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自主研制的三型大飞机之一——AG600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机头成功交付,这是我国AG600大型民用飞机研制项目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作为当今世界在研的最大的一款水陆两栖飞机,AG600飞机是为满足我国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重大航空装备。AG600飞机于2014年上半年进入工程制造阶段,12月29日首个大部件中机身在中航飞机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飞机分公司成功  相似文献   

2.
当采用多个数控定位器对飞机机身进行支撑和定位时,由于重力载荷等因素的影响,机身会产生变形,而机身的变形可能导致装配过程中对机身制造和装配准确度的误判.为了保障飞机的整机装配质量,需要给出合理的机身支撑点数量和位置.根据某大型飞机的全机对接装配问题,建立机身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同支撑条件下飞机的变形性态,分析了定位器的数量、布局以及工艺接头的安装位置等因素对机身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机身姿态角度参数由0°变化到10°时,机身测量点平均误差值由0.641 0 mm变为0.910 0 mm,而测量点最大误差值变化并不明显;当工艺接头安装角度由 0°变化到15°时,机身测量点平均误差值由0.910 0 mm变为1.216 2 mm,测量点最大误差值由2.803 4 mm变为3.122 9 mm;机身分别采用三点支撑(1、2号支撑框位),四点支撑(1、3号支撑框位)和六点支撑时,测量点平均位置误差分别为1.567 6、0.690 0、0.458 1 mm,测量点最大空间位置误差分别为2.738 8、1.228 1、0.874 9 mm,根据计算结果和机身装配工艺要求,最终确定机身采用六点支撑.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涡桨支线客机——新舟600于6月29日在西安正式总装下线,该飞机由中国一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研制生产,预计今年9月首飞,2009年取得适航证并交付首家用户。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型飞机机身前段和中段对接时,对接框机身外形阶差连续几架飞机超出设计技术条件规定的问题,从零件制造、装配型架卡板外形、装配应力三方面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使部件装配时外形符合要求,最终解决了机身对接时发生的阶差超差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飞机制造行业中,飞机框式部件柔性装配技术是其优化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飞机装配领域提供了基础保障。基于此,本文从飞机框式部件柔性装配技术出发,为提升技术效益提出几点优化建议,以供相关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飞机机翼和机身对接为例,介绍了翼身对接装配工艺流程、装配过程仿真和工艺布局优化,分析了人机工程对装配优化的作用,并针对装配仿真技术应用的不足,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7.
飞机的装配顺序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为了得到装配的最佳方案,提出了一种从多个目标评价装配顺序的方法。以装配并行性、稳定性、重定向性、操作的聚合性为评价因子,针对飞机装配的特点,从保证装配准确度的角度对装配工艺装备提出要求;通过使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因子的权重系数,最终对所有因素综合评价后比较结果获取最佳顺序。文中所提算法在某机型机身装配中得到应用,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航天与航空     
首架空客A350XWB开始总装首架空客A350XWB宽体飞机在位于法国图卢兹的全新总装线开始总装。这是一架静态测试飞机,用于对空客A350XWB进行静态结构测试。首架用于飞行的空客A350XWB将于今年夏天开始总装。空客A350XWB静态测试飞机机身由前、中、后机身段3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现场工装设备及飞机部件运动路径的动态仿真和实时碰撞干涉预判,提出一种飞机数字化装配系统的运动数据集成及现场监控方法.根据设备运动自由度将数模分解为不同的活动部件,并将设备制造误差和装配误差引入活动部件的装配模型,构建与现场设备及工装装配状态一致的数字化几何装配场景,通过实时读取设备的位置与速度信息实现对现场装配环境的实时重现.利用改进CInDeR干涉检查算法实现对几何模型安全空间干涉情况的实时检查,保证装配过程中飞机与设备的安全.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的测量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利用数字化的设备来建立一个数字化的测量场就能够有效的完成飞机大部件的装配工作。所以本文就对数字化测量场构建技术在飞机大部件装配上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飞机装配工艺设计知识本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用计算机描述复杂、经验性的飞机装配工艺设计知识是尚未解决的难题,制约着人工智能技术在飞机装配领域的应用研究。以建立飞机部件装配工艺知识模型为目标,以本体论为指导思想,收集并深入分析了飞机装配工艺设计领域的专家知识数据,总结出影响飞机装配工艺设计的十大因素。对有关领域知识数据进行转换、重构的概念化处理,形成了6个可用计算机描述的概念化领域术语并确立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构建了飞机装配工艺设计领域知识的本体模型,初步解决了装配知识计算机描述的问题,为人工智能在飞机装配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最后,基于框架表示法,给出了装配知识本体形式化描述的BNF(Backus Normal Form)。  相似文献   

12.
