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四川盆地须五段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基本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须五段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川西与川中地区,川南与川东地区须五段烃源岩厚度相对较小,有机质丰度总体较高,烃源岩品质较好,川西与川中地区有机质丰度明显高于川南与川东地区;四川盆地不同地区须五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均以Ⅲ型为主;有机质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生烃潜力较大。四川盆地须五段中好烃源岩分布面积最广,其分布于整个川西中段及靠近川西地区的川南与川中较大面积区域;中等烃源岩发育于川中—川南部分区域;最好烃源岩主要发育于川西坳陷南段地区。  相似文献   

2.
综合运用有机岩石学、岩石热解分析及有机地球化学等方法,以井下暗色泥岩的分析资料为主,结合地表 剖面暗色泥岩样品分析数据,研究和分析了鄂尔多斯西缘惠安堡—马家滩地区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的有机质生烃 特征、煤系烃源岩的沉积环境。研究表明:太原组、山西组煤系暗色泥岩为二叠系主要的烃源岩层系;有机质类 型以Ⅲ型为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已不同程度进入成熟—高成熟—过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3.
下刚果盆地深水区的油气显示出了海相原油的特征,盐上海相烃源岩开始受到关注。通过对下刚果盆地海相烃源岩地球化学资料分析,综合评价了盐上4套海相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生烃潜力,研究了其成因并划分了成因类型,同时探讨了不同成因类型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下刚果盆地盐岩层之上发育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好,干酪根类型为Ⅱ、Ⅲ型,成因上以海相内源型和海相混合生源型为主;盆地海相烃源岩整体在3500m左右深度进入生油窗,成熟的海相烃源岩是下刚果盆地深水区油气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上升洋流、缺氧环境(大洋缺氧事件)和古河流的作用,以及海洋、河流两种地质营力此消彼长的关系,自晚白垩世至中新世,盆地沉积环境从海湾变迁到受河流作用逐渐加强的开阔海洋,有机质来源从以海洋有机质为主过渡到河流携带来的陆源有机质比例加重,直到以陆源有机质为主;海陆二元有机质输入量的相对变化和海洋沉积环境的变迁从根本上决定了海相烃源岩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构造演化,不同地区烃源岩的埋藏史、热演化史及生烃史不相同。通过对收集的资料和采集的上古生界烃源岩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松辽盆地不同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演化特征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松辽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低,有机质类型较差(主要为Ⅲ型和Ⅱ2型),现今热演化程度高(已达到成熟和过成熟阶段),后期生烃潜力有限,但不代表地质历史时期生烃贡献小;肇源、长岭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为后期深埋藏型,存在二次生烃,为上古生界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区,对天然气资源有贡献;杜尔伯特地区由于受周边侵入岩烘烤、后期浅埋深等因素的影响,古地温远高于现今地温,不能发生二次生烃,烃源岩基本无效。因此,松辽盆地肇源、长岭地区为上古生界烃源岩有利生气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吉林市上二叠统杨家沟组烃源岩野外露头的系统采样,剖析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烃源岩有机质的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和热演化程度。研究表明,有机质母质来源既有高等植物的来源,还有细菌和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的混入;具有典型湖相烃源岩的分布特征;烃源岩形成于半咸水还原的沉积环境,热演化程度为成熟-高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6.
天峻凹陷隶属于青海地区南祁连盆地,盆地三叠系广泛发育碳酸盐岩,且厚度较大.本文对天峻凹陷中三叠统大加连组烃源岩,进行采集样品,并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文章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参数对天峻坳陷三叠系大加连组的海相烃源岩进行了评价.最后发现,烃源岩属于海相碳酸盐岩类已达到了烃源岩评价标准,其有机质丰度...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柯坪地区的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进行性研究表明,烃源岩可分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四套主要源岩层系,其中二叠系烃源岩发育较好,有机质丰度也相对较高,但演化程度低,使其生油量受到了限制,石炭系发育厚度最大,但有机质丰度低,类型差,其生油能力最低,奥陶系源岩岩虽然发育厚度较薄,但其中有机质丰度很高,有机质类型很好,又正处于生油高峰演化阶段,尤其是萨尔干组和印干组生油层是本区最优生油岩,因此奥陶系烃源岩是研究区内的最优生油层系,最下部的寒武系地层虽发育厚度较大,类型较好,但由于有机机质丰度低,成熟度过高,导致其生油量低于奥陶系源岩,但仍可生成数量可观的凝析油和天然气。  相似文献   

