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水材料用于U型钢支架壁后充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水材料用于U型钢可缩性支架壁后充填支护机理及试验效果分析可知,实施充填后,充填层使围岩与支架紧密接触,改善了支架受力状况,提高了支架承载能力,巷道维护效果明显得到改善。因此,高水材料是一种理想的壁后充填材料,支架壁后充填是U型钢支架性能得以改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水材料用于U型钢支架壁后充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高水材料用于U型钢可缩性支架壁后充填支护机理及试验效果分析可知,实施充填后,充填层使围岩与支架紧密接触,改善了支架受力状况,提高了支架承栽能力,巷道维护效果明显得到改善.因此,高水材料是一种理想的壁后充填材料,支架壁后充填是U型钢支架性能得以改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金国庆  柏跃杨 《现代矿业》2010,26(6):115-117
对U型钢可缩性支架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可缩性支架壁后充填-锚注的科学性,针对西一轨道大巷围岩的变形情况,采用了U型钢可缩性支架壁后充填-锚注耦合支护修复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改善了巷道围岩物理力学特性,提高了围岩自承载能力,而且改善了支架受力条件,使支架通过充填层均匀受力,达到更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如何提高巷道支架稳定性与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两个方面论述了软岩巷道支架壁后充填作用的机理,并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了支架壁后充填是软岩巷道最合理的支护型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支架壁后充填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型可缩性支架和围岩之间存在着空间,支架受力条件恶化,严重抑制着巷道支架支承能力的发近,实施壁后充填,巷道的维护得以改善,使围岩一充填体一支架形成共同承载的力学体系,可以提高支架的工作阻力和控制围岩的变形。运用围岩和支架相互作用原理,说明了充填体的刚度对支架性能的影响和充填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U”型钢可缩性支架壁后充填矿压观测研究表明:壁后充填使巷道围岩与支架紧密接触,改善了支架受力状况,提高了支架承载能力,巷道维护效果得到改善,巷道断面收缩率仅为2.05%,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支护形式,能适应频繁受采动影响的巷道支护。  相似文献   

7.
基于在复杂性质围岩的巷道中,U型钢可缩支架的承载与围岩的作用无法有机的结合的这一情况,对U型钢支架失稳机理进行了阐述,并研究分析了壁后充填技术的科学性,表明使用U型钢可缩支架壁后充填技术,可有效改善支架与围岩的关系,使U型钢均匀承载,充分发挥U型钢的支护性能.工程应用效果表明,U型钢可缩支架壁后充填技术的实际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U型钢支架卡缆质量低劣及支架与围岩之间存在空穴、支架受力条件恶化等情况严重制约着巷道支架支承能力的发挥。提高卡缆质量,及实施支架壁后充填,使围岩--充填体--支架结构三者形成共同的力学承载体系,可大幅度提高支架的工作阻力,有效地控制围岩的强烈变形。  相似文献   

9.
U型钢支架和围岩之间存在着空间,严重抑制着巷道支架支撑能力的发挥。根据围岩-充填体-支架的结构力学原理,研究了新的壁后充填材料的性能要求。结合典型U型钢巷道工程,完成了充填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能试验。与普通填充材料相比,新型填充材料的应力分布较均匀,有较好的让压能力。工程应用表明,该填充材料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郭俊凡 《中州煤炭》2020,(7):184-187
为了有效控制沿空留巷顶板岩层的离层及塑性区的发展,研究了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关键技术,包括可伸缩U型钢支架、支架壁后充填技术、锁棚锚杆/锚索技术、滞后注浆技术以及预充填区顶板加固技术。通过综合技术的分析,增加了支架和围岩的相互作用,提高了围岩的整体承载能力,控制了顶板离层和裂隙的发育,保证了巷道顶板的完整程度。  相似文献   

