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从钱学森先生提出“山水城市”设想以来,已有很多专家学者在各种不同场合发表过文章或谈话,大多是从自己工作经验体会中对“山水城市”的理解。较多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者、建筑师、园林工作者多把“山水城市”理解为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市的方向目标。...  相似文献   

2.
郑光复 《新建筑》2008,(3):58-61
近来以“山水城市论”作为中国城市建设的普遍方向的论断再次强调。而实践证明,此论正负两面作用都非凡。“山水城市论”的独创是以“人造的山水”营造有中国传统山水画意境的城市景观。从该论失误的起点“认定城市是艺术”出发,以民间和皇家两类园苑为证,指出园苑与艺术本质不同。视苑囿、园林,以至整个建筑为艺术,恶果严重。尤其“山水城市论”主张“人造的山水”,违背自然规律,在当今环境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更是逆水行舟。通过对“山水城市论”近十几年来获得一片赞美之声的现象背后原因的思考认为,唯有学术讨论人人平等,才能真正解放思想,推动创新与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下空间开发与山水园林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大明 《地下空间》1996,16(3):139-142,148
本文针对“现代城市综合征”及目前“城市园林化”和“山水城市”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与城市园林化、山水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地上、地下协调发展,以便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未来城市的发展形态和特色的思想;并略述了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与城市园林化、山水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一些主要方面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4.
崔镇轩 《中国园林》1996,12(2):28-30
“山水城市”这个题目是钱学森同志在1990年7月31日,给北京清华大学吴良鏞教授的信中提出来的。乍看起来,“山水城市”和以往的“城市山林”。“山水园”、“山庄别墅”这些常见的概念有些相近,甚至觉着有些古老。其实,这是一个崭新的概念,用钱老的话说,“是注入了社会主义中的时代精神,开创了一种新风格的‘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山水文化与山水城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彬 《华中建筑》2000,18(4):34-35
文章以中国历史为“经线”,以儒、道、释多元文化为“纬线”,联系宗教、哲学、美学等领域,论述了中国山水文化的思想轨迹,探讨了中国山水城市建设的发展盛衰,揭示了山水城市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6.
浅谈城市建设文化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梁庭庆 《山西建筑》2005,31(3):27-28
论述了关于城市建设文化的见解,就如何提高城市建设文化品位,从建设“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等方面提出了看法,力求开阔城市建设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年来城市建设高潮时期所产生的“特色危机”,力图在结合西方现代生态学,景观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及审美情趣的基础上,探寻自然美与人文美并重的现代化山水城市的塑造方式,并着重阐释了山水景观的特征及其在城市场景中的表现手段,以期对现代山水城市的塑料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关杰灵 《华中建筑》2009,27(1):11-12
该文简要介绍了“山水城市”的定义及其袁述公式,并在阐述中山市具备创建“山水城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中山在创建“山水城市”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这些不足提出了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名城和创立本土艺术品牌,构建艺术城市的两点设想,为中山建设“山水城市”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然山水资源与山水城市——以诸暨城市建设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秀云 《中国园林》2002,18(4):86-88
在我国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中,许多城市把自己定位在山水城市的性质上,本文以诸暨为例,对山水城市的建设进行探讨,分析自然山水的作用,提出珍贵的自然山水是不可再塑的城市形象,是得天独厚的生态要素,并着重阐述自然山水在水城市建设中的利用,提出应合理规划,确定山水资源的利用范围,深化设计,确定山水资源的利用目标,完善植被,发挥山水资源,生态作用,揉和文化,增加山水资源的意蕴内涵。  相似文献   

