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现代城市综合症”及目前“城市园林化”和“山水城市”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与城市园林化、山水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地上、地下协调发展,以便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未来城市的发展形态和特色的思想;并略述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园林化、山水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一些主要方面和典型模式。现代城市综合症地下空间开发城市园林化山水城市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古代山水文化的形态,总结自古以来渗透进中国城市规划中的山水文化精神,引出当代山水文化复兴背景下的“山水城市”概念,通过对国内外与“山水城市”相关概念的辨析,为“山水城市”营建研究作铺垫。基于山水人民城市的最终目标,从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城市环境与公共空间相融合、物质空间与文化特征相结合的主旨出发,构建山水生态城市、山水公园城市、山水人文城市,形成山水文化视域下的“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3.
关于温州建设“山水城市.家园城市.网络城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温州城市化为例,系统探讨了中心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与环境系统整合,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同发展,提出反温州建设成为“山水城市.家园城市.网络城市”的总体构想及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4.
广州—“山水城市”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问题已引起有识之士特别关注 ,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高瞻远瞩 ,提出了“山水城市”的科学构想。钱老提出城市建设要全面考虑 ,要有整体规划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 ,并要把城市与园林结合起来。山水是代表自然美好形象的名词 ,风水理论在城市建设的长期实践中 ,将自然山水与城市紧密融合的过程中 ,又将自然山水与人造的城市 ,在感性、理性上联为一体。将“山水”这种自然环境与城市的人工环境进行叠加组合 ,必然会出现多彩的空间形态 ,出现从宏观到微观不同空间形象和美学特色 ,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广州…  相似文献   

5.
为了城市建设中更好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见的精神与要求,提出四点看法:(1) 树立并深化认识“建筑科学”大学科的理念;(2)发展“建筑科学”全才,普及城市、建筑、园林的基本知识教育; (3)以自然宇宙观指导城市、建筑、园林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发展;(4)以发展园林化山水城市做为城市建设的目标, 加深对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和如何实现的认识,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确处理城市与园林的关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城市园林化是使城市、园林相融共生的城市最佳模式,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城市园林化的基础。本文就城市与园林的关系、城市园林化、中城市与园林的关系、城市园林化、中国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这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大地园林化是按照综合规划对国土进行绿化美化的全面宏伟设想。绿化是大地园林化的基础,大地园林化是绿化的发展和提高。著者认为“城市大园林”的产生,是与大地园林化及其重点组成部分城市园林化一脉相通,而系其必然的发展。对于园林化中的生态建设与文态建设,文中着重予以剖析。对园林化中发扬民主,发展生产,调动群众积极性等,文中特加强调。文中还对实现城市大园林的有关问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8.
讨论一: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与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建设理念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就是要扩大城市地面的使用空间,在单位面积内容纳更多的城市功能和城市活动.在紧凑型城市中,为了实现“人性化”理念和城市空间综合开发与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同时强调体现建筑功能群组与城市空间组织的三维性,应根据城市地下空间所处的城市区域空间环境特点,选择最佳的地下空间开发类型,使其更好地与城市区域空间相结合,并采取措施保证相邻城市地下空间(如地下交通枢纽、地下商城、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等)相互联系的便捷性与可能性,为多元的城市地下空间功能构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芬兰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地下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芬兰国家环境部完成了“地下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的研究课题。在研究报告中回顾了芬兰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现状。调查了地下设施的使用情况:以具有法律效力的“环境影响评估”(EIA)法规为基础.分析了当前应用的评估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对环境影响的各种方法:提出了如何从城市空间和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地下空间建设成本.特别是与地面建筑的建设成本相比较的问题:探讨了不同层次的地下空间规划和地下空间建设的许可程序、本文介绍了该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供国内的同行在研究我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自从钱学森先生提出“山水城市”设想以来,已有很多专家学者在各种不同场合发表过文章或谈话,大多是从自己工作经验体会中对“山水城市”的理解。较多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者、建筑师、园林工作者多把“山水城市”理解为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市的方向目标。...  相似文献   

