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燃气机热泵机组余热除霜方法,并阐述了该余热除霜方法的运行机理和运行过程.从系统可操作性和能量平衡两个角度分析了余热除霜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系统除霜过程中,保温水箱热水温度波动一般在16~25 ℃范围内,保温水箱中的热水温度最低可保持在55 ℃以上,表明余热除霜方式是可行的;与逆向除霜方式、显热除霜方式等相比较,在相同的结霜条件下,余热除霜方式的融霜耗功最低,系统供热量最高,系统平均性能系数最高,结果表明余热除霜是一种有效的节能的除霜方法.  相似文献   

2.
汽车发动机的排气压力大,温度高,具有较高品位的热能,可开发利用。在青藏高原人烟稀少,气候、交通等恶劣条件下,汽车司乘人员就餐饮水困难。利用汽车发动机余热的装置,用以煮饭菜、烧开水,完全可以满足司乘人员用餐饮水需要。  相似文献   

3.
<正> 我厂驾驶员沈海清和无锡市劳动模范冯学勤师傅,自一九七九年以来,在“交通SH141”汽车上,利用发动机的排气余热,使水汽化参加燃烧的汽车渗水节油装置,取得成功,平均节约燃油达2.3%,节油装置及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一、汽车节油装置的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排气温度高达600~800℃左右。在排气管内适当位置装上节油装置,利用排气余热,将发汽包中的水汽化(图1—节油装置过程示意图)。高温蒸汽通过管  相似文献   

4.
汽车前屏幕除霜檐口是空调除霜除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首先对前屏幕除霜檐口内部的速度场和压力场进行了CFD模拟分析和优化,调节了风道和隔栅,使之达到了设定要求,并通过环模试验对挡风玻璃的除霜性能设计进行了验证。建立了三维挡风玻璃模型,模拟真实模型并得出挡风玻璃融霜液态分布图。根据分析结果,设计了新的前屏幕除霜檐口,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流场实验和物理实验,实验结果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动汽车热泵系统室外换热器结霜会使系统性能严重衰减且不稳定性加剧等问题,在研究目前汽车上普遍使用的逆循环除霜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并搭建了应用于电动汽车的热气旁通除霜系统,试验研究了两种模式在不同环境工况下的除霜性能,分析了两种除霜模式的运行特性,并估算了两种除霜模式下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结果表明:在5~-5℃的环境工况下,逆循环除霜用时80~400 s,除霜过程平均功耗618~1008 W;热气旁通除霜用时350~600 s,系统功耗1383~1621 W。相比于逆循环除霜,热气旁通除霜用时增加200~270 s,功耗上升613~765 W,续航里程减少1.9%~3.8%,但在除霜过程中有利于保证乘员舱内的舒适性。在室外环境温度低于0℃时,除霜过程中关闭室外换热器风机,能减小空气侧换热损失,提高除霜效率。  相似文献   

