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了CuO与FCC汽油碱精制碱渣中硫化物反应,脱除碱渣中恶臭物质,置换出NaOH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CuO与Na2S的摩尔比为1.3~1.4,反应温度为40~50℃,反应时间为30min的再生条件下,再生碱液中游离碱浓度可达到107g/L以上,碱渣中无机硫脱除率可达99%以上,FCC汽油碱精制碱渣得到再生。  相似文献   

2.
选择了蒙脱石、高岭石粘土矿物,采用静态浸泡实验,在45℃的条件下,按1g/0.5mL,1g/lmL,1g/2mL,1g/4mL,1g/5mL的固液比分别与1.2%wt NaOH溶液反应。监测了反应前后碱液浓度的变化,计算了各种条件下的绝对和相对碱耗量。结果表明:固液比越大,绝对碱耗量越小,相对碱耗量越大。这对于现场化学碱剂驱提高采收率方法的应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Hβ沸石催化合成缩醛(酮)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以Hβ沸石为催化剂,研究了环己酮、丁酮、丙酮、丙醛、丁醛、异丁醛、戊醛、异戊醛、正辛醛、苯甲醛十种醛(酮)与乙二醇的缩合反应。系统考察了反应时间、醛(酮)与醇的配比、Hβ沸石的用量及催化剂重复使用等因素对缩合反应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醛(酮)与乙二醇摩尔比为1∶1.2、催化剂用量(0.1m ol醛(酮))为0.2g、反应时间2h的条件下,大多数醛(酮)转化率可达90%以上,缩醛(酮)选择性可达98%以上。证明Hβ沸石对该缩合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癸烯醛催化加氢制备异癸醇催化剂及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忠  孙国良  周玉成  冯仰渝 《石油化工》2003,32(10):837-840
制备了用于烯醛液相加氢的NiO/Al2O3催化剂,并应用XRD、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利用微型固定 床反应装置对戊醛缩合产物癸烯醛进行加氢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2.0~5.0 MPa、383~423 K、液态体积空速0.5 ~2.5 h-1的条件下,癸烯醛转化率最高可达99%,异癸醇选择性约为95%。  相似文献   

5.
低压湿式空气氧化法处理乙烯废碱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兰州石化公司乙烯装置废碱单元低压湿式空气氧化工艺的运行情况,并对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转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空气用量和废碱液中油含量等。生产运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10~120℃,反应压力为0.6MPa的条件下,废碱液中S^2-的脱除率在97%以上,COD的脱除率达89%,满足废碱预处理的要求。针对装置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对黄油预处理方法和设备材质选型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6.
F  .FR  贾庆 《国外油田工程》1999,15(5):8-12
已经证实,通过几种不同的驱油机理热碱液能够提高原油的采收率、为了正确设计热碱驱,必须对高温条件下油藏矿物造成的碱耗加以考虑。本研究给出了在热碱液驱温度下,石英、高岭石和强碱进行一系列反应的实验结果。研究石英、高岭石及其混合物在120℃条件下,与0.1N的NaOH溶液的反应情况,同时研究高岭石在70℃、100℃条件下的溶解性能。结果表明,在120℃条件下,80%石英和20%高岭石(按重量计)的混合物造成的碱耗,要等于或大于这些矿物单独存在时的碱耗。纯石英溶解与混合物溶解的主要区别是碱耗机理的不同,石英溶解时,氢氧根离子是与SiO2反应而被消耗。而纯高岭石或石英与高岭石的混合物与碱反应时,形成一种新的碱酸铝矿物。使大量的碱在不可逆的反应中被消耗掉;这种新的矿物被确认为合成沸石Na-Pc。当温层从100℃升至120℃时;高岭石碱耗的速率增加5倍。依照一级动力学可以得出高岭石溶解下采的Si和Al的初始速率,在阿仑尼乌斯数据曲线得出高岭石溶解下的Si和Al的假活化能分别为8.5和1.1kCal/mole。  相似文献   

