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总结了国内外烧结余热发电技术及烧结余热资源的特性,并据此建立了烧结余热发电系统热力学模型,分析了主蒸汽参数与余热发电系统最大发电能力的关系,以及影响系统发电功率的主要因素,得出了最佳的主蒸汽参数.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烧结余热发电技术及系统流程,提出了以余热有效利用率来评价烧结余热发电系统的性能.通过对不同工况下烧结余热发电系统的发电量进行理论计算和比较,同时考虑生产设备及运行限制因素,对烧结余热烟气参数进行了优化选取.通过建立烧结余热发电双压系统的热力模型,计算分析了主蒸汽温度、主蒸汽压力、低压蒸汽温度和压力及其选取对系统余热有效利用率的影响和变化规律,为烧结余热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与运行提供了较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烧结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余热,通过烧结环冷废气和烧结机尾部烟气余热回收发电技术,利用安钢内部余热进行回收发电,使烧结生产有效地降低了能耗和生产成本,产生了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减少了高温废气的排放,保护了环境.指出烧结余热回收发电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江 《四川冶金》2013,35(2):44-46
烧结冷却机余热发电技术是利用烧结冷却机中低温的废气通过余热锅炉产生蒸汽,来推动汽轮机组做功发电.本文对烧结冷却机纯低温余热发电热力工艺系统、热力参数等特点及发电能力进行了探讨、分析、比较,通过工程实例及结论,为合理选择余热发电技术及提高发电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烧结过程余热资源回收利用技术进步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烧结过程余热回收与利用是降低烧结工序能耗的主要手段之一。概述了国内外烧结余热回收与利用技术发展状况,指出了中国烧结余热回收利用中存在的不足。从工艺流程、技术特点的角度重点阐述了烧结矿余热竖罐式回收发电工艺和烧结过程余热资源分级回收与梯级利用技术;给出了烧结烟气余热回收与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的基本思路。提出应积极推广烧结过程余热资源分级回收与梯级利用技术,加快开发烧结矿余热竖罐式回收发电工艺,深入倡导烧结烟气余热回收与脱硫脱硝一体化的理念,为中国烧结工序的节能减排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前烧结余热回收在钢铁企业全面推广和应用,使烧结余热发电和拖动技术快速提升,烧结余热回收工程项目投产后的实际运行效果倍受关注。从工程设计角度,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烧结余热、提高的余热发电效率、降低的厂自用电和最低的建设投资为设计优化原则,总结了烧结余热发电工程设计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烧结余热发电技术的研发背景及济钢国际的技术特点,并简要介绍了工程推广应用实例。阐明了烧结余热发电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8.
烧结余热回收发电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钢铁生产中烧结工序耗能状况的基础上,指出了在烧结系统中开展节能工作,增加余热回收发电装置,对节能减排、提高企业自供电率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烧结余热回收发电的现状、烧结余热发电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徐忠 《冶金能源》2013,(1):33-37
烧结余热发电领域的新技术——直联炉罩式余热锅炉技术,首次成功应用于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烧结余热发电项目中,它运行良好,投资省,占地小,结构简单紧凑,能降低散热损失和阻力损失,提高余热锅炉产汽量和出口蒸汽温度,克服现有烧结余热发电技术的不足之处,大幅度提高烧结冷却机废气的热能利用率,节能效果和经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烧结环冷机台车与烟罩之间的密封问题是影响烧结余热发电的关键因素之一,解决密封问题能够减少冷风直接漏入高温废气中,提高余热发电效率。韶钢烧结余热发电项目采用阶梯式自密封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承钢炼铁厂烧结工序余热利用现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360 m^2烧结机进行了环冷机余热利用改造,引进烟道废气余热利用技术,将烟气余热用于蒸汽发电,吨矿可发电14 kW·h,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刘雁飞 《烧结球团》2012,37(4):64-66,74
以湘钢2×360 m2烧结余热发电、燕山钢三期烧结机主抽风机汽轮机拖动,以及江苏镔鑫特钢材料有限公司200 m2烧结机主抽风机采用汽轮机和电机联合驱动为案例,对烧结余热锅炉蒸汽的几种典型应用和烧结主抽风机使用汽轮机拖动的现状及其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钢铁厂烧结余热发电是烧结余热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利用余热发电盈利来降低吨钢能耗,积极响应了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节能减排的政策。然而,烧结余热有自身不稳定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发电机组稳定性、安全性及运行寿命。针对烧结余热发电不稳定性对机组产生的影响做了分析和总结,并介绍了市场常用的解决方案,并分析了各方案的优缺点。还着重分析了动态补燃系统优缺点,该系统有效解决了烧结余热发电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周翔 《烧结球团》2012,37(1):57-59,74
近几年我国烧结生产不论是在产量增长还是在降低工序能耗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进一步分析烧结工序能耗的组成,发现对烧结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尤其是烧结余热发电技术的推广十分有限。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烧结余热发电技术推广和应用的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尤其强调观念是前提,技术是核心,政策是保障。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烧结工序中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及其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烧结机尾烟气与冷却废气余热联合回收发电技术,并分析和研究了其技术优势和瓶颈,提出了烧结余热发电系统设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胡长庆  闫龙格  赵凯 《钢铁》2017,52(3):88-92
 针对烧结余热发电系统运行稳定性差及停机率较高的问题,基于概率理论建立了多台烧结余热锅炉并联运行发电系统数学模型,分析了余热锅炉工作状态对余热发电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提出了烧结余热锅炉与发电系统稳定运行方案和蒸汽量调控策略。现场数据表明,多台余热锅炉并联运行,发电机组运行稳定性改善;4台余热锅炉并联共用1台发电机组的烧结余热发电系统,3台及以上余热锅炉正常工作,即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概率大于0.98;当系统蒸汽量不足时,通过管网调入蒸汽,发电系统稳定运行概率可达到0.96以上。  相似文献   

17.
济钢烧结采用分段回收的节能技术组合,即同时采用余热发电、余热锅炉和热风点火、热风烧结以及混合料预热等多种有效的回收形式对烧结余热加以全面利用,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力学分析法剖析了烧结余热产生、转换与利用过程,绘制了烧结-冷却-余热回收系统的物流图和流图,建立了有关能量输出、转换与利用的评价指标,借此研究了国内某360m2烧结机的余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输出效率、转换效率、利用效率等指标可用来评价烧结余热回收等能量利用状况;烧结机、冷却机、余热锅炉、汽轮机发电4个环节的利用效率分别为0.30、0.52、0.71、0.39;目前烧结余热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烧结烟气和冷却三段冷却废气所携带的显热尚未被利用;将烧结烟气和冷却三段废气余热用于点火煤气预热或锅炉给水预热,可使得烧结机和环冷机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19和0.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