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街道作为重要的公共空间和生活场所,其设计影响到整个城市公共空间的质量,街道的繁华程度同时也是城市形象和品质的象征。文中针对勃利县城市街道的现状情况,分析康华街沿街地段存在问题,提出了城市活力街道的设计原则和对策,从而营造具有活力和魅力的城市街道。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导致城市活力的缺乏,对城市街道空间进行了分析,从街道空间的作用、问题和现状,探讨了如何创建充满活力的街道,提出了创建城市街道的方法,解决了城市街道空间活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街道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在街道城市主义的影响下,以武汉市街道空间为研究对象,展开对街道活力的量化研究。通过分析武汉市兴趣点数据的分布模式、密度等空间规律,将城市街道功能划分为生活型街道、商业型街道和景观休闲型街道,同时对应街道的自身条件、周边开发情况、街道功能等要素展开回归分析,发现街道功能密度、功能混合度和街道周边开发强度因素显著影响街道活力的形成,街道空间的自身要素如路网密度、街道宽度等也对街道空间活力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街道空间是城市的命脉,其活力程度反映着城市的兴衰。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对衡阳市旧城街道展开定量分析,构建了街道活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围绕街区空间构成的环境多样性对街道活力的影响因子进行比对分析。以创造显隐互鉴、宜居可期的和谐街道环境为切入点,探讨并提出对现有的街道空间的改善措施,为我国街道环境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为市民营造充满活力的街道环境。  相似文献   

5.
活力是评价城市空间品质的重要指标,不同时段的活力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本文聚焦于街道这一重要城市公共空间,选择夜间这一特殊时段,结合实地调研与量化评价的方法,对北京二环内夜间街道活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量化评价与相关性探究。研究发现夜间街道活力受到街道形态与街道功能的显著影响,而街道可达性对其影响并不显著,并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活性街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也最易被忽视的公共空间,其活力营造是"新时代"背景下满足居民需求,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以深圳市3条典型生活性街道为研究对象,在对街道日常行为活动的人数、行为主体的年龄结构、行为类型和驻留时间调查的基础上,采用SPSS线性回归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生活性街道的空间、设施、绿化和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座椅密度、人行道宽度、社交场所密度、店铺密度、业态混合度和贴线率从大到小依次对生活性街道活力具有显著影响,并结合城市特点对生活性街道的规划设计提出建议,为建设富有活力的街道空间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对国内外城市蔓延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城市蔓延对街道空间包容性的影响。在城市蔓延语境下提出街道空间包容性的建设对于延长街道生命周期、减小街道空间泛视觉化、控制"弱势心理"蔓延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最后提出街道空间包容性建设的建议:调整街道尺度、增加街景设施、提高街道柔度。  相似文献   

8.
街道体系兼具城市交通和公共空间的双重职能,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优化街道体系也是当前存量背景下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活力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城市双修视角,立足对老城区街道体系现状的解读,从街道交通、商业服务、街区活力三个方面深入剖析其空间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在此基础上,文章以乌兰浩特老城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现状窄街密网格局,提出了"重引‘街流’、交通先行,腾挪空间、‘静序’停车;人本布局、重塑街区,商业为带、链接生活;多元共生、空间共享,窄街密网、活力趣生"优化老城区街道体系的三大策略,为类似区域的老城区改造更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街道时城市空间重要的组成,受龙瀛和沈尧提出的街道城市主义的启发,本文试图以街道尺度作为出发点,重新理解北京市二环以内餐饮业的分布特征及空间关联。通过可视分析探讨餐饮业空间分布规律,比较分析与其他城市要素的关联;同时,构建街道的餐饮活力指标,如餐饮密度,餐饮多样性等,通过回归及决策树等数据模型探讨影响街道餐饮活力的城市因素。研究表明,北京市二环内的餐饮空间具有如下规律,街道活力和餐饮活力有着一定的正相关性;街道长度是影响其餐饮多样性指标的重要因素;街道餐饮密度呈现明显的去中心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城市街道空间的分析,指出在新的城市建设发展中破坏了旧城区的空间形态等问题。并且针对北京旧城区的现状,对街道空间的尺度设计初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个体的角度,通过观察与分析城市内不同身份、不同属性的身体在日常生活中对街道及城市公共空间的认知和使用,结合中国公共空间缺失和街道活力缺乏的现状比较,提出了从个体活动和公共空间塑造两个方面,对日常生活起到积极影响的空间策略,即重要的不是去拿身体适应城市,而是城市能否为多样的需求提供多元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特色往往由公共空间来展现,而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类型之一。但在快速机动化背景下,街道作为城市主要公共空间的魅力和街道活力正在逐渐丧失。选取上海的三条社区街道和一条商业步行街进行现场踏勘和问卷调查,分析对于不同功能的街道,行人在公共活动方面的需求以及目前街道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邱俊扬 《绿色环保建材》2020,(5):242-242,244
街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对城市街道景观与活力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首先,本文介绍了城市街道对城市活力的影响。其次对于目前的部分国内外文献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阐述和综述。最后,对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街道空间影响人际交往,关系城市活力。作为影响其品质的声环境应受到关注。该文首先分析街道空间声环境所面临的问题,指出"街区制"推行及"单行路"改造在解决交通拥堵外,也可能加重噪声;其次辅以实例验证,阐述"声峡谷"的形成原因及特点,指出空间尺度对其存在较大影响以及我国街道空间尺度的特殊性;最后结合参考文献,通过两大声环境量化评价指标,分析不同街道空间尺度对声环境的具体影响及规律,以期对建筑及规划设计有所帮助,使环境品质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5.
