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几种不同表面处理的焊接钢质药筒在退壳时所需抽壳力的大小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实测对比,论证了药筒表面处理方法或质量在药退壳性设计中的作用,完善了焊接钢质药筒退壳性设计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介了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GY型钢铁硬度分选仪”无损检测轴承零、部件的硬度和残余奥氏体量的原理、方法及试验结果。试验表明,“GY型钢铁硬度分选仪”可适用于热处理现场对轴承钢制零件的硬度和残余奥氏体量的逐件即100%无损快速检测,速度可达1500件/小时。在95%置信度下,检测硬度的离散误差在±1HRC之内;检测残余奥氏体量的离散误差在±3%之内。从而为轴承钢件热处理质量的无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用基于初始导磁率原理的“GY”型钢铁硬度分造仪“无损检测高速钢车刀硬度和残余奥氏体量的原理、方法及试验結果。试验表明,“GY型钢铁硬度分选仪”可适用于热处理现场对高速钢制零件,如车刀和钻头美产品的硬度和残余奥氏体量的100%即逐件快速无损检测。速度可达1.200件/小时。在95%置信度下,检测硬度和残余奥氏体量的误差分别为±1HRC和±3%。  相似文献   

4.
激光冲击处理对X70管线钢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激光冲击波对X70管线钢焊接接头进行了表面强化处理,分析了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后焊接接头组织结构,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焊接接头显微硬度,通过X射线应力仪测定了残余应力沿焊接接头表面的分布规律,并对管线钢焊接接头激光冲击强化的微观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激光冲击波可以在焊接接头表面形成塑性变形层,显微硬度明显提高;材料组织均匀性得到了明显改善;消除了焊接接头表面残余拉应力,形成了残余压应力场。  相似文献   

5.
LT-3铝合金是一种三层包覆合金,主要用于铝制冷却器、散热器的真空钎焊.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钎缝中生成的显微组织,利用显微硬度计对钎焊接头的显微硬度进行了测量,并进行了X射线衍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钎缝中生成了网状的共晶组织,钎缝处的显微硬度比芯层的显微硬度高.  相似文献   

6.
焊后热处理对 A/F 异种钢焊接接头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焊态和焊后热处理两种状态下的A/F异种钢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进行了实测.通过高温加速模拟试验,对加速前后试样的碳分布、组织结构、硬度值的变化以及抗腐蚀能力进行了试验分析和对比,得出了适当温度的焊后热处理对改善A/F异种钢焊接接头使用状况是有积极作用的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焊条R307和焊条A302在母材15CrMoR容器用钢上进行焊接试验。对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金属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并对焊接接头金属的硬度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5CrMoR钢采用焊条R307焊接,经焊后热处理的焊接接头的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和碳化物,焊缝金属的硬度与母材的硬度相近。采用焊条A302焊接时,其焊缝组织为奥氏体和树枝状的δ铁素体,并存在枝晶偏析,在热影响区形成了贝氏体组织,是导致热影响区金属的硬度比焊缝区金属的硬度高得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维氏硬度计数字化原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实时自动测量试验过程中试验力和压头压入试样的深度并显示 ,以控制试验进程 ,保证试验的有效性 ;卸除试验力后 ,由位移传感器在线自动测量残余压痕深度 ,自动计算、输出维氏硬度值 ,保证试验结果获取的实时性 .这是维氏硬度计数字化最简洁、有效的方法 ,使维氏硬度试验能方便地用于硬度的常规检验 ,解决了实际应用中以维氏硬度作为统一的硬度标度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提高65Mn环形锻件强韧性水平的热处理工艺.采用预备热处理使最终热处理前的原始组织不均匀度增大,使锻件水冷态韧性提高,从而使锻件在较低温度回火时仍具有高韧性,同时大幅度降低回火所造成的硬度损失,实现了硬度、韧性的同步提高.预备热处理还使锻侔-60℃冲击功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含有较多合金元素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熔焊焊接性能较差的问题,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背散射衍射分析和显微硬度仪等手段,研究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8和钴基等轴晶K640M的氩弧焊焊接显微组织特征.结果表明,焊接后接头形成定向柱晶区、熔合区和母材区.对实验合金进行焊后热处理后发现,熔合区和定向柱晶区中γ相发生长大,且Co等元素的分布趋于均匀,焊接残余应力的存在导致个别位置出现再结晶现象.热处理前后接头内显微硬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对两个TX型方钢管相贯节点进行了轴力、弯矩共同作用下的静力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现象的分析,研究了节点的破坏特征、应力分布规律、抗弯刚度以及极限承载力等静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主管受压时,节点的抗弯刚度相比主管受拉的情况会有所降低.圆角处的焊缝往往较早出现裂缝,使得节点强度难以充分利用.在设计中,如果要将节点视为刚性,需要采取一定的加劲措施,并在施工和加工过程中确保焊缝质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4个U型插板钢管连接节点的承载力特性的试验研究,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对U型插板钢管节点的承载力特性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比较试验及计算分析得到的钢管连接节点的承载力一位移变形曲线,试验结果与计算分析结果吻合较好.由于U型插板钢管节点的焊缝为空间焊缝而处于拉、压、剪的复杂应力状态,对钢管节点连接的极限承载力有较大的影响——降低承载力;分析比较由有限元计算分析得到等效厚度平面焊缝的承载力特性-变形特性,得出空间焊缝极限屈服承载力要比一般的平面焊缝屈服极限承载力低,用一般平面焊缝的计算公式计算不合适.  相似文献   

