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基础化学品厂一苯酚装置异丙苯氧化单元的氧化尾气经冷凝分离后,使用催化氧化工艺进行处理。催化氧化设施2007年投用,按原尾气排放标准非甲烷总烃≤100mg/m3要求达标运行。2015年北京市实施新的《炼油与石油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排放指标为非甲烷总烃≤20mg/m3,苯含量≤4mg/m3。通过对尾气运行分析并进行工艺调整,催化氧化设施已不能满足新标准,于大检修期间对尾气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采用了电加热器和高效换热器,在解决了系统压力降问题后,达到了提高催化氧化反应温度并降低尾气出口非甲烷总烃浓度的目标,并最终实现新标准下的氧化尾气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2.
炼油污水处理场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恶臭废气可分为高浓度、低浓度两类:高浓度废气来自提升池、均质罐、隔油池、气浮池(浮选池)、污油罐(池)等,非甲烷总烃浓度为500~40 000 mg/m3,总气量为1 000~10 000 m3/h(标准状态);低浓度废气来自曝气池、氧化沟、污泥脱水间,非甲烷总烃浓度为10~300 mg/m3,总气量为20 000~50 000 m3/h(标准状态)。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了适用于炼油污水处理场高浓度与低浓度废气联合处理的SWAT-1、SWAT-2工艺技术,在SWAT-1工艺中,高浓度废气采用“脱硫及总烃浓度均化-催化燃烧(氧化)”工艺处理,曝气池等低浓度废气采用“洗涤-吸附”工艺处理,低浓度废气饱和吸附剂用催化氧化排放的热气再生并返回催化氧化处理系统;而在SWAT-2工艺中,高浓度废气采用“低温柴油吸收-脱硫及总烃浓度均化-催化氧化”工艺处理。应用SWAT-1、SWAT-2工艺处理污水处理场废气,净化气非甲烷总烃浓度可小于50 mg/m3,最低小于10 mg/m3,苯、甲苯、二甲苯浓度低于检出限,臭气浓度小于20(无量纲)。  相似文献   

3.
采用纳米涂层技术和活性组分分散技术制备出挥发性有机物(VOCs)催化氧化催化剂。以10万t/a丁苯橡胶装置干燥尾气为研究对象,利用集成的侧线试验评价装置对该催化剂进行了催化性能、工况适应性、非甲烷总烃(NMHC)去除率的评价,以及长周期运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干燥尾气体积空速为16 000 h-1,催化剂入口温度约为260 ℃,反应温度为260~290 ℃,NMHC质量浓度为1 400~1 700 mg/m3的条件下,在2 000 h长周期运行期间,NMHC去除率维持在97.0%以上。  相似文献   

4.
针对污水处理场恶臭气体排放特征,采用化学催化氧化除臭-组合生物除臭-深度处理除臭的复合工艺处理恶臭气体。其中,化学催化氧化除臭采用氢氧化钠碱液洗涤和次氯酸钠氧化工艺; 组合生物除臭采用生物滴滤-生物过滤技术; 深度处理除臭采用活性炭吸附技术。结果表明,经复合工艺处理后,恶臭气体中硫化氢、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依次降至0.004,4.5 mg/m~3,臭气浓度降至75。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装车排气达标治理技术对比分析,确定了低温柴油吸收-总烃均化-催化氧化工艺治理山东某石化企业汽油、喷气燃料装车排气。在吸收油流量15~20 m3/h、吸收温度8~15 ℃、吸收压力0.2 MPa、催化氧化反应温度 250~350 ℃及反应空速5 000~20 000 h-1的操作条件下,研究了低温柴油吸收、总烃均化、催化氧化过程对汽油及喷气燃料装车排气治理的效果,净化气中非甲烷总烃排放质量浓度小于20 mg/m3,苯、甲苯、二甲苯排放浓度低于检出限值,满足国家及地方标准排放要求。该装置的投资回收期约为5年,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汽油、喷气燃料、苯乙烯等装车(船)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标准和油品装车蒸气的收集和输送技术,可知中国标准与国外最严标准相当或略严格,推荐顶部浸没式鹤管装车VOCs蒸气采用风机输送到处理装置。介绍了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原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简称FRIPP)开发的汽油、喷气燃料、苯乙烯等装车(装船)VOCs气体"低温柴油吸收"、"低温柴油吸收-总烃均化-催化氧化(AHCO-1)"、"低温柴油吸收-焚烧"等处理技术,甲醇、乙酸等化学品装车VOCs气体"水吸收-总烃均化-催化氧化(AHCO-2)"处理技术,以及汽油"油气冷凝-蓄热氧化(RTO)"处理技术。技术数据表明:汽油油气经过"低温柴油吸收",油气回收率可达97%以上;装车(船)VOCs气体经过回收和催化氧化、焚烧等处理,净化气总烃质量浓度小于20mg/m~3,合计总烃去除率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丙烯腈装置吸收塔尾气处理系统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考察了吸收塔尾气处理系统改造后尾气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丙烯腈装置吸收塔尾气处理系统在催化氧化反应器入、出口温度分别为250~350,480~620℃,氨气加入量为10~15 kg/h,风机空气流量为2600~4000 m3/h的优化工艺条件下,净...  相似文献   

