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乳酸纤维(PLA纤维)具有良好的导湿性,与涤纶纤维混纺后能提升织物的导湿性能。但由于PLA纤维和涤纶同属于疏水性纤维,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仍不能满足穿着舒适性要求。文中采用新型HPX吸湿排汗剂对PLA纤维与涤纶混纺针织物进行吸湿排汗整理,探讨了浸轧工艺、染色同浴浸渍工艺以及单纯浸渍工艺对织物吸湿排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HPX吸湿排汗剂整理后,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显著提升;HPX吸湿排汗剂浸轧整理最佳工艺为:HPX吸湿排汗剂用量为40~50 g/L,焙烘温度为130℃,焙烘时间为25 s;染色同浴浸渍整理和单纯浸渍整理都有显著的整理效果,单纯浸渍法效果更优;染色同浴整理时,吸湿排汗性能的耐洗性良好,耐摩擦色牢度较好,但得色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提高涤纶织物吸湿性能的整理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涤纶织物吸湿排汗性能的整理工艺进行探讨,确定涤纶织物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保证整理成品以最经济的工艺,达到最大程度的吸湿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吸湿快干整理剂Hipom A-790对涤纶织物进行吸湿排汗整理,系统研究了整理液质量分数、整理温度和整理时间对涤纶织物吸湿排汗性能的影响,并得到最佳整理工艺条件为:整理液质量分数为3%,整理温度为80℃,整理时间为40 min,经整理后的织物水洗20次后仍保持较好的吸湿排汗性能。  相似文献   

4.
杨莉  徐淑华 《毛纺科技》2015,43(1):11-13
对吸湿排汗纤维混纺面料纤维染色染料的选择、染色温度、纺纱、织造、后整理生产工艺参数和技术要点的合理性及适应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使用30%吸湿排汗纤维、50%羊毛纤维、20%涤纶混纺15.62 tex×2纱线;纤维染色温度控制在120℃;组织采用平纹;后整理采用吸湿排汗剂等,生产的面料吸湿排汗效果显著,能够满足人们对高档毛精纺夏季面料舒适透气性、时尚性等服用性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整理剂HF-2通过后整理方式赋予涤纶长丝织物吸湿排汗性能,提高涤纶织物的穿着舒适性,改善织物手感和服用性能;同时对涤纶织物吸湿排汗性能的整理工艺进行探讨,确定了涤纶织物应用整理剂HF-2进行吸湿排汗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整理后织物的毛细效应综合值、导湿综合值、干燥速率及耐洗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经整理剂HF-1整理后的涤纶长丝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并能获得良好持久性的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选用"十"字形异截面涤/棉混纺纬平针织物,经吸湿排汗功能整理后,测试织物整理前后的芯吸性能、透湿性能、快干性能、透气性能和悬垂性能。试验结果显示,吸湿排汗整理剂Ultraphil HSD的引入有益于含棉针织面料芯吸性能、透湿性能、快干性能等湿舒适性的提高和改善,其提高和改善效果与异截面涤/棉混纺针织物中棉含量的比例呈正...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海岛型涤纶超细经编雕花绒开发过程中,染色、烘干、印花、起绒、定形等加工工艺,重点介绍了通过碱减量整理和吸湿快干整理剂整理赋予海岛型涤纶超细经编雕花绒吸湿排汗的性能。并对整理后织物进行吸水性和扩散性测试。结果表明,通过碱减量整理和吸湿快干整理剂整理以及对各工艺重要参数的控制,海岛型涤纶超细经编雕花绒获得了较好的吸湿排汗性能。  相似文献   

8.
吸湿排汗涤纶纤维制成的织物舒适性、保暖性较好,具有良好的手感和导湿透气性能,详细介绍了吸湿排汗涤纶纤维和精梳棉、细旦涤纶混纺的纺纱工艺以及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探讨吸湿排汗涤纶纤维与精梳棉、有色涤纶混纺纱的纺纱技术.分析了吸湿排汗涤纶纤维混纺色纱的性能特点、用途及纱线规格设计要点.以CJ/T湿/T色蓝50/40/10 13 tex品种为例,介绍了在棉纺设备上生产吸湿排汗涤纶纤维多组分混纺色纱的关键工艺及技术措施.生产中通过合理选择混和方式,并针对容易产生的缠绕、挂花堵塞、断头及棉结、毛羽控制等问题优化配置工艺参数,采取技术措施,纺制的吸湿排汗涤纶纤维多组分混纺色纱条干好,毛羽少,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针织产品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针织工业》2012,(1):35-39
针对功能性针织产品的开发,从后整理角度,分析了吸湿排汗聚酯DTY(拉伸变形纱)纬编织物的吸湿排汗整理、涤纶经编起圈织物的阻燃整理、纬编涤锦复合超细纤维毛巾布的抗茵防臭整理、涤纶经编蚊帐织物的防蚊虫整理、涤纶经编天鹅绒织物的防紫外线整理、涤纶纬编装饰布的拒水拒油整理、涤纶纬编网眼织物的抗静电整理以及涤纶经编网眼织物的硬挺树脂整理.并逐一阐述了8种整理的工艺流程、具体工艺参数以及加工时的注意事项,尤其强调针对各类整理,结合面料,要注意选择DH值、加工温度、加工时间以及整理剂的用量,这样才能生产出符合要求的功能性针织整理产品。  相似文献   

