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珠宝市场上见到的大尺寸珊瑚有增多趋势,这类珊瑚多为珊瑚小料和胶结物拼合而成,前人研究未对其鉴定特征进行系统总结。笔者结合长期宝石检测工作认识,对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两类拼合珊瑚的鉴定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阐述。其中,一类拼合珊瑚由珊瑚小料和胶结物组成,另一类拼合珊瑚由珊瑚小料、人工胎体材料和胶结物组成。放大检查和紫外荧光观察发现,拼合部位的胶结物、胎体材料与主体红珊瑚在外观及发光性特征上存在差异明显;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进一步确定胶结物的主要成分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环氧树脂,部分拼合珊瑚依附的胎体材料主要为醇酸树脂(掺有碳酸盐粉末)和氰基丙烯酸乙酯。结果表明,放大检查、紫外荧光观察和红外光谱测试的综合运用,能够快速、准确、有效地鉴别拼合珊瑚。  相似文献   

2.
角质型金珊瑚与黑珊瑚的宝石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宝石鉴定方法、偏光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光栅光谱仪及红外光谱仪对未处理和覆膜处理的角质型金珊瑚、黑珊瑚样品的宝石学特征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珊瑚样品的实测折射率为1.485~1.505,密度为1.336~1.349 g/cm3;其横截面呈同心环状结构,纵切面呈粗细不均的纤维结构,证明其横纵空间生长的机理;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纯有机质,主要化学元素为I,次要的为Cl,Br,S和Ba,少量Si,Ca,Mg,Na以及微量元素Zn,Ti,Mn,Cu,V等,未出现Fe;耐酸蚀实验表明,样品在HCl和 HNO3中不溶,在H2SO4中可缓慢溶解;样品的红外光谱具有3组弱中强特征吸收峰,表明其存在一系列氨基酸等有机成分.  相似文献   

3.
徐闻牡丹珊瑚共附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牡丹珊瑚为原料,选用2种培养基,采用平板涂布法培养分离菌株,对照真菌鉴定手册,根据菌株的菌落大小、颜色、生长速率等菌落形态以及菌丝体和孢子的个体形态进行分离鉴定,并根据ITS-rRNA基因序列特征进行分子鉴定,依照测序结果建立系统发育树并进行种群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从该样品中共分离到10株共附生真菌,分属于5个属,其中曲霉属有3株、肉座菌属有3株、有2株属于青霉属、1株顶枝孢属及1株白腐菌属。说明曲霉属和肉座菌属是牡丹珊瑚上的优势菌属。牡丹珊瑚与其它种类珊瑚比较分离到的真菌数量较少,但均匀度比较高。从牡丹珊瑚上分离到的肉座菌属和白腐菌属在海洋真菌的研究中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几种常见的天然和染色红珊瑚的拉曼光谱研究, 发现不同产地的天然红珊瑚的颜色均起因于大致相同的特定成分的有机物. 天然的白色珊瑚主要由方解石组成, 有机物的质量分数较低; 不同颜色的染色红珊瑚的拉曼光谱显示出不同的、特征的有机物成分, 明显区别于天然红珊瑚的拉曼光谱. 拉曼光谱测定是一种快速无损鉴定红色珊瑚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林瓴 《珠宝科技》2007,19(5):60-62
彩色钻石的鉴定是珠宝检测部门的难题。对工作中遇到的一粒绿色钻石的鉴定特征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实验室对合成碳化硅的鉴定步骤。  相似文献   

