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尤其药物血管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26例直径3cm 以下肾脏小肿物血管造影前均进行了二维超声和 CT 平扫与增强检查。先行腹主动脉和肾动脉的标准血管造影,然后根据动脉造影表现确定是否再行药物性血管造影。后者是指先经肾动脉注入肾上腺素10μg,10~20秒后再行肾动脉造影。并对 CT、超声和血管造影的诊断结果做了统计分析与对比。结果:26例肾脏病变最后确定依断小肾癌14例,良性病性变12例。血管造影对该组小肾癌诊断检出率、特异性及符合率分别为:92.9%、91.7%、和92.3%;CT 为85.7%、16.7%和53.8%;超声为64.3%、33.3%和50.0%。血管造影与CT 和超声的特异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管造影尤其是药物血管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在儿童肾母细胞瘤、肾血管性病变及输尿管狭窄的应用.方法共治疗38例患儿.对18例肾母细胞瘤患儿行术前肾动脉造影及灌注化疗加栓塞术.13例不明原因的高血压行肾血管造影及血浆肾素水平的测定,并对部分患儿行PTA治疗.6例输尿管狭窄行球囊扩张.1例血尿患儿行小动脉栓塞术.结果栓塞术后肾母细胞瘤肿瘤血管减少,受肿瘤影响的病肾缩小,肿瘤周围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晰,减少肿瘤细胞进入血流及向远处转移.肾血管性高血压得到了明确诊断及治疗.输尿管梗阻得到改善.结论介入治疗在泌尿系统应用是完全可行的,有着广泛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肾癌术前肾动脉无水乙醇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32例肾癌患者,行患侧肾动脉无水乙醇逐级栓塞,明胶海绵栓塞肾动脉主干,2~5d后行肾癌根治术,记录肿瘤切除率,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32例栓塞后造影证实肾动脉完全栓塞,手术肿瘤切除率100%,术中见肿瘤缩小,肾表面静脉萎陷,肾周围水肿明显,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结论肾动脉栓塞可以减少手术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是肾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节段动脉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1月-2008年1月,对16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患者(4例病理证实)采用3F微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插管行病变供血动脉栓塞,其中平阳霉素+碘油栓塞8例、无水乙醇-碘化油栓塞8例,2例合并动脉瘤患者加用微弹簧圈栓塞。结果16例患者进行了23次治疗,其中8例为急诊栓塞。术后16例肾功能均无变化,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4个月~5年,血肿完全吸收,肿瘤大小从术前平均596.5cm 3 缩小为68.4cm 3 。2例巨大肿瘤首次栓塞后3年再出血栓塞治疗后手术切除,其余病例未复发出血。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特发性动静脉瘘的影像学特征、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收治4例肾动脉CTA及肾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肾特发性动静脉瘘患者,采用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对病变血管进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介入栓塞术后,肾动脉CTA及肾动脉造影检查发现4例患者畸形血管团及动静脉分流现象均消失,相应肾脏大部分肾实质显示良好,血压、肾功能检查与术前均无明显改变,后期随访无血尿病例。结论 肾动脉CTA及肾动脉造影检查可全面准确诊断肾特发性动静脉瘘,并为介入栓塞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介入栓塞治疗肾特发性动静脉瘘具有微创、疗效确切、安全、并发症少的特点,并可最大限度保留患侧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经导管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62例肾出血患者中肾癌姑息治疗2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肾损伤12例,肾血管畸形7例,肾动脉瘤2例。临床表现均有肉眼血尿。先行动脉造影,了解出血原因、部位、程度及血供情况;然后超选择插管至病变处,灌注化疗药物和(或)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方法及栓塞剂的种类、剂量根据病变性质、造影表现及插管具体位置进行选择。结果62例患者均通过动脉造影获得了明确的诊断,19例可见对比剂外溢。介入治疗后43例患者12h内肉眼血尿消失,17例24h后肉眼血尿消失;2例肾癌术后肉眼血尿术后明显减轻,持续到1周后消失。随防1~48个月,除4例肾癌患者栓塞后1个月左右又出现血尿外,其余患者均无肾出血复发,CT示栓塞满意。结论经导管血管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是肾出血的可靠诊疗方法,创伤小、止血快速、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并能最大程度的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脏良性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3月至2011年7月肾脏良性血管病变患者27例,其中肾损伤12例(外伤8例,医源性损伤4例),肾血管畸形10例(动静脉畸形5例,动静脉瘘3例,动脉瘤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多囊肾2例。27例中,血尿19例,腹部疼痛15例,腰部酸痛3例,低血压休克3例。术前均进行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行股动脉插管,先行肾动脉造影,了解病变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及血供情况,然后超选择插管至病变处,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方法及栓塞剂的种类、剂量根据病变性质、造影表现及插管具体位置进行选择。术后随防1 ~ 36个月。结果 27例患者均由肾动脉参与病变供血。