8.
利用钻井资料,在地层分析和沉积相研究基础上,结合油样、油苗、岩芯和露头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对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地区新生代盆地烃源岩发育时代、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苏拉威西地区新生代盆地主力烃源岩发育层位是古新统—始新统,普遍含煤或碳质泥岩,有机质类型为偏腐殖型,有机质丰度中等—好,具备油气兼生的能力;古新统—始新统烃源岩沉积相带为河流—沼泽相和潮坪—潟湖相,主要残存于裂谷期断层控制的坳陷内,主体部位烃源岩热演化已进入成熟—过成熟阶段,具备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充足烃类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天峻凹陷隶属于青海地区南祁连盆地,盆地三叠系广泛发育碳酸盐岩,且厚度较大。本文对天峻凹陷中三叠统大加连组烃源岩,进行采集样品,并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文章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参数对天峻坳陷三叠系大加连组的海相烃源岩进行了评价。最后发现,烃源岩属于海相碳酸盐岩类已达到了烃源岩评价标准,其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普遍为Ⅱ2,有机质成熟度进入油气生成的成熟一高成熟期。但鉴于样品采集来自地表,考虑到演化作用和风化作用,天峻坳陷的中三叠统大加连组碳酸盐岩判定为中等烃源岩。  相似文献   

10.
从烃源岩分布、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丰度以及成熟度等几个方面,对济阳坳陷车西地区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对主要烃源岩系的条件差异进行了分析判断。研究表明区内对油气成藏有贡献的烃源岩主要为沙三中下亚段;油气成藏作用从生烃洼陷中心向四周扩展;车西洼陷南斜坡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断层对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成藏的控制作用,利用2 000 km2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断层的精细解释及山西组、太原组煤系地层均方根振幅地震属性的提取,分析断层的分布、成因及形成期,研究断层与天然气高产层段和富集区的关系,建立塔巴庙气田天然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上古生界存在北东向断裂系统,断层多为高角度的小断距断层,断距20~60 m; 这些断层主要是基底断裂在燕山运动中、晚期重新活动造成上覆沉积盖层撕裂形成的; 断层形成期与烃源岩生排烃期良好匹配,断层沟通了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煤系烃源岩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2段、盒3段岩性圈闭,既促使下伏天然气向盒2段、盒3段垂向汇流运移,同时又为有机酸的运移溶蚀提供通道,有效改善了邻近低渗砂体储层的孔渗性能,从而控制了塔巴庙地区主力目的层盒2段、盒3段天然气运聚成藏及高产富集区带的分布; 断裂和大面积相对高孔渗砂体的叠合区域是天然气的有利富集区。  相似文献   

12.
喀拉扎背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发育侏罗系油砂。在喀拉扎背斜侏罗系头屯河组首次发现6个油砂露头点,并实施地质调查井1口(喀油砂1井),揭示油砂储层累计厚度超过30 m。通过钻井岩芯编录、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铸体薄片观察和测井等方法,对油砂储层的沉积环境、岩性、物性和储集空间类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砂储层位于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主要包括中细砂岩油砂储层和粗砂—细砾岩油砂储层;中细砂岩油砂储层为厚层沉积岩储层,沉积相属于曲流河相河床亚相的边滩沉积微相,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中—高孔、高渗范畴;粗砂—细砾岩油砂储层为特厚层沉积岩储层,沉积相属于曲流河相河床亚相的河床滞留沉积微相,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孔隙度和渗透率为中孔、中渗范畴。总之,喀拉扎背斜侏罗系头屯河组储层有利于油砂的富集与储存,是准噶尔盆地油砂资源新的潜力区。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致密砂岩气勘探程度低,对其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天然气源岩的认识较为局限。通过对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特征分析,利用生烃动力学实验计算煤岩、碳质泥岩、暗色泥岩3类烃源岩生烃强度,结合3类烃源岩生烃潜力,建立天然气源岩生气贡献率计算模型。结果表明:临兴地区烃源岩母质类型以Ⅲ型、Ⅱ2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丰度高,全区烃源岩大都处于热演化成熟阶段;天然气碳同位素值较重,显示出煤型气特征;天然气碳同位素值在纵向运移过程中未发生分异作用,在平面比值变化上未发生倒转,表现出近源、持续充注的特点;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本溪组—太原组煤岩,其生气贡献率分别为43.3%、43.8%;天然气与烃源岩具有良好的垂向关系,有效烃源岩区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临兴地区天然气有利区的勘探。  相似文献   

