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甲醛由于其亲水性好、杀菌效率高、价格低廉以及不受体系中的酸碱度的影响等优点,而用作化妆品的防腐剂。但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因此需要对化妆品中的甲醛含量进行检测。本文详细介绍了测定化妆品中甲醛含量的方法,并对每种方法进行评价和总结。随着化妆品防腐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化妆品中将会彻底禁用甲醛。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化妆品中甲醛释放体咪唑烷基脲(Imidazolidinyl Urea, IU)的含量测定方法。通过测定咪唑烷基脲在溶液中分解释放的甲醛量间接测定咪唑烷基脲的含量。咪唑烷基脲在碱性条件下快速分解释放甲醛,采用柱前衍生法使甲醛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后,经Inertsil ODS-SP液相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离测定,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60∶40),检测波长为355 nm。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咪唑烷基脲可快速分解达到稳定状态,方法检出限为0.001%,咪唑烷基脲在1~100μg/mL范围内与相应的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为92.1%~109.5%。该方法可用于测定化妆品中咪唑烷基脲的含量,填补了《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的空白,有利于规范化妆品行业对甲醛释放体类防腐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化妆品中甲醛含量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甲醛由于其亲水性好、杀菌效率高、价格低廉以及不受体系中的酸碱度的影响等优点,而用作化妆品的防腐剂。但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因此需要对化妆品中的甲醛含量进行检测。本文详细介绍了测定化妆品中甲醛含量的方法,并对每种方法进行评价和总结。随着化妆品防腐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化妆品中将会彻底禁用甲醛。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FDA的化妆品配方自愿登记计划(VCRP)及参与的好处,对《化妆品与盥洗用品》杂志公布的近30年来的的化妆品防腐剂使用频率数据进行了整理,描述了历次统计前20位品种的变迁,对一些重要品种,如重氮咪唑烷基脲、咪唑烷基脲、二羟甲基二甲基乙内酰脲、甲醛类、季铵盐-15、布罗波尔、异噻唑啉酮类、碘代丙炔基于基氨基甲酸酯(IPBC)、三氯生、苯氧乙醇和尼泊金酯类等的走势和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从使用频率看化妆品防腐剂走势(待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FDA的化妆品配方自愿登记计划(VCRP)及参与的好处,对《化妆品与盥洗用品》杂志公布的近30年来的的化妆品防腐剂使用频率数据进行了整理,描述了历次统计前20位品种的变迁,对一些重要品种,如重氮咪唑烷基脲、咪唑烷基脲、二羟甲基二甲基乙内酰脲、甲醛类、季铵盐-15、布罗波尔、异噻唑啉酮类、碘代丙炔基丁基氨基甲酸酯(IPBC)、三氯生、苯氧乙醇和尼泊金酯类等的走势和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甲醛供体在水和个人护理配方中游离甲醛的含量,判断甲醛供体防腐剂的稳定性。参考欧盟委员会有关化妆品防腐剂的法规现状,得出甲醛供体作为化妆品防腐剂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微生物对化妆品杀菌防腐剂的耐受性与抗药性概念、抗药性微生物种属特性、杀菌剂的抗性水平以及抗性的风险评估和治理措施,旨在为提高化妆品(日化产品)和美容美发产品的质量,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并为科学合理使用现有杀菌防腐剂和研究开发新型杀菌防腐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消费者意识的提高,化妆品的防腐剂得到广泛的关注。在此社会环境下,化妆品无防腐剂添加概念应运而生。本文从阐述了化妆品无防腐剂添加概念的产生渊源切入,探讨当前对传统防腐剂的替代产品的研究。在对各类非传统防腐剂的研究中,其中邻位烷基二醇由于其保湿性好、刺激性低等特点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本文对常见的邻位烷基二醇在化妆品配方中的防腐原理及目前的使用情况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9.
近同有媒体报道:“美国一个非营利组织对美围市场上48种婴儿洗浴、护肤和化妆品检测后发现,有微量对二唿烷和微量甲醛。对二嗯烷和甲醛均在美国环境保护署列出的‘可能致癌物质’名单中。”  相似文献   

10.
季铵盐-15     
《日用化学品科学》2011,34(11):50-51
根据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季铵盐-15是允许使用的限用防腐剂,使用限量为0.2%。所有含甲醛或限用防腐剂中所含可释放甲醛物质的化妆品,当成品中甲醛浓度超过0.05%(以游离  相似文献   

