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为解决由于业主与承包商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而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运用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在考虑使用CPIF 合同的同时,通过建立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激励合同模型,从承包商的努力程度方面构建了成本函数和生产函数,求出了业主的最优激励标准以及相应承包商的最优努力程度,阐明了业主方在签订合同时的最优激励机制,为业主通过在合同中设置激励措施更好地管理承包商提供参考,并通过具体算例说明该机制的正确性以及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业主和承包商之间不同的分工、风险分配机制,建设工程总承包项目可对应约定采用不同价格机制。基于承包商角度,结合EPC模式及适用合同条件风险划分及处理方式,重点对比分析总承包项目常用固定总价和成本加酬金价格机制,进一步提出后者适用情形及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3.
工程项目中的道德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风险作为工程项目风险的一种,对项目有着独特的影响.讨论了道德风险发生的内因与外因,指出人类的逐利性和侥幸心理是道德风险发生的内因,信息不对称和制度缺陷导致的所有权不完整是道德风险发生的外因,而事前监督不力和事后惩处不够则是其诱发因素.接着用一个简单的模型说明了道德风险的不可避免性.并针对道德风险的原因给出了几点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困扰我国政府建设工程的超期与超支问题,设计表格并进行调研,找出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工程进度的主要因素是业主拖欠工程款和暂时停工、承包商现金流不足与工程事故:而影响工程成本的主要因素是材料价格上涨、通货膨胀、业主临时扩大工程规模、承包商返工以及设计勘察资料不准等.应用吻合度分析方法,发现从环境、项目和设计方面相对可以进行进度和成本综合管理.但从监理、业主和材料方面则应该区别对待,这样才能提高政府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水平,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5.
以密松工程为例,通过分析建设期内中资企业存在的跨界风险及其危害,避免项目所在国政府中途违约,助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建了信息不对称性的两人博弈模型。根据博弈均衡结果分析,当政府守信效率低于某一值时,中资企业必然遭受跨界风险;当高于该值时,中资企业以一定概率发生跨界风险。并提出降低跨界风险发生概率的措施: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约金额度;强化公关意识,提高履约效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减小履约成本;善用媒体营销,宣传跨界风险危害。  相似文献   

6.
PMC承包商与业主之间的合同一般采用成本加激励酬金合同,合同金额由成本、酬金、与风险有关的奖励/惩罚等3部分组成,其中,酬金和奖惩费用与风险密切相关。从经济学的委托—代理角度出发,分析了业主与PMC承包商的风险选择和行为,研究了业主与PMC承包商在信息对称和不对称条件下的风险分摊率,构建了业主与PMC承包商风险分摊应用模型,从激励机制、监理、PMC承包商融资、市场监督机制等4个方面分析如何使业主降低风险分摊和获得更多的项目节余。基于风险分摊率确定合理的激励强度,为签订合同激励机制提供依据,也为双方作为利益共同体为完成项目各自承担相应的风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关系契约的框架下研究了PPP项目业主与承包商的合作机制问题。认为在目前正式契约不完备、法制环境有待健全的背景下,关系契约可以弥补正式契约的不足,进而以PPP项目的工程质量为例建立了业主与承包商之间关系契约的博弈模型。结果表明,PPP项目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关系契约主要与不同质量状态下的工程价值差的大小有关,而与承包商的施工效率和努力成本等关系不大。关系契约的建立可以减少PPP项目建设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提高PPP项目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合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工程项目中,承包合同规定了业主和承包商之间权利和义务,是双方最高的行为准则,一切工程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和履行合同中各项条款,而计价方式作为承包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大部分工程风险在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分配方式。本文介绍了当前国际工程项目中使用较多的几种合同计价方式,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在各种计价方式下工程风险在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分配方式。最后指出业主应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结合自身的情况,灵活选择合同计价方式,并积极就合同计价方式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9.
英法海峡隧道的失败对PPP项目风险分担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础设施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项目投资大、时间长、风险高、合同结构相对复杂,项目谈判过程往往旷日持久,很多时候由于在实施过程中无法兑现承诺或发生其他原因而出现争议,堪称20世纪最伟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之一的英法海峡隧道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分析英法海峡隧道项目的风险分担发现,项目公司破产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多承担了无法控制的风险,如成本超支风险、项目唯一性风险等。分析还表明,对于基础设施PPP项目而言,风险应该由对该风险最有控制力的一方承担,即政府应承担公共政策、法律变更等风险,项目公司应承担项目融资、建设、采购、经营和维护等风险(项目公司应再将相关风险分别转移给承包商、供应商、运营商或银行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单向激励下,由于业主和承包商之间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单边逆向选择或单边道德风险,从而导致建设工程质量优化目标协调不一致的问题,从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构建了双向激励下建设工程质量优化的计算实验模型,设计了不同激励力度、努力水平及成本共担比例下的多种实验情景,通过计算实验得到了工程质量、承包商行为等的演化结果,分析发现:采用双向激励,在成本分担比例、激励力度、努力水平满足一定条件时,能调动业主加大激励力度、承包商提高努力水平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业主与承包商双方的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1.
陈果 《施工技术》2007,36(6):100-102
以澳门某酒店工程为例,说明了GMP合同的性质及在该项目的应用情况。通过分析GMP合同的特点,作者认为在工程复杂程度和风险日益增加的今天,适当采用成本合同,对降低工程风险对工程的负面影响,提高承包商的履约能力,促进业主和承包商相互合作有实质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The negotiation costs for project participants to resolve conflicts significantly undermine the project performance, but how to reduce these costs remains largely unexplored. This study proposes that risk allocation in the contract between the client and contractor will impact the conflict negotiation costs and managerial controls of the client will moderate this relationship. Hypotheses were tested with a sample of 226 projects collected from Chinese construction fir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nflict negotiation costs will increase with more risks allocated to the contractor. Moreover, behavior control of the client strengthens this positive relationship but outcome control weakens it. These findings offer a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how conflict negotiation costs occur and contribute to the project governance literature by exploring how ex-post governance (managerial control) aligns with ex-ante governance (risk allocation). Practitioners can benefit from this study by understanding how to formulate risk allocation strategies and exercise different managerial controls.  相似文献   

