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并行I/O已经成为提高分布式计算系统性能的一种重要方式,论文在研究集群计算系统并行I/O数据调度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分布式计算系统中的二次调度自主维护负载平衡的动态I/O调度算法(DIO_TSMB),实验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了并行I/O数据调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并存文伴系统是解决I/O瓶颈问题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科学应用中跨越式的文件访问模式与现存并行文件系统访问这些数据的方法的结合,对于大型数据集的访问其I/O性能是难以接受的。为了提高并行文件系统中对不连续数据的I/O性能,创建了一种新型高性能I/O方法:用户自定义文件视图结合合并I/O请求。并且在WPFS并行文件系统中实现了该方法。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增强科学应用性能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集群计算系统中并行I/O访问的自适应调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已经由受限于CPU转变为受限于I/O,因此,并行I/O是缓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文章通过对集群计算系统中I/O调度策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平等划分的I/O调度策略,并将它们与已经存在的调度策略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策略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并行I/O已经成为提高分布式计算系统性能的一种重要方式,论文在研究集群计算系统并行I/O数据调度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分布式计算系统中的二次调度自主维护负载平衡的动态I/O调度算法(DIO_TSMB),实验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了并行I/O数据调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如何有效地解决I/O瓶颈问题,一直是高性能并行计算机有待解决的关键技术。该文提出了一种高效共享的并行I/O系统——HPPIO,该系统基于CC-NUMA并行系统结构,采用了一系列高效共享、并行I/O技术。该文对其分布与集中相结合的高效共享并行I/O系统结构、基于PCI Express的高性能I/O控制器设计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是高性能计算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其计算涉及大量数据访问.在大规模并行计算情况下,串行I/O的性能与计算能力不匹配,I/O成为性能瓶颈.并行I/O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针对一个真实多区结构网格CFD 并行程序 HOSTA (high‐order simulator for aerodynamics),基于HDF5(hierarchical data format v5)数据存储格式及其并行I/O编程接口,实现了其主要数据的并行I/O.在一套有6个I/O服务器结点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上,采用实际C FD算例进行了性能测试.对一个三角翼算例,并行I/O相对于串行I/O的性能加速比达到21.27,最高获得5.81 GBps的I/O吞吐率,并使程序整体性能提高10%以上;对一个网格规模更大的简单翼型算例,并行I/O最高获得了6.72 GBps的I/O吞吐率.  相似文献   

7.
I/O部分一直是制约计算机系统整体性能提升的瓶颈。本文提出外存性能模型,用于定量分析外存的I/O性能并帮助克服I/O瓶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用多通道I/O克服PCI总线瓶颈。采用多钱程控制和异步I/O技术,使所有通道的磁盘并行工作。对比实.验表明,最大顺序读性能提升了46%,顺序写提升48%,随机读提升4%,随机写提升57%。  相似文献   

8.
并行I/O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分析提高I/O性能的途径开始,对在分布主存的高性能计算机中利用存储系统并行性来完成数据访问的并行文件系统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介绍了几个著名的并行文件系统。  相似文献   