13.
Domex 700MC钢性能及其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Domex 700MC低合金高强钢,采用002气体保护电弧焊和埋弧焊方法获得了焊接接头试件。通过焊接接头试样,分析了焊缝和热影响区的金属组织,测试了焊接接头的硬度,讨论了Domex 700MC钢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根据镍在紫铜和不锈钢中可无限固溶,对紫铜管和不锈钢管的焊接,采用纯镍作过渡焊缝,采取合适的工艺措施,通过试验,成功地解决了其焊接接头中易出现裂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g钢焊接循环应力-应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试样步增量法,得到20g 母材和焊缝试样循环应力应变曲线及性能参数,分析了焊缝组织结构对循环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是否设置加劲肋和格构式钢骨等4组内部构造形式不同的钢管混凝土试件进行受弯试验。结果表明:格构式钢骨延缓了试件受拉区混凝土开裂和受压区钢管屈服,有效提高了其抗弯性能。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验试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分析钢管径厚比、钢骨肢件间距、钢骨尺寸、钢骨及混凝土强度等对内配格构式钢骨钢管混凝土构件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构件抗弯性能的主要参数为钢管径厚比、钢骨尺寸及钢骨强度;混凝土强度、钢骨肢件间距对其承载性能影响较小。采用中国规范对试件的抗弯承载力进行计算,采用中国规范、美国规范及欧洲规范对试件刚度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中国规范对该类构件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偏于保守;美国规范和欧洲规范对该类构件抗弯刚度的计算偏于保守,中国规范对抗弯刚度的计算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7.
45号钢堆焊熔敷金属的组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焊条CHR172和CHR132在基体材料45号钢上进行了堆焊试验;对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金属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对堆焊熔敷金属的硬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堆焊金属的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与焊条的种类和堆焊工艺参数有关。焊条CHR172堆焊熔敷金属的硬度比焊条CHR132堆焊熔敷金属的硬度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排液测氢法和插销试验法较系统地研究了氢对钢芯石墨化铸铁焊条施焊的灰口铸铁焊接接头冷裂倾向的作用;将试验结果与高强钢综合比较,得出灰口铸铁对氢致裂纹不甚敏感的结论,在微观上应用显微镜下录像测氢试验法观测焊接接头中氢的动态行为,明确了氢的微观扩散行为及逸出过程.对此问题的研究不仅对工程实践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更为进一步探讨灰口铸铁焊接接头裂纹产生原因提供了实验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机械振动焊接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振动焊接是在振动调整残余应力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焊接新技术。这种焊接新技术 ,不仅能提高焊接质量 ,改善焊接接头金相组织 ,提高接头金属的力学性能 ,而且能省去焊后调整残余应力的工序 ,从而缩短生产周期 ,降低生产成本 ,并将给焊接生产领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试验选用压力容器常用钢 1 6MnR作为试验材料 ,采用机械振动焊接钢板与常规埋弧自动焊接钢板对比实验方法 ,通过残余应力测试和测试结果分析研究了机械振动焊接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机械振动焊接可降低焊接残余应力 ;当频率、振幅 (激振力 )选取合适时 ,其降低效果更显著。而机械振动焊接降低残余应力的机理主要是由于机械振动使焊缝及周围的温度梯度减小和振动使晶粒细化、组织分布均匀所致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改善大跨度桥梁中管翼缘焊接箱型截面构件的耐久性的问题,提出采用耐候钢代替普通钢的管翼缘箱型截面梁。同时,为了研究耐候钢管翼缘焊接箱型截面构件填充混凝土后在全熔透和部分熔透条件下的单轴承载力性能,开展了焊接矩形截面在三种不同焊缝熔深下的耐候钢管混凝土截面轴压短柱试验研究。分别测试每个试件在单轴压力作用下的静态应变、动态应变,以及竖向位移和侧向位移。对比构件承载力的试验结果及理论分析结果,得出不同熔深下焊接箱型截面管翼缘组合构件的承载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耐候钢管翼缘焊接箱型截面构件的全熔透焊缝承载力高于部分熔透焊缝承载力。2)全熔透试件开裂时的竖向位移较部分熔透试件的位移值大,而不同熔深下构件的横向位移测点L4随轴压荷载的增大而有增加,L3测点横向位移规律不明显。3)不同耐候钢管翼缘焊接箱型截面构件横向整体受拉,局部在顶部角部位置受压。构件的混凝土内部和钢板表面应变情况复杂,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