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产教融合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为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闽江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为例,经过近4年的专业建设与发展,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学科平台、校企合作、科技竞赛、人才需求方面进行有效探索与实践。面临地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共性问题,通过师资队伍、平台建设、实习基地、培养成效等保障措施,逐步建立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机制,从而培养兼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地方医药产业,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2.
特色专业是质量工程建设重要环节。根据新工科特征,围绕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等内容开展实践,提出环境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制度创新等方面探索。打造以环境科学与工程为主的材料、化工等交叉学科专业群,形成较强教学科研团队,为新工科专业建设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协同育人是地方本科高校推进新工科建设、开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必然选择。九江学院结合材料工程类专业认证的要求,坚持产教融合、学生中心、结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指导原则,构建并实施了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化学专业“产-联-研-赛-训”的“五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能力,加速实现“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教育部提出了加速推进高校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并首次提出了以建设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四新)”为引领,带动高校专业结构优化的发展目标。至此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校专业、教学体制改革。新工科作为“四新”中的重要内容,更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重点发展方向。实验作为工科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自然也是专业建设改革的关键。基于此,以新工科发展为背景,以石油工程专业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了自主创新数字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索了数字化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道路,以促进石油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数字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毕业生产实习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制药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随着国家新工科建设的快速推进,社会对该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培养出符合制药工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工程人才,文章基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为例,深入分析了目前毕业生产实习课程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化学化工类专业开设的《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快速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加对各学科知识能力的交叉融合训练,促进学生通过实验课程加快对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未来工业经济发展的适应。本文以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实验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新工科意识,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关键。滁州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实践,最终形成了"校企政协同、产教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能初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需求。本专业所采取的方式对其他专业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新工科"给应用化学专业建设带来了新挑战,需要开展"新工科"研究,落实办学定位,紧跟企业需求,加快应用化学专业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工科概念的提出,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新工科背景下传统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贵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建设为例,介绍了该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的专业布局定位。同时,明确了该专业在基于学习产出(OBE)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体系,并总结了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取得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本科高校复合材料与工程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既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以南京晓庄学院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在新工科背景下,通过社会实践专业调研,了解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旨在更好的建设新工科专业,以其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背景下,化工行业迫切需要适应并能引领产业发展的新型工程技术人员。因此,作为新形势下的高等工程教育,迫切需要构建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的课程体系及培育德才兼备的新化工专业复合型人才。本文从新工科的理念入手,针对许多高校存在的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及专业教育三者在实施过程中未能实现同频共振、合力育人的现状,从大思想教育体系的专业培养角度出发探索我校三位一体化工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为更好地建设新工科化工专业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新工科建设对国内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加强新工科人才培养,南京工业大学面向全校工科学生开设了过程工程与设计选修课,通过将过程工程的核心理念与数字化模拟相结合,借助低碳流程再造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高阶思维能力。该课程的教学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其他高校的新工科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建设对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智能生物制造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文章首先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智能生物制造的人才需求,其次指明了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最后以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为例,介绍了智能生物制造领域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举措及成效,以期为其他高校生物制造专业和其他新工科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作为传统工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存在专业吸引力偏低、培养方案与产业脱节、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不足等问题,在新工科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根据新工科建设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要求,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从专业宣传、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验和实践教学、科教与产教融合、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多方位的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相关举措可为传统工科专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新模式,针对工程化学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工程化学跨学科课程改革新思路,以土木专业为例,采用广域课程模式,构建以模块化教学、项目式课程、梯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工程化学土木专业跨学科教学体系,完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学科交叉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5.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为适应国家产业发展而推出的高等教育领域重大举措。文章从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实际问题出发,介绍了宁波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以工程实践和应用能力提升为目标,从“合作、共享、交叉”三个方面进行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文章提到的政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五共协同”、校内实训基地共享共建、多元交叉育人等改革思路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对于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至关重要。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素质卓越工程人才,专业依托河南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协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搭建了虚实结合、校企结合、课内外结合、专兼教师结合、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结合的多维度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了多层级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基地建设实现校企双赢,为新工科高素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传统工科专业之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普遍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流于形式、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支撑不足,新工科特征不强等问题。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武汉理工大学与山东京博控股集团于2020年7月共同创建武汉理工-京博N1N联合培养平台。于2021年4月起,化工专业开始选派学生前往联合培养平台,采用“边学习,边实践”的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强化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加强学生实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关举措可为传统工科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开展新工科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有助于培养“三个面向”的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文章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工程学院为对象,介绍其秉持“工程无国界”教育理念,通过协作和跨学科研究、体验式教育培养工程领导者和变革者的世界一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成功经验,并提出了给我国工程教育带来的启示:通过产教融合,培养产业和科技革命所需工程人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体验式学习培养工程人才实践动手能力;加强专创融合,培养工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研究结果可为国家“双一流”建设、新工科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朱志斌  初蕾  孙峰  王玮 《广州化工》2023,(10):136-138+145
通过对本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当前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进行了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特点,以分层次、模块化、应用型为特色,以综合实验为主体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在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发展背景下,新体系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全球化时代下中国工程教育的先进模式与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作为广东省首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单位,积极响应新工科建设。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课程建设三个方面着手,探索了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院校培养具有创造性、应用性和复合性特质的化工类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