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静态法测定了拉莫三嗪在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丙酸乙酯、乙酸甲酯6种溶剂中的热力学行为,并采用Apelblat方程和λh方程进行了关联,其结果表明拉莫三嗪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溶解行为由低到高为正丁醇>正丙醇>异丁醇>异丙醇,乙酸甲酯>丙酸乙酯,应用的方程拟合度较好,可用于单体拉莫三嗪热力学行为的预测。在此基础上,采用溶液法制备拉莫三嗪-邻苯二甲酰亚胺共晶,在298.15、303.15 K时,建立了共晶体在异丁醇、丙酸乙酯溶剂中的三元相图,结果表明同一溶剂体系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拉莫三嗪-邻苯二甲酰亚胺共晶区域增大,有利于共晶的形成。同一温度下,拉莫三嗪-邻苯二甲酰亚胺共晶在异丁醇体系的对称性优于丙酸乙酯体系,表明拉莫三嗪-邻苯二甲酰亚胺共晶更易于在异丁醇体系中获得。  相似文献   

2.
康铭  高振明  杨泽  田翔  钱刚 《应用化工》2023,(12):3335-3339+3344
3,3’,4,4’-四甲基二苯甲烷(TMDM)是合成酮酐型聚酰亚胺的关键原料,固液相平衡实验获取的溶解度数据可为其结晶工艺开发提供可靠依据。首先,经溶剂筛选后,采用动态法在常压下测定了TMDM在乙醇、异丙醇、异丁醇、正丙醇和正丁醇中273.15~293.15 K内的溶解度数据。结果表明,TMDM在上述溶剂中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测试温度范围内,正丁醇中的溶解度最大,乙醇中的最小。随后,采用Apelblat方程、Van’t Hoff方程、Wilson模型以及λh方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了关联,发现Apelblat方程的拟合效果最佳。最后,以Van’t Hoff方程计算了TMDM在上述5种醇类溶剂中的溶解焓、溶解熵和吉布斯自由能,结果表明其溶解过程为非自发的吸热过程,且主要推动力为焓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态法测定了拉莫三嗪在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丙酸乙酯、乙酸甲酯6种溶剂中的热力学行为,并采用Apelblat方程和λh方程进行了关联,其结果表明拉莫三嗪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溶解行为由低到高为正丁醇正丙醇异丁醇异丙醇,乙酸甲酯丙酸乙酯,应用的方程拟合度较好,可用于单体拉莫三嗪热力学行为的预测。在此基础上,采用溶液法制备拉莫三嗪-邻苯二甲酰亚胺共晶,在298.15、303.15 K时,建立了共晶体在异丁醇、丙酸乙酯溶剂中的三元相图,结果表明同一溶剂体系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拉莫三嗪-邻苯二甲酰亚胺共晶区域增大,有利于共晶的形成。同一温度下,拉莫三嗪-邻苯二甲酰亚胺共晶在异丁醇体系的对称性优于丙酸乙酯体系,表明拉莫三嗪-邻苯二甲酰亚胺共晶更易于在异丁醇体系中获得。  相似文献   

4.
利用激光法测定了L-丙交酯在甲醇、乙醇、正丁醇、丙酮和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测试温度范围为293.15~313.15 K。L-丙交酯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丙酮>乙酸乙酯>甲醇>乙醇>正丁醇。用Apelblat方程对测定的溶解度数据进行了拟合,通过计算得到在不同溶剂中的结晶热。  相似文献   

5.