8.
对比分析了现有石化VOCs(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治理方面的几种技术,介绍了低温重芳烃吸收-吸附-催化氧化工艺在某石化企业芳烃储罐及装船排气治理技术工业应用情况。废气治理装置的操作条件:低温重芳烃吸收液气比40~60 L/m3,吸收温度5~15℃,吸收塔和吸附罐操作压力0.18 MPa,吸附时间30 min,吸附罐解吸压力-0.095 MPa,废气进入催化氧化反应器的总烃的质量浓度为3 000~6 000 mg/m3,催化氧化反应温度350~410℃,反应器体积空速5 000~20 000 h-1。治理装置的净化气中非甲烷总烃的质量浓度均小于10 mg/m3,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小于仪器最低检出限。净化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环保排放标准和企业相关排放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炼油厂储罐挥发性有机物和恶臭废气排放概况及几种炼油厂储罐挥发性有机物和恶臭治理新技术,并给出了炼油厂储罐污染物浓度和罐顶废气排放量估算方法。通过加装罐顶气平衡连通管线、罐顶气进集气柜、控制罐内气体温度等技术可以减少罐顶气排放;酸性水、污油、粗汽油、粗柴油等储罐废气经过"低温柴油吸收-碱液脱硫-焚烧"技术处理,油气回收率可达70%~97%,硫化氢和有机硫化物去除率接近100%,焚烧烟气中总烃的质量浓度小于10 mg/m~3;油浆、对二甲苯等储罐废气经过"低温柴油吸收-脱硫均化-催化氧化"技术处理,油气回收率约76%,甲硫醇、硫化氢去除率接近100%,催化氧化净化气非甲烷总烃的质量浓度小于10 mg/m~3,苯、甲苯、二甲苯浓度低于检出限;油浆、沥青等储罐和沥青装车尾气经过"低温柴油吸收-脱硫均化-RTO"技术处理,油气回收率约46%,甲硫醇、硫化氢去除率接近100%,蓄热氧化净化气非甲烷总烃的质量浓度小于10 mg/m3,苯、甲苯、二甲苯浓度低于检出限。  相似文献   