11.
张建国  钱琴芳  刘超等 《印染》2014,40(2):40-42
采用吸湿排汗易去污整理剂TF-620对高密尼龙织物进行整理,吸湿排汗剂TF-620用量10 g/L,温度140℃,车速60 m/min。整理后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明显提升,同时不会降低织物的色牢度和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12.
陈镇  赵世显  冯愈等 《印染》2013,39(20):30-34
采用纳米吸湿排汗整理剂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整理,探讨浸轧次数、整理剂用量、焙烘温度和pH值等工艺参数对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二浸二轧工艺,取吸湿排汗剂NT-H550 50 g/L,NT-H42010 g/L,140~160℃焙烘90 s,pH值4~8,涤棉织物具有最佳的吸湿排汗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探讨吸湿排汗涤纶双面织物的设计方法与生产要点。以吸湿排汗涤纶纤维混纺纱为里层、以棉纱为表层,按纬起花组织设计开发了双面织物。通过试验测试分析了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结果表明:该织物上机时筘幅应合理设计,以保证成品幅宽;整理时加大皂洗力度,以充分发挥吸湿排汗的效果。最后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认为该织物吸湿排湿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及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吸湿排汗剂DM-3741对涤纶针织物进行整理,研究了整理剂用量、整理温度、整理时间和工作液pH值等因素对整理后织物吸湿排汗性能和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湿排汗剂DM-3741采用染色后浸渍法整理工艺,用量4%(owf),整理温度50℃,整理时间20min,工作液pH值6.0时,涤纶针织物具有最佳的吸湿排汗整理效果,同时对涤纶针织物的各项色牢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
Cooldry涤纶织物吸湿排汗整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异形截面涤纶纤维Cooldry具有比普通涤纶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传导孔道,使用吸湿排汗整理剂DM-3402对其进行亲水整理,整理工艺可与染色同浴进行,或染色后定形前再进行整理。结果表明,经整理后的织物,能极大地增加纤维的亲水性基团,从而提高纤维表面对水分子的吸收性,其毛效高度、扩散直径、残留水分率均能达到企业制定的吸湿排汗织物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6.
陈丽华 《纺织学报》2007,28(7):25-28
为了解十字形涤纶机织物吸湿排汗性能,利用不同结构的十字形涤纶混纺纱线,设计开发了平纹和斜纹组织的交织物,并对其吸湿排汗性能如吸湿性、透气性、透湿性、吸水性及干燥性等进行测试,分析了纤维含量及织物结构对吸湿排汗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纤维含量及织物结构对十字形涤纶机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Coolmax吸湿排汗纤维混纺产品的研制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生产实践,分析了吸湿排汗纤维的性能特点,对影响吸湿排汗纤维的混纺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毛涤织物的阻燃抗静电多功能整理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群  时培利 《纺织学报》1997,18(3):38-40
本文介绍一种毛涤混纺织物的阻燃抗静电多功能整理方法。并对整理后毛涤织物的阻燃、抗静电、防融滴及吸湿、起毛起球等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在对吸湿排汗的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化学整理的方式赋予涤纶长丝及织物吸湿排汗性能,通过测试涤纶长丝织物的毛细效应综合值、干燥速率、导湿综合值、耐久性和透气性,从而说明该整理方法具有较为优秀的吸湿排汗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吸湿排汗涤纶精梳棉混纺产品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进 《棉纺织技术》2008,36(1):47-48
为了掌握吸湿排汗异形涤纶纤维混纺产品的导湿性能,采用吸湿排汗异形涤纶纤维与精梳棉纤维纺制不同细度的混纺纱,织制不同组织的织物,并对其导湿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织物组织结构对吸湿排汗性能影响较大,成纱细度对织物的导湿性能也有影响,成纱细度细,织物吸水性较差,快干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