7.
以Pt/Al2O3为催化剂.采用微型固定床反应装置.在液相条件下对正戊醛缩合产物2-丙基-2-庚烯醛进行选择性加氢制取2-丙基庚醛。在0.5~2.0MPa,373~433K,氢气/烯醛摩尔比2.5:1,液时体积空速0.5~Z.0h^1的实验范围内,筛选出合适的反应条件,实现高选择性加氢,制得目的产物2-丙基庚醛。  相似文献   

8.
李岳  徐振凯  张凯旋  马海洪  陈勇强 《石油化工》2013,42(11):1247-1250
采用连续实验装置,以1-丁烯和合成气为原料、三苯基膦乙酰丙酮羰基铑为催化剂,经羰基合成反应制备了戊醛。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催化剂用量及合成气中H2与CO的配比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增加反应压力和催化剂用量可明显提高1-丁烯的转化率,反应压力和催化剂含量对戊醛选择性的影响较小;降低反应压力或提高合成气中H2分压,可显著提高产物中正戊醛的含量。在100℃、1.5 MPa、反应液中铑含量250μg/g、原料气中n(H2)∶n(CO)=1.92.0的条件下,1-丁烯转化率为85%2.0的条件下,1-丁烯转化率为85%90%,戊醛选择性在95%以上,产物中正戊醛与2-甲基丁醛的摩尔比为890%,戊醛选择性在95%以上,产物中正戊醛与2-甲基丁醛的摩尔比为811。  相似文献   

9.
实验以NaOH稀溶液对粗二聚酸甲酯进行碱炼脱色研究。考察了温度、NaOH溶液浓度及碱液/粗酯质量比等因素对碱炼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粗二聚酸甲酯碱炼脱色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温度为50℃,NaOH溶液浓度为0.15 mol/L,m(碱液):m(粗酯)=1.2:1。在该条件下,二聚酸甲酯色泽可由碱炼脱色前的14降至9,收率达82.9%。  相似文献   

10.
<正>戊醛自缩合合成2-丙基-2-庚烯醛反应是工业生产2-丙基庚醇的重要步骤之一,针对该反应中液体碱催化剂所带来的生产成本高、产物选择性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着重分析了固体碱催化剂和固体酸催化剂的研究状况,指出了提高固体碱催化稳定性以及固体酸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是今后的努力方向。并对开发具有高催化性能的酸碱双功能固体催化剂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使用相转移催化剂在常压下由对硝基氯苯碱性水解合成对硝基苯酚 ,研究了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用量、氢氧化钠用量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及反应时间等多种反应因素对目的产物产率的影响。提出常压下催化合成目的产物的适宜工艺条件是 :采用 A 1为相转移催化剂 ,其用量为对硝基氯苯的 6% ( mol) ,对硝基氯苯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 1∶ 3,氢氧化钠浓度为 50 % ,硝基苯为溶剂 ,1 4 0℃下常压反应 7h,产率为 73.6%。  相似文献   

12.
以β-萘酚和氯仿为原料,PEG-400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在氢氧化钠存在的条件下合成了2-羟基-1-萘甲醛。研究了不同相转移催化剂催化活性、催化剂的用量、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温度、碱浓度和碱用量对反应的影响。最佳合成条件:0.027 7molβ-萘酚,β-萘酚与氯仿的摩尔比为1.0∶(3.5~4.0),PEG-400用量为0.24g,40%(质量分数)氢氧化钠溶液12mL,反应温度77℃,反应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2-羟基-1-萘甲醛的收率为56.4%。PEG-400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具有价廉、无毒及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苄基三甲基碘化铵相转移催化合成N,N-二乙基苯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使用苄基三甲基碘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可在常压下由苯胺和溴乙烷合成 N,N 二乙基苯胺 ,研究了反应时间 ,反应温度 ,催化剂用量 ,反应物摩尔比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氢氧化钠溶液用量等多种反应因素对目的产物产率的影响 ,提出了常压下催化合成目的产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是 :在 50 m L,4 0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苯胺和溴乙烷的摩尔比为 1∶ 1 .75,苄基三甲碘化铵用量为 0 .75g,6 0℃下常压反应 4 h,产品产率 80 .4 %。  相似文献   