首架空客A350XWB宽体飞机在位于法国图卢兹的全新总装线开始总装。这是一架静态测试飞机,用于对空客A350XWB进行静态结构测试。首架用于飞行的空客A350XWB将于今年夏天开始总装。 空客A350XWB静态测试飞机机身由前、中、后机身段3个主要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3.
飞机的机身部段对接具有产品尺寸大、对接面复杂、准确度要求高等特点,目前国内按传统的模拟量技术,不仅装配周期长,而且易造成飞机部件之间的不协调,直接影响整机装配的准确性,对飞机制造精度和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高精度对接平台技术的应用,为飞机对接提供了新的技术基础,有效的提高飞机装配效率和装配精度.本文针对飞机对接技术在A320飞机上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海鸥300水陆两栖飞机01架机身、机翼在中航工业石家庄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线.并且机身与机翼和尾翼预对接一次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海鸥300飞机结构系统协调验证工作顺利结束,01架飞机的总装工作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飞机装配一直是飞机制造过程中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的应用为解决飞机装配技术的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通过对飞机数字化装配定位技术的一些探讨,让大家对飞机数字化装配定位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针对飞机数字化装配中大部件调姿与对合问题,提出一种由3个具有三平动自由度的分支机构构成并联机构对飞机大部件进行支撑和姿态调整的方法.根据飞机大部件调姿对合装配工艺要求,三坐标POGO柱应具有高的设计指标,对POGO柱结构进行详细设计,并提出用于提高其工作性能的关键措施.通过综合分析引起POGO空间定位误差的因素,建立空间定位误差的数学模型,进而得到确定导轨安装基准面形位公差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3个精密三坐标POGO柱的大部件调姿方法能够满足飞机部件调姿的高精度、高刚度要求.将精密三坐标POGO柱作为数字化柔性装配系统的基础部件,通过模块化配置还可以适应各类大型部件姿态调整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飞机机身与机翼对接装配的协调准确度要求,在对接装配前一般需要采用翼身接头精加工程序.为了保证加工过程的安全性并及时反馈加工质量信息,提出一种飞机数字化总装配时的翼身接头测量与评价方法.在专用数控加工中心的主轴上安装三坐标测量头,使之具有精密测量与数控加工一体化功能.在翼身接头测量过程中,数控机床和机身调姿工装的运动由系统主控计算机协调.基于测量数据预处理的结果,自动建立所有翼身接头的参数化模型.根据装配工艺的要求,进行各翼身接头的加工过程仿真、加工余量评价以及精加工检验,保证精加工的质量和安全性.分析精加工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评价模型与指标.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机身与机翼之间的准确对接与协调互换.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1月11日,江西洪都商用飞机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孔机器人成功从C919大型客机项目中后机身总装架内移出。这是智能制孔机器人在南昌航空城数字化装配生产线上首次亮相,也是该种智能设备首次在C919大型客机项目上成功运用,标志着洪都商飞公司在打通数字化生产线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据介绍,智能制孔机器人主要针对C919大型客机项目中后机身上、下半部对接处进行制孔工作,在钛合金、铝锂合金、铝合金夹层及铝锂合金、铝合金夹层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飞机装配工作为中心,展开了对柔性装配工装技术的应用型研讨,在分析柔性装配工装技术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柔性装配工装技术的基本特点,在结合飞机装配实际过程的同时提出了柔性装配工装技术的关键和应用的要点,提供了飞机装配中更好地运用柔性装配工装技术的建议,希望通过柔性装配工装技术的介绍与论述来普及先进的制造与装配技术,是我国飞机的制造和装配水平在技术上实现有序提升,促进行业整体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飞机数字化装配中难以对机身大部件增加辅助固持并保持大部件位姿不变的技术难题,提出一种基于气浮和万向球座的大部件位姿跟随固持方法,并设计制造称之为随动定位器的专用柔性工装.结合某工程,进行定位器关键参数的分析计算和相关工艺试验研究,并对油压波动、相关零件磨损对锁紧力的影响以及芯轴自由端关键参数选择与入位可靠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芯轴角度偏差较小时,随动定位器可以在确保大部件位姿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实现芯轴的小阻力自适应入位,并可以根据选定的工作油压和配合间隙可靠固持大部件,其性能可以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