13.
在契约参照点理论的基础上,考虑建设工程合同事后补偿对初始合同参照点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构建了合同参 照点被中介的调节模型,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初始合同中风险责任条款通过公平感知这一 中介促进承包人的积极履约行为,而合同事后补偿会以公平感知为中介,负向调节风险责任条款与承包人履约行为之间的关 系,从而诱发负向参照点效应,合同补偿出现激励失灵。建设工程合同设计应注意固化契约参照点,同时保证合同事后补偿 的执行情况与预期一致,并在事前补偿与事后补偿间找寻一个平衡。为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合同事后履约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瞿焱  陈政 《建筑科学》2012,28(6):66-70,101
本文应用委托代理理论,面向既有建筑节能服务外包过程,对节能量保证型合同展开研究。建立了既有建筑业主与节能服务公司之间的利益博弈模型,并确定了最大化业主期望利润的契约参数。分析显示,在仅有道德风险情形下业主应当优先选择高能力节能服务公司,并对节能项目适当进行监督以减小不确定性。进一步地,在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并存的情形下,高能力节能服务公司获得了信息租金,低能力节能服务公司提供的服务严格劣于帕累托最优服务,既有建筑业主可设计出一对合同实现分离均衡。理论分析结合算例得出结论:提高业主期望利润的关键在于采用具备信息甄别能力的契约、选取高能力节能服务公司、选取监督难度较小的项目,并投入适当的监督成本。  相似文献   

15.
工程项目各参与方在不同阶段均面临不同的质量风险,并各自采取不同的质量风险管理决策。首先从新古典经济学角度,基于利益分歧对业主和承包商在工程质量风险管理方面决策进行经济学解释。建设项目业主与承包商之间、政府与项目法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集中反映在信息的不对称性与契约的不完备性,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分析建设项目委托代理关系的规律和基本特征,基于委托—代理关系对质量风险管理决策进行经济学解释。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防范工程质量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合同法第286条规定的承包人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在性质上属于法定抵押权,且在建筑施工合同无效、建设工程尚未竣工的条件下,仍应适用本条规定;对承包人垫付的且已物化到建设工程中的工程款、因业主违约而形成的补偿性违约金也应当列入优先受偿之列;并对行使优先受偿权的期限及与消费者的权利冲突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Editorial     
Although the owner may have a legitimate claim against a contractor for breach of contract, calculation and proof of damages incurred by the owner is often a difficult task. Owners should be aware of the types of damages which may be recovered from contractors for delayed project completion, defective work, or abandonment of the project, and how t o prove these damages. When a contractor has a legitimate construction claim against an owner, he must be aware of the wide variety of damages which he may have suffered in order to assure himself chance of maximum monetary recovery. A claim may arise on account of a delay, disruption, or termination of the contractor's performance, and recoverable costs can be analysed under these three categories. In addition, the contractor must be careful t o choose the best method of proving damages if he is t o successfully prosecute his claim. Although the legal principle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drawn from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o f the United States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y may be applied in arbitrations bot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broad.  相似文献   

18.
工程价款结算是指承包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依据承包合同中付款条款的规定和已经完成的工程量,按照规定的程序向业主收取工程价款的一项经济活动。在现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情况计价规范》中对于工程价款结算做了详细规定,本文就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工程价款结算做一解析。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重大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道德风险、资产专用或敲竹杠以及逆向选择等隧道行为,极易引发进度延迟、成本上升、质量下降等风险,甚至导致工程失败。在分析承包商隧道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业主-承包商合同治理模式,构建委托代理模型,探讨显性合同与关系合同下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引入关系合同与激励机制能有效防范承包商隧道行为,且能有效促进业主与承包商长期合作;政府作为重大工程管理者,应该引导工程行业建立信息公开平台与承包商筛选机制,从而提升整体行业水平,规范行业企业行为。  相似文献   

20.
用案例讨论了工程总承包模式同样适用于小型单一工程项目,作为项目管理的主体,业主通过咨询实现对总承包的管理,而不会因项目管理的委托和项目的总承包,即放弃对项目的控制和管理。从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总承包商很难从业主的角度对总承包进行费用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