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针对传统闪变功率法仅能对电网公共连接点处的主导闪变源进行定位识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HT与闪变功率流向法相结合的闪变源定位识别新方法。应用HHT方法将检测到的闪变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由不同单一频率分量组合成的一组闪变包络信号,就闪变包络信号求取各闪变频率分量对应的闪变功率,根据闪变功率值的正负和大小,实现对各闪变源的定位识别及强度判断。对含单一频率分量和多频率分量闪变信号分别进行仿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对含单一频率分量和多频率分量闪变源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2.
闪变污染会降低电网的电能质量,因此定位电力系统中的闪变源,划分电力系统中系统侧与用户侧的闪变水平十分必要。本文介绍间谐波有功功率流向、危害评估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它识别闪变的工程方法,以PSCAD为平台搭建仿真模型,结合Matlab编程实现电网中的闪变源定位。对各种定位方法的结果及各自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这些方法在不同工况下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3.
配电网中谐波源定位方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监测和治理电力系统中非线性负荷产生的大量谐波需检测谐波源并确定其位置,但目前谐波源模型过于简单,尤其实际谐波责任区分问题需要解决,为此综述了谐波源定位的各种方法,包括基于谐波功率潮流方向和谐波阻抗的检测方法,并总结了谐波功率潮流法应用的局限性及其与谐波功率相关的其他方法,归纳了基于判断谐波阻抗的4种方法,指出了波动量法和线性回归法是较有实用价值的方法,分别说明了各种谐波源定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最后介绍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识别方法和参考阻抗法及其对这些方法的改进,表明解决谐波源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统一的标准和理论,分析了谐波源定位研究的发展方向并指出其工程应用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供电网公共连接点处主谐波源的定位,是对谐波污染采取合理抑制措施的重要前提。从非正弦条件下功率的分解方法出发,提出一种基于谐波畸变功率的主谐波源定位新方法,实现了适用于IEEE Std.1459-2010标准的主谐波源定位。通过比较同一系统供电线性与非线性负荷情况下视在功率分量与瞬时功率分量的对应关系,证明了谐波畸变功率对于主谐波源定位的有效性。多种情况下的仿真分析和实测验证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多支路负荷闪变源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闪变是电能质量的问题之一,对其进行定位研究,可以明确供电方、用电方的责任,为综合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了闪变产生的原因及其在变压器间的传递规律.闪变源支路负荷将引起所连接的母线电压波动,但其通过的电流受负荷本身特性影响,与母线电压关系不大,而非闪变源支路负荷通过的电流取决于母线电压.根据这一特点,通过计算母线电压和支路负荷电流相关度的新方法,能够实现多个支路负荷的闪变源识别,该方法简单,易行,满足准确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闪变是电能质量的问题之一,对其进行定位研究,可以明确供电方、用电方的责任,为综合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了闪变产生的原因及其在变压器间的传递规律。闪变源支路负荷将引起所连接的母线电压波动,但其通过的电流受负荷本身特性影响,与母线电压关系不大,而非闪变源支路负荷通过的电流取决于母线电压。根据这一特点,通过计算母线电压和支路负荷电流相关度的新方法,能够实现多个支路负荷的闪变源识别,该方法简单、易行,满足准确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复合判据的谐波/间谐波源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多种判据进行组合判别的谐波/间谐波源识别方法。在对有功功率符号进行分析的同时将无功功率与有功功率之比作为参考,判断功率角测量的可信性。在此基础上,根据负荷阻抗通常远大于系统阻抗的事实,追加绝对阻抗对不可信的数据进行补充判断,并利用有功功率大小关系判断是否有背景谐波/间谐波源共同存在的复杂情况。提出一种时域测量法提取谐波和间谐波参数,保证可获取更多的数据样本。对于间谐波源,利用间谐波成对存在的特点增加了补充判据。仿真实例证明,将各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复合判断,能增强谐波/间谐波源识别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8.
闪变干扰源定位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压闪变是供电系统主要的电能质量污染之一,国标GB12326-2000规定了闪变的限值和测试方法。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压闪变值的检测和计算等方面,而闪变干扰源的定位则是电能质量分析中的新课题。由于对干扰负荷的运行特性、闪变传播和危害评估缺乏深入研究,目前尚没有满足工程需要的干扰源定位方法。为此,综述了目前闪变干扰源检测的研究现状,探讨了闪变源定位研究的不同思路及其可行性,提出了闪变干扰源定位研究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和所需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通过电力电子装备并网,显著改变了电网的信号形态、故障形态、稳定形态和控制形态。首先,为提升电力系统宽频运行状态监控能力,基于快速鲁棒局部回归平滑滤波和宽频分量自适应快速感知与辨识方法,开发了宽频带同步测量终端(synchronized wideband measurement unit, WMU),实现了0~10kHz频段谐波分量、间谐波分量、次/超同步分量的自适应捕获和高精度测量。其次,设计了以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双卫星授时为主时钟、以5G地面无线授时和恒温晶振内部授时为备用时钟的同步授时功能,实现了基于光纤有线通信和5G/4G无线通信方式的宽频测量数据高速传输功能,使WMU能够满足多场景通信需求。最后,开发了基于WMU测量数据的宽频扰动定位和弧光高阻故障定位等应用,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屋顶光伏、风电机组等分布式发电输出电流的宽频特征、宽频功率特征、并网点系统侧宽频阻抗特征等信息,进一步揭示了电力电子设备对电网宽频运...  相似文献   

10.
