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磁流变减振器是一种新型的阻尼器,具有结构简单、响应迅速、出力大和耗能小等特点,通过改变线圈电流来调节其阻尼力,在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将这种阻尼器应用于履带车辆悬挂系统的半主动控制中,建立出了二自由度1/2车体模型,采用最优控制算法,得出了悬挂系统的最优控制力,并采用控制系统仿真软件 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进行仿真计算,得出了被动悬挂与半主动悬挂车体垂直加速度和角加速度时域响应曲线.通过比较表明该悬挂系统半主动控制能使位移和加速度同时减少30%以上,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减振实验系统进行设计,构造了基于dSPACE系统的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实验控制系统,设计了基于脉宽调制控制的磁流变阻尼器驱动电路,在设计的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减振实验台上对二自由度悬架的半主动控制策略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陈兵  顾亮  黄华  尹忠俊 《计算机仿真》2006,23(4):248-252
在履带车辆悬挂系统线性振动模型基础上,证明了悬挂最优阻尼比的存在,提出了统计意义上的最优阻尼控制策略,即为履带车辆悬挂半主动控制的理论基础。通过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的虚拟样机方法对某型履带车辆整车悬挂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结合“机械系统+控制系统”联合仿真技术,对比了该车分别采用被动悬挂和半主动悬挂时的动力学特性,得出了该履带车辆采用半主动悬挂可显著降低车辆振动加速度,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的结论。从而验证了多体理论和联合仿真技术在履带车辆半主动悬挂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一种改进的天棚半主动控制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天棚阻尼控制对参数可变的磁流变半主动悬挂系统不能进行有效控制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最小控制综合与天棚混合的控制算法;首先建立了理想天棚阻尼控制算法的模型,依据最小控制综合算法模型结构特点将理想天棚阻尼控制作为参考模型;然后依据磁流变阻尼器控制力特点,改进了最小控制综合算法的反馈控制方程,得到混合控制算法的控制律;最后对改进的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混合控制算法在悬挂系统参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降低车体加速度和车轮动载荷,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所设计的改进的天棚半主动控制可以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对被控系统参数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履带车辆半主动悬挂计算机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可调式半主动悬挂系统,以保持车辆悬挂性能最优或次优,可改善车辆振动环境。用动力学分析软件RecurDyn和控制分析软件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通过实体建模方法对高速履带车辆整车进行了被动和半主动悬挂对比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半主动控制通过悬挂阻尼力的变化改善车体振动效果明显,在高速履带车辆上采用可调阻尼式的半主动悬挂控制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抑制由路面不平引起的车辆振动,结合磁流变阻尼器和空气弹簧的变阻尼/刚度特性,设计了含内置永磁体式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空气悬架系统.基于电磁学原理,对内置永磁体式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特性建模.建立了1/4车辆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并利用野草入侵算法对常规模糊算法规则进行优化,开发了野草入侵-模糊混合控制策略对内置永磁体磁流变阻尼器的空气悬架进行半主动控制.为验证该控制策略在磁流变空气悬架的半主动控制效果,进行了C级路面随机输入及凸块脉冲输入仿真分析,仿真结果可知,野草入侵-模糊控制策略能有效地提高半主动悬架系统的综合性能.并且通过台架试验进一步表明,利用该控制策略能够使车身振动加速度及悬架动挠度分别减小25.87%、35.13%.  相似文献   

