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气管支架治疗阻塞性肺不张的近期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2月—2013年7月24例阻塞性肺不张患者,其中支气管内肿瘤致肺不张13例,外源性压迫11例(因肺门部肿瘤所致9例、纵隔脓肿所致2例)。20例患者为主支气管狭窄或闭塞,1例患者为主支气管狭窄及叶支气管完全闭塞,3例患者为叶支气管狭窄或闭塞。结果 23例患者成功置入气管支架,共置入Y型气管支架24枚,其中小Y支架3枚。23例中1次成功置入者21例。2例支架置入后位置不佳;立即用支架取出钩取出支架后第2次置入;1例患者因术中配合不佳而未能成功置入气管支架。支架置入成功率95.8%(23/24),首次置入成功率为91.3%(21/24)。23例成功置入气管支架的患者不张肺均得以不同程度的复张,其中21例肺完全复张,呼吸功能均较前明显好转。结论 气管支架治疗阻塞性肺不张安全可靠,能有效解除阻塞性肺不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经皮切割肺活检术对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自动弹簧式活检枪(14及16 G)对29例弥漫性肺疾病患者在CT引导下行经皮切割肺活榆,所获组织送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并对取材成功率、诊断阳件率以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29例患者均获得足够行病理检查的肺组织标本,取材成功率达到100%.有25例获得确诊,诊断阳性率达82.8%.并发症主要为气胸以及肺出血,大多数不严重,且经相应治疗后均在1周内消失.结论 对于弥漫性肺疾病,CT引导下经皮切割肺活检术无沦在手术操作、取材成功率以及诊断阳性率均优于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与开胸肺活检(OLB)和电视引导下胸腔镜肺活检(VATS)相比,并发症少且轻微,患者接受度高.该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介入性肺减容术是在外科切除肺减容术和内镜下非外科切除肺减容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一项X线导引下的经导管治疗技术,在靶肺叶经支气管行博来霉素(或无水乙醇)碘油乳剂栓塞的同时并对其近端支气管用骨水泥封堵,可获得稳定的肺纤维化和肺减容,即所谓的功能性肺叶切除.虽然此项介入治疗技术目前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但已经显露出其临床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药物灌注预防肝癌肺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肝癌患者按栓塞化疗(TACE)后是否实施支气管动脉灌注(BAI)化疗将其分为A组(31例)与B组(36例).前者仅行单纯性TACE治疗,后者则在TACE完成后即刻将导管送至双侧支气管动脉给予预防或治疗剂量的抗癌药.BAI次数及间隔时间与TACE相同.跟踪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转移与生存情况.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24个月.A组发生肺转移9例,出现较明显呼吸道症状者8例,6、12和24个月肺转移率分别为9.1%、15.4%和71.4%,其生存率分别为71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国产单向活瓣支架进行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入肺减容术(BILVR)临床研究,初步探索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06年5月至2007年8月对7例重度肺气肿患者经胸部CT扫描确定靶位,在全身麻醉下行可弯曲支气管镜及X线引导支架置入。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血气分析、超声、6min步行距离(6MWD)及影像学表现。结果7例患者在单侧上叶支气管段或亚段放置4~6枚支架,手术时间为(136±72.3)min。术后2h可自行活动,呼吸困难明显减轻。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支架远端支气管聚拢,但未见肺不张。术后2周6MWD、Brog呼吸困难评分和肺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血气分析及靶区肺体积无明显变化。1例患者在术后2d出现非靶区下叶肺炎、1例患者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均治疗后缓解。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BILVR可能会改善极重度肺气肿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和生活质量,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6.