采用静态法测定了常压下在278.15~313.15 K温度范围内二苯甲酮在不同配比的甲醇-乙腈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当溶剂组成固定时,二苯甲酮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时,二苯甲酮在甲醇-乙腈混合溶剂中存在潜溶现象。此外,分别使用改进的Apelblat方程和λh方程拟合二苯甲酮的溶解度实验数据,结果表明2种模型均能取得较好拟合效果。最后,基于NRTL模型和实验获得的溶解度数据,计算并分析了二苯甲酮的混合和溶解过程的热力学性质。二苯甲酮溶解度的测定与关联能够为其结晶工艺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重量分析法在300.15~324.05 K温度范围内测定对氨基水杨酸在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丙酮、醋酸甲酯、醋酸乙酯8种纯溶剂中的溶解度。结果显示对氨基水杨酸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单调递增。将实验测定的溶解度数据与6种理论方程(Apelblat、van’t Hoff、λh、NRTL、Wilson、UNIQUAC)进行关联,在纯溶剂中关联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79%、2.36%、2.71%、1.64%、1.72%、1.61%。结果表明,6种热力学模型对对氨基水杨酸的溶解过程都有很好的关联效果,其中Apelblat方程的关联效果最佳。运用汉森溶解度参数分析对氨基水杨酸的溶解行为;采用van’t Hoff方程计算对氨基水杨酸溶解过程中溶解焓ΔHsol、溶解熵ΔSsol、溶解吉布斯自由能ΔGsol等热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对氨基水杨酸的溶解是一个吸热、非自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溶解度数据是设计和优化结晶过程的重要依据。沙芬酰胺(SAF)是一种新型的单胺氧化酶(MAO-B)抑制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利用重量法测定了沙芬酰胺在6种纯溶剂(包括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乙腈和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测定温度范围为293.15~328.15K,测试压力为常压。沙芬酰胺在6种溶剂中的摩尔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的由大到小依次为丙酮、甲醇、乙醇、乙酸乙酯、异丙醇、乙腈。用修正的Apelblat方程模型对摩尔溶解度和温度进行数学关联。结果表明:Apelblat方程与沙芬酰胺的摩尔溶解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欧阳博  孔明  钱超  陈新志 《化工学报》2018,69(4):1307-1314
在温度288.30~334.32 K、常压条件下,采用合成法测定二苯基亚砜在乙醇、乙酸乙酯、甲苯、丙酮、氯仿以及一系列浓度的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5种纯溶剂中二苯基亚砜的溶解度大小顺序如下,氯仿 > 丙酮 > 甲苯 > 乙酸乙酯 > 乙醇;乙醇-水混合溶剂中溶解度随着乙醇浓度下降而迅速降低;该溶解过程为吸热熵增过程,且随着溶解Gibbs斯自由能增大,溶解度减小。数据采用改进的Apelblat方程和van’t Hoff方程进行拟合,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还采用Jouban-Acree方程拟合。拟合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测定的固液平衡数据可为二苯基亚砜的合成与提纯等过程的溶剂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重量法测定了胆酸在甲醇、乙醇、乙酸乙酯、冰醋酸和正丙醇中的溶解度数据,并采用Modified Apelblat模型、λh模型、二次多项式模型和三参数van’tHoff模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了拟合。通过修正的van’tHoff方程分析溶解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吉布斯自由能变ΔmixG、焓变ΔmixH和熵变ΔmixS),并计算了焓相对贡献ζH和熵相对贡献ζTS。结果表明,二次多项式模型对溶解度的关联效果最好。在研究所采用的溶剂体系中,ΔmixH>0,ΔmixS>0,ΔmixG>0,说明胆酸的溶解是非自发、不可逆的吸热过程。焓的相对贡献ζH远大于熵的相对贡献ζTS,说明胆酸在所选的溶剂的溶解过程中,溶解焓变ΔsolH对溶解吉布斯能变ΔsolG的贡献大于溶解熵变ΔsolS。这些溶解度和热力学性质可为胆酸结晶工艺提供重要...  相似文献   

10.
吴艳阳  李仁龙  丁毓 《化学工程》2019,47(12):49-53
在288.15—323.15 K温度范围内,采用静态法测定了利福霉素S在5种纯有机溶剂(乙醇、异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中的溶解度,结果显示:利福霉素S在5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使用修正Apelblat方程对溶解度的实验值进行了关联,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利福霉素S的晶型。在范特霍夫方程的基础上,对溶解过程中相关的热力学参数进行了估算,所得的溶解焓和吉布斯自由能均为正值,从而说明该过程是吸热的,而当溶液饱和后继续溶解是需要吸收能量的;并且分析了溶解过程中不同溶剂条件下焓与熵的贡献率。为制得纯度更高的利福霉素S,整体优化利福平合成工艺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结晶溶剂在二硝酰胺铵结晶过程中对晶体成核与生长、溶解度、吸湿性的主要影响,基于标准溶解焓理论模拟计算了不同溶剂环境下的晶体成核速率,基于修正附着能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溶剂环境下的晶体形貌特征,并根据吸湿性较低的晶面面积占总晶面面积的比例分析溶剂效应对二硝酰胺铵吸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硝酰胺铵在不同溶剂下的晶体成核速率关系为:环己烷甲苯磷酸三丁酯二氯甲烷正丁醇乙腈γ-丁内酯异丙醇乙醇甲醇丙酮二甲基亚砜水;标准溶解焓与溶解度呈现线性关系;在不同溶剂下的二硝酰胺铵的晶体形貌计算为棱柱状或板片状;计算分析可知,二硝酰胺铵在非极性溶剂中结晶后的吸湿性较低,而在极性溶剂中结晶后的吸湿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常压下在293.15~323.15 K温度范围内反式-4-羟基环己基地氯雷他定在水、质量分数为10% 的甲醇-水、质量分数为20% 的甲醇-水、质量分数为10% 的乙醇-水和质量分数为20% 的乙醇-水中的溶解度,并采用Apelblat方程和λh方程对所得到的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拟合,通过van't Hoff方程计算了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焓和溶解熵。