11.
袁红  孟琪  崔叙  潘坤 《室内设计》2016,(1):88-94
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处于岩石封闭 系统中,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在设计及表达 上具有较大差异。通过对地面建筑及城市 设计方法的类比,基于凯文·林奇所提出的 城市设计五要素,研究城市中心区地下—地 面“双层”城市设计方法,旨在消除地下街的 迷途感并增强地下空间开发的系统性。提出 地下空间城市设计需要与地面城市相对应, 包括“区域:空间的分区主题设计”,“节 点:地下空间节点创造”,“标志:地下空间高 潮点及中心”,“边界:地下空间界面设计”, “路径:导向系统及导视系统”五个方面, 并形成地下、地面立体对应关系,构建完整 的“双层”城市空间系统,为整个城市系统 服务。  相似文献   

12.
王铎 《南方建筑》1997,(2):39-42
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提出“山水城市”概念己广为国内学者赞赏。城市学家鲍世行先生著文,认为“山水城市”是中国未来城市建设的模式。“山水城市”的文化要义是:城市生态上要使城市与自然结合;城市文态上要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山水园林文化;城市物态上吸取国外城市建设经验,中西合壁,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城市。“城市要有特色”,这是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号召,学界呼吁,众心所望的趋势,也是济源人民的众望所归。那么,济源的城市特色是什么?未来的城市形象又如何?根据“山水城市”理论,结合现状实际,…  相似文献   

13.
冯亮  冯仲文 《地下空间》1995,15(4):277-284
我国大、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人防地下工程贯彻“相结合”方针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城市地下隧道、地下商业街、地下综合体等在“相结合”方面采用的新技术、新措施也取得新的成果。本文从国内的实际出发,探讨了城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必须坚持平战结合方针,阐明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对策和需要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今年的两会上,关注城市地下空间问题的议案着实不少。这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愈来愈重视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科技委委员钱七虎院士所阐述的:“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城市,关键在于运用先进的城市规划理论与适用的科学技术来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营。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应该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丽水市地下空间开发策略与规划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区山水人居和生态旅游城市,丽水市面,临城市经济发展、交通拥挤与旧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貌似难以解决的矛盾。在对丽水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殊性、原则及措施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后,提出丽水市可通过中心商业街区地下空间利用、山体开发等手段,结合新城建设实现城市跃进式发展的规划方针。具体设想,探讨中等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策略及规划,以期寻求我国中等发展城市开发地下空间资源的新观念、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2006年,浙江省玉环县围绕“全岛城市化、城市全岛化”的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建设节约型城市,积极探索城市建设空间向空中和地下延伸的路子,从而实现由平面建设向立体建设过渡,以达到城市建设的协调持续发展,为城市建设蓬勃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韩德操  张保重 《地下空间》1998,18(5):391-394
学习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谈谈环境卫生和城市基地设施民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有关问题,以使提高城市地下空间的效益,拓宽开发地下空间的新领域和发展完善地下建设与地下设施新关系。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空间拥挤、绿化缺乏、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的现状,提出了地下空间开发与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相结合的指导思想,认为地下掩土绿化建筑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建筑形式,并对地下掩土绿化建筑的规划布局模式和设计要点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桂林作为山水城市的典范,其独特的山水环境基底与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塑造出宝贵的山水城市历史景观。基于古籍文献和舆图信息分析,构建山水城市历史景观的“锚固-层积”分析模型,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角度解译唐代至今桂林城市“锚固-层积”景观结构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发现:1)桂林山水城市历史景观“锚固-层积”结构经历了初生与形成(唐至宋元)、发展与成熟(明清至民国)、更新与重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3个阶段;2)历经由锚固原点到多核锚固的层积化空间形成、锚固点更新下的层积化空间扩张、多种层积模式并存的城市景观格局重构3个层次的空间组构模式演变过程,最终呈现多种反向覆盖层积模式并存的城市景观格局。对于“锚固-层积”理论的实践应用拓展,旨在为山水城市历史景观遗产的适应性保护与当代风景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州建设》2010,(3):73-73
配合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上海今年将在城市的重点地区建设一批骨干性的地下空间工程,逐步形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良性运行的初步框架。在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营全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和理念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