介入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随访中,除1例多囊肾患者栓塞后2个月又出现血尿外,其余患者均无相关临床症状复发,CT显示栓塞满意。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肾良性血管性病变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并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肾功能,是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SA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小肠出血患者,均经Seldinger法行肠系膜上动脉插管造影.结果显示出血直接征象11例,出血间接征象12例,其中5例同时具有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诊断出血18例,阳性率72%.病变性质为:肿瘤性病变10例,其中平滑肌瘤6例,平滑肌肉瘤2例,间质瘤1例,小肠癌1例.梅克尔憩室4例,血管畸形3例,炎症1例.阳性病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5%,定位诊断符合率100%.结论DSA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动脉内碘油-无水乙醇混合物栓塞治疗肾肿瘤的效果。方法收集20例肾脏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采用同轴微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插管,以容积比为2∶1的碘油-无水乙醇乳化液栓塞肾肿瘤供血血管各分支,术后4周复查肾动脉造影,酌情重复治疗,定期随访。结果18例经一次栓塞肿瘤坏死彻底,栓塞后4周,肿瘤供血中断。其中肾癌及肾转移癌体积减小在50%以上13例,占81.3%,碘油聚集良好;2例重复治疗1次,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碘油-无水乙醇乳化液栓塞术,可以在最大限度保护肾功能的前提下,在毛细血管水平栓塞肿瘤所有供血血管,达到永久性栓塞的效果,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婴幼儿血管造影方法,分析血管造影在婴幼儿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临床、CT、MRI诊断为血管瘤,肝肾肿瘤及脑血管疾病共18例,行DSA血管造影术.结果蔓状血管瘤3例,毛细血管瘤1例,1例为深静脉的先天性回流障碍.肝母细胞瘤3例,肾胚胎瘤1例,肾横纹肌肉瘤1例,1例肝动静脉瘘.2例考虑为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NET)术前脑血管造影,1例为Galen静脉瘤,1例为Sturge-Weber综合征,2例为颅面部的动静脉瘘及动静脉畸形.结论婴幼儿血管造影是安全可靠的,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9例肾癌术前肾动脉栓塞及化疗性栓塞技术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术前单纯性栓塞组8例,化疗性栓塞组11例,对其手术过程和病理切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地实施术前栓塞,栓塞后手术可见肿瘤血供基本中断;病理可见肿瘤坏死明显且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讨论肾癌术前肾动脉栓塞及化疗性栓塞对减少围手术期的风险及预后均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肾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创伤性肾出血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采用明胶海绵或(和)钢丝圈进行肾动脉栓塞.14例患者损伤在肾动脉一级分支以下,作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6例患者肾动脉分支主干损伤或无法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者,作肾动脉主干或一级分支主干栓塞.结果所有患者术后3~5 d肉眼血尿消失.平均随访29个月,无肾出血复发,血尿素氮、肌酐及血压正常.术后复查: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组,患肾未栓塞部分肾功能恢复,肾外形基本正常;非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组,2例患肾无功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肾亚段动脉栓塞治疗肾错构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7年6月至2016年6月共治疗11例患者17个肿瘤,其中聚乙烯醇(PVA)颗粒联合无水乙醇栓塞治疗9个,PVA颗粒栓塞治疗8个;术后6、12个月随访复查。结果 2组肿瘤术后体积均显著减小(P<0.05);肿瘤体积缩小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治疗组术后6、12个月肿瘤体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选择性肾亚段动脉栓塞是肾错构瘤安全、有效、便捷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观察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急性损伤性肾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12月32例损伤性肾出血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情况,其中包括肾挫裂伤18例,肾部分切除术术后出血2例,经皮肾镜术后出血12例。结果 31例患者一次栓塞成功,1例患者栓塞术后第5天再次出血行第2次栓塞术后血尿消失。术后随访2 ~ 40个月,未见肾出血再发,1例出现肾周尿液囊肿;2例肾脏体积缩小,该2例均为Ⅴ级肾挫裂伤患者。随访期间无肾脓肿、肾性高血压及肾功能异常发生。结论 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是治疗急性损伤性肾出血微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治疗急性肾脏出血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评价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接受肾动脉栓塞并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13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肾出血患者,重点分析栓塞的临床疗效、栓塞前后肾功能变化及栓塞范围和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均获成功栓塞,技术成功率100%,平均栓塞范围22%。