6.
黑珊瑚、金珊瑚和海藤都是角质珊瑚的主要品种,由于黑珊瑚和金珊瑚的产量稀少,在市场上常用海藤作为其替代品。为查明海藤、漂白海藤与黑珊瑚、金珊瑚在生物学分类中的种属及其结构和成分上的鉴别特征,自专门从事珊瑚贸易的台湾珠宝商处收集了海藤、漂白海藤、金珊瑚、黑珊瑚样品,对比分析其结构和成分。查明了这三类品种在生物学上的分类,黑珊瑚和金珊瑚为分枝状结构,而海藤则无分支。常规宝石学测试发现,黑珊瑚和海藤具有相近的外观和物理性质,金珊瑚的折射率较低且相对密度较高,漂白海藤的外观与金珊瑚的相似,但其折射率和相对密度与金珊瑚的都略有偏差。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在横截面上,三类样品均具有同心层结构,但海藤的同心层结构较疏松,并伴有放射状纹理;黑珊瑚的侧表面光滑,有些黑珊瑚表面有丘疹,金珊瑚侧表面有平行纵纹,有时有晕彩,海藤侧表面有明显的丘疹,且丘疹是形成放射状纹理的原因。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及拉曼光谱的测试结果表明,黑珊瑚和海藤的化学成分以有机组分为主,海藤及漂白海藤含有磷的化合物,金珊瑚含有较多的文石和方解石,也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组分。外观、结构特征、折射率和相对密度以及红外光谱特征可作为区分黑珊瑚和海藤,金珊瑚与漂白海藤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马家星 《珠宝科技》2007,19(5):54-59
目前,琥珀与其仿制品的鉴别还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天然琥珀与其塑料仿制品在外观上十分相似,仅凭外观特征是难以区分两者的。笔者从琥珀内部特征和成分两个方面着手,利用常规宝石鉴定仪器(主要包括宝石显微镜以及大型红外光谱仪),对大量琥珀和塑料仿制品样品进行多次反复测试和对比分析。研究认为,利用显微镜放大观察其内部特征,是当前区分琥珀真伪的有效方法。此外,也可以根据近红外光谱特征来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8.
根据所藏月光石的光薄片鉴定研究,阐述了月光石的美学特征和产生原因。介绍了月光石的产出特征和相应的月光石文化,同时介绍了我国关于“和氏壁”属性与月光石关系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相似文献   

9.
蓝宝石的扩散处理及其鉴定特征王雅玫对宝石进行扩散处理是近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优化技术,至今主要是用于对蓝宝石和红宝石的改善研究。尤其是蓝宝石的扩散处理十分成功,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扩散处理的蓝宝石色彩艳丽、纯正,外观十分类似优质天然蓝宝石。但是扩散处理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类的皮草具有不同的毛皮特征及毛纤维显微投影特征,通过感官检验法再结合显微投影法可以更准确鉴定出皮草种类,为目前尚没有检验方法的皮草种类材质鉴定提供了较为可行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疆西昆仑地区和田玉子料的鉴定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优良的品质,新疆西昆仑地区和田玉子料一直受到和田玉爱好者的青睐。前人对和田子料的鉴定研究,大部分是经验鉴定方法。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整理了行业内专业人士的经验鉴定指标,利用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等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对新疆西昆仑地区所产的天然和田玉子料进行了数据采集及分析,总结了新疆西昆仑地区和田玉子料的鉴定指标及方法,并给出了理论依据。和田玉子料的鉴定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指标有宏观形态、裂隙、凹坑("毛孔")、"指甲纹"、充填物以及其他特征等方面,对各项指标综合判断之后,可得出准确的鉴定结论。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指导珠宝检测机构以及和田玉爱好者科学鉴定和田玉子料,规范和田玉子料市场。  相似文献   

12.
反光显微镜在金银饰品与宝石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光显微镜在金银饰品与宝石鉴定中逐渐显示出独特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检测金银饰品的成色、加工质量、表面镀层的厚度及杂质含量,而且可以鉴定经化学处理的翡翠玉件。  相似文献   

13.
谢意红 《珠宝科技》2001,13(1):57-58
天然白钨矿与合成白钨矿都是钻石仿制品,查清其鉴定特征,对区分真伪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祖母绿多裂,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通过浸油、充填等方式来掩盖祖母绿裂隙,减少加工风险。随着对充填物认识的深入和各种充填物的广泛使用,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怎样的充填物才是好的充填物。ExCel是目前国际上被认为用于充填祖母绿裂隙最好的材料,选取了6件祖母绿样品进行了ExCel充填处理实验,通过放大观察、红外光谱、荧光特征等手段对ExCel充填前后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旨在通过ExCel充填实验对祖母绿的充填方法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并掌握充填物ExCel的实验室鉴定特征。研究表明,红外光谱在3 000~3 100cm-1处环氧树脂的特征吸收峰及2 930cm-1处的宽吸收锋结合特殊的荧光特征可作为ExCel充填祖母绿的主要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埃塞俄比亚WOLLO地区产出的欧泊品种丰富,但火欧泊和水欧泊不稳定,易因外界温度或水分变化形成较多裂纹,严重影响其稳定性及加工性能.因此,本实验对埃塞俄比亚WOLLO地区产出的多裂纹火欧泊、水欧泊样品进行了充填处理,并对充填前、后的样品进行了显微放大观察和红外光谱、相对密度、紫外荧光的测试及分析,总结出了有机充填欧泊的一些鉴定特征.测试及分析结果显示,在2 800~3 100 cm-1范围内红外吸收峰为有机充填欧泊的主要鉴定特征,表面及内部显微充填特征、偏小的相对密度、裂隙处的蠕虫状及空洞缺陷处的斑块状强蓝白色荧光可作为辅助鉴定特征.从样品的充填及测试分析结果可见,埃塞俄比亚WOLLO地区产出欧泊的有机充填方案可行,比较明显的开放裂隙易被充填.  相似文献   

