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干混研磨法制备β-环糊精(β-CD)与亚磷酸二正丁酯(T304)的包合物。采用四球法研究不同含量的包合物在聚乙二醇-600(PEG-600)溶液中的摩擦学性能。摩擦磨损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载荷下,包合物的抗磨减摩性能都优于β-CD,这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包合物分解成各种分子片段,释放T304分子;包合物质量分数为0.9%时,摩擦系统的摩擦因数最小。磨损表面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被释放的T304形成的亚磷酸盐和亚磷酸酯膜起主要作用,β-CD的分解片段形成的羟基吸附膜和碳沉积膜在亚磷酸盐和亚磷酸酯膜上具有更好的抗磨作用;不同润滑膜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混合边界润滑膜。  相似文献   

2.
金属表面KH-560硅烷膜的粘结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KH-560在不同溶剂中水解的硅烷溶液,在金属基体上加热固化形成硅烷膜。研究了水解溶剂、水解时间、溶液浓度和固化温度对硅烷膜与基体粘结强度的影响,揭示了结合机理。结果表明:采用混合溶剂水解48h,硅烷质量分数在10%左右,在100~200℃固化时硅烷膜与基体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全面探讨制备条件对LB膜相变行为的影响可获得试验室特定设备及条件下制备磷脂LB膜的最佳条件.方法用热力学相变理论类比描述了单分子膜的相变过程理论,并通过该理论,以π-A 曲线和相变过程为主要分析点,系统地研究了磷脂铺展量、铺展浓度、铺展溶剂、铺展时间、压膜速度、亚相温度、亚相pH值等七大因素对成膜质量的影响.结果磷脂铺展量、亚相的温度和pH值对磷脂单分子膜的质量影响最大,铺展浓度、铺展溶剂、铺展时间的影响要小得多,而在一定范围内压膜速度的大小基本上不影响膜的质量.结论50μL,0.67mmol/ml的磷脂/乙醚溶液在pH6.8的亚相上铺展20min并以5mm/min的速度挤压单分子膜可获得完整的π-A曲线.  相似文献   

4.
针对铁路车辆大螺栓的除锈要求,设计出高效、低劳动强度的大螺栓除锈生产线。该生产线主要由浸泡、运输、除锈、清洗以及吹风等工序组成。将已锈蚀的一组大螺栓浸泡在液态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其运转至除锈池中,在螺栓的旋转过程中利用除锈池中的毛刷将螺栓上的锈蚀去除,再将螺栓转至清洗池中洗去残留的除锈液,最后用压力风将螺栓吹冲干净,完成整个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5.
通过半干旱区旱作胡麻组合型微垄全膜覆盖侧播品种试验,确定半干旱区胡麻在20-10-40微垄全膜集雨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较高的胡麻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年降雨量300~350mm左右的半干旱区,在20-10-40微垄全膜集雨栽培条件下,胡麻高产的适宜品种为天亚9号,张亚2号;产量分别为2535.3kg/hm2,2330.7kg/hm2。  相似文献   

6.
应用离子液体-半透膜(IL/SPMD)采样装置进行了底泥中多环芳烃(PAHs)30天静态模拟采样。对比了不同机基质含量底泥中IL/SPMD对PAHs的萃取能力,其中低有机质底泥中PAHs回收率为8.92%~95.2%,高有机质底泥中PAHs回收率为10.7%~98.9%。IL/SPMD采样阻力主要存在于污染物通过半透膜中。  相似文献   

