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艳军 《弹箭与制导学报》2007,27(2):113-114,118
利用ANSYS软件对导弹两种不同形状尾翼的结构进行了基于有限单元法的固有模态分析和研究,分别给出了其前六阶的固有频率和振形,通过比较为弹翼设计提供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尾翼结构对大长径比火箭弹外流场的影响,建立3 种翼型火箭弹的3 维简化模型。在保证3 种尾翼 都能折叠到弹径尺寸的前提下,对3 种翼型火箭弹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比不同尾翼结构尾翼火箭弹的气动特性差 异,并验证了文中所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增加卷弧翼数量会使弹箭的阻力系数增加,并使俯仰 力矩系数增大,弹箭的稳定性提高;相同尾翼数量的卷弧翼比平板尾翼的升力系数高,飞行过程中卷弧翼能产生更 大的升力;平板尾翼的侧向力矩系数绝对值比卷弧翼低。  相似文献   

3.
通常导弹带有四片尾翼,它们等间隔分布在导弹尾部外面。如果这类导弹采用发射管发射,为了使导弹能装入发射管,这些尾翼就应当是可折叠的。折叠方式是尾翼倒向弹体,当导弹离开发射管时,尾翼自动展开到正常位置。采用折叠尾翼的另一个理由是减小导弹在贮存和运输期间所占用的空间。折叠式尾翼通常分为两段:略伸出弹外的尾翼根段和折叠段。  相似文献   

4.
导弹隐身外形布局设计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隐身外形布局方案设计是导弹总体设计的重要内容.从正常式布局导弹出发,根据导弹低RCS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大量的RCS计算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弹身(弹头、弹身截面、尾段)、弹翼、尾翼等部件隐身外形布局的设计方法,并提出了进气道和导引头等的隐身设计原则、要求和方法,为导弹隐身外形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某导弹折叠弹翼展开过程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折叠弹翼的展开性能关系着导弹发射后能否正常飞行。以某导弹的折叠弹翼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过程进行仿真分析。根据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在Adams多体动力学软件中建立仿真模型,仿真其在不同作动力曲线下的展开过程,得到弹翼展开角度、角速度、动能曲线和弹翼与锁定销之间的碰撞力曲线,并对弹翼展开过程中的性能进行检验。仿真结果表明:弹翼能迅速展开到位,并能准确定位、可靠锁定,展开过程中各部件之间不会相互干涉。  相似文献   

6.
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折叠弹翼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机载制导武器,翼面相对于导弹直径,在横向尺寸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采用翼面折叠的方式可以大大减小导弹横向尺寸。在弹翼展开机构中,展开驱动方式设计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折叠弹翼展开机构的驱动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飞行环境下导弹折叠弹翼的展开过程,文中介绍了如何采用气动分析软件CFD-FASTRAN对其进行模拟,包括问题描述、网格划分、计算参数设置等。根据计算结果分析给出了导弹4片弹翼展开过程中的同步性、展开角速度情况以及弹体姿态和姿态角速度的变化情况等。结果表明,模拟方法可行,模拟结果可为导弹总体设计、弹道设计及弹翼机构设计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现代导弹外形设计常采用主翼控制、尾翼控制、鸭式控制和旋转式单通道控制四种形式。主翼控制布局常用于中低空地空导弹和中程拦截空空弹。本文从总体设计的角度出发,着重介绍气动外形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依据某地空导弹的设计经验简单介绍了这种布局形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本文是美国约翰逊·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为海军确定巡航导弹各种折叠弹翼性能所进行研究的一部分。采用折叠弹翼便于将导弹装入发射管或发射箱内,以便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装运、处理和发射。但是,要把弹翼折叠并完全置于弹体内时,不仅使导弹的重量  相似文献   

10.
据美刊《军事评论》1980年12月报道,美休斯飞机公司首次展出大面积特种弹的全尺寸模型。达是一种空对地导弹。发射前其弹翼和尾翼是折叠着的,发射时张开。该导弹长1.524米,弹重约45.36公斤。翼展为25.40厘米到50.8厘米。这种反装甲导弹装在飞机吊舱内,可单发或齐射(10发或10发以上)。该导弹发射后即  相似文献   