术后3d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压、心率有所恢复,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术前相比,术后3d肌酐水平增高(P=0.000),尿素氮轻度降低(P=0.346),术后7d,肌肝呈轻度降低(P>0.05),BUN则降低明显(P=0.011)。5例出现栓塞后综合征,1例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最后接受透析治疗。发生并发症患者的栓塞范围较大(U=1.500,P=0.006)。结论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急性肾脏出血合并肾功能不会明显加重肾功能恶化,控制栓塞范围是减少并发症的最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多种原因所致肾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术。方法 2008年8月至2012年9月收治6例肾动脉损伤及肾移植术后假性动脉瘤患者,因不适宜常规介入栓塞而采用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其中外伤1例,医源性损伤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4例。术中支架植入时开始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术后给予3 d抗凝治疗并同时口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半年,之后持续口服阿司匹林。结果 6例中,2例出血患者术后出血停止且患肾血流灌注保持良好,4例假性动脉瘤获完全隔绝。随访2 ~ 34个月,平均19个月。其中2例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行髂内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后移植肾失功能,1例术后出现感染,又行移植肾切除术,余均取得满意效果,无症状复发、瘘及狭窄。结论 对于不适合常规介入栓塞的肾动脉及肾移植术后假性动脉瘤患者,覆膜支架植入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但远期疗效尤其是支架内再狭窄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评价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肾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 DSA导引下对23例急性肾动脉栓塞患者行肾动脉置管,用尿激酶微泵进行持续溶栓治疗,3 d后复查肾动脉DSA,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评估肾动脉溶栓效果。结果 术后DSA复查显示23例患者中肾动脉完全开通21例,部分开通2例,有效率为91.3%。术后疼痛、少尿、血尿、发热等症状完全缓解21例,减轻2例。术后尿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及肌酐(SCr)水平均较术前降低。结论 肾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肾动脉栓塞的效果显著,创伤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肾功能正常时栓子保护装置(EPD)在肾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4例肾动脉狭窄(共26支肾动脉)接受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血清肌酐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随机分为两组:EPD组(n=12,共13支肾动脉)和非EPD组(n=12,共13支肾动脉).所有患者于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6个月检测血清肌酐值,分别于组内手术前后及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EPD组: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6个月的血清肌酐平均值分别为(99.18±18.26)μmol/L、(101.73±12.65)μmol/L、(96.82±15.81)μmol/L,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EPD组支架置入术前、术后1、6个月的血清肌酐平均值分别为(100.18±19.81)μmol/L、(107.36±29.49)μmoL/L、(127.64±88.05)μmol/L,相互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6个月的血清肌酐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血清肌酐水平正常患者接受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时,是否应用.肾动脉栓子保护装置对术后血清肌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闭塞(ARAO)实施综合性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本组对16例ARAO患者(16支闭摩血管)行经皮肾动脉开通术、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根据超声和DSA复查结果判断肾动脉通畅情况,并对术后中、远期血压和肾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学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93.8%)开通成功,1例开通失败.15例随访9~24个月,其中3例死亡.根据随访终点结果,血压治愈者3例,改善者7例,无效者2例,临床获益为83.3%(10/12);肾功能改善者2例,保持稳定者6例,继续恶化者4例,治疗有效率为66.7%(8/12).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闭塞的综合性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可获得满意的降压效果,对肾功能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