复习近年文献中有关呼吸系统疾病非血管介入治疗的技术和方法 .气道内金属支架植入可以迅速解除患者的气道阻塞、改善呼吸,由于植入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对于良性疾病是否采用金属支架植入疗法仍持慎重态度.与传统的肺减容术相比,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是一种有效、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 ,其临床应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支气管瘘,为该类患者提供了除外科手术以外的有效治疗手段.B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肺部一些良、恶性疾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介入性肺叶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健康犬12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4只,A组行靶肺支气管肺泡灌注碘化油、肺泡上皮细胞毁损混合剂及靶支气管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堵塞;B组行靶支气管PMMA栓塞,C组行肺叶切除.分析各组术前、术后即时、术后1~4周的动脉血气,4周后作胸部X线、组织病理学检查及靶肺组织细菌学培养.结果 3组动物术后即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术前(P<0.01),动脉血CO2分压(PaCO2)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1周动脉血气恢复正常,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4周肺部摄片及大体标本见实验组靶肺肺不张形成,组织病理学显示靶肺呈纤维化政变,靶肺组织细菌学培养阴性。B组有2例肺不张形成,靶肺未见明显纤维化。结论通过靶肺支气管肺泡灌注及靶支气管堵塞可使靶肺形成肺不张、纤维化,达到介人性肺叶切除术目的。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术中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引发气胸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或起搏器植入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4 351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气胸患者性别、年龄、是否伴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锁骨形态变化等临床特征,评估是否与气胸发生相关。结果 4 351例患者中共发生气胸47例(1.08%),年龄12~72(47.1±18.4)岁;其中女性37例(78.7%),锁骨与胸骨夹角<60°者27例,伴有COPD者2例。女性气胸发生率较男性明显增加(OR=2.7,95%CI=1.4~5.2);斜形锁骨即锁骨与胸骨夹角<60°患者气胸风险明显增加(OR=3.5,95%CI=1.6~7.9),伴有COPD患者气胸概率增加(OR=2.3,95%CI=1.2~4.7)。47例中5例气胸未予特殊处理,自行吸收,19例经胸腔穿刺抽气缓解,23例经胸腔闭式引流缓解;均完全康复出院。结论 气胸仍是介入治疗中重要临床问题。女性、有斜形锁骨特征或伴发COPD患者接受锁骨下静脉穿刺时更易发生气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用永久性颗粒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3例内科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33例患者中包括支气管扩张24例、支气管肺癌4例、支气管扩张合并肺结核2例、支气管病变2例以及外伤性毁损肺1例,栓塞材料均采用海藻酸钠微球,部分合并支气管肺循环瘘的患者同时联合使用弹簧圈进行栓塞。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支气管动脉栓塞,33例患者即刻效果均为咯血停止,有效率100%;3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复发,复发率为9.1%(3/33)。所有患者栓塞后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0 d。结论 利用永久性颗粒栓塞治疗大咯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和恢复较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分析匿源性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影像学表现,评估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匿源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4年6月至2011年3月对11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匿源性咯血患者行选择性BAE。术中行系统的主动脉造影及锁骨下动脉造影,观察责任血管的影像学表现及来源,并对双侧支气管动脉(BA)及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责任血管行选择性栓塞术。术后随访6个月 ~ 5年。结果 11例患者中10例为吸烟者(或有吸烟史)。所有患者术前CT增强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未发现肺实质内与咯血有关的实质性病变。11例患者中,10例术中动脉造影存在血管异常表现,总共24支责任血管,其中右侧支气管动脉11支,左侧支气管动脉8支,胸廓内动脉2支,肋间动脉3支。术后8例咯血立即停止,2例仍有少量咯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仍有咯血,行肺叶切除术后好转。术后2例出现不同程度胸痛,1例出现发热,1例出现轻度肾功能不全,均经处理后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严重的栓塞后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内无再次咯血,1例术后5个月咯血复发,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 吸烟是匿源性咯血的一大危险因素, BA是匿源性大咯血的主要责任血管;选择性BAE治疗匿源性大咯血安全、有效,是首选的一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固有动脉(PEA)参与咯血供血的DSA表现及聚乙烯醇(PVA)栓塞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196例咯血保守治疗无效行介入治疗患者的资料,共有32例为异常PEA患者,其中支气管扩张27例,肺部慢性炎症3例,结核性支气管扩张2例,病变均累及肺下叶。分析患者病变PEA的数目、DSA表现、与肺部病变部位、性质的关系,以及PVA栓塞相关并发症。结果 32例患者的DSA表现为血管增粗、迂曲,分支增多、紊乱并进入相邻肺组织。30例(93.75%)PEA与肺动脉交通;PEA供血的肺部病变93.9%位于肺下叶后基底段。未发现与PVA栓塞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PEA可参与咯血供血,当肺内病变累及下叶时,需探查PEA,应用PVA颗粒栓塞异常PEA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种比DSA更能显示支气管动脉供应脊髓、食管及气管等结构的方法,进一步研究支气管动脉对脊髓、食管及气管等结构的供应概率,为临床上减少支气管动脉灌注和(或)栓塞术所致的并发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19例肺癌或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DSA(BA-DSA)后留置导管于支气管动脉,行支气管动脉多层CT血管造影(BA-MSCTA).经导管以1~2 ml/s的速度注入45%的对比剂10 ml,注入5 s时自下颈部(颈5~6椎体水平)向肺底扫描,准值5 mm,无重叠连续重建.观察椎管内(特别是脊髓)、食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引导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对小支气管源性癌的活检价值.方法 33例CT引导纤支镜活检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并与纤支镜盲检及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比较.结果单纯1~3级大支气管内病变,可采用纤支镜直视活检;小支气管内病变以CT引导纤支镜活检更为可靠、准确和并发症少;细支气管及肺泡病变则以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成功率高.结论对发生于小支气管内的较小病灶,CT引导纤支镜活检,可以采集到更全面的病理标本,并通过镜检+刷检+多点活检技术的综合应用,能进一步提高活检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转炉蒸发冷却系统内气液外混双相流喷嘴雾化介质的选择,应用计算流体力学,通过FLUENT模块主要运用VOF模型在不同压力工况下对雾化介质为水蒸气和氮气时外混喷嘴的气液流动状态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模型x=0截面的速度云图及矢量图观测计算模拟结果,并以条件雾化角θ、质量平均直径d_(MMD)和索太尔平均直径d_(SMD)为雾化质量的判断标准。所得水蒸气雾化介质下的平均θ为74.43°,d_(MMD)为32.14μm,d_(SMD)为64.99μm;氮气雾化介质条件下的平均θ为68.13°,d_(MMD)为24.48μm,d_(SMD)为65.10μm。对三个判断标准和雾化质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最终建议气液压力比为2的条件下,雾化介质采用氮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经皮肺活检术对原发性肺癌、肺转移性癌以及非恶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10年来436例经皮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明确为原发性肺癌患者341例、肺转移性癌62例、非恶性肺疾病33例.统汁分析经皮肺活检术对上述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及灵敏度.结'果原发性肺癌组经皮肺活检阳性321例,诊断准确率为94.7%、灵敏度94.1%;肺转移性癌组阳性32例,诊断准确率58.2%、灵敏度51.6%;非恶性肺疾病组阳性19例,诊断准确率以及灵敏度均为57.6%.436例患者中427例经皮肺活检获得足够病变组织标本,9例活检失败,活检成功率97.9%.全部患者共穿刺474例次,其中74例次出现并发症,发生率15.6%.主要并发症有气胸(63例次,13.3%)和肺内出血(56例次,11.8%).结论 临床上怀疑原发性肺癌的肺部病变,经皮肺活检术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少且轻微.对于考虑为肺转移性癌以及非恶性肺疾病,该技术尚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6.
