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水泥窑废塑料替代燃料技术是促进水泥和塑料行业共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重点探讨水泥窑应用废塑料替代燃料的技术解决方案,通过研究与设计废塑料预处理工艺、水泥窑分解炉技改工艺,实现废塑料在水泥窑中资源化利用。分析了水泥窑应用废塑料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针对水泥窑大规模应用废塑料替代燃料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硫石油焦在立窑水泥工业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广州化工》2006,34(2):46-48
对高硫石油焦作水泥工业燃料的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证明高硫石油焦替代部分水泥燃料可以生产合格的水泥产品,烟气排放可以达到环保要求.并结合广东省水泥生产情况展望高硫石油焦作水泥工业燃料的前景,为炼油行业的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3.
基于水泥行业替代燃料利用的实际生产,本文对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和水泥厂替代燃料利用过程中的碳减排进行了核算。计算结果表明,使用生活垃圾筛上物作为替代燃料进行水泥生产的过程中,每吨生活垃圾筛上物可减排0.68 t CO2。这一结果为水泥窑利用替代燃料实现水泥企业碳减排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替代原燃料和协同处置废弃物是水泥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替代原燃料是指具有资源和能源属性的废弃物,用于水泥生产可减少天然矿物资源的消耗。协同处置是指将废弃物或是经过预处理的废弃物送入水泥生产系统中进行焚烧,以实现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就开始研究替代原燃料应用及利用水泥回转窑处置废弃物,我国也在90年代末进行相关的研究及应用。目前国家已经发布了一系列政  相似文献   

5.
水泥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行业,同时也是高耗能、高碳排放行业。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生物质替代燃料应用于水泥行业有助于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是实现我国水泥工业碳中和的主要途径之一。系统梳理并分析了生物质替代燃料在水泥行业的应用进展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思路。较传统化石燃料,生物质燃料具有水分含量高、热值低、尺寸大等特点,应用于水泥生产时,可能造成燃料燃尽率降低、烟气量增大、热耗增加、熟料碱含量增加及波动增大等。国外建立了完善的固体回收燃料标准体系,为包括生物质在内的固体回收燃料规范化制备、规模化使用奠定了基础。全球水泥和混凝土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水泥行业生物质燃料占比6.7%,其中,农业废物、有机废物、纺织废物占比最大,达32%;捷克、德国、波兰等国家生物质燃料占比超22%。与之相比,我国水泥行业使用生物质等替代燃料起步较晚,截至2021年使用替代燃料的水泥生产线占比不超过3%,热量替代率约为2%。从国内的应用情况来看,生物质替代燃料有助于降低单位熟料煤耗,仍存在与现有热工系统不适应、热量利用效率偏低、影响熟料产质量等问题。为降低生物质燃料直接投喂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水泥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分析和定量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单介绍了清洁发展机制基本概念和水泥生产二氧化碳的排放特点及水泥生产二氧化碳排放的分类和来源.在参考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从原料煅烧、原料中有机碳、传统烧成燃料、可替代烧成燃料和非烧成燃料五个方面对水泥生产直接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分析计算和定量化探讨;同时从外部电力生产和购买熟料生产的两个方面,对水泥生产间接二氧化碳排放也进行简单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利用固体废物作为替代原料、燃料生产的水泥产品,利用固体废物作为混合材料生产的水泥产品以及以天然原料,燃料生产的水泥产品中污染物含量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固体废物作为替代原料、燃料生产的水泥产品,利用固体废物作为混合材料生产的水泥产品以及以天然原料、燃料生产的水泥产品. 利用固体废物生产轻骨料,砖、陶粒材料等其他建筑材料,其污染控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泥》2012,(12):33
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利用固体废物作为替代原料、燃料生产的水泥产品,利用固体废物作为混合材料生产的水泥产品以及以天然原料、燃料生产的水泥产品中污染物含量限值。本标准适用于利用固体废物作为替代原料、燃料生产的水泥产品,利用固体废物作为混合材料生产的水泥产品以及以天然原料、燃料生产的水泥产品。利用固体废物生产轻骨料、砖、陶粒材料等其他建筑材料,其污染控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秸秆等生物质燃料资源丰富,将生物质秸秆替代水泥窑传统煤燃料,具有燃烧后污染少、灰质掺入水泥生产、减少排放等优势,是推进水泥行业“低碳、环保、减排”,促进秸秆高效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以HLZY水泥工厂为例,介绍秸秆作为替代燃料的工艺流程,布置特点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将废旧轮胎开发为水泥生产替代燃料,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已成为水泥企业节能降耗的发展趋势。北京金隅琉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废旧轮胎入窑利用中试研究,简述了废弃轮胎的化学组成和特性以及轮胎利用的整体方案,比较了轮胎入窑前后的窑工艺参数、熟料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水平,指出轮胎替代燃料技术可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促进废旧轮胎替代燃料的规模化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华容 《水泥工程》2024,37(1):20-22
为响应国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我公司决定对现有水泥生产线进行节能降碳,采用500 t/d空气脉动预燃炉技术将生活垃圾的水泥资源化系统改造升级,提高替代燃料使用量,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碳排放,提高公司绿色发展能力。实践证明,系统改造后在处理500 t/d替代燃料的情况下,烧成系统的标煤耗可下降至83.73 kg/t,且对水泥窑生产无其它不利影响,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12.
老河口公司现有一条4 800 t/d熟料水泥生产线,配套日处理生活垃圾220 t的协同处置垃圾生产线。现在原煤价格越来越高,为了节约水泥生产成本,老河口公司积极寻找替代燃料,以此降低生产成本。在2022年9月开始使用替代燃料(废纺)。通过数据统计,累计使用替代燃料531 t,相比于2022年1~7月标准煤耗降低3.56 kg/t,节约成本22.1万元。  相似文献   

