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从理论研究和现状调研出发,以嘉定区外冈镇为例,针对上海郊区小城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运用等方面作相关课题研究,力图探索区域大统筹时代的小城镇城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178-179
2008年6月起,嘉兴正式开始在13个市镇(街道)开展"两分两换"的土地置换模式。所谓"两分两换"是:将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以承包地经营权换股、换租、换保障,推进集约经营,转换生产方式;以宅基地使用权换钱、换房、换地方,推进集中居住,转换生活方式。在实施初期,"两分两换"确实为广大农民带来了许多切身好处,并且也朝着预定方向发展。但是,随着政策不断地深入实施,不可预计的和隐藏的各类问题开始显现,并最终阻碍了政策的发展,直至"停产"。本文通过对"两分两换"实施情况的调查,进一步分析"两分两换",并提出相应的教训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存量时代建设用地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成为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从发展权视角切入,提出增减挂钩本质上是对"农转用"计划管理下土地发展权制度的补充;其空间运行机制取决于对城乡地租势差以及复垦与建新的边际成本和收益的考量;通过扩展政策实施范围、放松规划管制、引入市场机制,地方层面的创新实践提升了政策效能,实现了制度改进.在解析增减挂钩的政策内涵、阐释其运行的空间机制的基础上,从区域、城市、乡村三个层次提出了增减挂钩政策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扩展适用策略,以及对后续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上海郊区宅基地置换试点模式及案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4年7月开始实施的上海郊区宅基地置换试点,是促进郊区城市化发展的具有试验性的公共政策。按照试点选择及运作特点,将宅基地置换试点归纳为四类模式并选择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分析置换试点在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运行机制、政策绩效和面临的问题,总结试点经验并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华明镇示范镇宅基地换房小城镇发展模式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宅基地置换用在小城镇建设模式上,与小城镇建设模式一起探讨,从小城镇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结合天津华明镇的成功经验,运用宅基地换房的理念,通过解析小城镇建设成功因素,阐述宅基地置换发展小城镇模式需注重的问题,为小城镇发展方向的选择提出思路,促进统筹城乡和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9,(16)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建筑用地的需求已大大增加。由于土地有限和稀缺,土地供求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维持耕地的红线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们需要优化建筑用地的结构和集约化建筑用地的集约化维护,以满足对工业和城市化土地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分析增减挂钩政策固有的弊端和相关系统的弊端的基础上,从保护权益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增减挂钩政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的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置换的视角,论述该政策对村庄迁并整合带来的契机。构建了耕作半径约束下的村庄耕地获得潜力与空间迁移成本的定量分析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中基层村选择的方法,并以高密市阚家镇为例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8.
宅基地置换小区居民满意度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随着我国城市郊区宅基地置换工程的实施和完善,急需一套完整的宅基地置换小区规划效果评价体系。该文针对我国已经成功规划建设的宅基地置换小区,构建了一套宅基地置换小区居民满意度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主要从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综合评价,通过量化、动态检测我国宅基地置换工程的实施成效,填补了规划效果评价领域里的技术空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内涵、操作方法、挂钩实施的意义及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以重庆市白市驿镇为例,分析了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并对研究区域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后的效果及效益进行了评价分析,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指出桐乡市龙翔街道"两分两换"政策实施存在宅基地置换节地效果不佳、资金难以平衡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工作举步维艰等问题,分析了分家带来的农户数剧增、过高的统建安置比例、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土地制度限制等影响原因。  相似文献   

11.
China launched the policy of linking the increase in urban development land with the decrease in rural development land① in 2003. The paper focuses on two typical paths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i.e., exchanging homestead for urban housing, and "double exchanges." Based on a study on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 the case of exchanging homestead for house in Huaming Town, as well as the jeopardization of "double exchanges," before summariz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urban-rural land linking" policy. At the end, the paper emphasizes that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emerging during various kinds of urbanization, the linking policy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local conditions and circumstances.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阐述小城镇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探讨了小城镇土地优化配置的依据、研究方向和原则,提出了小城镇土地优化配置的模式。指出强调区域规划与发展模式、合理确定小城镇建设用地、对用地结构控制及土地集约利用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单皓 《城市规划》2013,(1):79-84
为回应土地紧缺及粗放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深圳市政府于2009年10月发布了《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更新改造活动做出规范。本文对《更新办法》的内容和三年来的实践进行分析,认为在其针对的主要问题当中,建成环境的衰败并不处在关键地位,更重要的是建设土地的循环使用。《更新办法》的颁布,一定程度上缘于现有土地使用政策及规划机制未能给城市再开发提供有效管理。《更新办法》尝试围绕开发权的界定和开发权的控制,从规划角度对土地开发秩序和开发收益进行管治,具有制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小议管理城市非建设用地的重要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琳 《规划师》2005,21(4):60-61
目前,城市土地开发呈无序蔓延状态,而采用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管理方法收效甚微。把城市建设用地与城市非建设用地的关系比作图底关系,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通过控制城市非建设用地进而达到管理城市土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张新兰  陈晓 《城市规划》2007,31(4):86-88
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用地优先在公交发展“四优先”的发展政策中居于首位,落实公共交通设施用地是实现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关键。本文首先明确公共交通设施用地的概念,分析公共交通设施用地落实面临的问题,从规划、供地、管理、立法四个方面提出落实用地的可操作性策略和方法,以推动公共交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田莉  陶然 《城市规划》2019,43(9):53-60
分析了我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对住房市场和城乡空间分异的影响,提出以集体土地进入城市租赁住房市场改革为突破口,逐步搭建在中国主要人口流入地城市加快培育市场化定价的租赁住房体系,并进而建立城乡转型发展的整体制度框架.通过市场化手段,为流动人口和城市“夹心层”居民提供可支付的体面租赁住房,同时优化城乡结合部的空间利用效率,提升环境品质,最终实现土地更有效率利用基础上的人口完全城镇化.  相似文献   

17.
贾金龙 《山西建筑》2009,35(21):36-36,166
从北京城市土地与交通发展现状入手,重点剖析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二者相互不协调的现象,总结了国内外城市在促进城市土地与交通协调发展的实施政策、机制、方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改善现行相关政策法规、管理机制和实施策略的措施建议,以实现土地与交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筑废料的综合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静  武乐杰 《山西建筑》2009,35(21):165-166
从建筑废料的组成出发,对建筑废料的主要成因进行了探讨,并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废料管理经验后,对我国建筑废料的管理问题提出建议,以进一步推动和实现建筑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魏友漫 《城市建筑》2014,(9):264-264
陕北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加之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本文着眼于聚落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土地节约的政策导向下,试图探索陕北山地聚落空间形态发展的适宜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