乔旭  李凯  朱锡锋 《太阳能学报》2019,40(8):2097-2104
为更好地明确喷嘴结构参数对生物油雾化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流体体积函数法(volume of fluid,VOF)在高喷射流量条件下对不同喷嘴结构内流场的雾化特性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喷嘴结构参数中,喷嘴常数及旋流室与出口段直径比是喷嘴雾化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值过大或过小均会偏离最优雾化效果;旋流室长径比、出口段长径比及收缩室半锥角分别为0.75°、3.00°和30.00°时生物油雾化性能最好;在经验公式基础上拟合出流量系数公式,可为喷嘴设计和试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胃肠道来源肺转移瘤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20例胃肠道来源肺转移瘤患者,肺内病灶5个以下,总计病灶数56个,平均每例2.8个病灶,病灶平均直径2.1cm(0.5~3 cm).其中单肺转移13例,双肺7例.原发病灶均有病理诊断,肺转移均经CT或MRI检查后临床诊断.利用计算机三维立体定向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肺转移病灶内.观察治疗后2个月病灶变化.结果20例56个病灶,完全缓解(CR)32个;部分缓解(PR)19个;无变化(NC)5个.总  相似文献   

18.
4 燃油喷嘴型式及其特点 (Ⅰ ) (续上期 )4 1 6 低压空气雾化油喷嘴采用低压空气 (一般鼓风机空气 )做雾化剂的燃油喷嘴 ,称为低压空气雾化油喷嘴。压力为0 0 3~ 0 1 0MPa的重油从喷嘴喷出 ,而 0 0 0 2~ 0 .0 1 2MPa的低压空气从重油喷口的四周喷出将油流雾化 (一般空气速度控制在 80m/s)。图 1 0是一种简单的低压空气雾化燃烧器。其特点是燃烧器和系统装置简单 ,价格便宜。燃油量的调节比也较大 ,可达 1∶3,适用燃油粘度较低的优质重油 ,常用于小型燃油锅炉。图 10 低压空气雾化喷嘴4 1 7 纯蒸汽雾化油喷嘴蒸汽雾化喷嘴…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氩氦冷冻消融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状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77例ⅢB/Ⅳ期肺鳞状细胞癌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对照组43例,单纯给与全身静脉化疗;联合治疗组 34例,给予肺冷冻消融治疗和全身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治疗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疾病无进展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64.7%,疾病控制率(DCR)85.3%,较对照组客观缓解率41.9%,疾病控制率67.4%明显未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中位PFS 10个月(95%CI:8.69~11.31个月),中位OS 20个月(95%CI:17.79~22.20个月),对照组患者中位PFS 7个月(95%CI:6.07~7.92个月),中位OS 15个月(95%CI:13.62~16.3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冷冻消融治疗不增加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但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P<0.05)。结论 与单纯静脉化疗相比,氩氦冷冻消融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患者疗效显著,在不增加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基础上,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延长患者PFS和O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Ⅳ期肺癌(PT4)介入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材料和方法:45例PT4中并肺内转移者15例,采用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同时灌注化疗;并全肺叶不张者15例,采用支气管动脉与胸主动脉同时灌注化疗;并同侧胸积液者15例,采用支气管动脉加胸膜腔内灌注的双介入方法。结果:完全缓解7例,占15.6%;部分缓解13例,占28.9%;无变化20例,占44.4%;有进展5例,占11.1%。结论:双介入治疗PT4的临床疗效与全身化疗相持平,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全身化疗,这就为Ⅳ期肺癌的治疗另辟了一条途径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