11.
U型钢可缩性支架壁后充填应力分散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法使用主动支护的高应力软岩巷道中,U型钢可缩性支架是一种有效和成熟的支护方式,但是围岩性质复杂时,U型钢可缩支架的承载与围岩的作用无法有机的结合起来,造成U型钢的支架局部应力集中,致使U型钢支架局部屈服而U型钢支架整体失稳,使用U型钢可缩支架壁后充填技术改善了与围岩的关系,阻止了局部应力集中,使U型钢均匀承载,较充分发挥U型钢的支护性能。文章通过阐述U型钢支架失稳机理解释了壁后充填技术的科学性,并介绍了在应用中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2.
U型钢可缩性支架壁后充填支护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徐州东部矿区“三软”煤层条件,采用U型钢可缩性支架壁后充填支护新技术,对支架-围岩关系进行了矿压观测,并在充填工艺,施工组织等方面进行实际应用,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巷道支架壁后充填的效果,建立了4种不同的数值计算模型进行比较.运用颗粒流PFC^2D数值模拟软件,结合临涣矿西二运输大巷工程地质实际条件,深入分析了不同支架一围岩作用关系对支架变形特征、支架受力分布、支架自身承载性能及巷道围岩应变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壁后充填的模型与其它存在不同壁后空间的模型相比,支架受到的弯矩和剪力对称、均匀,轴力、弯矩、剪力值较小,巷道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切向应变率也明显变小.通过支架壁后充填,改善了支架受力状况和受力分布,实现了支架-充填体-围岩三者共同承载;支架壁后充填首先减小了浅部围岩应变率,抑制了围岩在更大范围内的变形,从而控制了巷道的强烈变形.  相似文献   

14.
巷道支架围岩关系的颗粒流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巷道支架壁后充填的效果,建立了4种不同的数值计算模型进行比较.运用颗粒流PFC^2D数值模拟软件,结合临涣矿西二运输大巷工程地质实际条件,深入分析了不同支架一围岩作用关系对支架变形特征、支架受力分布、支架自身承载性能及巷道围岩应变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壁后充填的模型与其它存在不同壁后空间的模型相比,支架受到的弯矩和剪力对称、均匀,轴力、弯矩、剪力值较小,巷道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切向应变率也明显变小.通过支架壁后充填,改善了支架受力状况和受力分布,实现了支架-充填体-围岩三者共同承载;支架壁后充填首先减小了浅部围岩应变率,抑制了围岩在更大范围内的变形,从而控制了巷道的强烈变形.  相似文献   

15.
本文深入浅出地全面介绍了国内外巷道支架壁后充填技术的现状和水平,并提出了我国发展巷道支架壁后充填技术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大倾角煤层采面采空区冒矸充填特点 ,分析了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采面不同位置处的支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研究了支架与围岩系统结构在走向和垂直层面上的结构特点 ,提出了大倾角煤层采面的“支架—围岩”系统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7.
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采面支架与围岩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大倾角煤层采面采空区冒矸充填特点。分析了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采面不同位置处的支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研究了支架与围岩系统结构在走向和垂直层面上的结构特点,提出了大倾角煤层采面的“支架-围岩”系统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8.
系统分析了超高水材料袋式充填开采采场覆岩结构的特点,得出了工作面支架需控岩层范围及其变化特征,揭示了长壁充填开采“支架-围岩”关系,明确了提高充填率是超高水材料袋式充填开采覆岩下沉控制的关键因素。结合亨健矿2515工作面充填开采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开发并实施了隔板布置优化、采空区埋管补注浆充填、离层区打钻补注浆充填等充填率保障技术与工艺。现场实测结果表明,超高水材料袋式充填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缓和、采场围岩破裂范围较小且能有效控制地表下沉:① 工作面巷道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258 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183 mm,围岩变形较小;② 微震监测系统表明,2515工作面超前破裂范围为20~30 m,围岩破裂高(深)度为顶板以上40 m至底板以下10 m,1个月后(推进距离60 m左右)已充填区域微震事件逐渐消失;③ 地表最大下沉量为265 mm,实测下沉系数为0.06。  相似文献   

19.
《煤矿安全》2015,(6):212-215
为研究充填开采支架合理支护阻力,基于大尺寸超高水材料力学性能试验,建立了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覆岩活动力学模型,分析充填开采支架与围岩关系,得出了充填支架支护阻力计算方法,并根据冀中能源陶一煤矿实际充填开采实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直接顶随着工作面推进逐渐冒落,控制悬顶距在一定范围内可使关键层形成稳定结构而不发生破断,充填工作面不会发生明显来压现象;与一般长壁综采在支架选型方面相比,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应用低工作阻力支架同样可以满足开采的需要,同时能够保证良好的充填效果。  相似文献   

20.
U型钢支架新型壁后充填材料的试验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推荐一种U型钢支架壁后充填性能好、成本低的新型材料和工艺,并通过实际应用,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