10.
橡胶后处理废气治理常用的方法有热氧化法、吸附法、化学反应法等。由于后处理废气中含有少量胶沫,后处理废气预处理常用的方法有袋式除尘、水洗除尘、旋风除尘、自动卷帘除尘、湿式卧式旋风分离器等方法。后处理废气治理采用"洗涤-冷凝-催化氧化"技术。后处理废气催化氧化装置设计处理量约85000Nm~3/h。废气经催化反应器净化后废气中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20mg/Nm~3,满足国家和北京市废气排放标准要求。当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2589 mg/Nm~3时,需启动电加热器对废气进行加热;当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2589 mg/Nm~3时,不需启动电加热器,并可对废气催化氧化释放的多余能量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油品出厂装车期间排气(简称装车排气)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对装车排气治理技术对比分析,确定了采用低温柴油吸收-总烃浓度均化-催化氧化工艺治理山东某企业0号柴油、92号汽油、轻石脑油、MTBE的装车排气。在低温柴油吸收的液/气体积比为60~120 L/m3、塔内操作温度为8~14 ℃、操作压力为0.2 MPa,催化氧化反应器入口温度为350~410 ℃、反应体积空速为5 000~20 000 h-1的操作条件下,净化气中非甲烷总烃排放质量浓度小于20 mg/m3,苯排放质量浓度小于0.001 mg/m3,甲苯和二甲苯排放质量浓度均小于0.003 mg/m3,净化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环保排放标准和A级企业排放指标要求。该废气治理装置可回收的油气量为2 836.1 t/a,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2.
宁波镇海炼化利安德化学有限公司环氧丙烷/苯乙烯(PO/SM)废气催化氧化装置采用WSH-2催化剂处理PO/SM主装置产生的废气,在废气量约85 000 m3/h、反应进口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2 800 mg/m3、氧质量分数2%~4%、反应器进口温度260~330 ℃的条件下,处理后的净化气体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要求,该技术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含酚废水毒性强,易污染环境且不容易处理。通过陶瓷膜催化臭氧氧化处理苯酚模拟水,考察臭氧投加量、初始pH、膜通量和苯酚初始浓度对苯酚去除效果的影响,并探究其反应动力学以及机理。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3.55 mg/min、初始pH为10.02、膜通量为75L/(m2?h)和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时,陶瓷膜催化臭氧氧化去除苯酚的效果最好,反应时间为45min时苯酚的去除率达到100%;陶瓷膜催化臭氧氧化降解苯酚遵循表观拟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TBA(叔丁醇,羟基自由基抑制剂)的对照实验证明,陶瓷膜催化臭氧氧化降解苯酚基本上遵循自由基机理。  相似文献   

14.
含酚废水毒性强,易污染环境且不容易处理。通过陶瓷膜催化臭氧氧化处理苯酚模拟水,考察臭氧投加量、初始pH、膜通量和苯酚初始浓度对苯酚去除效果的影响,并探究其反应动力学以及机理。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3.55 mg/min、初始pH为10.02、膜通量为75L/(m2?h)和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时,陶瓷膜催化臭氧氧化去除苯酚的效果最好,反应时间为45min时苯酚的去除率达到100%;陶瓷膜催化臭氧氧化降解苯酚遵循表观拟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TBA(叔丁醇,羟基自由基抑制剂)的对照实验证明,陶瓷膜催化臭氧氧化降解苯酚基本上遵循自由基机理。  相似文献   

15.
催化裂化(FCC)装置是炼油企业主要的粉尘、SOx和NOx排放源。针对FCC烟气的特点,中国石化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SCR脱硝-热量回收-CO氧化高效耦合工艺和新型湍冲文丘里湿法脱硫除尘一体化工艺;发明了适用于催化裂化烟气脱硝的高强度SCR催化剂;开发了喷氨格栅、格栅式文丘里、喷头和高效除雾器等关键设备和专利内构件产品。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建成国内首套FCC烟气除尘脱硫脱硝装置,工业运行结果表明,净化烟气粉尘浓度小于20 mg/m3,SO2浓度小于10 mg/m3、NOx浓度小于50 mg/m3(最小20 mg/m3以下),逃逸氨浓度小于2.0 mg/m3。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炼油厂装车装船排放气组成和排放规律,对装载场合废气收集方式、引气控制、治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工业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装车装船逸散废气中非甲烷总烃浓度随装卸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废气收集采用引气式压力控制能实现流量自动控制;采用低温馏分油临界吸收-吸附技术对码头装船逸散废气进行回收治理,净化气中非甲烷总烃浓度低于6.1×10~3 mg/m~3,非甲烷烃总烃净化效率大于99.3%;采用低温馏分油临界吸收-催化氧化技术对装车栈台逸散废气进行回收净化治理,净化气中非甲烷总烃浓度不大于7.9mg/m~3,净化效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