14.
江汉盐湖盆地为一封闭的高盐度湖相沉积盆地,其母源物质富含碳酸盐。潜江组沉积环境是一种还原环境。潜四段至潜三段的岩盐为深水浓缩成盐,而潜二段至潜一段的岩盐为常规浅水蒸发成盐。岩盐沉积不仅提供了良好的油气藏盖层,其共生岩系还可形成优良的烃源岩层系。另一方面还可形成独特的盐湖沉积体系砂体-盐湖密度流砂体,十分有利于岩性油藏的形成与油气藏勘探。  相似文献   

15.
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主要发育于陆棚沉积环境,研究瓮安永和剖面,将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划分为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结合连井剖面、黑色页岩分布规律、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分析黔北地区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牛蹄塘组下覆为震旦系灰色白云岩,牛蹄塘组底部沉积一套黑色硅质岩,向上为黑色泥岩,上部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总体呈现向上粒序先变细后变粗的特征;平面上,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沉积环境为浅海陆棚沉积,主要沉积体系类型为浅水陆棚和深水陆棚.水深向东南部加深,黑色页岩厚度向东南部加厚,黑色页岩颜色加深.牛蹄塘组沉积环境控制黑色页岩的发育及有机质成熟度,且控制有机质的保存.黔北地区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发育广、厚度大、颜色纯,富含有机质且硅质含量较高,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6.
对济源盆地谭庄组油页岩的沉积环境进行了介绍,对大量样品进行了含油率测定,表明含油率平均只有0.3%,最高的有1.68%,远远达不到油页岩的边界品位(3.5%).从地球化学角度对油页岩进行研究发现:有机质丰度高,其中有机碳含量平均达到4.68%,最高可达到11.63%;有机质类型多属于腐殖-腐泥(ⅡA)和腐泥-腐殖(ⅡB)型,是介于生油和生气之间的过渡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处于低成熟-高成熟阶段之间,具有很大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7.
综合岩芯、测井、录井、地震等资料,对霍多莫尔构造带湖底扇体的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发现本区湖底扇沉积共可划分为内扇、中扇、外扇三大类亚相以及内扇主沟道、中扇辫状沟道、外扇浊积岩等五类沉积微相。霍多莫尔构造带湖底扇沉积所在层系向下紧邻南屯组内最好的烃源岩层,油气从下方和侧面向湖底扇砂体内充注,通常受断层遮挡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或直接被周围的泥岩封堵形成透镜体形式的岩性油气藏,油气成藏与否主要受控于储层的物性特征。实验分析表明,不同沉积微相的储集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其中中扇辫状沟道微相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类型,内扇主沟道微相次之,为较有利储层。油气勘探实践同样证实,高产井多位于中扇辫状沟道微相内,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丰富的岩心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录井资料,通过岩心观察描述以及沉积相分析方法,深入开展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的沉积相类型及相模式等研究。通过岩石类型、沉积结构、构造、古生物以及沉积环境分析,认为长6油层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陆相湖盆深水浊积扇相,并可划分出内扇、中扇和外扇等3个亚相;通过沉积相及测井相等分析方法,以明确沉积相平面展布以及垂向演化规律,最终建立了研究区长6油层浊积扇相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以岩心观察、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岩石组合、沉积构造、测井相分析和砂体形态等沉积相标志的分析,对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上克拉玛依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微相展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中区上克拉玛依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其中,S5^2-2单层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三角洲前缘泥等微相为主;S5^2-1到S5^1-1单层、S4砂组和S1砂组各单层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以分流河道、溢岸砂和分流间湾等微相为主.  相似文献   

20.
关于碳酸盐岩生油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岩有着良好的沉积环境,丰富而质优的有机质来源,作为其有机质丰度指标的有机碳含量(TOC)和氯仿沥青"A"含量相对较低,同时由于碳酸盐岩内不含或含有很少的粘土物质,所以粘土物质的催化作用对其大量生烃不起作用,因而只有碳酸盐岩埋藏足够深才能达到生烃的温度。本文就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类型、衡量指标、促使有机质生烃作用等碳酸盐岩的生油条件探讨了碳酸盐岩的生油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