6.
汽车空调的除霜除雾性能对汽车安全驾驶非常重要,国家相关法规只对前挡风玻璃上的除霜除雾有要求,而对前门侧窗上的除霜除雾尚无要求.为了解决困扰用户的某款微型汽车前门两侧窗玻璃除霜除雾的问题,对除霜除雾风道作了技术改进,并进行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7.
我厂驾驶员沈海清和无锡市劳动模范冯学勤师傅,自一九七九年以来,在“交通SH141”汽车上,利用发动机的排气余热,使水汽化参加燃烧的汽车渗水节油装置,取得成功,平均节约燃油达2.3%,节油装置及试验情况简介如下:一、汽车节油装置的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排气温度高达600~800℃左右。在排气管内适当位置装上节油装置,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汽车行业发展异军突起,汽车作为我国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逐渐走进大部分居民的家中,汽车在居民生活中起着代步作用,故汽车发动机的使用性能要求很高。目前,我国汽车电控发动机使用性能正在逐步完善,然而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一些故障,尤其针对电控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而言,已经严重影响汽车的正常使用,因而诊断并排除电控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尤其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汽车电控发动机不能启动的概述,其次分析出汽车电控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的主要成因,最终提出相应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具有一定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汽车除霜性能是汽车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利用软件STAR-CCM+对某车型的除霜系统进行优化计算,应用稳态计算得到前风窗和左右侧窗上的气流速度分布,并据此进行结构优化。最后利用瞬态分析验证了优化后的方案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利用STAR CCM+软件,在既定的空调进风口位置、出入口边界条件对汽车内部气体流动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了某车型前挡玻璃除霜性能的分析结果。为汽车除霜空调设计及优化的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汽车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汽车的维修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发动机作为汽车的主要组成部件,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汽车运行质量。因此确保汽车发动机质量,维护汽车发动机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因汽车发动机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极易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而发生一些故障。同时,发动机的结构也非常复杂,故障原因各种各样。因此分析汽车发动机的常见故障,并采用科学有效的维修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汽车发动机故障类型,并且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主要的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般在某些大专院校或者职业技术学校之类的都会开设汽车发动机这门课程,因为我们都知道发动机是整个汽车的心脏,是汽车的灵魂,没有了发动机,汽车就不能行驶。但是汽车发动机系统十分复杂,一旦出现问题,如果维修师傅没有特别娴熟的技术或者特别专业的知识储备,往往束手无策。本文根据这门课程目前教学的状况,对发动机系统机械维修教学进行了详细阐述,发动机机械系统维修过程中某些机构要求学生有一个好的空间想象力,因此本文在结合案例分析的同时,给出了发动机维修相关方面的建议渠道,通过大家积极给出建议以及评价来完善这门工科的学习进度,制定出理想的教学策略,使得汽车发动机维修教学变得更加简单、更加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13.
余热锅炉     
我厂利用锻造加热炉烟道余热,试制成功一台余热锅炉,经过一年运行考核效果良好。现在我厂利用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气供一台1/2吨蒸气锤工作外还用于蒸饭、浴室供水和冬季取暖。现将这台余热锅炉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安钢第二炼轧厂原来只有加热炉的蒸汽在冬季进行外送取暖之用,而150t转炉烟道蒸汽冷却产生的余热蒸汽,却由于压力高且不稳定,无法实现外送使用,一旦到了夏季,转炉和加热炉的蒸汽几乎全部被放散掉,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机械强度》2016,(5):1053-1059
基于RNGk-ε湍流模型,对汽车前风窗玻璃的除霜性能进行研究。建立B柱前乘员舱模型和完整乘员舱模型,研究计算域对除霜仿真结果的影响。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模型中将驾乘人员及座椅包含在内,且在仿真过程中考虑人体热源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完整乘员舱模型的计算收敛时间比B柱前乘员舱模型增加44%,而两种模型的出风口风量分配和前风窗稳态风速相差很小。两种模型的前风窗平均温度、霜层液态分数差距比较明显,完整乘员舱模型的瞬时除霜结果与实验值能较好吻合,且能准确反映驾驶员呼吸点的温度。因此,当以除霜风道的风量分配为分析目标时可采用B柱前乘员舱模型,但在研究瞬时除霜效果、评价除霜工况下的车内热环境时,必须采用完整乘员舱模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一种蓄能除霜方法--高压贮液器的热气除霜进行了能级分析以及实验研究,分析了该方法的节能效果,结霜和除霜运行期间系统动态特性的变化规律,计算分析了系统制冷量、压缩机功率以及COP的变化.由于贮液器除霜是利用贮液器瞬间压降所产生的大量饱和气体内部除霜,能源利用效率高,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同时提出了该除霜方法的改进措施,为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为汽车的运动提供最主要的动力来源,可以比作为汽车的"心脏",汽车发动机能否高效运转运转关乎着汽车的效能利用情况,汽车发动机使用寿命会受到部件设计、外界天气以及日常保养维护等因素的影响,这也是汽车发动机出现多种故障的主要缘由,所以做好发动机的故障检修以及日常保养是维护发动机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并且发动机也是汽车所用组成构件中最容易出现各种故障现象的组件,目前常见的汽车发动机故障有四类,分别是发动机启动故障、发动机异常响声故障、发动机排气管放炮故障以及发动机的缺缸故障。本文就主要分析了这四种最为常见的汽车发动机故障,并就此提出相应的故障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郝飞  秦永法 《山西机械》2013,(6):218-220
在阐述朗肯循环技术的原理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朗肯循环技术在工业余热、太阳能和汽车发动机废热回收利用方面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实现朗肯循环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是车辆行驶的动力源。它一旦发生故障,就会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性能。因此,当汽车在野外或远离修车地,遇到发动机有关零件损坏时,应针对不同情况,利用不同的急救方法,确保运输任务的顺利完成。所谓急救,是指车辆在行驶中因某些零件损坏不能修复,而又无新件更换时所采取的一种临时性补救措  相似文献   

20.
安钢第二炼轧厂原来只有加热炉的蒸汽在冬季进行外送取暖之用,而150t转炉烟道蒸汽冷却产生的余热蒸汽,却由于压力高且不稳定,无法实现外送使用,一旦到了夏季,转炉和加热炉的蒸汽几乎全部被放散掉,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