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帕金森病是一种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晰。与健康人相比,帕金森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具体表现为肠道微生物丰度的提高以及特定菌属的增加。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的机体炎症、便秘和腹痛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这些特性,益生菌有望成为帕金森病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本文从帕金森患者的肠道菌群、病程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出发,根据近几年的研究报告进行综述,总结了帕金森患者的肠道菌群特点及二者间的联系,并对益生菌干预的新型治疗方法进行讨论,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作为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一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晰。研究表明,胃肠道区系微生物紊乱可能是FD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目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有限,并存在安全性问题。益生菌是一类一定剂量条件下可以调控胃肠道稳态、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及机体能量平衡的活性微生物。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通过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缓解FD有其潜在优势。本文总结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为益生菌改善消化不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庞颖颖  张玉玲 《食品与药品》2021,(1):后插1-后插5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和动物体有益的菌,作为肠道内的正常微生物优势菌群,可调节菌群失调,促使肠道微生态恢复平衡.对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关系的深入研究发现,益生菌可对机体进行免疫调节、补充并调节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微环境平衡,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影响多种细胞因子以提高肠道免疫性能,可用于儿童手足口病的辅助治疗,明显缩短皮疹好转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小鼠的肠道菌群影响。方法:采用22.4 g/(kg·d)氨苄青霉素灌胃3天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衡模型,其中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分别使用益生菌及复合益生菌制剂组对模型小鼠进行灌胃治疗14天,收集小鼠粪便,采用平板计数法及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各组小鼠粪便菌群进行分析。结果:复合益生菌制剂可加快模型小鼠肠道乳酸菌及双歧杆菌数量恢复并抑制肠杆菌及肠球菌增殖;复合益生菌制剂组shannon指数值与自然恢复组相比明显上升(P0.05),simpson指数明显下降(P0.05),PCA、PCoA及NMDS分析结果显示复合益生菌制剂组肠道菌群与正常组肠道菌群更为相似。结论:复合益生菌菌剂对肠道菌群失衡小鼠肠道菌群恢复有的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益生菌发酵乳是益生菌的重要载体,可通过改善宿主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促进有益成分代谢增强发酵乳的营养健康属性。文章阐述了益生菌发酵乳在改善肠道功能、调节机体免疫、辅助治疗代谢性疾病、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的辅助功效,并对益生菌发酵乳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近年来被滥用,它抑制或杀死微生物使得机体菌群失调。因此找出一种抗生素的安全有效替代物非常有必要,而益生菌是一种有效的替代物。本研究以纳豆冻干粉为原料,正常小鼠和肠道菌群失衡小鼠为动物试验模型,采用体内灌胃试验和Miseq方法研究纳豆冻干粉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分析多样本间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单样本属水平上的分类情况;分析纳豆芽孢杆菌及益生菌、致病菌的菌数变化情况。预期的研究结果为揭示纳豆芽孢杆菌的肠道菌群调节机理提供科学依据,对人类健康和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益生菌Probio-Fit~?联合二甲双胍对Ⅱ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招募10名志愿者,以其中6名服用益生菌Probio-Fit~?联合二甲双胍的患者作为益生菌组,其余4名服用安慰剂联合二甲双胍作为安慰剂组,为期90 d的干预。通过测定治疗前、后血液各项指标,判断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采集治疗前、后志愿者粪便样品,采用宏基因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方法评估益生菌Probio-Fit~?联合二甲双胍对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及代谢通路的影响。结果:补充益生菌Probio-Fit~?可有效增强二甲双胍的降血糖作用,使肠道中双歧杆菌、霍氏真杆菌等有益菌显著增加(P0.05),另支菌属等有害菌显著降低(P0.05);益生菌组在治疗后肠道菌群中参与脂多糖合成、鞭毛组装和香叶醇降解的基因丰度降低,这些基因常与代谢性疾病正相关。结论:益生菌Probio-Fit~?联合二甲双胍比单独使用二甲双胍对Ⅱ型糖尿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用于Ⅱ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神经病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由此提示,从肠道微生物角度出发,可能是治疗PD的新策略。益生菌是一类能够定植于宿主肠道并对机体健康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对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益生菌可通过肠-脑轴有效预防和改善PD,潜在的作用机制包括调节肠道微生态,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等。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在PD中的变化,肠道菌群在PD发病中的机制,益生菌对PD相关症状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等,以期为益生菌预防和缓解PD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肠病,随着近些年来发病率的增高,对其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16S rDNA测序技术及代谢组学的发展,人们发现肠道菌群结构及代谢物对UC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益生菌作为一种肠道有益菌,具有增强肠道屏障、调节肠道免疫和维持肠道平衡等功能,在UC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肠道菌群参与UC的作用机制及益生菌对UC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 CRC)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已跃居第二位,对其防治也越来越重视。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结构与CR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益生菌作为肠道有益微生物,具有调节肠道免疫、增强肠道屏障和维持肠道菌群结构平衡等功能,在CRC预防和辅助治疗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对CRC影响以及益生菌对结直肠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益生菌预防和缓解CRC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