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优选最佳水提菊葛天麻颗粒工艺。方法应用正交试验,以绿原酸提取率和出膏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考察加水量(A)、煎煮时间(B)、煎煮次数(C)3因素对上述指标综合评分的影响,探讨水提取菊葛天麻颗粒的最佳工艺。结果水提菊葛天麻颗粒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加入8倍量水,每次提取1 h,提取2次。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选参仁安神无糖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 选取加水倍数、煎煮次数、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酸枣仁总皂苷含量和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方中酸枣仁、莲子心和甘草的提取工艺;选取药辅比例、混合辅料比例、乙醇浓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结合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优选成型工艺。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6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90 min;最佳成型工艺为药辅比例(稠膏:辅料)1:2,混合辅料比例(木糖醇:糊精)1:1.3,以75%乙醇为润湿剂制得颗粒。结论 该制备工艺简便易行,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确定蓝莓酒肝清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L_9(3~4)正交设计法进行试验,以指标成分含量及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利用综合评分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优选最佳提取工艺。考察粉末的流动性,辅料用量,测定胶囊的水分和装量差异;醇提最佳工艺为70%乙醇,料液比1∶15(g/mL),回流提取2次,每次3 h。水提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5(g/mL),水煎提取3次,每次3 h。最佳成型工艺为可溶性淀粉与干浸膏粉末按质量比1∶1混匀,制得的填充粉末流动性好,吸湿性较小;蓝莓酒肝清胶囊的制备工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研究金樱子咀嚼片的生产工艺,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配比并优化了制作工艺,最佳处方为(100片用量):浸膏粉35 g,甘露醇30 g,乳糖35 g,黏合剂为80%的乙醇,润滑剂为0.8%的硬脂酸镁,以此处方经提取、澄清、制取浸膏粉、原料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压片等工序,可制成外表美观、口感良好、具有独特金樱子风味的咀嚼片。  相似文献   

5.
优化葛枳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并检测葛枳颗粒对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以颗粒的成型率、休止角、堆密度、吸湿率、溶化率作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筛选辅料的种类、配比、用量及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制得的颗粒剂进行相关品质检查,检测不同浓度的葛枳颗粒对ADH和SOD活性的影响。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稀释剂配比为微晶纤维素:糊精1:1.5(g/g),浸膏粉与稀释剂配比为1:1(g/g),矫味剂配比为果糖:阿斯巴甜1:1(g/g),润湿剂为81%乙醇溶液,制得的颗粒剂颗粒均匀,色泽一致,水分、流动性、溶化性等均符合颗粒剂的质量标准。当葛枳颗粒剂浓度为1、5、10 mg/mL时,ADH的酶活力分别为4673.62、6940.97、13248.49U/mL,SOD的酶活力分别为0.00536、0.0104、0.0193U/mL。结果表明:优选出的葛枳颗粒剂制备工艺是稳定、可行的,葛枳颗粒对ADH和SOD活性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随着颗粒剂浓度的增加,ADH和SOD活性逐渐增强。研究可为葛枳颗粒剂制粒工艺条件的确定及工业化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广西莪术多糖(CKP)的水提醇沉工艺进行优化。以CKP的提取率和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三因素对水提工艺的影响;考察醇沉前药液体积比、乙醇体积分数、醇沉时间3因素对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在70℃下水提1.5 h;最佳醇沉工艺条件为药液体积比1︰1.3,75%的乙醇沉淀24 h。在此工艺条件下,CKP的提取率和含量分别达到3.802%和8.556μg/mL。  相似文献   

7.
优选黑果腺肋花楸果总黄酮颗粒剂的成型工艺。以颗粒吸湿率、成型率、溶化率与流动性为考察指标,分别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颗粒剂处方中辅料的种类、配比、用量及最佳成型工艺,并对制得的颗粒剂进行相关品质检查。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稀释剂采用乳糖+糊精,乳糖与糊精配比3∶1 (g/g),浸膏粉与稀释剂配比1.5∶1 (g/g),润湿剂采用体积分数80%的乙醇水溶液,矫味剂为三氯蔗糖,制得的颗粒剂粒度、流动性与溶化性等项目检查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结果说明优选出的黑果腺肋花楸果总黄酮颗粒剂成型工艺是可行的,研究可为黑果腺肋花楸果总黄酮颗粒剂制粒工艺条件的确定及工业化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主要研究豆粕中大豆总异黄酮的醇提工艺,并用HPLC法测定大豆总异黄酮含量。以大豆总异黄酮为提取目的,并通过对各单因素的考察和正交试验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醇提工艺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5(mg/mL),提取温度80℃,提取4 h,分2次提取,第1次提取时间为3 h,第2次提取1 h,总提取量是16.11 mg/g。  相似文献   