7.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整车半主动悬架的开关控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利用一般系统的第2类Lagrange方程建立了适合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悬架的Lagrange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侧倾、俯仰和垂直运动完全耦合的整车半主动悬架系统运动方程和状态方程.以某种磁流变阻尼器作为作动器,系统地研究了整车半主动悬架开关控制的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开关控制对整车悬架的簧载质量的垂直加速度和侧倾角加速度的控制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对俯仰角加速度反而有所恶化.但是,对悬架动挠度和轮胎动挠度,和非簧载质量的垂直加速度,簧载质量的侧倾加速度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特别是对后悬架的控制效果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天棚控制方法为理论基础,结合磁流变减振器的工作机制,建立了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硬件结构系统,并通过在实车试验平台上实验分析了被动悬架和磁流变半主动控制悬架的平顺性。结果表明,相比于被动悬架,磁流变半主动悬架能够很好地抑制低频段车体垂直方向的加速度变化和振动幅值,从而提高车辆平稳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磁流变液(Magnetorheological fuild)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属于可控流体,具有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快速可逆地改变流变性能的特点。本文选择剪切阀式作为本文阻尼器的工作模式,对磁流变阻尼器的磁路进行了设计;优化设计了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根据理论分析选择阻尼器的结构尺寸,设计制作了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对本文设计的磁流变阻尼器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磁流变阻尼器在摩托车悬挂系统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磁流变阻尼器的时滞特征,时滞对单自由度磁流变控制系统影响基础上,将磁流变阻尼器应用于高速机车系统的振动控制中.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四分之一机车系统在主动控制下的时滞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主动控制下时滞对高速机车系统整车悬挂系统的影响.仿真分析了高速机车系统整车模型应用磁流变阻尼器后,在主动控制下的时滞影响.结果表明,能够快速反映的磁流变阻尼器并不能彻底消除控制系统的时滞问题.磁流变主动控制系统在较大时滞的影响下,高速机车振动加剧,安全性受到威胁,甚至失去控制.  相似文献   

11.
非线性半主动悬架系统模糊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文俊  董丹  王维锐  吴参  刘哲 《控制工程》2011,18(6):941-946
为了实现复杂非线性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减振控制,对整个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和磁流变减振器的特性进行分析,得到期望的阻尼力变化趋势,并由此提出一种直接针对减振器电流的新型模糊控制策略.该策略构建了以车身加速度、减振器两端速度差以及悬架动行程作为输入的三维控制结构,并将其简化为二维结构,同时引入减振器的设计思想制定了非对称的模...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电流变阻尼器的履带式车辆悬架振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一种基于电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悬架系统,建立了某履带式车辆悬架的1/4车体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悬架系统的运动方程和状态方程,分析了某种剪切模式电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并作为悬架系统半主动控制的制动器.将随机最优控制理论应用到车辆悬架的控制中,以车身加速度、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位移的加权二次型最小为控制性能指标,设计了线性二次型高斯(LQG)控制器,通过被动悬架与LQG控制悬架的仿真比较,在轮胎动位移基本相同的情况下,LQG控制能有效的降低车身加速度,充分利用悬架的工作空间,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A novel nonlinear observer‐based adaptive disturbance attenuation control strategy was proposed for a quarter semi‐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with a magneto‐rheological (MR) damper in light of the intrinsic nonlinearity, parameter uncertainty, state immeasurability and road randomness. Adaptive adjusting parameters were adopted to avoid the curve fitt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system parameters by a great deal of experimental data for shortening the development cycle of th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the reduced‐order observer, the system states including the immeasurable virtual state of MR damper and inconveniently measured states of suspension system were estimated for the realistic frame of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in practice. The dissipative system theory was utilized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the road disturbance on the system control performance. Simulation results in the bump road and B‐class road indicate that, whether there are perturbations of the system parameters or not, the proposed control scheme always ensures a better performance on the suspension travel, ride comfort and handling stability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existing methods.  相似文献   

14.
The topic of this paper is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of a control system for a semi-active suspension in a 2-wheel vehicle. The control system is implemented via a semi-active electro-hydraulic damper located in the rear suspension of a motorbike. The entire design and analysis procedure is carried out: the semi-active damper is characterized; a wide range of control strategies is recalled and an innovative semi-active algorithm (Mix-1-Stroke) based on a single-sensor layout is proposed. The strategies are then implemented in the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of the motorbike. Tests, both on test-bench and on-road, are presented. The result i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 wide portfolio of different suspension control strategies, which show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ix-1-Sensor rationale.  相似文献   

15.
汽车天棚控制半主动悬架模型仿真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研  寇发荣  方宗德 《计算机仿真》2006,23(11):233-236
该文对比研究了天棚控制半主动悬架的动力学性能。在建立线性被动悬架、传统非线性弹簧悬架和天棚控制半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MATLAB软件的SIMULINK工具箱对其进行仿真,获得车身加速度时域频域响应特性、轮胎动载荷及悬架动挠度的时域特性,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天棚控制半主动悬架的阻尼系数通过估算确定。结果表明。半主动悬架有效地改善了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但其在衰减高频振动上仍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