街道活力的量化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建筑》2016,(1)
街道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交通的主要载体,也是重要的城市开放空间。在龙瀛和沈尧提出的街道城市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对成都全市街道活力展开定量探索,明确了"街道""活力"和"街道城市主义"的概念,构建了街道活力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分别探索了A类(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B类(商业服务业设施)和R类(居住)街道活力的外在表征和街道活力构成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类型街道的活力影响因子差异较大:A类街道活力受天府广场距离制约明显,B类街道活力则与地铁口紧密关联,R类街道活力更多受功能混合度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也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交通问题与部分街区城市活力的丧失便是其中之一,而地铁便是现阶段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地铁站点的建成和使用,对周边的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街道活力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郑州市地铁一号线秦岭路站为例,利用中心地理论对其城市街道活力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提升街道活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交通量的剧增,人与车存在空间相互挤压现象,街道与道路权属之争日益严重。文章基于以人为本的前提,从用户的角度构建邯郸市街道空间活力评价体系,量化邯郸市街道空间活力指标;通过对量化结果进行研究分析,获得邯郸市街道空间活力分布规律和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期对邯郸市街道空间活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城市街道作为城市最重要的活动空间,对其进行合 理的规划和改造有利于改善城市热环境。揭示街道可视因子对 街道峡谷微气候和热舒适度的作用机制,可以作为城市规划设 计的理论基础。选取杭州市典型街道峡谷为研究对象,通过 实测和数据分析发现,在夏季午后,不同街道峡谷内微气候和 热舒适度存在明显差异:各街道峡谷之间空气温度、平均辐 射温度和生理等效温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分别达到了2.9、 25.3和15.3℃;N-S朝向的街道热环境优于E-W朝向的街 道,但街道的开敞程度和植物遮阴会抵消街道朝向的影响。研 究也发现,在午后,街道可视因子会对街道峡谷热环境产生不 同程度的影响,天空可视因子越高,街道峡谷空间越开敞,街 道热环境和热舒适度越差;建筑可视因子与城市街道峡谷微气 候和热舒适度相关性不大;而树木可视因子则对街道峡谷热环 境具有重要影响,树木可视因子越高,街道树木的遮阴程度越 高,街道内热环境和热舒适度越佳,这种现象在E-W朝向的 街道峡谷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余璨 《中外建筑》2013,(5):30-31
人们根据自身的需求创造了城市街道空间环境,反过来,城市街道空间环境也影响着人的行为,人性化的街道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心理息息相关。本文针对街道的现实功能,通过分析人在空间环境中的行为心理特性,提出人性化街道空间环境构建框架,为城市街道空间环境设计实践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街道活力是社区规划建设的关键与 核心,富有活力不仅是社区的安全保障,也是 社区的生命力。本文以大数据和实地观测为 基础,选取成都市社区街道为样本,对社区 街道活力展开定量研究。一方面,在既有理 论之上,提出了街道活力评价的量化指标, 通过定量测评对样本街道的活力进行评价, 并给出了相应的活力值。另一方面,将人口密 度、空间品质、业态混合度、公共交通可达性 等街道活力影响因子与街道活力值进行线性 回归分析,从而判断对活力值的影响度。结果 显示,60岁以上人口密度、街道长度、公共交 通站点密度这三项因子与活力值的高低明显 相关,而街道空间品质、业态混合度等一些被 公认为决定街道活力的重要因子却与街道活 力值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一结论使得我们 需要重新认识和进一步探索社区街道活力的 形成内因,以帮助街道活力的营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