9.
以黄芩茎叶为原料,采用醇提法提取黄芩茎叶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和料液比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探讨醇提法提取黄芩茎叶总黄酮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以70%乙醇为溶剂、提取温度70℃、料液比1:18(g/mL)、提取3次、每次2.0h,此时黄芩茎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21.02%,总黄酮得率1.3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葛根中抗氧化活性部位的提取与分离,并寻找最佳提取方案。方法采用Fenton-紫外比色法比较水洗脱部位、70%乙醇洗脱部位以及总提取部位抗氧化活性的强弱。选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提取条件。结果预实验中各因素对提取分离结果均有影响,最好的提取分离方法是:粉碎后热回流,大孔树脂柱层析,70%乙醇洗脱。抗氧化活性依次是:醇洗脱部位>总提取部位>水洗脱部位。正交试验最佳工艺是:采用8倍于原料的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该实验证明黄酮成分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所选的最佳工艺稳定、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1.
采用Ellman比色测定法,以AchE抑制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溶剂种类及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对AchE抑制率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优化花椒中抗AchE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80%乙醇溶液,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20 min、料液比1︰12(g/mL)。在此条件下提取得到的花椒提取物表现出较高抗AchE活性,AchE抑制率为67.42%。  相似文献   

12.
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和主要成分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莪术挥发油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获取莪术挥发油的技术参数 ,结果表明 ,以药材粗粉为原料 ,按m (药材 )∶m (水 ) =1∶8加水 ,蒸馏 8h ,药材出油得率平均可达2 .5 1% ,该工艺稳定、可靠 .莪术挥发油的GC MS分析确定其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盐酸川芎嗪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梯度冷却法滴制,以滴丸圆整度和拖尾为指标单因素考察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制备工艺。结果确定最佳工艺为:聚乙二醇600(PEG6000)与硬脂酸为基质,比例为PEG6000:硬脂酸为4:1,药物与基质比例为1:3料温为70℃。冷凝柱温度梯度为:上部30~0℃。调节滴速为45滴/min,滴距5cm时圆整度好,无拖尾现象,滴丸中药品缓慢释放。结论实验数据,图表分析,实验采用优选制备缓释滴丸的方法,符合实验预期结果。  相似文献   

14.
优化大黄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大黄多糖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以大黄为原料,采用溶剂回流法提取大黄中的多糖,确定大黄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再以超声波辅助提取作为对照,对比两种方法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溶剂回流提取时,以蒸馏水作为提取剂,在料液比为1:30,提取温度为90℃,提取时间为2h的条件下,大黄多糖的得率最大可达15.7%。而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多糖得率较溶剂回流的提取方法低,在超声温度为70℃,超声时间为30min,料液比为1:35的条件下,多糖得率最大为7.9%。抗氧化性结果研究表明:大黄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较为明显,随着大黄多糖浓度的上升,清除率显著增加。在浓度增加到0.8mg/mL时大黄多糖与vc对DPPH的清除率开始接近,之前均小于vc。为大黄多糖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白首乌粉、奶粉为主要原料,以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hii subsp. 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为发酵剂,以感官评价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法得到的抗氧化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白首乌发酵乳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白首乌过筛目数为70目、白首乌粉、奶粉和蔗糖添加质量比为1∶2∶2、接种量为4%、发酵温度为30 ℃、发酵时间为11 h条件下,白首乌发酵酸乳感官评分最高为88分,抗氧化值为580.2 mgVCE/L,活菌数达2.2×108 CFU/mL,酸度为85 °T,风味独特、口感柔和细腻、酸甜可口,为白首乌产品的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波辅助提取花生壳总黄酮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花生壳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花生壳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以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因素进行试验设计,对超声波辅助提取花生壳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超声波辅助提取花生壳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超声功率120W、频率40Kz条件下,乙醇浓度70%、料液比1:30、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40min,此条件下花育16品种成熟花生壳的总黄酮提取率为1.98%,远高于目前相关文献报道的花生壳总黄酮提取率。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作为超声波辅助提取花生壳总黄酮工艺制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用大豆油和甲醇为原料,K2O/Al2O3为催化剂,考察了微波辅助条件下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微波功率对生物柴油转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了制备生物柴油的最适条件:甲醇与大豆油摩尔比13∶1,催化剂质量分数3.5%,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20 min,微波输出功率4.5 W/g,大豆油的平均转化率可达到94%以上。并比较了利用微波辅助设备制备生物柴油与传统工艺制备生物柴油的优势:达到90%以上的转化率前者仅需要30 min,而后者需要150 min。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泡腾片,以崩解时限、pH值、发泡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黑曲霉泡腾片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黑曲霉泡腾片的最佳制备工艺为酒石酸和碳酸氢钠比例1.00∶1.25、崩解剂添加量70%、黑曲霉孢子粉添加量15%、质量分数为10%的聚乙二醇6000乙醇溶液为润滑剂,添加量为3.15 g/mL,质量分数为2.5%为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为粘合剂,添加量为7 g/mL。在此优化条件下所得的黑曲霉泡腾片表面光滑,黏冲不明显,pH值为5.7,且崩解时限(23 s)、发泡量(40.79 mL/g)、硬度(4.3 kg)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的规定,在水中可迅速崩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利用纤维素刚果红分离培养基从废纸液里筛选出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经鉴定为绿色木霉。同时对绿色木霉摇瓶发酵产酶进行了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其最佳发酵条件为:碳源纤维素粉:麸皮为12g∶8g;氮源(NH4)2SO4:玉米浆:豆饼粉为2g∶2g∶1g;起始pH2.5;接种量8%;转速200r/min;乳糖诱导添加量0.2%;发酵时间4d。在最佳产酶条件下CMCA酶活达到735.06U/mL,比未优化条件下酶活234.21U/mL提高了21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