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某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规划总规模5×104m3/d,一期实施规模2.5×104m3/d,处理工艺采用“一级处理+多模式AAO+二沉池+高密度沉淀池+微过滤+次氯酸钠消毒”,设计出水水质执行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论文介绍了工程设计参数、处理工艺流程、设计特点及运行情况。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可靠,处理效果良好,其中CODCr、BOD5、氨氮及TP可达到Ⅳ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2.
为了缓解烟台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满足万华工业园百万吨大乙烯建设及烟台发电厂等项目对再生水的需求,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展了套子湾污水厂再生水回用工程建设。一期新建规模为5×104m3/d,利用污水处理厂原有反渗透设施,一期工程建成后再生水总规模达到10×104m3/d。再生水进水来源为套子湾污水厂出水,进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基于进水水质特点和出水使用要求,采用超滤+反渗透再生水回用处理工艺。建成后出水水质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各项指标要求,出水浊度平均值为0.3 NTU,TDS平均值为110 mg/L。  相似文献   

3.
成都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4×104m3/d,需将污水排放标准由原一级A标准提高至《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1/2311—2016)中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地表水准Ⅳ类水质标准)。通过分析原工艺系统存在的脱氮能力不足、碳源投加量大、氧化沟流速不均、污泥易沉积等问题,提标改造工程将原A2/C氧化沟工艺原位改造为五段Bardenpho工艺,并新增高效沉淀池+脱碳生物滤池组合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完成后出水水质优于地表水准Ⅳ类标准,提标改造工程总投资为10 012.24万元,运行成本为0.404元/m3。  相似文献   

4.
浙江某污水厂进水中含有70%的工业废水,具有有机物浓度高、冲击负荷大、乳化油浓度较高的水质特点,且出水水质要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已建一期工程(2×104m3/d)采用AAO+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工艺处理污水,出水有机物超标严重。为此,二期扩建工程(2×104m3/d)采用调节池+混凝气浮组合池+A/O生化池+高效沉淀池的工艺流程。设计中增设调节池调节进水水质水量;采用混凝气浮组合池去除进水中的乳化油,以避免对后续工艺运行造成干扰;延长生化池停留时间,强化对有机物的去除,避免在深度处理阶段设置高级氧化工艺,节省建设、运行费用;气浮污泥采用离心脱水,生物污泥采用带式脱水机处理。工程试运行期间出水水质稳定达到设计标准,直接运行成本为0.56元/m3。  相似文献   

5.
北方某污水处理厂新建处理规模为1×104 m3/d的污水处理设施,要求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准V类标准。采用BFM装配式进行施工建设,仅用时29 d就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实现通水运行,通水7 d后实现达标排放,解决了项目面临的占地受限、实施周期短、稳定性要求高等难题。项目实施完成后单位占地仅为0.142 m2/(m3·d-1)。实际运行效果显示,BFM出水水质稳定并优于设计标准,通过纯膜MBBR后缺氧区碳源调控,可保障BFM出水TN低于5 mg/L。BFM装配式具有集约紧凑、高效稳定、经济快速的优势,为污水厂提标扩容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大连某污水处理厂原采用恒水位SBR(CWSBR)工艺,设计规模为3×104m3/d,出水执行一级A标准。因近几年进水水质浓度明显高于原设计值,导致实际运行出水不达标。改造工程采用BIOCOS(生物联合系统)+高密度沉淀池深度处理工艺,在原CWSBR生化池内分组进行不停产改造。BIOCOS是一种改良式活性污泥系统,通过优化水力模型,利用内源反硝化技术达到高效脱氮。每个BIOCOS系统由一个P池(厌氧池)、一个B池(缺氧/好氧池)和两个SU池(沉淀循环池)组成。改造后一年多的实际运行效果表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并优于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7.
江苏某市政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2.5×104 m3/d,采用CAST主体工艺,出水水质执行一级B排放标准,为使出水水质提升至一级A标准,升级改造工程改造了原CAST工艺并增加了微絮凝过滤深度处理工艺。在CAST池生物选择区内安装曝气器,改为主反应区使用,同时解决了积泥的问题;主反应区内安装搅拌器、运行周期上设置缺氧搅拌时段,可提高系统脱氮效果;将剩余污泥泵单点排泥改为穿孔排泥管排泥,提升排泥效率;将旋流曝气器改为微孔曝气器,提高氧利用效率;在CAST池投加PAC同步化学除磷。工程完成后已运行1年多,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8.
辽宁某高新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规模为1×104m3/d,在原废弃污水处理厂厂址内进行改造建设,其中生物池、沉淀池及深度处理间等构筑物均在厂内原生物池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本项目对水质、气体、噪声、景观、二次污染、占地面积等方面要求较高,因此经过工艺比选,最终确定选用FCR(食物链反应器)处理工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9.
芜湖市某污水处理厂现状(一期)规模10×104 m3/d,出水执行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本次二期工程将污水厂总规模扩容至20×104 m3/d,出水水质提标至地表水准Ⅳ类标准。二期扩建采用改良Bardenpho生物反应池+磁混凝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对一期厂区现状多模式AAO反应池进行内部挖潜,投加悬浮填料,以强化硝化反硝化效果。实际运行表明,出水水质可稳定达标。本工程总投资39 737.47万元,新增单位经营成本1.47元/m3。  相似文献   