14.
用苄基三甲基氢氧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 ,在常压下由苯胺和溴乙烷合成 N,N 二乙基苯胺 ,研究了反应体系中各反应因素对产率的影响 ,其优化工艺条件为 :在 4 5m L 4 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苯胺和溴乙烷的摩尔比为 1∶ 1 .50 ,苄基三甲基氢氧化铵用量为 0 .6 0 g,85℃常压反应 6 h,产品产率为 90 .8%。  相似文献   

15.
1,1,2,2-四对羟基苯基乙烷四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1,2,2-四对羟基苯基乙烷与环氧氯丙烷在醚化催化剂四乙基溴化铵和溶剂异丙醇存在下,先进行醚化反应,然后加入适量的NaOH进行环氧化脱氯反应,再经水洗、分离、精制,得到1,1,2,2-四对羟基苯基乙烷四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PGEE)。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和温度对PGEE环氧值和可水解氯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环氧氯丙烷与1,1,2,2-四对羟基苯基乙烷摩尔比为21、1,1,2,2-四对羟基苯基乙烷与NaOH摩尔比为1∶4.0、醚化温度85℃、醚化时间4h、环氧化温度70℃、环氧化时间2.5h时,所得PGEE环氧值为0.51m ol,可水解氯质量分数为1.92×10-4,收率为57.5%。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初步确认合成的产品为PGEE。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制备2种氢氧化氧铁催化剂的方法,即将FeCl3溶液快速滴加至NaOH溶液中,制备了催化剂FeO(OH)-A,将NaOH溶液快速滴加至FeCl3溶液中,制备了催化剂FeO(OH)-B。用X-射线衍射仪对所制备的2种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两者均为无定形FeO(OH)。分别将这2种催化剂用于水合肼还原硝基苯反应,结果表明,FeO(OH)-A的催化活性高于FeO(OH)-B,其原因是FeO(OH)-A的比表面积大于FeO(OH)-B的表面积,FeO(OH)-A结构更稳定,其重复使用性也好于FeO(OH)-B。  相似文献   

17.
以200号芳烃溶剂油分别与环氧氯丙烷、三氯甲烷和氯化苯混合制成含有机氯的模拟油样,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相转移催化剂及NaOH加入量对油相中有机氯脱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机氯脱除率随反应温度升高、反应时间延长、相转移催化剂及NaOH加入量的增加均提高;油相中环氧氯丙烷的适宜脱除条件为:季胺碱0.05%,NaOH 0.6%,温度90℃,时间1 h;油相中三氯甲烷的适宜脱除条件为:季胺碱0.1%,NaOH 0.6%,温度100℃,时间1 h;油相中氯化苯的适宜脱除条件为:季胺碱0.15%,NaOH 1.2%,温度120℃,时间2 h。  相似文献   

18.
以异丙醇为分散剂,在氢氧化钠为催化剂的作用下,瓜尔胶改性合成了羟丙基瓜尔胶。优化后的最佳条件为:瓜尔胶50 m1,异丙醇200 mL、水38~50 mL、氢氧化钠3 g、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 h、环氧丙烷10 mL;产物的表观黏度可达114 mPa·s,水不溶物质量分数7.69%,与硼砂的交联性好。产物经FT-IR、XRD、DSC和SEM进行了确证,其相变温度和晶粒度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9.
Reduction of total acid number (TAN) of crude oil with sodium hydroxide and sodium carbonate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For emulsion emerging in an acid removal process by a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effects of the volume ratio of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to crude oil and dosage of demulsifier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 model has been engaged to explain the interfacial behavior. When the volume ratio of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4 wt%) to crude oil exceeds 2, the formed emulsion is an unstable oil-in-water emulsion. When the volume ratio of 4 wt% sodium hydroxide to crude oil reaches 4:1, the total dosage of demulsifiers is 20 mg/l, the weight ratio of non-ion demulsifier LA42 to cationic demulsifier LGA is 1:1, the temperature reaches 40°C, most naphthenic acids were removed from crude oil and the emulsion separated quick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