基于谐波有功功率贡献量的主谐波源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准确辨识和定位主谐波源,提出了一种基于谐波有功功率贡献量的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的影响,不仅能够定量地划分各自的谐波责任,准确地判断出主谐波源的位置,而且克服了使用谐波电压贡献量或谐波电流贡献量进行主谐波源定位时存在的局限性。首先推导了系统侧和用户侧单独作用时对PCC处谐波有功功率贡献量公式,然后推广到多谐波源系统中,并建立了通用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实现了对主谐波源的定位。最后以两个非线性用户系统为例进行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闪变值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3  
赵刚  施围  林海雪 《电网技术》2001,25(11):15-18
对IEC标准中电能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闪变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详细研究闪变的理论计算过程,用离散方法推导出一种新的瞬时闪变值p和短时间闪变值Pst的数值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分析计算,也可以应用于电压波动和闪变的理论推导。最后,章将该方法应用于一个典型的计算实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In the present day, voltage fluctuations (flicker) have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by both utilities and consumers. Flicker mitigation needs identification of the flicker sources. After identifying the flicker sources, it would also be possible to penalize the relevant utility or the consumers. In this article, a new method based on flicker power theory and wavelet transform is proposed to identify the locations of single and multiple flicker sources in a multi-flicker source power network. The wavelet transform is utilized for demodulation and then the total flicker powers are computed by adding the flicker power belongs to individual flicker frequency components. The method also computes the contributions of each consumer and utility to the global flicker level of a common coupling busbar. For validation, the IEEE 13-bus network is simulated and an algorithm for flicker sources tracing is tested. Time-domain simulations in MATLAB/Simulink (The MathWorks, Natick, Massachusetts, USA) are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by using the proposed method, all flicker source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on the global flicker level can be detected correctly.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most well-known methods has been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电压闪变是电能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功率波动性负荷的大量使用,电压闪变造成的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简单介绍了电压闪变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详细介绍了IEC标准给出的短时间闪变水平值和长时间闪变水平值2个闪变水平评估指标,分析了几个基本概念和新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异。新国家标准采用的IEC闪变水平评估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也指出标准中应对超高压电网电压闪变限值的规定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4.
针对风电引起闪变的数字化测试系统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EC闪变测试模拟系统在低频段存在误差,将模拟系统转换成数字系统后误差依然存在,而风力发电引起的闪变频率约为1~3 Hz,正好位于闪变测试系统的低频段。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上用双线性变换法将模拟系统变换成数字系统,建立了IEC闪变仪的数字化模型,对闪变仪在低频段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修正加权滤波器的参数,使瞬时闪变视感度S(t)的误差在允许的±5%的范围内,提高了闪变仪在低频段的精度,同时又不影响高频段的精度,从而满足了风力发电引起的闪变测试要求。所提出的方法可用于测试风电引起闪变的闪变仪设计中。  相似文献   

15.
按照IEC推荐的闪变仪功能和设计规范,建立了模拟式闪变仪的模型,进而运用双线性变换法将其变换为数字式系统,并在Matlab环境下建立了模型。将IEC闪变测试模拟系统转换成数字系统后,在低频段存在误差。而风电引起的闪变频率约为1—3Hz,就在低频段。在IEC闪变仪的原理基础上,研究了其数字化实现方法,并对各环节进行设计,对参数进行修正,利用Matlab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参数的修正对闪变仪性能的改善有显著的效果,提高了低频段的精度,能够满足风电引起的闪变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电压闪变是电能质量的重要问题之一,电压闪变严重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长期以来学者对闪变的研究多是对闪变信号进行检测,以求得闪变参数。与此同时,对闪变源的定位研究却很少,这使得解决电压闪变问题缺少针对性的措施。通过分析,认为是负荷参数的波动导致了电压闪变。接着,提出了供电系统中的闪变源定位算法。算例计算表明:该算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定位出供电系统中的闪变源,从而可以找出闪变的责任者,为解决电压闪变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风电并网对电能质量的影响,结合珠海并网运行风电场电能质量实测结果,从谐波电压、谐波电流、闪变、暂态电能质量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风电场电能质量改善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风力发电的迅猛发展,风电并网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电能质量问题,电压闪变是其中之一。电能质量扰动检测是有效治理电能质量问题的基础和前提。首先对风电并网引起电压闪变进行了机理分析,然后构建了IEC数字化闪变仪模型,并针对风电引起电压闪变的特点,对模型进行了改进,给出了改进后的IEC数字化闪变仪模型,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9.
风电场并网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风电场并网运行后的电网电能质量进行分析和计算,首先对风电场并网运行引起闪变和谐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IEC标准和有关国家标准给出闪变和谐波的计算方法,最后结合实际算例对风电场并网运行后的电能质量计算分析方法进行了说明。研究表明,风电场并网运行所带来的电能质量问题与风电机组类型以及网络结构有关,应在风电场的规划阶段做好电能质量的评估工作,防止风电场接入电网后出现电能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20.
风电场接入电网后的电能质量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风电并网运行所引起的电能质量问题如闪变和谐波等随风电比重的增大而日益突出。本文对风电场并网运行产生闪变和谐波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再给出计算方法,最后结合实际电网算例对风电场并网运行后的电能质量计算分析方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