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衍升  范润华 《功能材料》1995,26(6):561-563
本文依据固体经验电子理论,建立了NiTi形状记忆合金马氏体晶胞的键络模型,并就合经元素Fe对其M点的影响进行了电子结构分析,为揭示该功能材料中成分-性能-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做了初步探索,从电子结构的民层次上初步解释了Fe对NiTi合金相变点(Ma)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TiNi及TiNiCu合金Ms点变化的价电子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固体经验电子理论,采用非平均模型。对不同成分的TiNi及TiNiCu3合金母相进行了电子结构计算和分析,结果发现母相最强键的大小与合金的Ms点有密切关系,最强键上的共价电子对数越多,Ms温度越低。  相似文献   

3.
虽然Cu-Zn-Al和Cu-Au-Zn合金中的母相已知为DO3或L21结构,但通过通道增强微分析原子定位法(ALCHEMI),可以检测Cu-Zn-Al合金的母相,马氏体相和Cu-Au-Zn合金的母相、马氏体、贝氏体相中的原子配置,结果表明,马氏体相中原子配置与母相是完全一样的,但Cu-Zn-Al合金听时效马氏体的Cu-Au-Zn合金中贝氏体与母相不同。本文叙述ALCHEMI测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对等原子医用NiTi记忆合金支架研究表明:成品支架加热时采用定格摄影,可测定医用NiTi记忆合金的As、Af点;降温过程中,支撑力的变化可测定医用NiTi永合金的Mg、Mf点。  相似文献   

5.
高弹性导电合金Cu—Ni—Sn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Cu-Ni-Sn合金是调幅分解强化型合金。本文综述了Cu-Ni-Sn合金的研究现状,对材料的制备,热处理工艺,合金的强化机理,微观结构,性能,及它们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快速凝固Ml(NiCoMnTi)5击剑锪组织结构与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比研究了快速凝固和常规熔铸Ml(NiCoMnTi)5合金的组织结构和电化学性能。SEM和XRD分析研究表明,冷却速度较慢的常规熔铸合金为粗大的树枝晶组织,合金中Mn偏析明显,并且有少量TiNi3第二相组成。但在冷却速度高达10^5-10^6Ks^-1快速凝固条件下,合金的组织转变为细小的柱状晶,合金呈CaCu相结构,并使Mn的成分偏析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
Cu-Ni-Sn合金是调幅分解强化型合金。与铍青铜相比,该合金性能优良、价格便宜,因此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铜基弹性材料。本文综述了Cu-Ni-Sn合金的研究现状,对材料的制备、热处理工艺、合金的强化机理、微观结构、性能、及它们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第四组元对机械合金化MgNiCu合金贮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由Mg,Ni和Cu单质粉末以及添加第四组元粉末按选定比例合成MgNiCu和MgNiCu-M5%贮氢材料,着重研究了分别添加不同的第四组元Al,Mn,Ti元素对不同球磨时间后MgNiCu合金贮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第四组元都不同程度地改善了MgNiCu俣金的初始活化条件;添加Mn能降低MgNiCu合金的吸放氢平台,显著改善其吸放氢动力学性质;添加Ti提高了MgNiCu合金的最  相似文献   

9.
在室温下,借助Mossbauer谱技术,研究非晶合金Fe81P12C3S2.0Cu1Mo0.5晶化过程中局域结构的变化。发现整个晶化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个阶段(300-360℃)之间退火为α-Fe相的形核与长大阶段;第二个阶段主要为Fe3P相的形核与长大阶段。同时该合金在360℃退火获得最佳软磁性能。讨论了软磁性能与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PZT压电薄膜,研制了Au/PZT/PT/TiO2/NiTi/Si(100)多层膜结构,用XRD,AFM,TEM-EDX和SAD技术考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相结构演化,以及面的元素分布特性。结果表明:PZT膜与NiTi合金膜的结合良好,稳定;PT层的引入,使无定型PZT薄膜在550℃退火后,转变为钙钛矿结构,降低了晶化温度,并有效地抑制焦碌石相的形成;NiTi薄膜结晶良好;TiO  相似文献   

