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四川省的盐亭县 ,据说是人文始祖嫘祖的故里。《汉语大词典》载曰 :“嫘祖 ,传说中黄帝元妃 ,西陵氏女 ,我国最早养蚕的人。自南朝宋元嘉以来 ,历代封建帝王设先蚕坛 ,祀嫘祖为先蚕(蚕神 ) ,一说为行神。”浩浩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在盐亭大地上 ,铸造出一页又一页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嫘祖文化诗篇。盐亭的先人们创造出嫘祖文化 ,盐亭的今人们继承祖业 ,不断地丰富着完善着她的内涵。近年来 ,他 (她 )们在县域内已有数十座祭祀嫘祖庙宇 ,众多名胜古迹的嫘祖文化园林中 ,又添置了一座别具一格 ,号称“川中第一嫘祖巨像”的新人文景观。川中…  相似文献   

2.
陶蚕、金蚕与嫘祖始蚕盐亭中学衡平在盐亭县金鸡镇的嫘甸坝,村民从古墓中发掘了一对金属蚕。经人民银行鉴定,其一是铜蚕,其一是金蚕。金蚕为纯金,长4·5厘米,重7克。它是盐亭是嫘祖圣地的珍贵文物佐证。金鸡镇嫘祖村之嫘祖山下的嫘祖圣地碑,刻有盐亭隐士唐代韬略...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2013绸都·盛泽公祭嫘祖大典在先蚕祠举行。本次公祭嫘祖大典是盛泽镇首次举办,通过开展对嫘祖(蚕花娘娘)的祭祀活动,再现了群众对嫘祖的敬仰之情,展示了绸都盛泽源远流长的丝绸文化;让人们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丝绸文化与嫘祖文化水乳交融、一脉相承的关系;在弘扬丝绸文化的同时,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该项活动的主办单位是盛泽镇总  相似文献   

4.
嫘祖与盐亭     
嫘祖与盐亭赵均中盐亭县地方志办公室五千年来,轩辕黄帝之元妃嫘祖受到炎黄子孙的顶礼膜拜。尤其是南朝刘宋以后,历代王朝设先农坛,皆祀螺祖为蚕始祖,使嫘祖更成了家喻户晓的传说人物。正月初八蚕过年,二月初十嫘祖生日,因其“功著于百姓”而历代民众祭祀不衰。西陵...  相似文献   

5.
神虫宴     
天字下面一个虫,就是个蚕字。望文生义,蚕是上天赐给人类的神虫。蚕吃的是桑叶柞叶,吐的金丝银线,而蚕丝又可以制成华丽的衣服。此外,蚕的蛹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我的家乡湖北远安是全国著名的蚕乡,也是人类栽桑养蚕的始祖———嫘祖的故里。每到初夏时节,在我的家乡都可以吃到美味的蚕蛹。不久前,一个在蚕茧收购站工作的后生给我送来了一包金灿灿、活鲜鲜的蚕蛹。用手一捉,个个都在蠕动,掂了掂,怕有一千多克重哩。我高兴得手舞足蹈,马上打电话呼来几个酒朋诗友,大家一齐动手,调动锅碗瓢勺,调和鼎鼐,以蚕蛹为主料,最终…  相似文献   

6.
李斌  李强  杨小明 《丝绸》2012,(3):55-60
中国古代民间出现过"先蚕"和"先棉"的崇拜和祭祀,同时,嫘祖和黄道婆分别被称为"先蚕"和"先棉"而列入封建国家祭典中。虽然她们分属于丝纺织业和棉纺织业,但通过对这两位纺织行业偶像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她们的共性中蕴含着差异性,差异性中又蕴含着共性。  相似文献   

7.
    
胡继先 《纺织科技进展》2007,(B05):I0018-I0019
四川是嫘祖的故乡,是我国著名的锦绣之乡,也是我国蚕桑丝绸的主要发源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古蜀的西陵氏、蜀山氏、蚕丛氏等部落,即以养蚕著称,把养蚕作为部落的基本产业,在距今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时代。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衣》2014,(5):22-23
‘中国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中国是丝绸大国,却没有丝绸的时尚文化,很少有年轻人会穿丝绸,也少有年轻人穿得好丝绸。中国丝绸大多太过于老气和缺乏创新了,‘中国丝绸’是该时尚了!’谈到高级定制,为什么要说中国丝绸呢,现在世界各地都有自己本土生产的丝绸,其实不一定都是来自中国。但是,提及丝绸文化,当属中国最为久远,对于如今欧美地区的丝绸都是中国的舶来品。中国的丝织技术最少应该出现在5500年之前,中国人工养蚕则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传说中西陵氏之女,黄帝的元妃嫘祖是中国第一个种桑养蚕的人。据《通鉴纲目外记》载,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  相似文献   

9.
    