10.
长沙县某水厂现状规模为5×104m3/d,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存在供水规模不足、水源水质恶化、出水水质较差等问题。一期改扩建工程规模10×104m3/d,针对现状用地紧缺及微污染原水的特点,采用“预臭氧+ACTIFLO沉淀池+TGV滤池+消毒”组合水处理工艺,并进行集约化设计,有效解决污染原水处理困难、现有工艺滞后、工程扩建用地不足以及运行超负荷等问题。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占地面积仅为国家建设标准的40%,废水循环利用后年节约耗水量137×104m3,工程总投资与类似项目相比节省30%左右。  相似文献   

11.
邢台市召马地表水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配套项目,总工程规模为35×104m3/d,其中一期规模为15×104m3/d,预留二期规模为20×104m3/d,包括新建地表水厂及相应配水管网。水源取自丹江口水库,水质优良,净水采用机械混合池→小网格反应池→双层平流沉淀池→Ⅴ型滤池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滤池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出厂水采用二氧化氯与紫外线多级屏障消毒,确保供水水质安全。实际运行效果表明,各设备设施均运转稳定,水厂出水水质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工程总投资为70 442万元,经营成本为0.76元/m3(不包括南水北调水资源费)。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大东湖核心区污水传输系统工程采用深层隧道排水系统,隧道末端为北湖深隧泵站,其设计规模为100×104m3/d,为压力流泵站,地下深度为46.35 m,净提升高度为16.1~22.4 m。泵组采用6台离心泵(4用2备),单泵流量Q=2.79~3.87 m3/s,水泵扬程H=196.3~304.4 k Pa。在北湖深隧泵站的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分析、物理模型试验、水锤分析及结构振动分析等方法,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其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3.
CASS工艺处理规模扩容的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山市小榄污水处理厂CASS工艺的实际运行情况,开展了污水厂挖潜扩容的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ASS池运行优化后,能够实现每两格同步运行,处理规模从11.2×104 m3/d提升至15.84×104 m3/d,出水水质能够满足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和广东省地方标准;在该工况下进一步增加污泥回流,强化除磷使出水TP降到0.5 mg/L以下,出水水质可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扩容后电费总成本为22 120元/d,单位处理电费成本为0.103 6元/m3,虽然电费总成本较扩容前增加,但单位处理电费成本较扩容前降低了0.007 4元/m3。  相似文献   

14.
贵阳金百再生水厂设计规模为3.0×104m3/d,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就近作为麦架河河道生态补水。生化处理采用节地型生物膜技术,通过悬浮填料和高填充率的固定床结构,实现生物膜处理和生物过滤的双重作用,高效去除污染物,省去二沉池,节省占地面积。介绍了该厂的工艺流程、构筑物设计及设备配置情况,并对运行效果进行总结。自运行以来,出水水质稳定达标,COD、SS、氨氮、总氮、总磷去除率分别为89.4%、92.8%、96.3%、48.4%、90.9%;节地效果明显,吨水占地仅为0.36 m2/(m3·d-1);运行成本为0.56元/m3,与同等规模的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厂的运行成本相近。  相似文献   