11.
利用DSC,XRD,TEM,Mossbauer谱及磁性测量技术研究了Cu取代Fe对FeSiB非晶合金的内禀磁性及晶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u元素取代Fe使FeSiB非晶合金的λs,σs,Hf,μFe下降,但居里温度Tc升度。而且,Cu的加入能够显著地降低FeSiB非晶合金的晶化温度及晶化激活能,改善αFe(Si)相的形貌。FeCuSiB非晶合金的晶化行为表明:在非晶合金内部存在αFe(Si)相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电子拉伸试验,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研究了Cu-Zn-Mn-Al-Ti合金的细化效果,断裂方式,记忆性能及伪弹性。结果表明:试验合金的铸态,轧态和淬火态组织得到明显细化。晶粒细化后合金室温拉伸断裂强度为750MPa,断列应变为6.6%,同未细化的Cu基记忆合金相比强度大大提高,塑性也有所改善。低温拉伸时呈穿晶断裂,断口主要为准解理台阶;高温拉伸时呈微孔聚集型断裂。试验合金的室温完全可恢复应变  相似文献   

13.
Cu基三元合金与SiC之间的润湿性及界面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滴法,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研究了Cu-Sn-M(M=Ti,Zr,Cr)三元合金与烧结碳化硅及单晶碳化硅间的润湿性及界面反应。在Cu-Sn-Ti合金与两种碳化硅垫片的铺展前沿均发现有前驱膜存在,同时在Cu85Sn10Ti5与烧结碳化硅的界面发现裂纹。实验结果表明:Ti的加入显著改善Cu-Sn二元合金与碳化硅间的润湿性,其原因是Ti在界面上的吸附,富集及界面反应。  相似文献   

14.
纳米Au团簇在氧化钛修饰的介孔分子筛MCM-41中的组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钛酸丁酯为TiO前驱体,使TiO均匀分散于纯硅介孔分子筛MCM-41的介孔孔道内表面,利用TiO光学性质将AuCl-4还原为Au(0)并组装于氧化钛修饰的MCM-41孔道中.对所合成的Au负载的氧化钛修饰的MCM-41进行了XRD,XPS,N吸附-脱附曲线,及固体UV-Vis漫反射等多种结构表征.由XPS谱和固体UV-Vis漫反射吸收光谱的plasmon吸收峰证明Au团簇呈现0价的金属状态.  相似文献   

15.
用点焊接试验方法评价了合金元素Al对含P和Mo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破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Al没有改善应力腐蚀破裂性能,而复合添加Al和Cu有效地提高了抗应力腐蚀性能。14Cr-16Ni-2Cu-3Al钢中添加Mo,虽然降低应力腐蚀性能,但影响较小。含0.3%Mo时应力腐蚀破裂临界温度可达120℃。AES分析表明,Al和Cu元素在表面膜中富集。Al和cu的联合作用使钢表面膜的钝化能力得到加强,从而提高了抗应力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有序化理论,提出预时效概念,并用无析出物形成的预时效处理研究了Cu-13.4Al-4.0Ni单晶相孪温度承时效工艺的变化,结果DSC和偏光金相分析探讨了预时效与时效的界限,淬冷状态的Cu-Al-Ni单晶其相变温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预时效处理,经预时效后,其Ms为淬冷态的Ms+0~70℃,As为淬冷态的As+0~90℃可调,预时效温度应为淬冷态的Ms+100-200℃,经过预时效的合金在马氏体状态  相似文献   

17.
激光表面熔凝温度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的半解析法—热源函数法在Cu-Mn和Al-Cu合金激光表面快凝熔池温度场计算中的应用,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发现两者在中等扫描速度(v≤1m/s)下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利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工艺制备高阻尼Al-Zn-Mg-Cu系合金。通过拉伸性能与阻尼性能的测试,以及显微组织分析,探讨了纯铝及石墨对合金拉伸性能及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Zn-Mg-Cu/15wt%Al合金的室温拉伸性能已达到LC9CGS1的水平,阻尼性能为Q=6.0×10^-3;在室温至300℃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合金的阻尼能力提高;合金的阻尼机制属复合型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室温下,借助Mossbauer谱技术,研究非晶合金Fe_(81)P_(12)C_3Si_(2.5)Cu_1Mo_(0.5)晶化过程中局域结构的变化。发现整个晶化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个阶段(300-360℃之间退火)为α-Fe相的形核与长大阶段;第二个阶段主要为Fe_3P相的形核与长大阶段。同时该合金在360℃退火获得最佳软磁性能。还讨论了软磁性能与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利用快速凝固粉末冶金工艺制备高阻尼Al-Zn-Mg-Cu系合金。通过拉伸性能与阻尼性能的测试,以及显微组织分析,探讨了纯铝及石墨对合金拉伸性能及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Zn-Mg-Cu/15wt%Al合金的室温拉伸性能已达到LC9CGSI的水平,阻尼性能为Q=6.0×10 ̄3;在室温至300℃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合金的阻尼能力提高;合金的阻尼机制属复合型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