算锅炉运行中高温受热面的屏间热偏差与同屏热偏差,找出产生热偏差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壁温计算,提出了局部交叉和结构改造的解决方案。结果表明:这种改造方法工程改造量小,可以有效地降低锅炉高温受热面的热偏差,从而有效控制锅炉高温受热面的壁温,保障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
为了控制锅炉受热面氧化皮的生成速度,以某电厂600 MW超临界锅炉为例,电厂采取将主、再热汽温降低10℃的运行方式,正常运行过程中悬吊管与末级过热器存在较大的壁温偏差,加剧了电厂的运行风险,严重地影响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针对电厂的运行情况,结合设计参数和电厂运行规程,通过燃烧优化调整,减小了悬吊管与末级过热器的壁温偏差,实现了锅炉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锅炉炉膛出口烟温偏差会引起受热面壁温偏差,主、再热汽温不平衡等一系列的锅炉运行问题,尤其是采用单炉膛双切圆的燃烧方式,左右两个切圆的相互扰动会比单切圆的燃烧方式更容易产生烟温偏差,本文针对在锅炉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该类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为以后的锅炉燃烧调整时出现烟温偏差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炉膛热力计算,探究660MW超临界机组的锅炉屏底温度及烟气流速等因素变化对机组各受热面吸热量的影响。结合机组运行数据分析造成燃烧偏差的主要原因。对于四角切圆锅炉,通过调整燃烧器摆角,降低炉膛上部受热面两侧屏底温度偏差,使屏式受热面两侧汽温偏差显著降低。通过调整燃尽风(SOFA风),减小了炉膛出口烟气残余旋转的影响,降低汽温偏差。对于对冲燃烧锅炉,通过调整旋流燃烧器外二次风,降低了炉膛宽度方向上的屏底温度偏差使末级过热器和再热器沿炉膛宽度方向中间位置的壁温有所下降,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欠温现象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流化床换热器是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重要的热交换设备,其有利于灵活调节床温、汽温,提高机组的燃料适应性,降低污染物排放。运行经验表明:流化床换热器内存在严重的热偏差问题,靠近床中央区域的受热面壁温显著高于壁面区域的壁温,从而导致在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出现爆管、停机等事故。当前缺乏从气固流动、换热角度分析流化床换热器热偏差形成机制原因。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B0600201)支持下,开展了流化床换热器内热偏差问题产生机制的相关研究。系统讨论分析了流化床换热器内热偏差形成的流动基础,揭示了气固流动不均匀性特征及其对传热不均匀性的影响,发现受热面管排存在进一步加大了近壁区传热偏差,提出了通过优化流化床换热器结构和布风设计降低热偏差的建议,为660 MW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与安全运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国内首台1000MW双切圆π型二次再热锅炉受热面壁温运行情况,分析现有壁温测点布置存在的问题,总结得出各受热面壁温测点布置原则及方法,为后续锅炉受热面壁温测点布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冯选明 《节能》2006,25(11):49-51
分析了某电厂EЛ-670-13.8-545КT型锅炉调节受热面超温的原因,对技术改造、设备治理、运行调整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合理的降低调节受热面壁温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CFB锅炉设计过程中必须有效控制尾部烟道的烟气流量偏差,从而保证锅炉运行时尾部烟道受热面壁温偏差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本文作者发现分离器出口烟道形式对烟气流量偏差影响较大,通过CFD计算的方法对烟道形式进行优化,并在某350MW-CFB锅炉机组上实践,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优化壁温计算模型及其在电站锅炉壁温在线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站锅炉壁温在线监测以及炉内汽温和壁温计算的要求,对电站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炉内汽温和壁温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优化,提出了炉内汽温和壁温的分段计算模型,对该计算模型涉及的辐射因数、角系数、辐射穿透率、沿炉膛宽度的偏差系数和沿屏高度的偏差系数进行了详细研究,并通过数值模拟对沿炉膛宽度的偏差系数和沿屏高度的偏差系数进行了优化和修正.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对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受热面各点温度进行实时计算,能满足电站锅炉壁温在线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1 025 t/h锅炉再热器管壁超温、减温水量大的问题,通过现场试验、数值模拟和热力计算等方法,分析管壁超温和减温水量大的原因,提出燃烧调整和受热面改造方案。研究表明:该锅炉末级再热器出口管壁温度存在较大偏差,烟道中间及右侧部分管壁超温,原因在于炉膛出口的烟温偏差;通过将燃尽风由四角均匀配风调整为左侧风门开度50%、右侧风门开度100%,降低了炉膛出口左右两侧的烟温偏差,进而减小了再热器出口的壁温偏差;针对锅炉再热器、过热器减温水量大的问题,进行二次风优化调整,当二次风正塔配风时炉膛出口温度比二次风均等配风和束腰配风时有所降低,有利于降低减温水量;该炉二次风配风优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减温水量大的问题,为此提出减少再热器、过热器受热面及增加省煤器受热面的改造方案,使减温水量在不同负荷下均能满足锅炉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1.