15.
南方某大型水质净化厂设计处理规模为260×104m3/d,主要处理微污染河道水。为提高系统的硝化能力,采用纯膜MBBR工艺对原平流沉淀池末端进行改造。悬浮载体全部投加3 d后,出水氨氮<1.0 mg/L,达到了设计标准。稳定运行期间,系统出水氨氮浓度为(0.19±0.14)mg/L,氨氮平均去除率达到91.64%,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纯膜MBBR系统具备良好的间歇运行能力,悬浮载体离水7 d后恢复通水,用时4 d即可保障出水氨氮浓度达标。考察了温度、水力负荷、进水氨氮浓度、气水比对出水氨氮浓度的影响,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对出水氨氮浓度的影响程度排序为水温>进水氨氮浓度>>水力负荷和气水比。出水氨氮浓度与水温呈负相关,与进水氨氮浓度呈正相关。纯膜MBBR工艺良好的抗低温和水质冲击性能以及合理的设计参数,确保了在温度<15℃以及进水水质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出水水质稳定达到设计标准。气水比对出水氨氮浓度影响较小,在0.7~2.0的气水比条件下悬浮载体流化良好,出水氨氮浓度均值<0.5 mg/L,稳定达标。水力负荷对出水氨氮几乎没有影响,系统具备良好的耐水力冲击性能。经过纯膜MBBR工艺改造后,系统出水COD、BOD5、TP、SS均优于改造前,项目总运行费用为0.076~0.109元/m3。  相似文献   

16.
湖南某化工农药产业基地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处理规模为2.0×10^4 m^3/d,在充分分析现有污水厂处理工艺、进出水指标以及运行状况的基础上,采用高级氧化前置预处理+强化生化+后置高级氧化+深度处理工艺进行提标改造,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直接运行费用为8.004元/m^3。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四川省某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存在的处理能力不足、厂区用地紧张、出水水质亟需提标等问题,扩容改造工程中将现状改良型氧化沟改造为AAO生化池,现状二沉池改造为MBR膜池,并同时新建一座MBR膜综合车间与之配套,形成新的AAO-MBR深度处理工艺。工程完成后,污水处理能力由3. 0×10~4m^3/d提升至3. 5×10~4m^3/d,实际运行出水COD≤25. 0 mg/L、NH_3-N≤1. 5 mg/L、TN≤8. 0 mg/L,出水水质满足《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1/2311—2016)相关标准。工程总投资为3 589. 2万元,MBR膜系统运行成本为0. 439元/m^3,结合整体厂区运行工况,总处理成本稳定在1. 15~1. 30元/m^3之间。  相似文献   

18.
大型钢铁公司生产废水的处理与回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减少新水取水量,降低吨钢新水耗量,实现节能减排,江阴兴澄钢铁公司根据总体规划及生产发展用水要求建设了生产废水处理与回用工程。该工程处理规模为3.6×104m3/d,采用微涡旋反应沉淀池/双层过滤器工艺,运行成本约0.33元/m3,处理出水与该厂净水处理站的出水混合后作循环水补水。介绍了该工程的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及特点。  相似文献   

19.
废弃菜叶处理(破碎+厌氧产沼气)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是一种污染物浓度较高、C/N偏低的废水。云南某废弃菜叶处理厂废水处理工程采用A2O2(二级O池为MBR膜池)工艺,以强化氮的脱除,保证出水TN的达标。对A2O2工艺的启动特性、运行效果及运行费用组成进行了分析。在工艺启动过程中,COD的去除效率可以稳定在70%以上;当硝化反应发生后,对NH4+-N的去除率>99.5%;投加一定量的碳源后,对TN可以达到较高的去除率。稳定运行后,出水的COD、NH4+-N、TN和TP分别稳定在300、10、45、5 mg/L以下,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的C级标准。经测算,处理成本为27.564元/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