16.
猫眼石以斯里兰卡金绿猫眼最美,质量最佳,人们最青睐,价格最昂贵。中国虽不产金绿猫眼,但发现传说最多,在市场上以假乱真。因此猫眼石特征、质量与鉴定显得尤为重要。  一、发现与传说  公元四世纪末,印度洋岛国斯里兰卡(旧名锡兰),同中国就有了文化交流。中国古代称猫眼为“狮负”,是狮子背负过的意思。狮负这一名称源于狮子国而今斯里兰卡。东晋高僧法显(337~422年)从长安出发,西游印度,于义熙8年(412年)取海路返国,从狮子国出发飘洋过海,最后到山东半岛登陆。历时12年。元代伊世珍笔记《浪环记》中多种神怪之事,其中一…  相似文献   

17.
沈才卿 《珠宝科技》2002,14(2):14-21
作者阐述了桂林早期水热法生长祖母绿技术的设备、工艺及生长原理的一般细节,并着重阐述了:桂林水热法合成祖母绿的外观特征、镜下特征及宝石不特征,天然祖母绿与桂林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在红外光谱、包裹体方面的区分特征,国内外水热法生长祖母绿在生长工艺技术、鉴定特征方面的区别,桂林水热法生长祖母绿工艺技术的改进与发展前景。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水热法生长祖母绿的研究成果能早日实现工业化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马永旺 《中国宝石》2011,(7):208-210
珊瑚是自然界的瑰宝,出于保护环境和珍惜物种的考虑,世界主要珊瑚出口国都对珊瑚采取了限产保护的措施。高品质的珊瑚价高难寻,市场上渐次出现了不少的珊瑚仿制品,对珊瑚的人工处理也屡见不鲜,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NGTC)在宝玉石的鉴定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多年来对珊瑚类首饰的检测颇有心得。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多批未经揭示的高质量合成及改色钻石进入钻石市场,不仅欺骗了消费者,同时给鉴定机构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此,笔者对从某公司购得的一批合成及改色钻石进行了详细观察测试,包括放大观察,发光现象及光谱特征测试等。研究结果显示,化学气相沉淀法(CVD)合成钻石均近于无色,高压高温(HPHT)合成钻石均呈黄色,两者净度级别均较高,经辐照处理后钻石样品呈蓝色,但净度差;CVD合成钻石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没有显示明显特征吸收峰,辐照处理钻石显示GR1辐照损伤心;在DiamondViewTM下,合成钻石样品可见蓝色荧光和层状生长纹。用常规的鉴定方法难以将合成和天然钻石区分,需要结合紫外-可见吸收光谱,DiamondViewTM下的荧光图像等特征才能准确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一些曾经不被用作首饰加工的低价钙质珊瑚种因其具有与宝石级红珊瑚相似的特征而出现于市场.从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宝石级红珊瑚与几种低价珊瑚种样品的生物学归属,按照生物学分类界定了其种属.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放大观察以及常规宝石学测试,初步分析了这些低价钙质珊瑚样品的结构、优化处理以及市场价格特征.结果表明,这些低价钙质珊瑚样品与宝石级红珊瑚样品属于不同的生物学种属,由不同科属的珊瑚生物体分泌而成,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以及与宝石级红珊瑚不同的外观结构、宝石学参数和拉曼光谱,常经过优化处理后出现于珠宝市场,可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