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一流课程特点及前期建设成果,提出程序设计类课程“专业+思政”教育协同效应模型,探讨如何深挖程序设计课程“六大思政元素”并重构“专业+思政”教育学习成果,最后以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为例,介绍“专业+思政”教育协同效应方案有效实施路径并给出未来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等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方向,数字赋能背景给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教学手段与方法、评价方式等带来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机械基础与创新设计”课程,阐述“数字+”课程思政的“三师双线五步”建设模式、实施路径以及教学组织全过程。“数字+”课程思政,推进了智能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融合创新,构建了数字化时代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新生态,实现了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在个人修养、职业素质、理想信念、科学素养方面成长明显。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职层次出版传媒类人才培养,基于学情分析和课程标准,提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理论框架,从目标设计、内容设计和实施路径设计3方面入手介绍课程思政设计,通过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进一步阐述教学实施过程,最后通过“证、测、学、练、赛”五位一体的教学评价体系说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为载体,分析计算机公共课实验教学现状,以三全育人为价值引领,提出一个计算机公共课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新路径,从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两方面介绍教学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5.
“三教”改革背景下,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针对督导观察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展开探索,促进“三全育人”有效落地。首先分析了督导在课堂观察过程中发现课程思政元素比较零散、与课程结合不紧密、融入比较生硬等问题,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局域网组建与维护为例,探索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改革实践的途径,为其他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提供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6.
分析专业课开展思政教育的独特优势,明确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求,结合计算机类专业特点,挖掘出五大类课程思政元素,提出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思政的举措,最后以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例,探讨实践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所有非计算机本科专业的一门公共课,在该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受众面广。本文针对当下主张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分析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优势与现状,提出该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的具体方法:深挖掘、巧设计、重融合。  相似文献   

8.
针对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实践过程中思政教育、专业课程知识传授仍普遍存在“贴标签或两张皮”和拓展专业核心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广度、深度和温度等问题,作者提出了课程思政多维度融入计算机核心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路径,为推进思政融入教学实践从“混合化”到“化合化”的转变提供了一种有效路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9.
分析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现有思政资源库存在的问题,提出以“走向深蓝战场”为牵引,聚焦课程特色,体系化协同设计,常态化更新的优化策略,为后续课程思政资源库的持续性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网络不仅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课,它也是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光电技术相结合的学科交叉课程,在该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受众面广。本文针对当下主张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分析计算机网络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优势.并阐述该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现状.通过剖析该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两个着力点,提出该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的具体方法:深挖掘、巧设计、重融合。  相似文献   

11.
针对计算机课程思政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围绕计算机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方法、课程思政目标设计、全过程的课程思政实施策略、课程思政评价方法等进行探讨,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思政育人体系,介绍突显计算机课程特色的课程思政具体实践过程,为计算机类相关课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大思政”背景下开展高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中课程思政的应用研究,以软件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软件工程为例,通过分析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围绕软件工程基础、软件分析与设计、软件实现与测试和软件维护与管理四个部分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3.
杨丽华 《信息与电脑》2022,(24):251-253
为提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思政教学资源推荐效果,提出了一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思政教学资源智能推荐方法。首先,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者模型,确定学习者学习偏好。其次,计算学习者属性与教学资源主题相似度,得到目标资源推荐数据集。最后,细化思政教学资源类别,设计思政教学资源智能推荐算法,完成思政教学资源的智能推荐。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保证教学资源推荐准确性,最高可达到98.83%,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途径,现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域文化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旨在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深厚认同,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实践平台,对此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实践,以期能够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向的对象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是各大高校的公共必修课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课程中的渗透,“计算机基础”课程日渐完善。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从五个方面将思政教育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力争通过全方位育人,促进课程建设与育人工作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计算机类专业理论课程,实现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协同效应的问题,分析当前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及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特点,提出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一种目标体系结构、两种教学方法与一种教学策略,并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介绍课程思政的实施范例,为基于专业建设的课程思政全方位实施和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针对计算机算法类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提出贯通式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建设,构建“本研一体、课课协同、探究引领”的立体化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以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为例,结合东南大学的实际,阐述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并指出其创新点。  相似文献   

18.
针对理工科课程在教学内容、方式上实施"润物细无声"式课程思政的难度,以计算机图形学为例,提出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思路,在阐述具体课程思政建设过程及结果的基础上,凝练总体建设原则,给出一般化的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策略,为在理工科院校更广泛、更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分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现状,提出课程思政教学“12345”模式,阐述具体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40个案例,介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教育评价方法,最后说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校信息类通识课思政建设缺乏系统专业教学方法的问题,提出信息类通识课课程思政3级指标体系和“6板斧”理念,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制订、“信息思政”教学案例库创建、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几方面,介绍信息类通识课课程思政实践过程,探讨如何构建包括课程思政内容的立体评价体系,最后说明课程思政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