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PPP和项目治理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分析项目治理理论对PPP治理的适用性。然后,运用项目治理理论重点研究PPP项目的治理结构,得出PPP项目的治理涉及政府、企业和PPP项目三个治理层次和内部、外部治理两个治理维度,其原因在于PPP项目的三大主体关系与项目治理理论涉及的"政府—市场—社会"背景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7,(11)
随着国内PPP项目的广泛推行,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其中。由于PPP项目特点,其与传统竞争型项目在合同治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建筑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般是通过项目和项目组织的方式来实现的,有着其自身独特的治理机制及治理结构。PPP模式的发展与建筑业紧密相关。在PPP模式的推广过程中,合同治理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理论上需要深入研究以支持深层次的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 PPP 项目利益相关者合作水平,针对利益相关者特点,结合利益相关者管理和动态联盟理论,在分析两者相容性的基础上阐述了 PPP 项目利益相关者动态联盟的基本特性、层次结构、动态结构等组织结构特征,通过构建动态联盟模型实现对 PPP 项目利益相关者的集成管理。并提出合同治理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结构评价机制等管理机制作为模型支撑,为 PPP 项目管理者协调各方利益,提升合作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政企合作(PPP)项目涉及众多利益相关方,呈现出以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为双中心的社会网络特征。错综复杂的项目网络结构极易引起 PPP 项目的治理风险,而治理风险已成为 PPP 项目高失败率的关键因素。当项目利益相关方的网络关系结构不合理时,难以具备实现角色责任应有的权力和能力,造成利益相关方行为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较大的治理风险。从双中心网络视角出发构建 PPP 项目双中心网络模型,基于社会网络方法(SNA)设计符合 PPP 项目双中心特征的治理风险评价指标,并通过选取典型的 PPP 项目案例验证模型和指标的有效性,为 PPP 项目治理风险评价提供决策依据和策略建议,以有效提升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的风险防控能力及 PPP 项目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王生乐  高伟 《四川建材》2019,(8):215-216
PPP项目是一项投资规模和风险性都比较大的项目,合作的周期也很长。因PPP项目自身独有的特点,导致PPP项目在进行的时候需要有非常严格的风险管理。本文通过分析PPP项目的风险构成和风险的分配情况,研究出一些适合PPP合同体系的方式方法,合理地进行PPP项目合同体对项目风险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PPP项目中初始信任形成机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将PPP项目中的信任划分为资格预审中形成的静态的初始信任和合同谈判与再谈判过程中动态演化的持续性信任,通过文献分析构建PPP项目中初始信任形成机理的概念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管理能力、力量投入、社会声誉、财务状况、安全和环境能力、技术能力是PPP项目中初始信任的关键驱动因素;②过往表现和工程经验间接促成初始信任的形成;③初始信任的3个维度对其总体水平的贡献度相差不大。该研究成果可帮助公共部门优化PPP项目资格预审评审指标和评审标准,从而促使项目成功。  相似文献   

7.