发现反式-4-羟基环己基地氯雷他定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溶剂极性的降低而升高,其溶解过程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在所选溶剂中均为吸热熵增过程。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重量法测量了288.35~322.75 K温度范围内β-蒿甲醚在正丙醇、异丙醇、丙酮、乙酸乙酯及N, 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β-蒿甲醚在五种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度及其温度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在N,N-二甲基甲酰胺、乙酸乙酯和丙酮中的溶解度相对较大,而在正丙醇和异丙醇中的溶解度相对较小但对温度比较敏感.采用经验方程和理想溶液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上述结果可为蒿甲醚结晶过程溶剂选择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常压(101.3 kPa)下对杨梅素在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和丙酮五种纯溶剂中的溶解度进行了测定,测定的温度范围为283.15~308.15 K。应用van't Hoff方程、Apelblat方程和λh方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拟合关联。结果表明,Apelblat方程拟合效果最佳,其平均相对偏差均小于0.37%。该溶解度数据是杨梅素结晶工艺优化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278. 15~323. 15 K下采用静态平衡法测定了地高辛在乙醇、甲醇、异丙醇、甲醇-水体系(甲醇体积分数为80%)及乙醇-水体系(乙醇体积分数为80%、60%、40%、20%)中的溶解度数据,采用Apelblat方程、多项式经验方程和λh方程对地高辛的溶解度进行关联。实验结果表明,8种溶剂中,地高辛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80%乙醇水混合溶剂中溶解度最大,在20%乙醇水中溶解度最小,几种热力学模型对地高辛的关联效果也很好。经热力学理论分析,计算溶解焓与溶解熵可知地高辛的溶解过程为吸热过程。地高辛溶解度的测定及关联为其工业化纯化溶剂的选择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温度288.30~334.32 K、常压条件下,采用合成法测定二苯基亚砜在乙醇、乙酸乙酯、甲苯、丙酮、氯仿以及一系列浓度的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5种纯溶剂中二苯基亚砜的溶解度大小顺序如下,氯仿丙酮甲苯乙酸乙酯乙醇;乙醇-水混合溶剂中溶解度随着乙醇浓度下降而迅速降低;该溶解过程为吸热熵增过程,且随着溶解Gibbs斯自由能增大,溶解度减小。数据采用改进的Apelblat方程和van’t Hoff方程进行拟合,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还采用Jouban-Acree方程拟合。拟合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测定的固液平衡数据可为二苯基亚砜的合成与提纯等过程的溶剂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雄烯二酮在不同有机溶剂及含大豆油的有机溶剂体系中的溶解度,旨在为工业生产工艺优化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采用平衡法测定了253.15K~313.15K,雄烯二酮在甲醇、乙腈、丙酮、异丙醇、乙酸乙酯和乙醇这六种有机溶剂和分别含有大豆油的这六种有机溶剂体系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雄烯二酮在乙腈中的溶解度最大,有机溶剂对雄烯二酮溶解能力的大小依次为:乙腈丙酮乙酸乙酯甲醇乙醇异丙醇。且雄烯二酮在所有溶剂体系中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含大豆油的有机溶剂体系中的溶解度均大于在相应纯溶剂中的溶解度。采用多项式经验方程、半经验关联模型和Apelblat方程模型对实验测定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相关系数都在98%以上,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动态平衡法,在293.15~332.80 K、常压下,测定了双季戊四醇(DPE)在水+(甲醇、乙醇、异丙醇)三种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结果表明:DPE在不同质量分数的水+(甲醇、乙醇、异丙醇)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随体系温度升高而增大;同一温度下,其在所选取溶剂体系中的溶解度随着甲醇、乙醇或异丙醇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λh方程、两参数方程与Apelblat方程均能够对所测定的溶解度数据进行较好的关联;通过修正的van’t Hoff方程计算得到DPE在所选取溶剂体系中Δsol H 0、Δsol S 0和Δsol G 0均大于零,表明DPE在所选取溶剂体系中的溶解过程为吸热、熵增的非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19.
采用称质量法测定了283.15~313.05 K下谷胱甘肽在不同配比的水-乙醇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谷胱甘肽的溶解度随乙醇摩尔分数的增加而下降,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分别用Apelblat简化方程和λh方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结果表明两种模型方程的回归效果均令人满意。利用van’t Hoff方程估算得到谷胱甘肽在水-乙醇中的溶解焓和溶解熵。两者均随乙醇摩尔分数的增加而增大。谷胱甘肽溶解度的测定及关联为其工业结晶过程设计和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对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静态重量法测量7-氯喹哪啶、7-氯喹哪啶L-酒石酸盐或7-氯喹哪啶对硝基邻苯二甲酸酯在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和丙酮中的平衡溶解度,结果表明:7-氯喹哪啶、7-氯喹哪啶酒石酸盐、7-氯喹哪啶对硝基邻苯二甲酸酯在七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有较明显的差异。利用改进的阿佩尔布拉反应式相关联,均方根偏差(RMSD)和相对平均偏差(RAD)的最大值分别为0.83×10~(-4)和0.93%。研究结果为工业生产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