13.
水泥行业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其排放主要来自碳酸盐的分解、燃料的燃烧和电力消耗。在生产工艺碳减排(如替代原料、熟料替代技术等)、生产能耗碳减排(如替代燃料、富氧燃烧技术、高效粉磨、余热发电等)、新技术碳减排(如水泥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新能源技术等方面加强技术研发力度和推广力度,可实现水泥行业绿色转型发展,为达到碳中和目标作贡献。  相似文献   

14.
刘昊 《水泥工程》2021,34(5):1-3
介绍了目前国内的碳中和背景及发展现状,并基于水泥产业碳排放的相关数据,对该行业碳减排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分析。水泥工业9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熟料生产(碳酸钙分解、燃料燃烧),其余的10%来自原材料的准备和水泥制品的生成。指出发展创新减排燃烧、节能降耗技术、提高替代燃料掺烧量以及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是实现水泥产业碳中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唐兵 《水泥工程》2023,36(6):20-23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新型水泥窑用替代燃料均质化技术的工艺流程,用独有的创新改造有效的改善目前替代燃料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同物料预处理不清晰、物料复杂、发热量及替代率低、窑况不稳定、生产处置效率低的问题,有利于助推水泥行业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前,节煤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碳排放,通过绿色、低碳、环保转型,为企业自身争取更多的效益及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固体替代利用现状及预处理技术进行介绍,为降低固体替代燃料对水泥生产的影响,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活垃圾、废旧轮胎、废纺织布料和生物质等处置工艺,也对替代燃料热值大小、水分高低和粒径粗细等指标进行了合理化控制,为后续替代燃料在水泥行业中的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水泥工业在可燃废弃物应用技术方面都还处于一家一户、自制自用、效率极低的初级阶段。发达国家的替代燃料:“垃圾衍生燃料”RDF、“固体回收燃料”SRF、“次煤”Subcoal和“纸塑垃圾衍生燃料”RPF制成的原材料都是可燃废弃物,只是处理工艺技术不同或者由垃圾中分拣出的可燃废弃物不同,制成颗粒状衍生燃料的品质不同,这些都可以替代部分甚或替代全部化石燃料在水泥窑炉中应用。我国大力发展“替代燃料”产业,有助于水泥工业消纳更多的“可燃废弃物”,为改善环境尤其是城镇环境和面貌,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房科靖  熊祖鸿  鲁敏  黎涛  陈勇 《化工进展》2022,41(Z1):132-140
垃圾衍生燃料(refuse derived fuel,RDF)是指从城市生活原生垃圾中分选出的若干类可燃固体废物,经过干燥、破碎、分选和成型等复杂工艺制成的一种固体燃料,由于具有方便运输和储存,较低的污染物排放量、排渣量和着火点,燃烧充分和稳定等特点,在国家“双碳”的背景下,RDF一跃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最佳替代品之一,但大规模市场化应用过程中,面临着生产和制作成本高昂、投资利益主导和直燃式焚烧技术的成熟和国产化等问题。本文从RDF的制备工艺、热转化特性出发,到最终的市场化应用,介绍了RDF的制备工艺、简述了热转化特性,分析了阻碍RDF大规模市场化应用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未来推进RDF应用的三项措施:简化RDF生产工艺,降低制作成本;建立完善的RDF应用行业补贴体系;建立“减碳”奖励机制,以期为RDF的大规模市场化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陶从喜  梁乾 《水泥工程》2023,36(4):29-31
本文通过对某水泥企业新投入运行的余热发电系统进行现场诊断分析,找出了系统余热发电量低的原因,并提出了优化生产管理的建议,对于其他水泥企业推广节能降碳应用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分析目前生产与生活产生的可燃危险固废现状与处置难题,结合国内外研究与买践经验,讨论我国可燃危险固废资源化回收利用制替代性燃料的技术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