吴海波  张缦  孙运凯  吕清刚 《动力工程》2012,32(8):586-590,611
根据300MW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现场测试数据并结合以往CFB锅炉传热系数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屏式受热面烟气侧的传热模型,包括辐射传热模型和对流传热半经验公式.利用该模型对某300MWCFB锅炉在94%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工况下炉膛内屏式受热面的传热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屏式受热面管间节距、炉膛温度、工质温度、壁面黑度及烟气速度等因素对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速度、炉膛温度和壁面黑度对传热系数的影响较大,所建立的传热模型能够合理地反映主要因素对CFB锅炉屏式受热面传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对某发电厂200MW机组超温爆管进行的研究中发现,在尾部竖井中布置有分隔墙,低温过热器和低温再热器分别布置在分隔墙两侧,利用烟气挡板调节再热汽温的锅炉中,再热器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过热器的运行情况。本文以该类型锅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再热器面积改变对过热器运行的影响规律,并提出通过适当养活再热器受热面来缓解过热器超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李英 《工业锅炉》2021,(2):18-21,33
介绍一种次高温次高压内置脱硝装置的碳素窑余热锅炉技术要点,包括过热器壁温安全设计、对流蒸发蛇形管束水动力安全设计、碳素余热烟气NO x减排、炉内脱硝氨逃逸造成受热面粘灰及腐蚀防护、碳素余热烟气高硫的低温防腐等,该碳素窑余热锅炉的研发对碳素行业的余热洁净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迪 《锅炉制造》2014,(4):49-51
卧式内燃热水锅在高温烟气入口区域的后管板处容易产生过冷沸腾、后管板超温和漏水现象,严重影响着锅炉的运行。本文首先对后管板内外壁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然后从:温差应力、锅炉水循环不良造成的过冷沸腾、后管板内壁结垢、后管板处热负荷高以及管孔和管板的制造工艺这几个方面发生裂纹的机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形布置的水管锅炉,后部转弯烟道内的烟气偏流会带来对流受热面的传热和温度偏差。当偏差较大时,会影响锅炉的整体运行性能。以一台70 MW热水锅炉为例,为减小转弯烟道内受热面的传热和温度偏差,结合流场数值分析调整烟道形状和尺寸,以确定合理的结构改进方案。方案实施后,经运行监测,对流管束前后部的温度偏差由17℃降低到3℃,其他相关的运行参数也都接近于设计值,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高温受热面炉内壁温在线监测模型、氧化膜生长模型、氧化膜应力在线监测计算模型和氧化膜脱落评估模型等.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锅炉高温受热面蒸汽侧氧化膜管理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对某600MW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炉内管壁温度和蒸汽侧氧化膜厚度及应力状态进行实时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可以减小沿烟道宽度方向的热偏差,有效降低偏差屏的炉内温度,减缓管内氧化膜生成速率;通过对温度变化速率、氧化膜应力状态的实时监测,可以积极预防氧化膜的脱落和堆积.  相似文献   

17.
李村生 《工业锅炉》2005,(3):11-14,17
垃圾锅炉设计成多烟道结构,体积庞大,受热面积数倍于普通锅炉,且负荷变化率不小于2。图示出这种锅炉特有的布置于高温烟气区的一次交叉流动空气预热器管壁温度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某电厂1021t/h煤粉锅炉制粉系统高温炉烟管的技术方案设计,分析了高温炉烟管在运行中产生故障的原因,阐述了方案的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高温炉烟管结构。  相似文献   

19.
邹嵘 《江西能源》2014,(2):66-68,89
目前采用垃圾焚烧方式已成为城市垃圾处理主要方式之一,但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烟气会对锅炉受热面造成腐蚀和积灰,往往影响锅炉的稳定运行,给电厂造成经济损失。通过了解垃圾焚烧炉中省煤器的低温腐蚀原因,提出受热面的防护措施,以提高受热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