11.
针对折叠翼展开机构设计对展开过程的影响,建立翼片展开-展开机构的数学模型。通过ADAMS 软件仿 真和炮射试验分别进行对比,展开机构设计时,可单独采用转速模块或扭簧力矩模块,若翼片展开到位角速度过大 可考虑增加摩擦力矩模块,气动力矩模块需配合其他模块共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该设计可为同类型的折叠翼展 开机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田素梅  张应鹏  张贺铭  祁武超 《兵工学报》2022,43(12):3200-3210
对大展弦比多段折叠翼的颤振特性进行研究,使用弯扭组合梁元模拟机翼弯曲和扭转两种变形形态,结合修正的气动片条理论,得到大展弦比机翼不同折叠姿态下的颤振速度和颤振频率数据。考虑到各段机翼折叠角的变化,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包含折叠角参数的结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模态截断将其缩减并解耦。根据Theodorsen非定常气动力理论在频域内修正弯扭组合梁元上的气动升力和俯仰力矩,并基于V-g(V为机翼与未扰空气之间的相对速度,g为人工结构阻尼)法引入人工结构阻尼,对在不同折叠状态下的多段折叠翼进行颤振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机翼结构的固有频率会随着折叠角的变化呈现非线性增长形态,而颤振速度和颤振频率随折叠角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且外侧机翼折叠角的存在可有效提高机翼的颤振速度;当固定最外侧段机翼的折叠角时,机翼段数的增加对颤振速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导弹折叠弹翼展开机构 ,建立了精度分析模型 .对弹翼展开机构的运动精度可靠性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得出了结论 ,对飞行器机构的精度可靠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计算了巡飞弹的结构特性,该巡飞弹具有栅格舵与扇式折叠翼,使用Patran软件建立结构模型,输入各部分结构材料属性,之后由有限元软件Nastran计算其固有模态。依据气动数据对巡飞弹的折叠翼进行了强度校核,采用Nastran进行静力计算,得出了在各马赫数下满足强度要求的最大飞行攻角。  相似文献   

15.
小型折叠弹翼展开机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小型折叠弹翼的优化设计方法,采用序列二次规划(SQP)方法确定了折叠弹翼机构的关键参数:转动臂半径,转动臂初始位置角和系统的推力,获得了系统的动力学性能.由优化方法获得的系统参数,使系统的性能到达了最优的结果,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方法对小型折叠弹翼的机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导弹结构的设计品质,将拓扑优化技术引入到整体式弹翼骨架结构设计中,对某型导弹的弹翼骨架进行优化设计。采用节点载荷等效法构建弹翼骨架的典型受力环境,解决了弹翼待设计区域的单元既参与受力又可能因为优化而被删减的设计矛盾。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接口技术,将拓扑优化后的CAE模型直接解释成CAD模型并导入CAD软件再设计,提高了拓扑优化技术的实用性。分析比较经验方案和优化方案的弹翼骨架模型的质量、强度、变形、模态等结构特性后发现:在满足结构强度和变形的条件下,优化后的弹翼骨架模型质量相对减少9.39%,并且1阶、2阶弯曲频率和1阶扭转频率得到了提高。该方法是对传统弹翼结构设计方法的补充和改善,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机载导弹折叠舵展开气动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采用折叠舵的机载导弹发射后,舵面从折叠到展开过程中不同展开角下外翼面的气动特性特别是折叠轴扭矩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展开角、来流马赫数、侧滑角对外翼面气动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展开角的增加,外翼面气动力以及折叠轴扭矩均有不同程度增加;马赫数对外翼面的力及扭矩影响不大;随着侧滑角增加,外翼面受力及扭矩逐渐增加,增量与展开角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复合材料弹翼是为巡飞弹提供升力的重要结构部件,其减重设计是巡飞弹结构设计中的难点.文中以巡飞弹复合材料弹翼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基于OptiStruct复合材料多级优化的功能,在刚度、强度及复合材料铺层工艺等约束边界条件下,通过对弹翼上下蒙皮和翼梁分级优化,最终使得大展弦比巡飞弹碳纤维复合材料弹翼结构减重达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