四川是嫘祖的故乡,是我国著名的锦绣之乡,也是我国蚕桑丝绸的主要发源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古蜀的西陵氏、蜀山氏、蚕丛氏等部落,即以养蚕著称,把养蚕作为部落的基本产业,在距今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时代,黄帝的元妃--西陵氏嫘祖发明了驯养家蚕和抽丝编绢之术,古蜀第一代蜀王蚕丛继承祖业,常着青衣四出巡行桑野,教民养蚕,大力推广蚕桑,奠定了古蜀桑蚕业蓬勃发展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古蜀的丝绸产业从栽桑、养蚕、抽丝、织帛、制衣到精练染色和织锦刺绣,不断由初级向高级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人才不断积累,技艺不断创新,机具不断改良,专业化分工不断强化,促使古蜀地区成为中国大地最早、最发达的蚕桑丝绸产业基地,古蜀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考察考古实物并查阅文献资料,探究嫘祖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结合嫘祖生平勾画出嫘祖服饰造型,完成了嫘祖从民间少女到教民养蚕以及黄帝元妃不同时期的服饰造型,提出了远古时代的服饰造型需要以史实为依据并结合艺术想象塑造形象的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关于蚕丝的起源,历史上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嫘祖教民养蚕治丝的故事史书中记载较多,流传也最广。文章以嫘祖的故乡──西陵关于嫘祖的传说为基础,叙述了嫘祖发明蚕丝业的完整故事.这对我们认识和发展丝绸文化具有一定意见  相似文献   

12.
四、蚕神类神话传说嫁祖教民养蚕说螺祖,黄帝元妃。《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螺祖。螺祖为黄帝正妃”。宋罗泌撰《路史·后纪五》:“黄帝元妃西陵氏田螺祖,以其始蚕,故又把先蚕。”先蚕,即蚕神。在我国把先蚕的时间很早,《后汉书峡L仪志》:“把先蚕,礼以少车。”用猪和羊做祭祖的贡品,仅次太牢,礼不算轻。由螺祖又产生雷祖峰,清李元度重修《南岳志》GI湘衡稽古》:“雷祖从(黄)帝南游,死于衡山,遂葬之。今峋峨有雷祖峰,上有雷祖之墓,谓之先蚕家。其峰下回西陵路,盖西陵氏始蚕,后人…  相似文献   

13.
文摘天地     
《丝绸》1997,(7)
97627吴中蚕俗:从母子情到拜蚕神/中国蚕业,1996,NO.4,43-44栽桑养蚕是吴中农村的传统副业,在长期的养蚕级丝织绸过程中,蚕民对蚕既怀有“母子情”又有着顶礼膜拜的心惰,作者详细地叙述了蚕乡的风土人情及有关蚕神的种种传说。97628分层绿丝解诀尴尬纤度/邵明康许惠芳/丝绸技术,1997,N。1,11-15针对制丝生产中出现的尴尬纤度,提出采用分层级丝法来级制23dtex规格生丝c文章介绍了分层梁丝法原料及各类数据的推算,通过实践,总结出一种比较实用的工艺设计计算方法。97629纤维素酶在纺织工业上的应用/王静/丝绸技术,199…  相似文献   

14.
解读蚕丝被     
蚕丝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柔软、健康的天然纤维。我国是最早利用蚕丝的国家,相传黄帝之妃嫘祖始教民育蚕,到了商周时期,我国人民已经开始用蚕丝织制罗、绫、纨、纱、绉、绮、锦、绣等丝织品.并远销海外.成为西方上流社会梦寐以求的奢侈品,并因此催生了丝绸之路的形成。直至今天,丝制品依然是人们生活中的高级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妇女在蚕织劳动中担负着艰巨的工作,而传说中的蚕神,也往往是妇女形象的化身。文章从历代文献诗赋着笔,叙述了妇女在这一领域尤其是织绣方面的杰出技艺和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6.
信息窗     
四川省嫘祖蜀锦研究开发中心批准成立以研究嫘祖丝绸文化和蜀锦传统工艺为宗旨的省级民办事业单位四川省嫘祖蜀锦研究开发中心,于2003年5月16日,经四川省纺织行业办公室、四川省民政厅审查并批准成立。该中心理事长为尹家亮,常务副理事长兼中心主任为王君平,副主任周纪红。中心主要工作是开发和保护性研究蜀锦传统工艺;复制丝绸之路出土的汉唐经锦;研究编撰出版蜀锦传统工艺和图案书刊;研究和开展蜀锦及纺织工艺制品之间学术交流活动,大力宣传和弘扬蜀锦和嫘祖丝绸文化,重塑蜀锦光辉品牌,为繁荣四川的经济文化服务。为了永久纪念和祭祀中国…  相似文献   

17.
陈涛 《中国纤检》2005,(4):48-49,51
蚕丝又称为天然丝,是熟蚕结茧时分泌的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它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动物纤维之一.蚕字是天与虫的结合,其含义是天赐给人间吐丝的"神虫".  相似文献   

18.
蜀锦川丝     
锦绣时期先秦古蜀山(邛崃山,岷山)是早有桑蚕的产地。“蜀人早知养蚕,渐具法于西陵之国。”西陵近蜀而有桑,蚕丛氏教民养蚕,杜宇氏教民务农。蜀国兴盛,蚕业发达“蜀居中国之西南,其卦置坤,土地之毛,善利丝,故多斑纟采文章,有致役致养之爻”。“黄帝之时,为丝于蜀。”“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受帝命治丝养蚕,供衣服,后祀为先蚕,始传于中国”。“先王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治其麻丝,以为布帛,功被于天下,礼乐以成,贵贱以分,为万世文。”中国以农业立国,农桑为衣食之源,历代君王莫不躬耕桑…  相似文献   

19.
美丽的十月,秋高气爽,景色宜人。应几位市螺祖文化研讨会挚友相邀,我们决定慕名前往研究人文女祖、黄帝元妃、养蚕制丝织锦发明家嫘祖成就斐然的四川省盐亭县金鸡镇,进行一次嫘祖与丝绸文化的探源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为抢救、保护、继承和发展我国悠久而独具特色的嫘祖文化与蜀锦传统工艺,深入挖掘和弘扬蕴藏丰富的丝绸文化宝库,四川省嫘祖蜀锦研究开发中心拟用3年左右时间,在组织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期编撰和出版一套《蜀锦丝绸文化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