7.
压力敏感涂料(PSP)作为一种分子级的氧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飞行器气动力的高分辨率全场测量。为了将PSP应用于近真空环境飞行器气动特性的分析和研究,需要研究和制备在低压下压力灵敏度足够高的PSP,以实现近真空环境下的微小压力测量。采用具有高氧透过性的高分子聚合物PTMSP为基层、以PdTFPP和PtTFPP为不同发光分子的两种PSP,即PdTFPP/PTMSP和PtTFPP/PTMSP,在近真空环境下开展稳态校准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dTFPP/PTMSP的压力灵敏度显著高于PtTFPP/PTMSP,而温度敏感度和光稳定性与PtTFPP/PTMSP相当,更适合用于近真空环境下测量微小压力的变化。进一步对PdTFPP/PTMSP开展特性优化研究,发现PdTFPP/PTMSP的压力灵敏度随发光分子和聚合物浓度的增加而先上升后下降,并且在发光分子和聚合物浓度分别为1.2和8 mg/mL时达到最高值68.65%/kPa。使用甲苯作为溶剂的PdTFPP/PTMSP配方压力灵敏度明显高于二氯甲烷和丙酮为溶剂时的配方,且温度敏感性和光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8.
应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 研究了高压下β-Ti在0 K下的结构稳定性、 弹性和电子性能. 吉布斯自由能和电子态密度的研究表明, 随着压力的增加, β-Ti 的结构趋于稳定. β→β 的相变压强为 64.3 GPa, 这一计算结果与其它的理论结果 63.7 GPa 和实验结果 50 GPa相吻合. 弹性常数的计算表明, β-Ti 力学稳定的低压极限约为50 GPa, 该压力下的弹性模量约为30.01 GPa, 接近人体骨骼的弹性模量30 GPa. 另外, 讨论了不同压力下β-Ti体积模量B、 剪切模量G、 杨氏模量E、 泊松比β、 声速和韧性/脆性. 随着压力的增加, B, G, E增加, 但是β减小. B/G 计算表明, β-Ti具有良好的韧性.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应用固相萃取技术(SPE),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UPLC-MS/MS),建立了快速测定生鲜乳中!-内酰胺类药物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Oaiss PRiME 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以0.1%甲酸乙腈溶液和0.1%水溶液为流动相,Waters C_(18)色谱柱进行分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外标法进行定量。方法回收率在70.1%~95.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3)范围为1.0%~9.1%;线性范围为0.002~0.100mg/L;检出限为0.1~0.6μg/kg;定量限为0.3~1.8μg/kg。表明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生鲜乳中β-内酰胺类药物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半球凹坑单元构思光滑-非光滑交错分布的非光滑表面配流盘,通过CFD研究凹坑等分数(Nf)、直径(d)以及坑径比(З)对配流盘的水膜压力场、凹坑中速度场及举升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非光滑表面可以产生动压效应,从而改善配流盘的润滑性能。当Nf=12,d=0.5 mm,З=0.7时,配流盘的润滑水膜所产生的举升力最大,效果最优。为高压海水轴向柱塞泵配流盘的非光滑表面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测试了 CoCrMo合金表面沉积类金刚石薄膜与CoCrMo在水溶液润滑下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摩擦副在不同浓度牛血清白蛋白溶液润滑下的平均摩擦因数均在0.10左右,CoCrMo合金销磨损量最小值为1.69×10-5 mm3;相同条件下,生理盐水溶液润滑的磨损量为1.38×10-5 mm3,且销表面有转移膜生成;牛血清白蛋白溶液润滑时,界面蛋白吸附层屏蔽了转移膜的形成。根据结果可知,转移膜的形成经历了磨屑附着、连续转移、局部脱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GAUSSIAN03 HF/6-31+G(d)计算方法讨论(Cl-+CH3Br→CH3Cl+Br-)SN2亲核取代反应在6种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反应速率。溶剂分为极性和非极性两类。分别采用过渡态理论和SN2亲核取代反应溶剂效应理论,分别计算反应速率常数并加以对比,判断反应进行难易程度。计算中考虑了反应温度273.15K,1atm(标准状态)情况。还计算了标准状态下反应平衡常数,同时验证了由反应速率计算得出的结论。计算过程中采用GaussView 4.1搭建分子模型。  相似文献   

13.
在矩形通道内布置一对斜截半椭圆柱面涡流发生器(高宽比h/b=1/2),通过改变斜边倾角α、来流攻角β、前沿间距S、布置方式以及顺列、错列两排涡流发生器研究不同工况下的换热和压降特性.试验雷诺数范围为Re=700~26 800.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α=12°时的换热效果要好于α=20°,Re=1 300时两者的最高局部对流换热系数分别比平直通道高19.7%和10.7%,Re=26 800时分别为23.2%和18.33%.斜截半椭圆柱面涡流发生器(α=12°)的最优攻角为β=60°,最优前沿间距为S= 20 mm.当Re=26 800,β=60°,S=20 mm时的最高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约比平直通道高23.2%,压力损失约比平直通道高33.7%.雷诺数较小时,由于回流滞止区的影响,布置两排涡流发生器后,换热效果反而弱于单排.随着雷诺数增大到4 000,双排涡流发生器的换热效果要明显优于单排,Re=26 800时,最高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约比单排涡流发生器高14.4%,比平直通道高33.4%.通过试验得出斜截半椭圆柱面涡流发生器在β=60°,α=12°时的涡旋作用距离大约在250~300 mm.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溴化钾标准物质为原料,超纯水为溶剂,采用重量-容量法制备水中溴溶液标准物质。采用F检验和回归曲线法对研制的标准物质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方差分析和线性拟合结果表明该溶液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水中溴溶液标准物质的定值结果为1000μg/mL,相对扩展不确定度U rel=1.0%(k=2)。  相似文献   