10.
关于温州建设“山水城市.家园城市.网络城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温州城市化为例,系统探讨了中心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与环境系统整合,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同发展,提出反温州建设成为“山水城市.家园城市.网络城市”的总体构想及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1.
谈山水城市的建筑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俐 《山西建筑》2005,31(9):18-20
论述了山水城市的理论概念,介绍了山水城市是一个开放体系、多元模式,涵盖“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指出山水城市的提出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对中国城市化运动有直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州—“山水城市”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问题已引起有识之士特别关注 ,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高瞻远瞩 ,提出了“山水城市”的科学构想。钱老提出城市建设要全面考虑 ,要有整体规划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 ,并要把城市与园林结合起来。山水是代表自然美好形象的名词 ,风水理论在城市建设的长期实践中 ,将自然山水与城市紧密融合的过程中 ,又将自然山水与人造的城市 ,在感性、理性上联为一体。将“山水”这种自然环境与城市的人工环境进行叠加组合 ,必然会出现多彩的空间形态 ,出现从宏观到微观不同空间形象和美学特色 ,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广州…  相似文献   

13.
“山水城市”论及的相关问题已成为众多学者热衷的话题。其在实践过程中对51导城市建设也起到过积极的作用。该文既从古今中外这一宏观的角度论述了“山水城市”观的主要特点及成就,也探讨了“山水城市”论应用于现实时所遭遇的问题。同时结合具体的城市,说明山水文化应用的前号。  相似文献   

14.
用“山水城市”的构思创造首都城市建设的新景点□檀馨【编者按】本刊上期(1994年第3期)曾刊登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关于把首都北京的立交绿化环境融入"山水城市"的设想。为了更广泛地吸收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专家们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北京的立交绿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古代山水文化的形态,总结自古以来渗透进中国城市规划中的山水文化精神,引出当代山水文化复兴背景下的“山水城市”概念,通过对国内外与“山水城市”相关概念的辨析,为“山水城市”营建研究作铺垫。基于山水人民城市的最终目标,从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城市环境与公共空间相融合、物质空间与文化特征相结合的主旨出发,构建山水生态城市、山水公园城市、山水人文城市,形成山水文化视域下的“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16.
张帆  江慧 《中州建设》2005,(9):56-56
山水城市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1990年提出来的。他曾谈到“我近年来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人离开自然又要返回自然。社会主义的中国,能建造山水城市式的居民区。”钱学森主张的“山水城市”并不是园林城市,他不同意以修园林的方式来替代“山水城市”的提法,而是提倡将自然、建筑和城市协调、自然地结合起来。钱学森的“山水城市”概念体现着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有极大的包容性,是对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刘玮  李雄 《工业建筑》2018,(1):7-11
"山水城市"是钱学森先生针对当代中国城市景观危机提出的概念。对"山水城市"营建理论体系进行梳理,包括"山水城市"的概念、发展过程。阐述中国传统宇宙观及山水诗画对人居环境营建的影响。从城市选址、空间格局营造、审美意境的表达三个方面总结山水城市人居营建策略。以杭州和苏州为例,阐述两种典型的"山水城市"人居环境营建的策略。山水城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山水城市"人居环境的营建需要将生态、文化、美学意境融入城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在不断总结创新中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山水城市”构想是老一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首倡的。这一提法的内涵洋溢着时代的现代化精神,又体现着传统中国文化特色。中国传统城市及至村镇几乎无不与“山水”有着极其密切关系,而它的思想理论基础是传统的“风水学说”。如何正确对待和理解这一学说,加以扬弃与更新,对于创造新时代跨世纪的山水城市应该是有重要意义的。风水学说形成于封建社会时代,不可避免地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虽包含不少封建迷信的成分,更受到各种光怪迷离色彩的渲染,但揭开这些神秘外衣,以现代科学学术研究观点对待,有许多国内外学者打破这一学术禁…  相似文献   

19.
龙彬 《规划师》2000,16(5):120-122
享誉世界的城市学家伊利尔·沙里宁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里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1]沙翁的这段名言深刻地揭示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文化的外在体现,是凝固的文化形态,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城市与之相呼应。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谱系中的一枝奇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山水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以大自然的“山水”为基本素材而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是中华民族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在这里,“山水”…  相似文献   

20.
《华中建筑》2006,24(12):i0011-i0012
1钱学森先生对“山水城市”本体概念的阐述 “山水城市’这个概念最早是由钱学森先生提出来的。根据顾孟潮先生的回忆.初次提出的日期是1987年6月,在钱学森先生接见他和陈恂清、王化君三人.谈到日本提倡园林城市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