11.
季铵盐-15     
根据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季铵盐-15是允许使用的限用防腐剂,使用限量为0.2%。所有含甲醛或限用防腐剂中所含可释放甲醛物质的化妆品,当成品中甲醛浓度超过0.05%(以游离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化妆品中化学合成防腐剂、植物源防腐剂以及复合防腐剂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比较了化学合成防腐剂、植物源防腐剂和复合防腐剂在温和性、安全性和杀菌效果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在儿童化妆品中的适用性并进行评价。阐述了以植物源防腐剂为基础的复合防腐剂的优越性,并对儿童化妆品防腐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薄膜过滤法在膏霜类化妆品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薄膜过滤法去除化妆品中防腐剂的抗菌活性,完善膏霜类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化妆品中防腐剂的抗菌作用,使加菌回收率达到满意的效果,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种基于测定咪唑烷基脲释放甲醛的量而对于化妆品中咪唑烷基脲的定量分析方法。咪唑烷基脲在Nash's试剂作用并在一定温度下释放甲醛,经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的甲醛释放量可用于咪唑烷基脲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60℃下水浴1 h可使咪唑烷基脲中甲醛释放量达到稳定,1 mol的咪唑烷基脲可释放1.116 mol的甲醛。咪唑烷基脲在化妆品中的最低检出限是0.2 mg·L-1,加标回收率为75%~98%。  相似文献   

15.
五员杂环类化妆品防腐剂的合成在GB7916-87规定使用的六十六种化妆品防腐剂中,有十分之一是五员杂环类抗菌剂。五员杂环类防腐剂是一类新型高效广谱抗菌剂,在化妆品工业上应用非常广泛。它与化妆品原料相容性好,用量少,在较广pH值范围内能正常使用。在使用...  相似文献   

16.
化学配方     
浓缩柔软剂的配方 浓缩柔软剂的典型配方是:活性物23%、添加剂1%~3%、香料1%、防腐剂0.05%、色料0.025%、CaCl_20.2%、加水至100%。 活性物有: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二烷基二酰胺甲基硫酸盐、二烷基咪唑啉甲基硫酸盐、二烷基酯季化物、二烷基胺或咪唑啉盐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于不良反应结局路径(AOP)开发的体外致敏性检测方法对5种常用防腐剂进行皮肤致敏性评估。根据整合测试和评估方法(IATA)的3选2原则,使用直接多肽反应试验(DPRA)和人细胞系活化试验(h-CLAT)分别对化妆品中常用的防腐剂苯氧乙醇、4-羟基苯甲酸甲酯、4-羟基苯甲酸丙酯、咪唑烷基脲和DMDM乙内酰脲进行检测。其中,直接多肽反应试验和人细胞系活化试验参照OECD 442C/442E指南的内容进行。实验结果显示,苯氧乙醇、4-羟基苯甲酸甲酯在DPRA和h-CLAT中均为阴性;咪唑烷基脲和DMDM乙内酰脲在2个试验中均表现出阳性结果;而4-羟基苯甲酸丙酯在DPRA中为阴性,h-CLAT中为阳性。该研究结果表明,甲醛释放体类防腐剂咪唑烷基脲和DMDM乙内酰脲是皮肤致敏物,而苯氧乙醇和4-羟基苯甲酸甲酯不是皮肤致敏物,基于文献调研结合更多的实验数据判定4-羟基苯甲酸丙酯为非致敏物。DPRA和h-CLAT的组合测试弥补了单一方法检测的局限性,适用于化妆品原料皮肤致敏性的初筛。  相似文献   

18.
对一种化妆品进行防腐处理决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当选择一种防腐剂体系时,重要的是应考虑配方中所有的组分,并将分子作为整体来处理。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产品中的各种原料也许会增强或抑制防腐功效。具潜在增强功效的原料包括:醇类、抗氧剂、表面活性剂、乙二胺四乙酸、精油及乙二醇;具潜在抑制功效的原料有:金属离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微粒状物料。增强刑醇类:醇类具有许多特性,这些特性能使它们成为理想的增强刑。另外,许多醇类具有直接的杀菌活性。化妆品工业中最常用的醇类有乙醇和异丙醇,它们的杀菌特性已被许多文献…  相似文献   

19.
新型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的合成及溶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应用化工》2011,40(4):667-669
以四甲基乙二胺分别与溴代正十四烷/溴代正十六烷反应得到单季铵盐,再与溴丙烯反应即得到2种新型疏水单体十四烷基烯丙基二溴化四甲基乙二铵(C14PDBTMN)和十六烷基烯丙基二溴化四甲基乙二铵(C16PDBTMN)。用1HNMR和IR对单体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为目标化合物。以C16PDBTMN为功能性单体,和丙烯酰胺进行共聚得到新型疏水缔合物P(C16PDBTMN/AM),研究表明,新型疏水缔合物具有其独特的抗盐、抗剪切性能。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了当前市面上化妆品中防腐剂的使用现状,并介绍了各类主流防腐剂的性质。文章通过对新法规的解读,讨论了化妆品中防腐剂的发展趋势,并推测不含MIT、不含甲醛释放体、不含羟苯酯类、不含"防腐剂"将成为今后化妆品中防腐剂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