15.
以甲基羟基膦酸异丙酯酸为模板分子,β-环糊精巯基衍生物单[6-脱氧(1,10癸二硫醇)巯基]β-环糊精在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SAW)金延迟线上进行自组装,制备出能够对有机膦类化合物(organphospho-rus compounds)进行选择性检测的分子印迹薄膜.通过电化学阻抗和原子力显微镜的方法表征了自组装膜的形成,并对甲基膦酸二甲酯(dimethyl methylphosphorate,DMMP)进行了检测,证实了分子印迹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联苯乙酸巴布剂中联苯乙酸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研究联苯乙酸巴布剂(LDH-Cata-plasm)的体外透皮释放性能,并与国外商品样品(J-Cataplasm)进行了比较。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Wa-ters SunFire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乙酸铵水溶液(60?40)(乙酸调节pH=3.6);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进样量:10μL。用离体豚鼠皮肤作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测定联苯乙酸巴布剂的体外透皮性能。结果:在1.26~20.16μg/mL浓度范围内,联苯乙酸浓度与峰面积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定量限为0.05μg/mL;回收率为98.7%~100.0%。LDH-Cataplasm与J-Cataplasm的体外透皮方程均符合Higuchi方程(Q=kt1/2),且两者的体外透皮过程相似,各时间点的透皮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联苯乙酸巴布剂的含量测定及其体外透皮释放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龚莹迎 《润滑与密封》2023,48(12):144-151
采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破乳剂EO-PO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和二苯胺抗氧剂(DPA)、磷酸胺盐极压抗磨剂(PN)、硫化烯烃极压抗磨剂(S4)、金属缓蚀剂(T561)等润滑油添加剂在正辛烷/水体系的微观聚集行为,通过分析界面形态、密度分布、界面厚度、径向分布函数、氢键能等,探究EO-PO分子和各添加剂分子在油水界面的行为。结果表明:各添加剂分子均在油水界面形成对应的界面膜,使得油水混合乳状液相较于单一的油水体系更为稳定,表明各添加剂在作为功能添加剂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乳化作用;EO-PO分子较添加剂分子具有更强的亲水性,可以在界面上顶替添加剂分子与水相互作用,从而达到破坏界面膜的稳定性,使得油相和水相完全分开的效果,因此对于油水乳化液,EO-PO分子具有很明显的破乳作用;在含有不同添加剂的各体系中,EO-PO分子与水有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其中在含有PN和DPA分子的体系中,EO-PO分子对其界面膜破坏较大,破乳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柞蚕资源,采用溶剂辅助高压脉冲电场法快速提取柞蚕中β-蜕皮激素的正交实验来考察电场强度、脉冲数、料液比对提取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提取时间1 h,溶剂质量分数40%,电场强度8 kV/cm,脉冲数为10的条件下进行提取,效果非常好,β-蜕皮激素的得率为0.0891%,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螺旋槽上游泵送机械密封密封特性数值计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建立考虑机械密封端面径向锥度的理论模型。采用有限元法求解修正的雷诺方程,得出螺旋槽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端面间液体的压力分布,分析不同黏度下膜厚、端面径向锥度对密封特性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螺旋槽上游泵送机械密封端面间液膜压力呈三维凸形曲面;液膜厚度越大,开启力越小,液膜刚度系数在某点取得峰值;径向锥度越大,径向压力峰值、开启力和摩擦因数越小,泄漏率在某点取得最小值;综合考虑较小密封泄漏量和较小摩擦因数,径向锥度取值范围为-1.5×10-4β-0.5×10-4较适宜。  相似文献   

20.
~~考虑弹性膜盘的变形量。在本设计中定D2=D-0.3=244.44,卡爪内径的最大变形最为0.6-0.8mm(当顶杆力为8000-10000KN时),此变形量是在Pro/MECHANIC分析下获得,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验证。借助Pro/E的分析结果,确定D2=D-0.3=244.44。因此可知,齿轮带着滚柱放进卡爪时,单边各有0.15mm左右的间隙。这样,给操作者装工件带来方便。而D2尺寸最终是靠配磨来保证的。夹具组装到如图示时,要用配磨盘去整体配磨,并达到精度要求。确定D2后,D’=(1.33-3)D2,L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