9.
如何有效地解决I/O瓶颈问题,一直是高性能并行计算机有待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我们提出了一种可伸缩分布共享并行I/O系统方案,并自行研制了结点控制器芯片和路由器芯片,研制了原型系统SDSP604。为实现系统的计算、通讯和I/O性能随着系统规模均衡扩展的目标,该系统基于CC-NUMA系统结构,采用了合理的分布共享并行I/O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0.
集群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批处理和并行计算的能力,具有高性能、高可扩展性、高吞吐量和易用性等特点,但是I/O性能和处理器性能的不匹配使得I/O成为许多应用的瓶颈,特别是处理大量数据的应用就更是如此。针对集群系统当前的现状,克服该瓶颈的常用方法就是采用一种并行虚拟文件系统(PVFS)技术。随着Linux群集系统性能的持续提高,高速并行文件已成为并行计算的一个必备部分。并行虚拟文件系统(PVFS)为高性能计算(HPC)群集和大型I/O密集并行应用提供了这样一个文件系统。首先介绍了PVFS的结构;然后研究了PVFS的存取和管理机制;最后分析,PVFS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RAID-10系统的并行I/O任务模型,应用模糊函数提出了衡量I/O服务的满意度指标,并应用此指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RAID-10系统I/O任务调度算法,提高了RAID-10系统的实时性能,并改善了负载其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高性能计算系统的资源管理和调度关注的焦点是计算资源,然而随着高性能计算系统的规模增大和计算能力增强,其I/O瓶颈问题日益突出.由于高性能计算系统的存储结构多样性带来了存储资源管理分配的难题,在目前主流的资源管理系统中尚未有针对I/O存储资源的调度和管理.随着对象存储结构的发展和广泛使用,大多数主流高性能系统采用分布对象存储系统,研究对分布对象存储系统的管理并结合资源管理系统,实现面向存储的作业优化调度,对提升高性能计算系统的实际性能有重要意义.针对具有分布对象存储结构的高性能计算系统,研究面向分布存储的资源管理方法,在作业调度和资源分配时考虑不同应用的I/O需求,通过建立分布对象存储资源模型和应用程序I/O能力需求模型,并在资源调度和分配上根据不同的I/O应用级别,为作业分配合适的存储资源,设计并实现基于I/O能力分级的作业调度和资源分配算法.系统测试表明: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多作业环境下应用的性能,保证应用程序的性能稳定性,提高系统的吞吐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缓解I/O瓶颈问题,可以从应用程序、可扩展算法、编译器和语言、运行时库、操作系统和体系结构六方面展开研究。其中,I/O体系结构是所有技术途径的关键支撑。当前并行I/O性能分析缺乏科学的理论模型为I/O体系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针对并行计算机系统的可扩展性问题,研究了I/O负载对并行计算机系统可扩展性的影响,建立了I/O受限的并行加速比性能模型,对目前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中三种常用I/O体系结构的可扩展性进行了分析;以此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一种面向高性能计算的可扩展并行I/O系统结构。同时,还提出了几种有效降低I/O操作服务时间的策略,从而达到增强系统可扩展性的目的,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解决存储领域中若干技术难题是目前存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强化学习作为一种以环境反馈作为输入、自适应环境的特殊的机器学习方法,能通过观测环境状态的变化,评估控制决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来选择最优的控制策略,基于强化学习的智能RAID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针对高性能计算应用特点,将机器学习领域中的强化学习技术引入RAID控制器中,提出了基于强化学习的智能I/O调度算法RL-scheduler,利用Q-学习策略实现了面向并行应用的自治调度策略。RL-scheduler综合考虑了调度的公平性、磁盘寻道时间和MPI应用的I/O访问效率,并提出多Q-表交叉组织方法提高Q-表的更新效率。实验结果表明,RL-scheduler缩短了并行应用的平均I/O服务时间,提高了大规模并行计算系统的I/O吞吐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高性能计算中的并行I/O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针对MPP问题,而对集群计算机系统中并行I/O问题的研究不多。因此,对于集群计算中的并行I/O系统进行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集群计算中的并行I/O传输调度效率进行研究,设计了一个文件传输调度器,可以实现文件传输最快捷,节点资源最大利用,显著提高I/O节点吞吐率和反应时间。经过大量数据的测试和实验证明该调度器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Data I/O has become a major bottleneck of computational performance of geospatial analysis and modeling. In this study, a parallel GeoTIFF I/O library (pGTIOL) was developed. Through the storage mapping and data arrangement techniques, pGTIOL can operate on files in either strip or tile storage mode, read/write any sub-domain of data within the raster dataset. pGTIOL enables asynchronized I/O, which means a process can read/write its own sub-domains of data when necessary without synchronizing with other processes. pGTIOL was integrated into the parallel raster processing library (pRPL). Several pGTIOL-based data I/O functions and options were added to pRPL, while the existing functions of pRPL stay intact.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pRPL and pGTIOL achieved higher performance than the original pRPL that uses GDAL as the I/O interface. Therefore, pRPL + pGTIOL enables transparent parallelism for high-performance raster processing with the capability of true parallel I/O of massive raster datas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