王东 《建筑经济》2020,41(3):76-81
通过分析流域治理采取PPP模式的必要性和当前应用PPP模式的总体状况,明确既要在流域治理中大力推广PPP模式,又要克服当前流域局部片段式治理PPP模式的不足,进行PPP模式的创新和升级。结合对永定河流域治理非典型性PPP项目的解剖分析,明确构建统一的流域治理投资平台和市场化运作机制的意义,并对该模式健康发展的应用提出应该予以关注的要点。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升PPP项目的绩效水平,是当前PPP领域的关键问题。政府作为重要的推动者与参与方,其行为是影响PPP项目绩效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基于文献梳理出影响PPP绩效的四类政府行为,利用扎根理论从大量政府文件中识别出初步清单,并结合专家访谈和问卷调研形成最终的44项行为清单,进一步分析各行为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政府对项目的支持力度由大到小分别为政府前期准备、项目治理、政府服务以及政府支持与保证,各项行为对项目绩效也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建设项目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代理问题会损害项目管理绩效。选择合同治理或是关系治理,是每一个项目经理常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南海石化项目和茂名乙烯改扩建项目的深入研究,对比不同治理方式对绩效的影响,结合委托代理理论解释,建立一个合同治理和关系治理两个维度并重的项目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36)
由于PPP项目的不断出现,其特有的参与主体框架与风险分配特征,导致PPP项目合同内容不同于现有其他工程合同。本文分析了PPP项目在融资、建造、运营等阶段的特征,提出在合同管理教学中相应内容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项目复杂度调节作用下契约治理对 PPP 项目治理绩效的作用机理,将契约治理的衡量维度界定为契约形成的公平公正性、契约缔约的全面性、契约履约的规范性、契约变更的合理性和契约解除的明确性。以项目复杂度特征作为契约治理的 5 个维度对项目治理绩效影响路径中的调节变量,提出相应研究假设,并对收回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契约治理的 5 个维度对项目治理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项目复杂度显著负向调节契约缔约的全面性、契约履约的规范性和契约解除的明确性与项目治理绩效的关系。研究成果为厘清契约治理对项目绩效的作用路径及进一步完善项目治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Defining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ractual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is critical for understanding how to maintain commitment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private and public organizations in long-term partnerships. In this study, a theoretical model explains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 project performance as the result of a mediation process. Contractual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elements operate sequentially with relational elements (relational norms and trust), playing a mediating role between contractual elements, project actors' behaviour and final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 survey of PPP practitioners in The Netherlands, and using Consistent Partial Least Squares Modeling, the study provides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ese mediating effects. The findings are aligned with the idea that both economic incentives and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s formalized in contract agreements require being internalized in working practices by means of informal and socially based mechanisms. The enabling and compensating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mediation role of relational governance elements are discussed. Managers can particularly find in relational norms a leverage point for designing collaborative day-to-day practices aimed at reinforcing trust and long-term contractual obligations.  相似文献   

13.
高雄捷运项目采用政府和公司联合投资的PPP管理模式,在计划和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论文陈述了高雄捷运项目管理模式的确定过程和适用法律的认定过程,分析了项目组织模式和合同结构;论证了项目的适用法律,分析了项目争议出现的原因。对于只有部分自偿能力、涉及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对于项目的管理模式、合同结构、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PPP项目控制权归属的现状,研究项目控制权在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合理变更的新模式。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解释PPP项目控制权变更的本质,并通过对影响项目控制权变更的因素分析,在制度层面、契约层面和技术层面给出控制权变更的新方法,进一步提出控制权变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基本建设投资巨量化的特点日益明显,实务界针对这种大型公共项目创造了大标段招标的承发包模式。然而,大型公共项目以大标段招标总承包模式招标缔约后,缔约合同前风险不合理分担或缔约合同后的风险变异容易导致风险回流套牢业主。为此,解构了新形势下大型公共项目总承包模式的“市场—科层”的二元混合治理结构,即业主—总承包商之间通过市场选择的合同治理和总承包商-承建工区之间企业内部的科层治理。在新形势下大型公共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内外二元耦合,据此指出大型公共项目风险回流止逆路径,并拓展了项目治理理论,为工程项目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下,研究政府规制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治理结构的影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为便于分析,将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参与方分为政府与代建方和代建方与承包方两部分,通过对三者所组成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开展分析, 研究政府规制对于各参与方的治理结构产生的影响,并对如何提升政府规制效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PPP已经成为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的一种管理模式,但是还存在社会资本进入障碍以及公私矛盾、法律缺失等问题。从合同性质的角度重点研究PPP项目中社会资本的救济途径,分析我国目前PPP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借鉴国外PPP模式的社会资本救济经验。并根据不同的PPP项目类型,分析其合同性质,提出以合同的缔约节点为界对合同缔约前后的社会资本分别采取相应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启动再谈判调和各方利益成为政府与社会资本的有效手段。首先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梳理将PPP项目再谈判的风险因素归因于"已识别风险变异和未识别风险突发",其次,借鉴"物理-事理-人理"(WSR)理论框架,构建PPP项目再谈判的风险再分担流程,有助于识别与厘清导致PPP项目再谈判的核心触发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